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 推荐信 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 工作总结 华体会体育2串1 hth电竞官方下载 hth官网下载 hth官网下载app 演讲稿 hth官网产品
当前位置: 98158范文网 > 教育范文 > 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5-28 14:18:49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锦集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锦集6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探索用各种方法寻找蚂蚁。

  2、体验观察蚂蚁的乐趣,激发爱护蚂蚁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对蚂蚁的初步认识及捉蚂蚁的经验。

  2、物质准备:昆虫瓶、树叶、羽毛、冷饮棍、瓶盖等。

  活动过程:

  1、唤起先前经验,激发探究兴趣。

  (1)师:最近我们在幼儿园里找到了许多的小蚂蚁,谁来说说你在哪里发现了小蚂蚁?

  (2)师:前几天我们一起来捉蚂蚁,我们发现如果用手捉蚂蚁,蚂蚁很容易死掉?为什么?

  2、自主探索捉蚂蚁的方法,体验观察蚂蚁的乐趣。

  (1)师:那我们还可以怎么捉蚂蚁呢?

  (2)师:你想用哪些工具?

  (3)介绍材料:今天我给你们准备了很多工具,去试试看能不能捉到蚂蚁?

  3、比较捉蚂蚁较好的'方法,培养爱护蚂蚁的情感。

  (1)师:你用了什么方法捉蚂蚁,捉到蚂蚁了吗?

  (2)师:哪种方法捉到的蚂蚁最多?

  (3)小结:我们发现用食物引诱蚂蚁就能捉到更多的蚂蚁,但是当我们观察完,就要把蚂蚁给放回家,不然它们就会闷死、饿死,在捉蚂蚁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保护蚂蚁。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背景:活动结合“小小蛋儿把门开”展开的。蛋又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他们经常吃蛋,对蛋有浓厚的兴趣。圆溜溜的蛋惹人喜爱,会滚、会转,怎么样让蛋宝宝立起来,吸引着孩子们积极地去尝试。科学活动“蛋宝宝站起来”让幼儿在与蛋宝宝的亲密接触中,借助各种材料去感知、体验、探索怎样让蛋宝宝立起来的方法。

活动目标:

  1.积极尝试用各种材料帮助蛋宝宝“站起来”,体验操作的乐趣。

  2.乐于将自己的操作方法和同伴交流分享。

  重点:尝试用各种辅助材料帮助蛋宝宝“站起来”

  难点:尝试改变报纸和毛根的外形让蛋宝宝站起来。

  经验准备:知道蛋易碎的特点,懂得要保护好蛋。

  物质准备:熟鸡蛋人手一个(由家长准备)、橡皮泥、沙包、报纸、毛根、棉花、积木、瓶盖。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发活动兴趣。(1分钟)

  1.出示蛋宝宝,它是谁?我们来跟蛋宝宝打招呼。

  2.师:“蛋宝宝有一个愿望,它想和我们小朋友一样站起来,你们觉得它能站在桌子上吗?我们来试试。”

  二、探索操作,在无支撑的平面上让蛋站立。(2分钟)

  1.讲解操作要求:

  (1)蛋宝宝很容易碎,要小心保护。

  (2)听到老师拍拍手就回来坐好。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集中交流:你的蛋宝宝站起来了吗?

  为什么它不容易站起来?(因为蛋宝宝圆圆的`)

  三、幼儿操作,运用各种材料帮蛋宝宝站起来。(18分钟)

  (一)第一次操作(8分钟)

  1.师:“蛋宝宝们可想站起来啦,所以今天老师带来一些材料帮助它。”

  2.出示各种材料,一一认识。

  3.讲解操作要求:

  (1)选一样材料帮助蛋宝宝站起来,成功后再选别的材料。

  (2)保护好蛋宝宝。

  (3)听到老师拍拍手就回来坐坐好。

  4. 集中交流:“你们成功了吗?你是用什么材料帮助蛋宝宝的?“

  5.请橡皮泥、沙包、瓶盖成功的小朋友举手,并分别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操作,并用语言介绍自己的方法。

  6.“刚才小朋友用了很多材料帮助蛋宝宝成功站起来了,可是积木、棉花、报纸、毛根成功的很少,你们在运用这些材料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

  7.小结:“大家再动动脑筋,要变一变它们的形状,就能用报纸、毛根、积木、棉花帮助蛋宝宝站起来。”

  (二)第二次操作(7分钟)

  请幼儿演示报纸、积木、棉花、毛根帮助蛋宝宝站起来,并用语言表达。

  四、教师小结活动情况。(2分钟)

  活动延伸:把材料放在区角供幼儿操作。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镜子。

  2、寻找生活中可以反射影像的物品或场地。

教学重点:

  寻找生活中的镜子,让幼儿留意生活周围的景物,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教学难点:

  寻找生活中可以反射影像的物品或场地。

活动准备:

  镜子、窗户、黑色书面纸、铁制饼干盒、光亮的锅子、脸盆、水龙头、门把、汽车后视镜

活动过程:

  一、照镜子

  1、教师先以“照镜子”为题引起幼儿的注意。

  2、与幼儿讨论:我们什么时候会照镜子?

  3、请幼儿想一想,除了镜子外哪些东西也可以当做镜子使用?

  二、教师带领幼儿,在教室中寻找像镜子一般的物品,并一一验证幼儿们刚才的'想法,看看这些东西是否真能照出自己的影像?

  三、带幼儿回归幼儿用书第26、27页面,让幼儿观察页面中的画面,并说出观察到的情形。

  1、饼干盒可以清楚地照出自己的样子。

  2、商店街中的橱窗像面镜子。

  3、亮晶晶的水龙头也可以当做镜子。

  4、汽车的车窗玻璃,也是很棒的镜子。

  5、厨房的大汤勺也可以当做镜子。

  6、地上的小水洼有时也可以照出模样。

  7、家中的电视机荧幕也可以当成镜子。

  四、教师让幼儿利用手边发现的、准备的东西照照看,然后把可以当成小镜子的东西画在页面上。

  五、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玻璃,并了解用玻璃可以当镜子的条件。

  1、先请幼儿观察窗户玻璃,看看是否能看出自己的影像?

  2、接着在窗户玻璃的另一面铺上黑色书面纸,让幼儿再次观察,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并比较影像的清晰度。

  让幼儿实地操作后在进行讨论与分享。

  活动延伸:

  在阳光晴好的日子里带领幼儿到户外玩“阳光接力赛”的游戏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课题生成:

  本学期班上设立了“七色花”专栏,要求每位幼儿带张照片,比比谁得的花多。左右带来了一张婴儿时候的照片,张浩第一眼看到了,惊奇的喊:“你们看,这是谁呀?”孩子们都围了过来,喳喳的,议论不停,这个说:“是个小娃娃。”那个说:“是个小弟弟,左右听到别人的议论非常得意,笑眯眯地说:“这是我!”孩子惊讶不已。他们大都知道自己是由小娃娃长大的,但对周围人与物的变化却缺乏了解,对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更是一知半解。因此我设计了“一切都在变”这节课。

活动目标:

  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挂历纸、皱纹纸、金鱼缸、杯子、冰、凉水、温开水、糖、勺子,吹气的球、高锰酸钾、橡皮泥,抹布、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吸管、蜡烛、火柴、范画、相片、洗洁精、打气筒、吸管。

活动过程:

  1、出示照片引起兴趣。

  (1)出示幼儿小时候的照片。

  老师这儿有许多小朋友小时候的照片,小朋友想不想看?看的时候要告诉其他小朋友,小朋友有什么变化?(这是谁呀!他的头发变长了,他的个子长高了,眼睛变大了。)

  (2)出示老师小时候的照片,请小朋友猜一猜,这张照片上的人是谁?小朋友为什么没有猜出来。(因为老师长大了,成大人了;因为不一样了,有变化了。)

  2、人的生长过程出示图片。

  讲述人的生长过程:开始是从妈妈肚里刚生下来的小婴儿,然后长成了我们小朋友这么大,再长就成了老师这么大了,最后变成了老爷爷、老奶奶,小朋友学一学老爷爷、老奶奶是怎么走路的。

  3、幼儿自由做试验、观察物体的变化。

  老师今天准备了很多东西,请小朋友自己去试验一下,看看还有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

  试验一:冰变成水(快看,冰慢慢变成水了,淌眼泪了)。

  试验二:蜡烛燃烧(蜡烛有火的地方变软了,越来越短了)。

  试验三:玩橡皮泥(老师:你看我把橡皮泥捏成小猪了,你看我把它捏成了小熊猫了)。儿童网站

  试验四:水的试验。

  (1)紫黑色的高锰酸钾放进水里,慢慢变成红的“云”了。然后水全变红了。

  (2)纸放到水里变湿了。

  (3)试管里的水放在酒精灯上烧,变成气了。

  (4)把糖放在温开水里(快来喝,这是糖开水)。

  (5)把洗洁精放进水里,可以吹出泡泡。

  试验五:吹气球。

  有的用嘴吹,有的互相帮忙用打气筒打(看,我的气球越变越大了)。

  4、启发式总结谈话。

  (1)你刚才做了什么试验?都有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

  (我看到冰变成水了;我把纸放进水里,硬的纸慢慢变湿了软,软的纸一提就变短了;我把蜡烛点着了,慢慢地我看到蜡烛变短了;我玩橡皮泥时,橡皮泥可以一会儿变成这样,一会儿变成那样;我把高锰酸钾放里水里,水就变红了;我用试管夹夹住试管,把它放在火上烧,试管里的水烧一会儿就变成水蒸气了;我把白糖放进水里,白糖就没有了,水变甜了;我想用吸管吸泡泡,我把洗洁精倒在水杯里,用吸管就能吹出泡泡;我吹气球了,气球越吹越大最后就炸了。)

  (2)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会发生变化?

  衣服,变旧了;头发,变长了;小树,长高了;蚕宝宝,变成蛾子;我种的大蒜,长叶子了;我家门口的小河,变清了;鸡蛋,放在锅里三分钟煮就熟了。

  (3)小结:我们周围所有的东西都有变,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

  5、幼儿作画:《一切都在变》。

延伸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发现周围事物的变化。

课题评析:

  一、效果分析

  活动刚开始时孩子们纷纷拿着自己的照片,向别人讲述自己小时候的'事,同时也在看别人小时候的照片,非常惊奇。接着老师出示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孩子们更是惊奇不已,注意力被紧紧的吸引住了。此时,教师讲述人的生长过程,让孩子明白了人的变化,上孩子自己在玩中去发现其他事物的变化,激发孩子的探索欲及时帮助孩子总结“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最后,让孩子把自己现的变化物体画出来,加深对“一切都在变”的理解。

  二、专家点评

  此活动运用了发现法,让孩子在玩中发现问题,充分体现了幼儿向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反思与讨论

  你时常关注你身边发生的事和儿童的活动吗?持之以恒去观好的课题自然生成了。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

  1、看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纸。

  2、尝试用团、抛、踢等不同的动作玩纸,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餐巾纸、手工纸(红黄蓝绿)、 报纸、超市的广告纸;纸箱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这是——出示纸袋。可以放什么?我在纸袋里放了,宝宝喜欢的纸,猜猜看是什么纸?

  2.看看讲讲。

  (1)餐巾纸 (生活)---边出示边说 这是---餐巾纸。

  教师提问:餐巾纸帮宝宝擦什么? 你是怎么擦的?

  儿歌:餐巾纸,折起来,擦鼻涕,真干净。

  (擦过的`餐巾纸放哪里?)

  (2)我的纸袋里还有——出示手工纸 (颜色)

  提问:这是什么颜色的手工纸?(红黄蓝绿) 手工纸可以干什么?(可以剪、可以撕)

  游戏:手工纸变变变,变架飞机飞飞飞……

  (3)超市的广告纸 (认说日常用品)---

  提问:小朋友在广告纸上看到了什么?

  讨论:你想到超市买什么东西?

  (4)我们再看看,纸袋里还有—— 报纸 (新闻)

  提问:报纸是谁看的?报纸上有什么?

  :宝宝长大了,也来看新闻、看故事。

  3.玩报纸

  (1)超级捏捏捏!(团成球)

  捏捏捏,用力捏。谁的球小?谁的球大?

  (2)抛——我的报纸球,飞起来喽!

  踢——我的报纸球,踢起来喽!

  滚——我的报纸球,滚过来喽!

  4.送纸球宝宝回家。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制作竹蜻蜓,训练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竹签、卡纸(画有竹蜻蜓的'叶片)、剪刀、飞机模型、风扇、橡筋、图片(风车、排气扇、轮船的驱动器)等。

活动过程

  1、制作竹蜻蜓。

  (1)用剪刀剪下卡纸上的竹蜻蜓叶片,并用胶带在中间缠一圈固定。

  (2)将竹签插在叶片中间,在竹签穿入叶片的上下处,缠上胶带以作固定。

  2、解决的问题:怎样做才能使竹蜻蜓飞起来?试一试,玩竹蜻蜓。

  (1)倒置在地上,转动竹签使之旋转,像玩陀螺一样。

  (2)用橡筋射出。

  (3)搓动竹签使之飞起。

  3、想一想,为什么有的竹蜻蜓飞不起来,而有的竹蜻蜓却能飞起来?

  (1)竹蜻蜓叶片翘翘的,就能飞起来。

  (2)同伴的竹蜻蜓叶片是平的,就飞不起来。

  4、试一试,让竹蜻蜒飞起来。

  (1)将竹蜻蜓叶片的倾斜方向一致。

  (2)在旋转叶片时,注意旋转方向。

  5、说一说我的发现。

  (1)竹蜻蜓旋转着飞起来了。

  (2)竹蜻蜓能旋转着向上飞,还能旋转着向前飞。

  (3)竹蜻蜓叶片倾斜方向一致,就能飞起来。

  6、拓展应用。

  (1)什么东西能像竹蜻蜓一样旋转着上升或向前?

  ①直升机的螺旋桨。

  ②轮船的驱动器。

  (2)生活中哪些东西像竹蜻蜓一样有叶片也能旋转却不能飞?

  ①电扇。

  ②风车。

  ③换气扇。

  比一比,看谁的竹蜻蜓飞得高、飞得远。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比赛。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03-26

中班科学教案及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纸》03-27

激发幼儿动手欲望科学活动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03-01

中班科学活动水的溶解说课稿02-19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书11-18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11-27

小学科学教研活动工作总结03-28

小班科学活动《大的和小的》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01-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01-10

中班科学教案《比粗细》及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通用11篇)1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