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 推荐信 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 工作总结 华体会体育2串1 hth电竞官方下载 hth官网下载 hth官网下载app 演讲稿 hth官网产品
当前位置: 98158范文网 > 教育范文 > 教案 >中班音乐教案

中班音乐教案

时间:2023-07-04 07:09:08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中班音乐教案汇编八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音乐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中班音乐教案汇编八篇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高枫的《大中国》是一首校园民谣曲风的歌曲,唱出了祖国河山的多姿多彩,表现了中国人共有的民族自尊与自豪,“一个家”的比喻让人觉得爱国就是那么亲切。这首歌融合了许多地方民歌调子的歌曲,伴以铿锵喜庆的锣节奏,形成了一种热烈的气氛,使广大听众在听、唱这首歌时,能感到一种强烈的情感和亲切熟悉的'音乐与节奏,同时把中国的特点都数了个遍。所以我选择了这节活动,希望能够通过对于《大中国》这首歌的学习,让幼儿在感受歌曲雄壮有力的气势的同时,感受中国土壤的辽阔,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

本次活动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通过听一听,欣赏歌曲,让幼儿感受歌曲雄壮有力的气势;

  第二个环节:通过看一看,让幼儿观察中国地图,了解歌词的大意;

  第三个环节:通过演一演,让幼儿尝试运用多种乐器配合演奏歌曲。

活动目标:

  1.了解歌词大意,感受歌曲雄壮有力的气势。

  2.尝试运用多种乐器配合演奏歌曲。

活动准备:

  中国地图;与歌曲《大中国》有关的图片资料,如长江、黄河、万里长城和青藏高原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欣赏歌曲,感受歌曲雄壮有力的气势。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曲,请你来听一听。播放歌曲《大中国》,幼儿欣赏。

  2.你听过这首歌吗?你在哪里听过?

  3.你听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谁会喜欢唱这首歌?

  4.人们唱的时候精神会怎样?

  5.小结:《大中国》这首歌唱得是我们祖国,它唱到了中国的大好河山,歌颂了我们勤劳、勇敢的民族,所以这首歌给人们的感觉是气势雄壮。我们用自豪的声音告诉全世界人民: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个家。

二、看一看——观察中国地图,了解歌词的大意。

  1.欣赏教师演唱,了解歌词的大意

  2.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首歌,你从这首歌里听到了些什么?

  3.联系歌词讨论

  1)“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是什么意思?

  小结:中国有56个民族,就像大家庭一样,56个民族都是兄弟姐妹。

  2)歌词“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

  老师这里有些图片,请你看看这些图片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用歌曲中的歌词进行小结。)

  3)再次欣赏歌曲:这一次请你听听,歌曲中有哪几句歌词你不懂?

三、演一演——尝试运用多种乐器配合演奏歌曲。

  1.用拍手的方法随歌曲拍出节奏,共同探索不同的节奏语言。

  2.自选乐器,分成高音(小铃、铃鼓)和低音(圆舞板、双响筒)4个小组。

  3.共同确定一种节奏语言,1~8小节用合奏的方式,9~16小节用高低音乐器轮换的方式进行。

  4.幼儿与教师一起尝试用乐器演奏歌曲。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运用图片感受并理解音乐ABA曲式的歌。

  2、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A段农夫耕作的快乐及B段花儿长大的喜悦,感受活动中角色扮演带来的快乐。

  重点:感受活动中角色扮演带来的快乐及花儿长大的喜悦。

  难点:运用图片感受并理解音乐ABA曲式的歌。

活动准备

  磁带音乐,白毛巾,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看PPT图示听音乐

  提问:你觉得这段音乐是怎么样的?

  二、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表演

  借用小椅子当作农民伯伯的花园,男女轮流扮演花儿及农夫。

  三、看图示《花儿开了》

  1、随音乐做动作,从种子—发芽——花蕾——花开,逐次做出优美的动作。理解花种子躺在泥土里发芽了,开花了。

  2、再次倾听音乐,教师口述音乐场景做动作,幼儿跟学。有浇水的声音,铲除的声音……

  3、引导发现前后段是相同的节奏曲式,中间一段花开的音乐。

  提问:你有没有听出来声音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四、角色表演

  1、一位教师扮演农夫客串游戏,带领小农夫们去浇水,看花。

  2、男女互换角色进行游戏,直至农夫把花儿带回家。

  总体分析:

  1、教师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使幼儿走入了角色表演当中,沉浸在农夫耕作的欢乐的氛围中。

  2、教师的肢体动作形象、生动、优美。

  3、音乐欣赏时,我觉得幼儿发挥自己想象的较少,可适当让幼儿自己创编动作,加入幼儿自己的动作。

  总之,我觉得这是一节很成功的音乐课,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很值得我们新老师的学习借鉴。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1.学唱歌曲《数高楼》,念准数高楼时的节奏型。

  2.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学玩音乐游戏“数高楼”。

  3.体验与同伴合作玩游戏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特制高楼图、图片白云、图片弟弟妹妹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课题。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高楼大厦。你有没有去数一数哪幢楼房有几层?谁来做一做数高楼的动作?(抬头)你数过最高几层楼?很高很高的楼房好象在哪儿?

  幼儿回答。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做高楼,请小朋友们来数数这里的高楼有多高?

二、出示高楼图

  1、请小朋友上来数一数。(边数边加动作)

  2、提问:你有没有发现老师带来的高楼有什么特别地方?(提示颜色)

  3、要求:把颜色一样的楼层连起来数。

  4、想想做做,数高楼可以用那些动作来表示。

三、学唱歌曲

  1、教师清唱《数高楼》第一段。

  提问:听到了什么?幼儿回答

  2、听着琴声,跟着老师轻轻唱。

  3、倾听第二段,提问高楼数清楚了没有?

  4、带着幼儿轻轻唱。

  5、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演唱。

四、学玩游戏“数高楼”。

  1、老师请部分幼儿配合老师讲解游戏玩法。

  全体幼儿站成圆圈,面向圆心,请2名幼儿做弟弟和妹妹站在圈外。

  2、游戏可反复进行。弟弟妹妹的人数可增加到4—6人。

  3、活动结束。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一定时间内,注意力比较集中地倾听乐曲作品。

  2、在对比欣赏乐曲的情况下,辨听乐曲中高低、快慢、强弱特征和音色的变化,感受小猫弱小与狮子威武的不同乐曲形象。

  3、乐意尝试用身体动作模仿小猫和狮子,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活动准备】

  乐曲磁带;小猫与狮子的图片及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听乐曲(小猫和狮子的乐曲)做律动入活动室。

  1、听猫的乐曲时,边做律动边走到座位上,先不要坐下。

  2、再听狮子的乐曲,原地做律动。乐曲结束后,坐下。

二、再次听乐曲,引出小猫和狮子。

  1、引导第二次听乐曲。

  师:今天,森林里来了两位小动物客人。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仔细听听再介绍给我。

  2、幼儿介绍出两位动物客人。

三、第三次欣赏乐曲,感受小猫和狮子的不同乐曲形象。

  1、师:再听一次,谁告诉我,两段乐曲一样吗?

  第一段乐曲听起来感觉怎么样?(轻柔)

  第二段乐曲听起来感觉怎么样?(低沉)

  2、师:哪一段乐曲像小猫?哪一段乐曲像狮子?为什么?

四、教师出示小猫和狮子的形态图片,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模仿小猫和狮子。

  1、师:这两段乐曲分别表现的是小猫和狮子。你觉得在乐曲中小猫是什么样的?它在干什么?

  2、请个别幼儿跟乐曲,看图模仿小猫形态。

  3、引导个别幼儿带领其他幼儿,跟乐曲模仿小猫形态。

  师小结:小猫是活泼可爱的',还喜欢蹦蹦跳跳的。

  4、请个别幼儿跟乐曲,看图模仿狮子形态。

  5、引导个别幼儿带领其他幼儿,跟乐曲模仿狮子形态。

  师小结:狮子很威武的,它认为自己是狮子王,所以走起路来头都是抬得高高的。

五、听乐曲,玩游戏。

  1、教师介绍玩法。

  选一名或两名幼儿头戴狮子头饰,扮演狮子。其他幼儿头戴小猫头饰,扮演小猫。

  当听到小猫乐曲时,“小猫们”尽情地做小猫各种有趣的动作。当听到狮子乐曲时,“小猫们”马上停止动作并造型。“小狮子”开始模仿狮子,大摇大摆地巡视一周,若发现有“小猫”在动了,将她抓出来。

  2、幼儿游戏。狮子的角色可视情况而定,先由教师扮演,再有幼儿扮演。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及熟悉乐曲结构,体验乐曲轻快、诙谐的风格。

  2、观察了解湟的拉弦与拨弦所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通过图谱的提示了解乐曲中重音出现的规律,并尝试用自己的创造的嗓音重间体验重音出现的情趣,瓜游戏的想像情节。

  3、根据游戏的情境和音乐的提示进行和停止,在用嗓音发生重音时不喊叫,进行时不挤在一起,能与他人瓮中捉鳖适当的距离。

活动准备:

  1、供幼儿使用的'图形谱,小提琴演奏的图片。

  2、录音机、《拨弦》、《梦幻曲》磁带。

  3、皱纹纸彩带、纸盒做的拨奏乐器。

  4、大灰狼木偶一个、大灰狼头饰、小孩头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生动地讲述《聪明孩子和笨老狼》的故事。

  二、播放《拨弦》音乐,出示图形乐谱,幼儿观看教师用大灰狼木偶进行表演,重点突出音乐重音处“大灰狼”做回头看的动作。

  问幼儿:大灰狼在什么时候回头看?你能听出音乐中的重音吗?你能看出图画中重音地方吗?

  三、再播放音乐一遍,请幼儿看教师指挥,在重音处拍手。(其它地方用双手食指轻轻点动),幼儿再跟老师做一遍。

  四、请一名小朋友做指挥,大家再练习一次。

  五、向幼儿介绍乐曲的名称叫《拨弦》,它是用“小提琴”演奏的。

  1、出示小提琴图片或实物。

  师:小提琴有两种演奏方法,一种是用琴弓拉奏,另一种是用手指拨奏。

  2、问:这首“拨弦”是用什么方法演奏的?(拨奏)

  出示弹拨乐器,请幼儿跟着音乐,看着图画,进行演奏,注意演奏出音乐中的重音。

  问:拨弦听起来感觉怎么样?(很跳跃,很快乐)。

  3、 播放《梦幻风》音乐让幼儿欣赏一遍。

  问:3.1这首“梦幻风”是用什么方法演奏的?(拉奏)

  3.2听起来感觉怎么样?(很连贯,很优美)

  六、幼儿跟随教师一起做游戏。

  1、请配班老师扮聪明孩子示范游戏一次。

  2、教师担任大灰狼,全体幼儿担任聪明孩子,大灰狼转头时幼儿不能动。

  3、请一名幼儿扮大灰狼继续游戏。

  4、引导幼儿在音乐重音时创编吓唬大灰狼的声音,如狗叫声,放枪声等。

中班音乐教案 篇6

一、活动前的思索

  《认识你呀真高兴》是中班《综合活动丛书》“我们都是好朋友”主题下的一个音乐活动,我仔细分析了教参,发现这首歌的歌词简单好记又容易表演,因此我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孩子对歌曲的自编自演上,启发孩子从男女表演到交换朋友两人表演再到最后的三人表演,整个教学过程层层递进又其乐无穷。为了避免孩子在找朋友时出现拥挤和停顿的现象,我特意为孩子制作了红、黄、蓝三色花环,借用颜色的不同来帮助孩子更快更方便地找到不同的好朋友,使邀请舞变得别具一格。

二、活动目标

  1、能根据歌词自编动作,并初步学会跳邀请舞。

  2、在学习结伴舞蹈的过程中,增进朋友间的友爱与亲密,体验共同表演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唱这首歌曲。

  2、15个红色花环,15个黄色花环,10个蓝色花环。

  3、钢琴伴奏。

  4、活动场地椅子围成圆形,男孩女孩一隔一坐。

四、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认识你呀真高兴”巩固齐唱和轮流唱的演唱形式。

  (1)用语言交流的方式彼此问好。

  师:今天这么多老师都来看我们中2班小朋友上课,我们来向她们问个好吧!哎!老师希望你们用一首歌的歌名来问好!张老师也想大声的对你们说:“认识你呀真高兴!”“因为我们都是好朋友,所以看到了都会说认识你呀真高兴!

  (巧妙的运用歌词内容相互问候,拉近了孩子和老师的距离,使孩子对歌曲产生回想,体验到这是一首表达朋友间友好关系的歌曲。)

  (2)复习歌曲(第一遍齐唱)

  师:“还记得这首歌怎么唱吗?”

  “唱歌的时候应该怎么坐呢?”

  “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呢?”“老师还要提醒你们第一个问好怎么唱?第二个问好又怎么唱呢?可不要忘记了哦!

  (唱歌前的提问和提醒是每次复习歌曲时必不可少的,因为孩子随意性很强,又很健忘。如果不给适当的要求和提醒,他们会把整首歌演唱的让你吃惊,只有在他们的脑海里稍微提醒一下,他们就会注意产生警惕。)

  (3)男女轮流演唱2遍

  师:刚才我们是齐唱的,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在歌曲的前半部分中齐唱,后半部分问好的轮流演唱。那么是弟弟先唱还是妹妹先唱,请你们先来商量一下!(第二编交换角色演唱)

  (老师让孩子选择演唱顺序,既体现了教学的自主性,又让孩子对自己演唱的内容进行了考虑。)

  2、启发幼儿根据歌曲创编动作,并在此基础上集体讨论确定邀请舞动作。

  (1)幼儿根据歌曲编动作,老师进行整理。

  师:你们唱的真不错,给自己掌声!老师在想,如果我们一边唱一边表演那就更好了!这样吧!我们一起来编动作好吗!

  (老师的简单一句“真不错,给自己点掌声!”,可以看出是对孩子最真心和诚恳的赞扬,这种赞扬和认可能成为激励幼儿不断自我完善的一种力量。)

  “你呀我呀,你呀我呀,我们是一对好朋友!”怎么表演?“XX孩子是这样表演的,有没有比她的动作更好、更完美的!”“你觉得谁的动作好?”“我们选最好看的动作,把这句表演一下!”(以下的创编以此类推,大家确定好动作后老师边唱边带领孩子一起表演)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整首歌曲的动作都来自于孩子的身体,老师只是起到了一根“线”的作用,不断的用启发式的提问“有没有比她的动作更好、更完美的!”“你觉得谁的动作最好?”,就这样无形的把孩子最好的动作串连了起来。)

  (2)老师完整示范孩子们创编的动作。

  师:“我把大家创编的动作完整的表演一遍。”“我跳的怎么样呀?给我一点掌声呀!”

  (老师的表演使得孩子对自己创编的动作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也使整首歌曲的动作表演得到一个完美的效果。)

  (3)幼儿跟随钢琴伴奏练习2遍

  师:“下面请顾老师帮我们伴奏,大家跟着音乐来表演!”

  (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孩子的动作才更熟练更完美。)

  3、学习两人结伴跳邀请舞,乐意与更多朋友进行表演。

  (1)尝试按男女结伴舞蹈的要求完成表演。

  师:一个人表演有点没劲,我们和好朋友一起拉拉手、亲一亲,我们一起来跳邀请舞好吗?跳舞是不是要把自己打扮的漂亮一点!张老师为小妹妹准备了红色的花环,小弟弟准备了蓝色的花环,请你们带上花环来跳邀请舞吧!哎!我们先商量一下,谁先邀请谁?

  “如果是小弟弟先邀请那么小弟弟要站到哪里?”“对了,站到小妹妹的前面,我们开始表演了!”老师和孩子边唱边表演,当大家唱到“转个圈呀笑哈哈”时,引导孩子思考一下“这时邀请者到哪里去了?”小结:当唱到“转个圈”的时候,男孩女孩正好交换了一下位置,这时邀请者男孩在外圈,应该先唱,女孩在里圈后唱!

  (在这一环节中融入了孩子对歌唱技能和表演技能的考验,为了让孩子清楚的分辨谁是邀请者先唱,谁是被邀请者后唱,我为每个孩子准备一个红色和蓝色的花环,当孩子跳到一半后启发他们思索“这时邀请者到哪里去了?”孩子能很明显的看出,哦!原来我们的位置换了一下。在表演时我随时的在圆圈上走动,通过眼神和动作和孩子进行互动。)

  (2)跟着琴声练习2遍。(提醒孩子邀请者换到外圈后应该先唱)

  (在不断的练习中熟练演唱技能和动作表演)

  (3)尝试男孩女孩交换着朋友跳邀请舞。

  师:“刚才我们只是面对前面的'好朋友跳邀请舞,那么,怎么样找到更多的好朋友呢?”

  “对了,在圈上边走边找,老师唱前奏,当唱完前奏就应该找到了,那么有的小朋友说,老师我还没有找到,那该怎么办呀?没关系老师数4下,数到4的时候你就要找到了哦!

  当孩子邀请了2—3次后提问:怎么样在4秒内很快的找到好朋友?谁有好办法?小结:我们可以看花环的颜色来找朋友,红花找黄花,黄花找红花,这样就快了。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交换舞伴跳邀请舞,使孩子体验和新朋友一起跳舞的快乐。看似简单的两两结对,要让孩子在不混乱的情况下,在前奏唱完的情况下找到好朋友跳是比较难的。为了使音乐课的常规得到保证,为了使孩子能找到更多的朋友,我让里圈的孩子在前奏的这段时间内,去找站着不动的外圈朋友,但是当前奏结束后,肯定有孩子没找到的,为了不打消孩子找朋友的积极性,我给孩子4秒的时间,那么怎么能在4秒内很快的找到朋友呢?我又再一次把问题抛给孩子,通过大家地热烈讨论,使花环发挥作用,只要看着花环的颜色,就能很快的找到朋友。所以说,老师在设计活动环节时,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每一个细小的提问,每一个细小的准备,都有着不寻常的作用。)

  (4)提升难度,尝试以三人结伴的方式合作表演。

  师:刚才我们是两个两个做好朋友跳邀请舞的,如果请你们三个人一起跳邀请舞行吗?红、蓝只有两种颜色的花环,怎么办呢?看老师还带来了黄色的花环,谁愿意换一下的?

  (这一环节对老师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孩子们从二人组合到三人组合,自主协商谁先谁后,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技能。孩子们三个三个一起跳邀请舞,使活动达到高潮。)

  师:记住哦!前奏的时候要三个朋友在一起,还要商量好谁先说,谁接着说、谁后说。有点难,让我们来试试!

  4、活动延伸

  师:歌曲里唱到和朋友“拉拉手、亲一亲”很开心,你还愿意和好朋友做哪些要好的动作呢?下次我们再一起来跳!

  (每一个优秀的教学活动都有它的一个延续性,只有在不断的生成和延续中,我们的孩子才能学有所获,得到新的发展。)

五、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从目标的确立、材料的准备、环节的设计,我都考虑的非常周到、细致,在活动中,孩子们对动作的自编自演,男女结伴舞蹈到里圈的孩子找外圈的做好朋友舞蹈再到三人舞蹈,都表现的很完美。每一次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都是对自己的考验,只有在不断的反思总结和尝试中,才能找到正确答案,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在活动中学有收获,得到新的发展。

中班音乐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引导幼儿用肢体表达刷子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音乐活动的愉悦。

  2、在聆听不同乐曲性质的过程中,提升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刷子、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教师与幼儿共同跳“我爱洗澡”

  二、开刷子舞会,幼儿学习用各种动作表现刷子的`特征。

  1、出示刷子,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玩刷子。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哎,今天我的洗刷刷专卖店开业了,店里面专门卖各种各样的刷子,欢迎大家来参观。”

  2、幼儿玩刷子。

  3、讨论刷子的用途,学习用刷子的动作。

  幼儿回答问题并做出动作。

  三、通过小锅刷与雨刷的不同音乐的体验,幼儿感受音乐节奏的快与慢。

  1、教师随三拍子音乐做小锅刷转圈动作。

  2、幼儿猜老师表演的是哪一种刷子,并展示动作。

  3、幼儿随音乐来舞蹈。“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转圈圈。”

  4、幼儿尝试正反转圈。

  5、“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刷子呢?”“你知道小雨刷是怎么工作的吗?”幼儿编雨刷的动作,并集体学习。

  6、幼儿随喜刷刷的音乐表演小雨刷的动作。

  7、请个别动作较好的幼儿上来表演。

  8、比较不同“这个洗刷刷的音乐跟我们刚才听的小锅刷的音乐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四、刷子宝宝找朋友与客人老师一起舞蹈。

  “刷子宝宝很能干,也很愿意帮助别人,现在请刷子宝宝去找你的好,朋友,两个好朋友在一起,互相刷,看哪个刷子宝宝跳得最棒。”

中班音乐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认识日常生活中不同的雨,尝试从音乐的角度去感受雨声。

  2.能对雨声进行联想并尝试用动作去表现自己对雨声的感受。

  3.体验音乐联想和用身体动作表现自然现象的快乐。

教学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了解雨的自然现象,有意识地观察人与物在雨中的表现。

  物质材料准备:自制课件(“风中的`乐曲”音乐,雨声、“雨中的乐曲”音乐、雨的动画。),三块画布(画上简单的自然景物),幼儿人手一份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音乐表演,引入活动

  伴随“风中的乐曲”的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像风中的树叶“飘进”活动室里,轻轻地落坐在地板上。

  (二)感受雨声。(难点)

  1.倾听雨声。

  老师:树叶宝宝们,刚才风姑娘告诉我们要下雨了!让我们来听一听下雨时的声音吧。

  提问:听到的雨声一样吗?分别是什么雨?听到不同的雨声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听到的小雨、大雨和雷雨的感受。

  2.倾听雨声的音乐。

  以《小雨点唱歌》的故事引导幼儿倾听雨声的音乐,说说“是什么雨在唱歌”?听到小雨点的歌声有什么感受?

  引导幼儿从音乐的感觉去倾听雨声,学习用温柔、抒情、活泼、欢快、有力等词语来表达。

  (三)舞蹈表现雨声(重点)

  1.倾听音乐“雨中的乐曲”,用动作去表现雨声。

  老师:小雨点又要唱歌了,我们是雨中的小精灵,让我们随着小雨点的歌声一起来舞蹈吧!

  集体表演,鼓励幼儿自由想象,大胆表现。

  2.引导幼儿相互观看同伴的表演。

  分组表演,教师参与,模仿幼儿有创造性表现的动作。

【中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教案06-12

【热门】中班音乐教案06-15

中班音乐教案【热门】06-15

【热】中班音乐教案06-15

中班音乐教案【精】06-15

【精】中班音乐教案06-15

【推荐】中班音乐教案06-15

中班音乐教案【荐】06-15

中班音乐教案【热】06-15

中班音乐教案【推荐】06-1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