首页 申请书 推荐信 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 工作总结 华体会体育2串1 hth电竞官方下载 hth官网下载 hth官网下载app 演讲稿 hth官网产品
当前位置: 98158范文网 > 教育范文 > 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5-17 12:10:58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范文集锦十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范文集锦十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种子能生长,初步了解植物生所需要的一些自然因素。

  2、尝试记录帮助种子生长的方法,体验帮助种子长大的快乐之情。

  【活动准备】

  1、中(2)班绿色家园责任田的照片。

  2、下雨、阳光、蚯蚓ppt、视频。

  3、记录纸(小苗的'形状)、记号笔、展板。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1、前几天,我们在责任田里种了什么?(花生)它们发芽了吗?(没有)

  这些小种子啊心里可着急了,它们好想快点长大!

  那种子长大谁会来帮帮他们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种子宝宝在长大。

  观看ppt,了解春雨、阳光、蚯蚓是怎样帮助想长大的种子的。

  1、春雨

  (1)这是什么声音?原来是春雨啊。春天到了,春雨哗啦啦地下,落到绿色家园里,落到泥土上。

  (2)种子宝宝喜欢它吗?为什么?

  下了春雨,种子宝宝喝得饱饱的,身体长得胖胖的。

  2、太阳

  (1)谁来帮忙了?

  太阳公公散发着光芒,晒着太阳可真暖和啊,种子宝宝伸了个懒腰,使劲地往上长,长出了小芽芽。

  3、蚯蚓

  过渡:还有谁也会来帮忙呢?

  (1)(我来啦,我来啦,我来帮助你)猜猜是谁呀?

  (2)小蚯蚓是怎样帮助种子长大的呢?

  蚯蚓在泥土里钻来钻去,帮助小种子松土。

  (3)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蚯蚓帮种子宝宝松松土吧。

  现在的泥土又松又软,小种子使劲地顶啊顶,终于钻出了地面。

  总结:原来种子宝宝长大需要雨水的滋润,阳光的照耀,还有小动物们的帮忙呢。

  三、帮助种子生长。

  1、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你会怎样帮助种子生长:

  他们对种子宝宝这么关心,我们也可以想办法帮助绿色家园责任田里的种子快快长大!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它们,和你旁边的朋友说一说。

  2、幼儿记录帮助种子长大的方法:

  (1)介绍记录纸

  这是我们的记录纸,它像小苗苗一样,有两片叶子。想到一种方法记在一片叶子上,想到第二种方法记在另一片叶子上。

  提问:一张纸上记录几种方法?

  假如你还有别的方法,就再拿一张记录纸来记录。

  (2)幼儿记录

  3、交流分享:

  (1)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他们?

  (2)做一做帮助种子长大(幼儿结伴表演)

  总结:小朋友们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帮助种子宝宝长大,相信我们责任田里的种子宝宝很快就会发芽、长大!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小鸟,也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但是对鸟的种类和习性知道的甚少。本活动力图让幼儿“飞”进鸟的世界,了解各种各样鸟的不同特点。如:最大的鸟一鸵鸟,最小的鸟蜂鸟,树林中的鸟水中高飞的鸟、会说话的鸟等。学会关心照顾小鸟,建立与小鸟的亲密关系,产生喜爱和保护小鸟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鸟的名称和生活习性,学习有序观察鸟的外形特征。

  2.能大胆说出自己对鸟的了解,知道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3.有爱鸟、保护鸟的意识,体验交流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有关鸟与人类关系的信息,与家长交流关于鸟的知识。

  2.收集各种鸟类的图片,布置鸟的家族图片展。

  3.制作有关鸟的生活习性的课件。

活动建议

  1.欣赏鸟鸣,引发幼儿观察、了解鸟的兴趣。

  播放课件,让幼儿聆听清脆悦耳的鸟鸣声。请幼儿倾听,并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声音?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引导幼儿学学小鸟的叫声。

  2.观察鸟类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鸟的.外形特征,感知鸟的种类多种多样。

  (1)请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小鸟,把对它的了解介绍给大家。

  提问:你最喜欢什么小鸟?它长什么样子?你在哪里见过它?

  (2)教师出示麻雀、喜鹊等各种鸟的图片,请幼儿有序观察并比较鸟的

  外形特征的异同。引导幼儿按照从头、身、尾、四肢的顺序来观察,说出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小结:鸟的身上长满了羽毛,大多都有圆圆的头、硬硬的嘴,有两只翅膀,都没有牙齿。

  引导幼儿从鸟的毛色、形状、体态、大小等方面细致地观察和比较这些小鸟哪些地方长的不同。

  小结:不同的鸟儿会有不同的毛色,有的羽毛鲜艳,有的尾巴很长,有的体型很胖,有的体态小巧玲珑,有的嘴巴长,有的嘴巴短。

  (3)播放鸟的课件,了解鸟的生活习性。

  提问:小鸟喜欢生活在哪里?它们喜欢吃什么?

  小结:大多数鸟是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例如猫头鹰)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很多鸟都生活在树上,也有的生活在水边(如野鸭)。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等。

  (4)出示鸵鸟、蜂鸟等鸟的图片,让幼儿认识鸟之最。

  请幼儿观察图片中的鸵鸟蜂鸟、信天翁、天鹅、鹈鶘、企鵝,请幼儿观察它们的特征,并讨论谁是最大的鸟、最小的鸟最长寿的鸟、飞得最高的鸟、嘴巴最长的鸟、飞得最快的鸟。

  小结:最大的鸟是鸵鸟,最小的鸟是蜂鸟,最长寿的鸟是信天翁,飞得最高的鸟是大天鹅和秃鷲,嘴巴最长的鸟是欧洲鹈鶘,游水最快的鸟是企鹅。

  3.说说鸟与人类的关系,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1)出示课件,了解鸟的益处。引导幼儿说说鸟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2)讨论爱护鸟的方法。请幼儿自由讨论如果鸟受伤了怎么办、没有家了怎么办,激发幼儿爱护鸟、保护鸟的积极愿望。

  小结:每年 4 月的最后一周为“爱鸟周”,鸟类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有爱护小鸟、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意识。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的落叶树,感知秋天树叶变化的季节特征。

  2。尝试按树叶的形状、大小与影子进行匹配。

重点难点:

  尝试根据树叶的形状、大小与影子进行匹配。

活动过程:

  一、感受秋天的变化。

  提问: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从哪可以看出是秋天了?(天气变化、人们的着装、大自然环境的变化)小结:秋天草儿变黄了,树叶落了,树上结果子了,天气也变凉了。

  二、播放多媒体课件,了解故事内容。

  1。播放动画前半段提问:小树叶为什么会离开大树妈妈?

  小结:秋天到了,一些树叶就会慢慢地变黄,慢慢地离开大树。

  2。播放动画后半段提问:树叶离开大树妈妈后做了什么事情?树叶宝宝是通过什么办法,怎么样才找到自己的影子的?它们的形状一样吗?颜色一样吗?

  教师小结:小树叶终于亲到了自己的影子,原来树叶和影子在形状和大小上是一样的。

  三、在观察、比较、质疑中发现秘密,获得经验。

  播放录音:大家好,我是梧桐树的'叶子,一到秋天我也会离开大树妈妈,我也想去亲亲自己的影子,你们能帮我找找我的影子吗?

  1。帮梧桐叶找影子(出示众多梧桐叶的影子)请幼儿仔细地看一看、找一找,哪片是梧桐叶的影子?为什么?

  教师小结:原来树叶和它的影子在形状、大小上是一摸一样的。

  2。拓展有关落叶树的知识讨论:秋天里还有哪些树叶也可以亲到自己的影子?

  教师小结:秋天到了,有好多树的叶子会掉下来,我们把这些树都叫做落叶树。

  3。幼儿操作,匹配游戏,进一步积累经验。

  教师:让我们来帮帮这些小树叶找找他们的影子,用线把他们连起来。

  延伸活动:

  那等我们中午吃好饭,我们每个人到树下捡一片树叶,然后到四周去找找树叶的影子。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幼儿观察某些物质的溶化过程。

  2、比较能溶于水和不能溶于水的物体特性。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大水盆、水杯、小勺、固体饮料,各种能溶于水和不能溶于水的物品,如面粉、白砂糖、盐、粉笔、纸片、糖纸、塑料插片、玻璃球等。

【活动过程】

  1、出示三杯白开水

  (1)在其中的一个杯子里放进一勺白糖搅拌至糖化在水中。

  (2)另一个杯子中放进一勺盐,搅拌一会至盐完全化在水中。

  (3)让幼儿品尝三杯水的味道。

  讨论:三杯水的味道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大;考吧.幼,师网出处糖和盐哪儿去了?

  2、让幼儿将几种不同的东西投入水盆中,注意观察它们的变化。

  教师鼓励幼儿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讨论:什么东西在水中能化?什么东西在水中不能化?

  3、让幼儿用准备好的固体饮料自制桔子水、橙汁、山楂汁等。

  鼓励幼儿仔细观察杯子中的变化。

  4、比较怎样化的快。

  带领幼儿比较不同条件下的溶解情况。

  (1)两块同样多的'肥皂分别放进热水和冷水中,看看哪块肥皂化的快。

  (2)同样多的一块肥皂和一些肥皂粉,放进一种水(热或冷)中,它们化的一样快吗?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各种溶化现象,并积极动手操作。

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

  活动中最大的问题是,由于我的准备的教具中,物品种类过多,造成整节活动有点拖拉,为了在一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活动,所以很多环节,都变成了我来“说”,这一点有点背离设计这节活动的本意了。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悬索桥和斜拉桥,知道可以用悬和拉的方法来造桥。

  2.享受想象和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3-5根长绳子,两把小椅子。

  2.各种悬索桥、斜拉桥的图片。

  3.幼儿用书第2册第8-9页。

  4.挂图(《悬索桥和斜拉桥》)。

活动过程

  (一)绳子来造桥

  1.教师出示绳子,引出话题。

  师:木头和石头都可以被用来造桥,那用绳子能不能造桥呢。

  2.教师布置场景,请幼儿动手尝试。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教师将两把小椅子分开摆放,假设为两座“山”,请个别幼儿上来动手尝试,利用绳子搭一座桥。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想法给予一定帮忙,如将绳子绑在小椅子上。)

  3.讨论绳子桥的可行性。

  师:小朋友真能干,能利用绳子搭座桥。那么,你敢走过这样的桥吗?为什么?有什么办法能使它更安全呢?(幼儿自由想象并交流。)

  (二)绳子造的桥。

  1.观察挂图第1幅,了解悬索桥的'主要特征。

  师:这也是用绳子造的桥,你看见绳子了吗?在哪里?(请幼儿用手在图上画一画。)

  师:这些绳子有什么用?(绑住木板形成桥面便于行走,直拉起来形成桥身,保护行人。)

  2.欣赏各种悬索桥图片,进一步感受特征。

  师:仔细看看,这些桥除了用绳子拉,还用什么材料拉?(铁链。)

  师:(教师小结)这些用粗粗的绳子或铁链拉住,吊在空中的桥,被叫作悬索桥,也可以称为吊桥。

  3.观察挂图第2幅,了解斜拉桥的主要特征。

  师:这座桥的绳子在哪里?(请幼儿用手在图上画一画。)

  师:这些绳子有什么用?(用来拉住桥的主梁,使桥不倒塌。)

  4.欣赏各种斜拉桥图片,进一步感受特征。

  师:这些桥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有斜拉的粗绳。)

  师:(教师小结)这些将主梁用许多粗粗的钢丝绳或钢筋斜拉住的桥,被叫作斜拉桥。

  (三)慧眼识桥。

  1.区别悬索桥、斜拉桥。

  师:请你观察、比较一下,这两种桥有什么不同?(启发幼儿比较绳子拉的方式、桥的大小、桥建造的地方以及桥墩等。)

  师:你喜欢哪种桥?为什么?

  师:通常来说,斜拉桥和悬索桥属于特大桥或大桥,斜拉桥比悬索桥更安全、更方便人们出行。

  2.阅读幼儿用书第2册第8-9页,从各种桥的图片中,用红笔圈出所有的悬索桥,用蓝笔圈出所有的斜拉桥。完成后与身边的同伴交流,互相检查并纠正。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感知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了解指纹的作用。

  2. 尝试用指纹进行拓印。

活动准备

  “黑猫警长”录像、指纹考勤机等图片、橡皮泥、印泥、纸等。

活动过程

  1.了解指纹

  (1)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有纹理,有线条,有一个一个的圈……),,它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指纹”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比较。

  小结: 同一个人手指的指纹是不同,而每个人的指纹也不同。指纹分为弓形指纹,箕形指纹,斗形指纹。

  2.指纹的作用

  (1)你们知道指纹有什么用?(幼儿讨论)

  (2)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看看《黑猫警长》是怎样利用指纹破案的。

  (3)指纹除了对破案有帮助,还有什么用处?

  老师出示图片 让幼儿了解更多有关指纹的科技产品

  a.指纹考勤机

  b. 光学指纹鼠标

  c. 指纹保险箱

  d. 指纹锁

  小结:每一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而且指纹不会随着年龄的改变而有所变化,因此可以利用指纹的特点来帮助我们辨认人。

  3.拓印指纹

  (1)怎样将指纹复制下来,有什么好的方法吗?(幼儿讨论)

  (2)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复制指纹,如:在橡皮泥上、印泥上印指纹等。

  (3)幼儿拓印指纹

  活动生成及建议

  1.在此活动开展期间可让孩子对指纹有所认识,让家长在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自己和爸爸***指纹。

  2. 和家长进行沟通,上网找找资料发现更多的秘密。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让孩子接触一下关于指纹的科技产品。

  3. 与艺术领域相结合手指按上印泥敲印在纸上,并且添画。利用幼儿的手指作品还可以装成一本《小人国》的书,把自己的作品编成故事,可以讲给小朋友听。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准备:

  1、小圆镜若干

  2、室内设置4个游戏区:“吹球”、“套圈”、“闻气味”、“听声音”,相应的游戏材料若干。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识五官,知道五官的正确位置,学会比较自己与同伴脸部的异同。

  2、尝试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五官的用途。

  3、能迁移已有经验,进行简单的音乐仿编活动,进一步提高探索五官的兴趣。

活动过程:

  1、游戏活动指五官

  采用教师发指令,幼儿指五官的方式,加强幼儿对五官位置认识,训练幼儿反应的灵敏性。

  2、幼儿认识自己脸部的器官,比较自己与同伴的异同。

  (1)每人拿小圆镜照自己的脸(眼睛、鼻子、耳朵和嘴巴),说说脸上有哪些器官。

  (2)相互观看对方的`脸,找找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逐渐引导幼儿发现细微或内在的不同点(如大眼睛、小眼睛、胖、瘦、眉毛粗细、长头发、短头发等)。

  3、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感知五官的作用。

  (1)设置4个游戏区,幼儿自主选择活动。

  吹 球:只能用口,将乒乓球由起点沿路轨吹动至终点。

  套 圈:用眼睛瞄准套圈。

  闻气味:嗅装有不同气味的小瓶,如醋、香水、酒、水等。

  听声音:听录有不同声音的录音带,辨别自然界中不同的声音,如同声、雨声、流水声、动物的叫声等。

  (2)共同交流游戏经验,知道五官的重要作用。

  4、师生共同讨论:怎样保护好自己的五官。

  5、音乐仿编活动《眼睛、鼻子、耳朵、嘴》。

  音乐起,师生一起随着音乐表演唱《头发、肩膀、膝盖、脚》,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原有的曲调,我们一起来指一指,唱一唱:《眼睛、耳朵、鼻子、嘴》好吗?启发幼儿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表演唱歌曲。

活动建议:

  1、在美工区放置镜子,让幼儿面对镜子尝试做出不同的表情,观察五官的变化,将自己最喜爱的表情画下来,将幼儿画的脸谱贴在墙上,布置专栏“可爱的我”。

  2、进行拼小脸的桌面游戏。

  3、日常生活中继续组织幼儿讨论怎样保护自己脸上的器官,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使幼儿进一步了解保护五官的正确方法。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思想:

  一天户外活动时,小朋友们在轮胎里发现了一块奇怪的冰,冰是圆形的,中间还有一个圆圆的洞,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七嘴八舌讨论的十分热烈。我抓住这个机会,通过让孩子亲手参加实践活动,引导幼儿探索冰变化的奥秘,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感受亲手实验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摸摸,了解冰的特性。

  2.引导幼儿了解冰的形成及用途。

  3.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索精神,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冰雕的图片

  2.提前冻好的冰

活动过程:

一.幼儿亲手操作,探索冰的特性

  1.每个组若干块冰,幼儿自由玩冰。

  2.看一看,想一想,冰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的?冰放在手里感觉怎么样?

  小结:冰放在手里硬硬的,凉凉的,有的冰是透明的,有的冰是白色的,摸上去滑滑的。

二.通过实验,了解冰遇热会融化成水,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

  1.每个小朋友手里拿一小块冰,使劲握住,观察有什么变化。

  “请小朋友看看你手上的冰怎么样了?变成了什么?手上的水是哪里来得”?

  2.每个组放一盆热水,请小朋友摸一摸水是热的还是凉的?(热的)

  3.请幼儿把冰放进去,看看冰有什么变化?(慢慢变小了,没有了)

  4.再摸摸盆里的'水是热的还是凉的?冰到哪里去了?(冰融化成水了)

  小结:冰放在手里和热水里都会化成水。

三.通过观看图片和谈话了解冰的用途 。

  1.提问:冰有什么用途?你喜欢冰吗?请幼儿说一说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

  “冰能吃,放在可乐里凉凉的很好喝;发烧时能降温……”,“路面上结冰容易滑倒”。

  2.欣赏冰雕图片,感受艺术的魅力。

四、幼儿动手制作彩色的冰 。

  1.共同讨论制作彩色冰的制作方法。

  2.幼儿利用各种器皿、颜料制作彩色的水,自己喜欢什么颜色就做什么颜色的。

活动延伸:把制作好的彩色水放到阳台上,第二天欣赏自己冻的彩色冰,感受实验的乐趣。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感受管子的多样性,了解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乐意大胆探索实验,并根据结果总结出管子的特性。

  3、愿意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寻找自己认为是管子的东西。

  物资准备:

  收集各种各样的管子;水、豆子等游戏材料;茶杯和茶。

活动过程:

一、幼儿操作,感知管子在颜色、形状、长短、粗细、软硬、光滑与粗糙等方面的不同。

  师:昨天我们小朋友都去寻找管子了,你们找到的管子和老师找到的管子都在这儿,等会请你们找个好朋友一起去用小眼睛仔细地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捏一捏,把几根管子放在一起比一比这些管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1、幼儿操作比较。(教师和幼儿进行个别交流)

  2、互相交流、学习在操作活动中获得的经验。

  师:谁来说说,你们发现管子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请两个小朋友一起来回答。(教师引导幼儿从管子的颜色、形状、长短、粗细、软硬、光滑与粗糙等方面来回答。并在过程中发起两两互动或全班互动)

  3、小结。

  师:我们小朋友真能干,发现了管子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颜色不一样,有红的、黄的、蓝的、绿的……,形状不一样,用小手摸一摸,有些管子软软的会跳舞,有些管子硬硬的会唱歌。有的摸起来一棱一棱的,有的摸起来光光的、滑滑的,放在一起比一比,还发现管子的长短不一样,粗细也不一样。这些管子真有趣,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但是,它们都有一个一样的名字——叫管子。

二、了解管子中间空,东西可以通过的本质特征。

  1、通过游戏了解管子中间是空的。

  师:你们愿意和管子做游戏吗?这里有水和管子,等会可以用水和管子做游戏;这里呢,还有豆子和管子,可以用豆子和管子做个钻山洞的游戏;这里还有茶,能不能用吸管喝到茶,能不能用茶吹泡泡呢?小朋友轻轻地去找一个游戏玩一玩。玩过以后可以再去玩一玩别的游戏。

  2、幼儿交流游戏的玩法和自己的发现。

  师:请小朋友们来说一说你刚才是用管子和谁做游戏的?你是怎么玩的?

  3、小结:小朋友们真厉害,你们发现了管子的秘密:水、气、弹珠都能从管子里面出来,管子中间是不是空的呢?(空的)管子真奇妙,所有管子中间都是通的,里面空空的。

三、拓展经验,了解管子的用途

  1、教师:在我们的周围生活中,你在哪里也见到过管子?它们是干什么用的?

  2、播放多媒体课件。

  3、小结:日常生活中管子的用处可多了,浴室有、洗衣机上有,空调上有,抽油烟机上也有,汽车上、摩托车上,还有下水道管子呢……它们可以用来通水、通气、通油、通电线等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就连我们的身体里也少不了它,比如血管、气管、肠子等。

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比较三个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知道物体间的大小关系具有相对性。

  2、体验用彩泥“种树”的快乐。

活动重点:比较三个物体之间的大小,感知物体间的大小关系具有相对性。

活动难点:学会尝试寻找排序规律:由高到矮或由矮到高,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

活动准备:每个幼儿三块大小不一的彩泥,画有小树的绿色卡纸(由小至大3张),吸管、剪刀、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请幼儿“乘坐”各种车辆(摩托车、电动车、轿车等)进入“高速公路”。

  引导幼儿讨论:

  怎样解决废气污染的问题,如何净化空气?

  “新的高速公路造好了,我们乘车参观一下吧!”

  2、请幼儿自制小树苗:

  请幼儿将卡纸上的`小树沿线剪下,并在后面贴上吸管。

  请幼儿捏泥:

  “种树需要泥土,我们先把泥捏好。”(将泥团圆)

  请幼儿种树:

  “一团泥上种一棵树,请注意:‘大泥上’种大树,‘小泥上’种小树。”

  引发幼儿小组讨论:。

  引导幼儿找出种得不合适的树,如最大的树种在小的泥块上。

  “怎样种树才最合适?”

  (可以将树由高到矮或由矮到高排序,在将泥团按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规律进行排序,最后将树一一对应插上。)

  请幼儿操作,并进行修正。

  3、请幼儿参观种好“树”以后的“高速公路”:

  引导幼儿乘坐不排废气的“车辆”,并互相检验。

  引导幼儿观察“高速公路”上的绿化。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及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纸》03-27

中班科学教案汇总6篇05-13

【精品】中班科学教案3篇05-14

【热门】中班科学教案4篇05-1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三篇05-11

【必备】中班科学教案四篇05-17

中班科学教案《比粗细》及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通用11篇)10-09

实用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4篇05-12

实用的中班科学教案范文集合7篇05-12

【实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3篇05-1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