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 推荐信 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 工作总结 华体会体育2串1 hth电竞官方下载 hth官网下载 hth官网下载app 演讲稿 hth官网产品
当前位置: 98158范文网 > 教育范文 > 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11 10:33:1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大班科学教案汇编六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大班科学教案汇编六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乐意为三只熊摆放物品,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故事情节中比较并发现物体的数量与三只熊的关系。

  3、初步了解高矮、大小的特征,并按高矮、大小的顺序排列物品。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

  乐意为三种熊摆放物品,初步了解高矮、大小的特征,并按高矮、大小的顺序排列物品。

  活动难点

  比较并发现物体的数量与三只熊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图片。

  2、大小不同颜色一样的苹果、汉堡包、衣服、面包图片。

  3、教师资源包。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熊的家,初步引导幼儿比较“高”“矮”“不高不矮”

  出示小熊的家。

  师:孩子们看一看他们是谁?

  幼:是小熊。

  师:除了小熊上面还有谁?(引导幼儿说出这是小熊的爸爸或妈妈)

  小结:在小熊的家里,熊爸爸最高,熊宝宝最矮,熊妈妈长得不高也不矮。一般情况下,在小朋友家里也是爸爸最高,宝宝最矮,妈妈不高也不矮。

  二、创设小熊一家起床的情境,引导幼儿比较“大”“小”“不大也不小”

  出示衣服图片。

  师:小熊一家要起床了,他们起床应该要穿什么呢?

  幼:穿衣服。

  师:那我们帮他们穿衣服好不好?

  师:哪件衣服是熊爸爸的?哪件衣服是熊妈妈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熊爸爸很大应该穿大衣服,熊宝宝小应该穿小衣服,熊妈妈应该穿不大不小的衣服。

  三、创设情境三只熊吃早餐,体会汉堡包的大小和三只熊的关系

  出示汉堡包图片。

  师:小熊一家穿好衣服后要吃早餐了,我们看一下他们吃的什么呀?

  幼:汉堡包。

  师:你觉得哪个汉堡包是熊爸爸吃的?为什么?熊宝宝吃哪个?熊妈妈吃那个?为什么?

  小结:熊爸爸最高胃口就大,所以要吃最大的汉堡包。熊宝宝最小胃口小应该吃最小的汉堡包,熊妈妈胃口不大不小所以要吃不大不小的汉堡包。

  四、创设情境给三只熊分食物,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通过比较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和三只熊的关系

  1、出示苹果、面包图片,激发幼儿想给小熊一家分餐的愿望。

  师:小熊一家还没有吃饱,我们再分给他们一些吃的好吗?

  幼:好。

  师:现在老师发下操作卡片,我们帮助小熊一家分餐,看谁分的对!

  2、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教师针对个别差异巡回指导。

  小结:大苹果、大面包要分给熊爸爸吃,小苹果、小面包要分给熊宝宝吃,不大不小的苹果和面包要分给熊妈妈吃。

  五、韵律活动:三只熊,引导幼儿放松一下

  师:小熊一家真开心,谢谢你们帮助他们摆放物品,我们和三只熊一起跳舞吧!

  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根据大小不同的碗给爸爸妈妈分碗。

  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

  幼儿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后,往往很多幼儿仍沉浸在先前的兴奋中,如教师用强制转换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新的探究活动中,很难使幼儿达到良好的状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解在水里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3、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杯子、葡萄、盐、记录纸、视频“死海”的有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1、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还记得怎样让鸡蛋浮起来的吗?”(幼儿回忆经验)

  2、教师质疑小结:为什么在水里加了盐,鸡蛋就能浮起来的呢?原来盐溶解在水里,增加水的浮力,鸡蛋就浮起来。(幼儿一一说说:浮力)

  二、幼儿操作活动

  过渡:那是不是加了盐,物体就能浮起来呢?(幼儿猜测)

  1、那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呆会自己去试一试。在桌子上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杯水,要求每次加入1包盐,用筷子充分搅拌,放入葡萄,看看结果怎样?并把它记录在纸上。记住:试一次记一次。

  2、幼儿操作

  3、交流:我发现一号桌的小朋友动作很快,由请他们来说说他们的发现?(1号组:我加了1、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4、为什么加了1包、2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3包,葡萄能浮起来呢?(盐变多)

  5、教师小结:是呀,当水喝1包盐,浮力很小,没有力量托起葡萄,加入2包盐,还是浮力太小,只有当水喝足了盐,才有一定的力量托起葡萄,让葡萄浮起来。说明盐越多浮力越大。

  6、还有哪一组的愿意来介绍一下你们的发现?(2号组:我加了1、2、3包盐,葡萄没有浮起来,加了4包盐,葡萄浮起来了。)

  7、教师质疑:刚才你们介绍了你们的发现,老师有了一个疑惑:为什么一号桌只要加3包盐,葡萄就能浮起来,而2号桌要加4包盐,3号桌要加5包盐呢?(观察3桌杯子里的水,)水的多少

  8、你们都发现了呀,(出示标记)1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少,2号桌杯子里的水多一些,3号桌杯子里的水最多)噢?水的多少和加的盐也有关系吗?到底是什么关系?(幼儿讨论)

  9、小结:原来水越多,需要喝的盐也就越多。只有让水喝足了盐才有力量托起葡萄,让它浮起来。

  三、观看录象

  1、除了鸡蛋、葡萄能浮起来,我们的人能不能浮起来?(幼儿猜测)告诉你们,其实我们的人也可以浮起来,相信吗?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录象。

  2、幼儿观看录象

  3、真是神奇呀!谁来说说看:为什么人也能浮起来?原来这不是普通的大海,而是死海,它的含盐量比我们普通的海水要高6、7倍,浮力很大,难怪我们人都可以躺在上面了。

  四、延伸活动

  刚才我们有的小朋友把葡萄都浮起来,那能不能再让它沉起来呢?你们可以自己去试一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拿到的题目是科学领域的中目标: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于是我根据指南中对小班孩子的要求:1、对感兴趣的食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2、能恋情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因此我结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并根据《指南》中的要求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奇妙的盐》,本次活动我主要是想通过实验来了解盐水能使物体浮起来的.现象,同时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是孩子能自主探索发现。

  本次活动我共设计了四个环节:1、激发兴趣。2、幼儿实验。3、幼儿再次实验(这个是重点部分)验证盐水能使物体浮起来的现象。4、拓展延伸。活动结束后我发现了本次活动中的很多不足之处,很多老师也给了我些很好的建议。

  1、活动的一开始部分引题中,我设置的一个番茄掉入水里的现象不够科学,我设计的是两个番茄同时掉进两杯水中其中一杯水是盐水,所以导致其中一颗番茄是浮起来的状态,但孩子们不知道这是盐水,老师也没说,导致给了孩子一个错误的知识以为番茄掉入水中是会浮起来的,应该就简单设计一个番茄掉入水中沉下去的状态。

  2、 孩子实验前教师的师范太多,导致孩子没有了探究欲望,教师已经把实验结果的相关部分告知了孩子。在孩子实验前我跟他们说有一个魔术粉可以让这个番茄浮起来,我就示范把盐倒入水中出现了番茄浮起来的现象,虽然没有告诉这是盐但事后想想已经把实验结果呈现在孩子面前的,要是这个发现让孩子们自己去操作自己去探究发现那应该更有意义。可能我是事先课前考虑孩子要是没有教师的示范可能不会自己操作,所以就变成了教师过多的示范操作。

  3、在活动的材料的准备上需要配班和阿姨一起帮忙才能完成,因为我设计的第一个实验是倒入糖看看会不会浮起来,这个实验结束后需要阿姨和配班老师一起帮忙把水换掉,再把糖换成盐,有些费事费时,可以想想在材料的准备上怎样可以既不用阿姨老师帮忙也能让孩子自己操作的方式。这还需要我仔细思考。

  虽然整个活动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在选材上还是比较吸引小班孩子的,孩子们都比较感兴趣,特别是在操作中很喜欢玩,在第二次实验中当番茄浮起来的时候孩子都特别兴奋都特别高兴,通过自己的操作让番茄浮起来了感到特有成功感,同时也发现了盐水能使物体浮起来的现象。达到了本次活动的重点。

  通过本次活动我也认识到科学活动中的每个环节设计都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而且是要让孩子自己去操作自己去探究发现现象,了解科学现象。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玩中发展。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交流分享中体会成长过程中的烦恼,能积极想办法解决自己的烦恼。

  2、尝试着让幼儿关注自己的情感,形成快乐、积极的生活态度。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准备:了解烦恼的含义;

  (2)幼儿绘画:我的烦恼;

  (3)PPT课件。

  关键点:愿意想办法解决自己的烦恼。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讨论

  1、观看PPT《你是我的朋友吗?》

  2、提问:

  (1)珊迪的.烦恼是什么?为什么有了朋友还不高兴呢?如果一直这样烦恼下去会怎样呢?

  (2)你有什么办法帮助珊迪解决烦恼?

  3、小结: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会有许多烦恼,遇到烦恼我们要想办法使自己开心点,还要动脑筋解决烦恼。

  二、交流烦恼,分享讨论

  1、(1)你有烦恼吗?(个别幼儿交流自己的绘画)

  (2)你是怎么解决自己的烦恼的。

  2、小结:有的小朋友遇到的是学习上的烦恼,有的是与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时遇到的烦恼,有的是爸爸妈妈吵架了而烦恼。其实,解决烦恼的办法有很多,如:不怕烦恼和困难,对自己有信心,多想想办法,自己独立解决,或向同伴老师父母求助一起解决等。

  三、提出问题,经验迁移

  1、是不是所有的烦恼都能一下子解决的?如果一时解决不了该怎么办?(转移注意,忘记烦恼,快乐地面对现在的生活。)

  2、小结:不是所有的烦恼都可以消除,但总有很多方法能帮助我们排除烦恼、忘记烦恼,这样我们也能快乐起来。

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秋天的树,知道几种常见树的名称,感受树与季节发生着同步的变化。

  2.学习用简单的图示记录自己发现的树的不同特征,感受树的多样性。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挂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幼儿观察桂花树、橘子树、玉兰树、梧桐树。

  1.提问:你认识这些树?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说说这事一些什么样的树?它们的叶子各是什么样的?(如桂花树枝头坠满小小的桂花;橘子树届满了果实,玉兰树长着绿绿的叶子,梧桐树树叶变黄了等)

  2.秋天到了,你发现这些树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树的开花、结果、落叶这一明显的变化角度来进行描述)

  3.你还知道关于这些树的特别的秘密吗?(引导幼儿说出这些树有先长叶再开花、先开花再长叶之分)

二、幼儿观察《小朋友的书 秋天多美好》第16-17页的画面。

  1.提问:这些树你认识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你是用什么办法认识它的?

  2.这些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幼儿进入树林,在寻找认识树的过程中,巩固对各种树的名称和特征的认识。

  1.教师出示几种树叶,问:"这些树叶分别是从哪棵树上落下来的?你能将这些树叶送回到树妈妈的身边吗?找到后站在这棵树妈妈旁边。"

  2.幼儿说出判断的理由:你是怎么知道这片树叶就是这颗树妈妈的宝宝呢?(引导幼儿从树叶的形状等特征来判断、推理)

  3.观察树妈妈:这颗树妈妈长什么样?(引导幼儿按整体外观、树干、树枝、树冠、树叶的顺序观察)

  4.给树妈妈制作名称标牌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说出树妈妈的名字。老师在小卡片上写名称,并挂到树上。

  5.游戏"摸摸ⅹⅹ跑回来",巩固对树的认识。

  幼儿聚集在教师身边,教师说出一种树的名称,让幼儿跑去找,找到桂花树后摸摸树干跑回来,看哪个小朋友的速度快。

四、收集自己最喜欢的树叶带回幼儿园。

  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教师收集幼儿对树感兴趣的问题,指导幼儿将有关树的问题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张贴在主题墙上。

五、绘画:我眼中的树。

  1.幼儿绘画。

  2.分享交流,感受树的多样性。

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

  这次活动我结合主题和幼儿一起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我们一起从教室出发,一路走一路看,和着春天的气息,孩子们对这次亲临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公园,我们看到了垂柳,看到了罗汉松,看到了柏树,看到了梅树……在幼儿的作品中,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各种各样的树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王伊诺小朋友一个内向的小姑娘,她把柳树画成了一个俏姑娘,有着长长的辫子,随着风在左右摆动,因为在她眼里柳树姑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她的好朋友。心仪的桃树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红的,黄的,紫的……因为在她心中桃花是最漂亮的,是她最喜欢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了解灯的种类及灯的发展历史。

  2、尝试按类摆放、布置等的展览。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各种灯或者灯的资料。

  2、幼儿用书:《灯》

活动过程:

  1、通过讨论介绍,了解灯的种类。

  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收集的灯和有关灯的资料。

  教师:请你们在小组里介绍一下你带来的灯和有关灯的资料,看看你们带来的灯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教师:你看到了哪些种类的灯?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这些灯有什么不同?你最喜欢哪盏灯?为什么?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灯?

  2、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展览,引导幼儿观看各种不同的灯。

  教师:小朋友带来了这么多的灯和有关灯的资料,怎样让大家都能观赏我们带来的灯呢?(教师引导幼儿提出布置灯的展览)

  教师:怎样布置展览才能让别人看的更清楚呢?(引导幼儿按类摆放,注意不重叠摆放等。)

  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灯的展览,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灯。

  教师和幼儿共同观看灯展,引导幼儿进行评选,选出最受欢

  迎的灯、最特别的灯、最可爱的灯等。

  3、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灯的发展历史。

  教师: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灯,你知道灯是怎么来的吗?以前的灯是什么样的呢?

  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灯》,了解灯的发展历程。

  教师:你看到了哪些灯?

  教师根据幼儿用书、有关等的资料等介绍灯的发展历程,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灯的历史。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大胆探索、尝试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发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学习两人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合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活动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记录表(见附图)、铅笔;盛水的水盆若干个,积木块若干,塑料插片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找出来看看是谁呀?

  (二)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探究。

  1、教师提出尝试问题:如果把这些材料放进水中,会发现什么现象?

  (1)幼儿尝试。

  (2)幼儿介绍尝试结果。

  (3)教师总结:石子、牙膏皮、橡皮泥这些物体沉到了水底,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沉;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这些物体浮在了水面上,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浮。

  2、教师提出尝试性问题:“怎样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在水面上?”

  (1)幼儿尝试。

  (2)要求:幼儿两人友好协商,一人尝试,一人记录。

  (3)尝试结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捏成带边的薄片状),可以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上

  3、教师提出尝试问题:怎样让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到水底?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互换尝试。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尝试。

  (2)尝试结论:塑料吸管插在橡皮泥上

  可使塑料吸管沉到水底;橡皮泥装在空药丸盒里可使空药丸盒沉到水底;石子放在泡沫板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

  4、教师提出尝试问题:

  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玩具时,不小心把塑料插片和积木块混在了一起,你能用什么办法帮他们把积木很快分出来?

  幼儿尝试回答:把混在一起的积木块和塑料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积木块,浮在水面上的是塑料插片。

  (三)教师实验演示,验证答案。

四、活动延伸:

  老师把这些材料放在科学区,活动结束后,小朋友可以来继续进行尝试。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28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4篇05-1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三篇06-06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3篇06-03

大班科学教案15篇06-29

大班科学教案(15篇)06-29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3篇07-11

【热门】大班科学教案四篇05-18

大班科学教案汇编9篇05-16

【精华】大班科学教案4篇05-1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