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 推荐信 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 工作总结 华体会体育2串1 hth电竞官方下载 hth官网下载 hth官网下载app 演讲稿 hth官网产品
当前位置: 98158范文网 > 教育范文 > 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8-03 09:30:55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活动教案8篇(热门)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活动教案8篇(热门)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观察大象的基本特征和习性,知道大象的生活环境。

  2.使幼儿知道大象与植物及人们的关系,知道大象本领大,使幼儿学会爱护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画面"大象在干什么?"

  2.图片:大象

活动重点:

  了解大象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活动难点:

  知道大象与植物及人们的关系。

审美元素:

  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大象的基本特征,培养了幼儿对动物喜爱之情,并感受到动物与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大象图片,了解大象的外形特征、习性和生活环境。

  师: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那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呢?

  师小结:大象的身体很大,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他的耳朵大,眼睛小,长鼻子,腿很粗壮像柱子。

  师:大象的鼻子为什么这样长?(长鼻子可以像手一样摘树叶、果子、卷草,吸沙喷在身上,不让虫子叮咬,能吸水喷水,还可以将敌人卷起摔死)大象鼻子吸水为什么不呛呢?(向幼儿介绍大象鼻子里有一块软骨盖住气管口,喷水时可打开盖子)大象怎样走路的,小朋友们一起来学学看。

  师:大象喜欢住在什么地方?喜欢吃什么?(住在热带森林里,吃树叶、草等)

  2.引导幼儿讨论大象与人们的关系。

  师:大象能为人做什么呢?你在哪里看到的?(出示大象干活的'图片。大象力气大,人训练它可以驮人、运东西、拉车子、表演。)

  3.引导幼儿知道保护动物。

  师:你喜欢大象吗?为什么?大象也是人们的朋友,可是由于有些人的捕杀,大象已经越来越少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师总结:大象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大象以及大象的生活环境。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的桥的类型、特征及用途。

  2、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动手构建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常见桥梁图片两幅。

  2、从网上下载的各种不同桥梁图片资料若干,电脑一台。

  3、积木(每组两篮),作业纸每人一张。每人从家带来的小纸盒两个。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出关于桥梁的课题,了解几种常见桥梁的类型。(斜拉桥、拱桥、立交桥)

  2、用电脑演示各种桥梁的图片,请幼儿说出这种桥梁的类型。也可让幼儿自己操作鼠标调出各种桥梁的图片,并说出其类型,从中认识“梁桥”和“升降桥”。可让幼儿根据图片提出问题,由幼儿和老师来共同想办法解决。

  3、请幼儿分组用纸盒和作业纸(随意折成各种形状)搭成纸桥,用积木来测桥梁的载重。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4、组织各组幼儿开展自制纸桥的承重试验,激发幼儿不断尝试新方法的欲望和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课评:

  1、活动较成功。能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生成活动。

  2、教学资料准备丰富、充分,能从多种渠道获取资料。

  3、让幼儿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4、注意验证幼儿的实验结果,及时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

  5、

  幼儿个别指导不足,指导应更加细致。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天气》

  幼儿园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观察气象的兴趣。

  2.了解常见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情况。

  3.知道气象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活动准备

  课件、表格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了解气象与军事的关系。

  1.让幼儿先来欣赏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故事里有个非常聪明的人叫诸葛亮,他利用天气在3天时间造了10万支箭,是怎么办到的呢?

  2.让幼儿通过故事思考诸葛亮是怎么知道会有雾天呢?

  二、了解常见的和恶劣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

  1.除了雾天,你们还知道哪些常见的天气?

  2.了解一些恶劣的天气情况。并观看课件。

  3.你们是怎么知道天气情况的?

  (短信、电视、报纸等)

  4. 欣赏一段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天气、温度、穿衣指数等)

  四、了解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趣味问答

  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今天我就要考考你们。

  (1)高温天怎样避暑?

  (2)雷雨天怎样维护自身?

  (3)雨天出门准备些什么?

  五、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1.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应该关心天气情况,根据天气变化学会维护自身。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气、温度、温馨提示3栏。

  2.请小朋友来当一当气象员,在表格上记录一下天气。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动物的防身绝招

预设目标:

  1、发现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几种自我保护方法。

  2、萌发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通过身体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的认识。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

  2、小动物头饰,用绉纸编成的“尾巴”,吸吸果冻瓶4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捉迷藏。

  1、我们一起来玩个捉迷藏的游戏,我数1、2、3小朋友躲起来。

  2、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3、师小结。

二、隐身妙招

  1、了解小动物的隐身妙招。

  师:小动物们也在捉迷藏,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然后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动物,它躲在了哪里?

  (观看课件:枯叶蝶飞到树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钻到草丛中的动画。)

  2、 身体表演:枯叶蝶飞到树枝上。

  蜥蜴趴在土堆上。

  青蛙钻到草丛中。

  3、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保护自己的本领?

  小结:隐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己更好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近,用来隐蔽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4、启发幼儿讲述还知道哪些动物具有隐身的本领?

三、讨论动物的防身绝招。

  1、你知道动物还有哪些保护自己的方法?

  2、观看课件。在观看前提出要求“注意里面都有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提问:你看到了哪个动物,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讲出一种,点击出现相应字宝宝和相应动物的头像)

  盔甲:乌龟

  硬刺:刺猬

  快跑:鹿

  自切:壁虎

  臭气:黄鼠狼

  装死:狐狸

  3、讨论:还有哪些动物也用同样的方法保护自己的?

  小结:小动物们很聪明的,想了许多办法来保护自己,有的----有的---- 等。它们真是能干的小动物。

四、表演防身术。

  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头饰,幼儿回答是谁?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己的?

  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小朋友可以变成任何一种小动物,戴上头饰跟着音乐玩一玩,咦!怎么了?老虎出来了,怎么办呢?你就要用你变的小动物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看谁模仿得最像!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 设计意图:水结冰、融化、水蒸气变成水珠的经验、溶解的秘密, 沉与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议幼儿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将小铁钉放在积木上等。沉与浮 2(立起来的木棍):将小木棍放入水中,发现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块橡皮泥,或钉上一根大铁钉,都能使它立起来。 活动目标:使用多种材料,玩水的过程充满和有趣。 活动材料:饮料管、纸、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积木、塑料、菜叶、小瓷器、竹片、铁钉、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动过程:下午天气热,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丰富,但给出一个条件,每人只给一盆水,要节约用水,用完就没有了。用水管连接水的有3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组、用矿泉水瓶盖扎洞来射水有3组、做水帘洞1组、沉浮和自定义玩法有几组。 “水流到别的杯子去”组;佘馨蕊、张俊骞、覃芷珊、卢艺文、班学佳 *这几个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个杯子连接起来,慢慢地将一杯红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发现杯里的红水通过连接饮料管子流到另一个水杯,3杯水慢慢变红了,孩子们高兴极了,饮料管子传送水耶,3杯红水第一次出现流动成水平,水不流动了。 *又观察,张俊骞提出,加水才行,边说边给其中一个杯加水,佘馨蕊:水从管子流过去了,3杯红水又第二次流动成水平,水又不流动了。 *老师提醒小朋友想办法让一杯水高一点,观察会怎样。卢艺文从旁边小菜园里取两块土,和班学佳一起把一个杯子垫高起来,红色的水又流动了。 *就这样反复做做学学。覃芷珊用手指搅拌水,红水没有原来这样红了,变淡了。 *老师说:为什么水会流过去呢?卢艺文说:水要斜坡才行。 比较水位高度与流的快慢之间的`关系,体会水由高处往低处流的特性。体会水的多少和颜色深浅变化的关系。

布料吸水大比拼(科学)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实验知道各种质地不一样的布料吸水性是不同的,而相同的布料在不同的液体中吸水性也是不同的。

  2、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体验到自由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3、增强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意识。

  活动材料:

  棉布、丝绸、羊毛、人造丝、聚脂面料各剪成宽10厘米,长25厘米的长条若干,长木棒若干,水盆若干,记录卡与幼儿人数相同,各种液体:清水、热水、肥皂水、醋。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

  看录像内容:“夏天快要到了,小红家里有好几块面料,她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她选一块布料做一件夏天的裙子,她希望这件裙子既漂亮又要舒适凉快,你们说选哪一块呢?”

  二、认识面料,并做预测。

  出示各种面料,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出示幼儿记录卡,让自由自由讨论,做出预测,在你认为合适的布料下预测栏上画“√”,并说出理由。

  幼儿记录卡(一)

  注:在实验结果栏里用数字1、2……依次排出各种面料吸水性的程度(吸水快慢及多少)。

  布料

  吸水性红棉布黄丝绸蓝聚脂面料绿人造丝紫羊毛

  预测实验结果 三、幼儿实验,记录结果。

  1、“怎样才能知道你们帮小红选的布料好不好呢,哪一种布料的吸水性是最强的呢?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就知道了。”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讲解实验要求:如图所示

  3、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讨论实验中的发现。

  4、幼儿根据实验结果,展开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各种面料的吸水性来迁移经验。

  小结:我们可以用吸水多的、透气性好的布料做我们在夏天穿的衣服或者贴身的内衣,而那些吸水性弱的如聚脂面料,可以做成风衣、雨衣等衣服既防水又挡风。

  四、幼儿再次实验,了解布料相同、液体种类不同,吸水性是否相同。

  1、为幼儿提供几种不同的液体:清水、热水、肥皂水、醋各一盆,让幼儿任选相同的一种布料分别放入不同的液体,再次进行实验。

  2、幼儿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幼儿记录卡(二)

  注:在实验结果栏里用数字1、2……依次排出布的吸液高度。

  液体

  布料清水热水肥皂水醋

  实验结果 3、幼儿讨论实验中的发现,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进行迁移。

  小结:同一种面料用不同的液体浸泡,其吸水与溶解速度也不一样,因此,平时我们在洗各种面料的衣服时,为了更好的去污,会用较热的肥皂水或用其它一些洗涤用品来浸泡衣服,而只用清水是很难去污的。

  注意事项:

  1、做第一个实验时注意要把五种布挂在长木棒上同时放入水中观察,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在做第二个实验时注意布料放入不同液体的时间应该基本相同。

  知识背景材料:

  午饭前我请小朋友到盥洗室去洗手,结果回来的时候,丁丁告诉我她洗手时不小心把袖子给弄湿了,我一看,果然不错,连她里面的衣袖也都湿了。这时,雯雯也挤到我的身边,高高地举起她的衣袖,神气地说:“我的袖子弄上水也不会湿。”原来她带了一副聚脂面料的护袖,很多孩子都觉得挺奇怪的,为什么有的衣袖容易弄市,有的却不会呢?对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来了解真相,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螃蟹

课题生成:

  在主题活动《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中,我们从小班起重点介绍地球七的动物。于是幼儿、老师共同收集了几种动物如兔子、金鱼、寄居蟹,幼儿对这些活生生的动物很感兴趣。

  “菊香蟹肥”的时节,幼儿都吃过螃蟹,他们带来了蟹壳,他们说:熟螃蟹是红色的。因为螃蟹的大钳子要夹人,父母都不让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儿却有着强烈的兴趣。于是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为幼儿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他们探索。

活动目标:

  1、充分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2、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学会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

  3、激励幼儿勇敢探索,积累一些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四十只小螃蟹,两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夹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过程:

  1、教师问:你们知道螃蟹吗?(知道)在家里爸爸妈妈让你们玩吗?(不)为什么?

  幼儿l:因为螃蟹凶。

  幼儿2:它有大钳子。

  幼儿3:要夹人。

2、教师说:今天教师和你们一起玩螃蟹好吗?(好)不过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钳子。

  幼儿观察螃蟹:

  幼儿1,只看不动手。

  幼儿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儿3,用手碰一下马上缩掉。

  幼儿4,拿起一旁的筷子夹着玩,夹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儿坐在地毯上。

  教师问:玩得快乐吗?(快乐)

  教师说: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师又问:螃蟹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自由谈,教师巡听。

  幼儿1,背上有壳,是灰黑色的。

  幼儿2,有眼睛,烧熟了是红色的。

  幼儿3,有三只脚。

  幼儿4,不对,有四只脚。

4、教师说:螃蟹到底有几只脚?大家去数一数。

5、教师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点数。

  教师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细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样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中幼儿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动中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更加聪慧。

  不过在活动中觉得“数活螃蟹腿”这个环节较有难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进行。

专家点评:

  把本活动列为生活活动,可能更加贴切。从整个过程看,并没有什么太难的知识点,但教师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体现的是大班幼儿应有的求知学习欲望,这一点,是值得大家借鉴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不一定每次都有众多的难点要突破,只要能激发求知欲望,萌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样的活动都是好活动。

反思与讨论:

  这个活动曾为小班设计,现设计为大班活动,你认为还应做哪些修改与补充?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发现植物的种子,初步了解种子的特殊传播途径。

  2、尝试分类记录种子传播的方式。

  3、对于植物的繁殖和生长充满好奇心和兴趣。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去农村参加寻找秋天的活动。和幼儿一起收集农村比较常见的植物。

  (苍耳、蒲公英、刺毛球、豌豆荚……)

  2、多媒体课件《种子旅行记》

  3、各种种子、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一、寻找、发现种子,感知种子的特征。

  1、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提问:上次我们去农村旅行,在田野里,你看见了什么?寻找到了什么?

  今天这些小客人来我班旅行了,瞧,它们来了?(出示苍耳、蒲公英、刺毛球、豌豆荚。)

  2,寻找、发现种子。

  a、带着问题进行第一次探索活动:蒲公英、苍耳和刺毛球、豌豆荚的种子藏在哪里呀? 把它们的种子找出来。

  b、幼儿互相交流:

  刚才你找的是哪种植物的种子?

  苍耳的种子藏(豌豆的种子长)在哪里?它们的种子是什么样的?

  教师小结种子的特征,了解种子的大小、颜色、形状等不同。

  二、探索了解,感知种子的'传播方式。

  1、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探索活动:猜猜它们是怎样来到我班的呢?

  让幼儿玩苍耳、蒲公英、刺毛球、豌豆荚等。玩过后教师提问:刚才你玩了什么?你是怎么玩的?蒲公英为什么飞起来,为什么苍耳可以粘在头发上?

  2、欣赏故事《种子旅行记》

  逐步展示课件。

  (1)欣赏课件第一、二段:了解种子靠风和动物的传播方式。

  谁带蒲公英去旅行?为什么风能帮它?它的种子最后怎样了?

  经验转移。苍耳浑身长满刺,谁会帮它传播种子?

  (2)欣赏课件第三段:了解其它(粪便、水、植物的自身弹力等)传播方式。

  (3)教师小结,拓展经验:蒲公英身体轻轻靠风来传播;仓耳身上有刺,它粘在的动物的皮毛上去旅行;有些硬硬的小种子被鸟吃表后不消化,能随粪便排出来;还有些种子成熟以后,果实外皮裂开,种子通过自身弹力把自己弹出去旅行;莲蓬象小船一样能浮在水上,它的种子可以靠水传播;)

  3、尝试分类记录种子传播的方式。

  第三次分组探索活动:教师出示另外一些有趣植物提问:它们传播种子需要谁的帮助呢?

  (1)出示表格,讲解操作要求,

  (a)先认识一下传播标记。(b):认识一些种子(这是什么?西瓜籽是怎么传播的?我们把它贴在相应标记的下面。)

  (2)幼儿探索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讲解自己的操作表格,教师评价小结种子传播的方式,提升幼儿的经验。

  三、观察、照顾种子,感知种子的变化。

  延伸活动中把种子种植在教室的自然角,让幼儿观察、照顾种子,感知种子的变化。(大自然的植物真奇妙,它的生长过程又是怎样的呢?让种子在我们班安家,让我们来照顾它们吧!)。

  附表格:

  人类播种标记 风传播标记 动物传播标记 水传播标记

  种子实物粘贴(西瓜籽等) 种子实物粘贴(蒲公英等) 种子实物粘贴(苍耳等) 种子实物粘贴(莲蓬等)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幼儿平时在吃饭后,或者脸上有东西的时候会去照照镜子,但是他们不明白这里面的科学原理。通过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在操作探索中了解镜里镜外影像的关系,以及初步了解镜面反射的原理,并联系实际生活,让孩子们感知镜面反射原理为人类生活带来的便捷。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了解镜里镜外影像的关系。

  2、初步了解镜面反射的原理。

  3、培养孩子认真观察的习惯。

  活动准备

  1、镜子人手两面。

  2、写有幼儿自己名字的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探索镜面反射现象。

  1、用镜子照一照自己和教室里的东西。

  :今天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块小镜子,你可以用它来照一照自己和教室里的东西。一边照要一边动脑筋,你从镜子里看到了哪些东西,你看到这些东西时镜子是怎么摆放的?

  2、交流自己的发现。

  请小朋友回到位子后和小组里的好朋友讲一讲自己的发现。

  你从镜子里看到了哪些东西,当时你是怎么看的`,镜子是怎么摆放的?

  3、:小朋友用镜子看到了在我们身后和旁边本来我们只用眼睛看不到的东西。这是镜子的反射现象。

  二、探索镜子内外影像的关系。

  1、讨论生活中的反射现象。

  镜子的这项本领用处可大了。能帮助我们人类解决很多问题。请你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镜子的反射原理。

  2、材料,幼儿操作。

  老师把你们的名字都写在了纸上,现在请你将纸放在桌上然后用小镜子在旁边照一照,你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幼儿操作。老师巡视。

  3、小组交流。

  将你的发现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讨论一下你们的发现一样吗?

  4、集体交流

  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发现。

  5、

  原来镜子里的东西和镜子外的东西方向是相反的。有趣吧。你们观察的真仔细。

  三、多面镜子尝试。

  1、小组操作。

  刚才小朋友只用了一面镜子就发现了镜子的小秘密。老师这里还有很多镜子,你试一试用两面镜子一起照名字,看看和刚才又有什么不一样。

  一边照一边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看看你们看到的现象一样吗?

  2、集体交流发现。

  四、延伸。

  :镜子的秘密真多,看来我们光靠上课的时间是发现不完的。老师会把小镜子放在区角里,你们可以去继续探索观察,发现它的更多的秘密。

  那如果同时用很多面镜子一起照,又会看到什么呢?你可以和小小朋友试一试。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要求:

  1.让幼儿在认识圆的基础上,通过做做、玩玩,让幼儿知道圆形的物体会滚动。

  2.知道用轮子能省力。

  3.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活动准备:

  1.室外:

  装有圆形轮胎的小三轮车、四轮车、手推车;

  装有除圆形以外的各种形状的小三轮车、四轮车、手推车。

  2.室内:

  各种形状的积木,幼儿人手一套;装有书籍的箱子一只;圆形的轮子两个;小推车一辆;大积木一块;每组一只盒子(装有橡皮泥、硬卡纸、彩色纸、剪刀、牙签、胶水、蜡笔)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尝试:滚动圆形和其他形状构成的物体

  在室外供给幼儿装有圆形轮胎的小三轮车、四轮车、手推车,以及装有除圆形以外的各种形状的小三轮车、四轮车、手推车。教师:这里有许多车子,我们一起来玩一玩,看一看哪些车子的轮子会滚动?

  二、第二次尝试:圆形的东西会滚动

  1.在室内供给每位幼儿各种形状的积木玩

  (1)你们的'桌子上有什么形状的积木?

  (2)请你推动各种积木,你发现了什么?

  (3)为什么圆形的积木轻轻一推会滚动,而其他形状的积木不会滚动呢?

  小结:圆形的东西会滚动,因为它没有角。

  2.圆形轮子会滚动吗?

  师:人是很聪明的,人们利用圆形会滚动的特点,制造出许多圆形东西,你们见过吗?

  出示圆形轮子提问:

  (1)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

  (2)轻轻推它会怎样?

  三、了解轮子的功用(第一次尝试:利用圆形轮做事,又快又省力)

  1.请两名幼儿把一箱书从a处搬到b处,问:你们搬得动吗?

  2.教师在箱子下,放置了4只万向轮,再请两名幼儿推动。问:现在能推动吗?为什么?

  3.请两名幼儿将两堆大积木从a处运到b处,一名幼儿用手推车搬,另一名幼儿用手搬,看一看,谁运得又快又省力?

  师小结:使用轮子做事,又快又省力。

  4.了解轮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师问:除了这些轮子外,你们在幼儿园和家里还看到过哪些地方有轮子?

  四、幼儿自己动手制作轮子

  1.教师介绍手工盘里材料,请幼儿给汽车的车厢制作轮子(幼儿每人一只纸盒做车厢,车厢下部打好穿牙签的洞)幼儿将两根牙签穿入洞内。

  2.请幼儿利用硬纸、橡皮泥等材料做成轮子装在牙签上,即成一辆汽车。

  五、幼儿带自制小汽车到室外自由玩耍。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由于准备的材料充分,合适,吸引了幼儿的兴趣,所以后面的环节进行得比较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了解轮子的特点时,我通过操作、比较,引导幼儿理解了轮子做成圆形更省力的原因。

  在回忆日常活动中还看哪些地方有轮子时,开始幼儿思维比较紧,大都说是各种各样的车,直到后来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思维更加开阔,说了黑板、钢琴、行李箱、窗帘、推拉门等。

  整个活动对于大班幼儿来说,难度不是很大,旨在引导幼儿总结生活经验,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奥秘。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认识事物,感知、探索西瓜的基本特征。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西瓜。

  2.每人一份餐巾、刀、抹布;课前洗净双手。

  3.PPT。

活动过程:

  1.摸一摸,初步感知西瓜的特征。

  师:小朋友,今天苏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礼物,它是一种水果请一个小朋友来猜猜是什么?

  2.集体观察, 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西瓜的特征。

  师:我们把它请出来,看是什么呀?

  师:"西瓜是什么样子的?"摸一摸、敲一敲、推一推,有什么感觉?

  小结:西瓜有的是圆圆的,有的是椭圆的。现在又多了一些形状,有的'大,有的小。皮是绿色的,还有的有一条一条的花纹。西瓜摸上去滑滑的、凉凉的、硬硬的,敲敲会响,推推会滚。

  3.通过故事了解西瓜吃法以及内部特征。

  师:"今天有一群猴子也捡到了一个西瓜,他们为了吃西瓜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呢,你们想知道吗?"

  a.老师讲故事《猴王吃西瓜》。

  b.老师提问:猴王怎么吃西瓜?你会吃西瓜吗?吃西瓜应该吃什么?

  c.师:那西瓜的瓤在哪里呢?

  d.我们一起把西瓜切开看一看。

  e.让幼儿观察西瓜的内部:你们看到西瓜里面是什么样的?

  f.了解两种特殊的西瓜--黄瓤的瓜和无籽瓜师:小朋友看老师电脑上有两种瓜,它们跟我们平时吃的瓜有什么不一样呢?

  4.我们给西瓜涂上颜色吧。(幼儿动手操作)

  5.谈论吃西瓜的好处。

  a.师:"你们喜欢吃西瓜吗?为什么?"

  b.请幼儿尝一尝:吃到嘴里有什么感觉?

  小结:西瓜瓤水分多,吃起来又凉又甜.能解渴、消暑,我们大家都爱吃。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颜色(主要是红、黄、蓝、绿)。

  2、引导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颜色。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录音带,自制的红、黄、蓝、绿色的小精灵各一只。

  2、 红、黄、蓝、绿色的地垫各20块。

  3、 幼儿用书(科学“美丽的`颜色”)。

活动过程:

  一 、展示各种颜色的小精灵,请幼儿说出各种颜色的名称。

  二、进行“颜色捉迷藏”的游戏。

  1、 出示红精灵,然后请幼儿蒙住眼睛,老师把红精灵放在教室内某一有红色物品的地方,或者某位穿红色衣服的幼儿

  2、 放好以后请幼儿睁开眼,由老师提供线索,在请自愿的幼儿去找小精灵。

  3、 其他颜色的小精灵也同样进行游戏。

  4、 可请幼儿来藏颜色小精灵。

  三、 用投影仪展示科学“美丽的颜色”,请幼儿看看颜色小精灵还在哪些地方?

  四、 游戏“颜色找家”

  将各种颜色的地垫随意铺在地上,请幼儿听音乐做动作,边听音乐边在垫子外面随意走或跑。当音乐停止时,老师说:“到黄色的家”,小朋友要立刻找。音乐开始又重新进行游戏。

  五、 延伸活动“颜色寻宝”

  幼儿分组到户外比赛采集各种颜色的东西,看哪一组采集到的颜色最多为胜。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思路: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古代就有四大发明驰名海外,哪四大发明呢: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还有造纸术。纸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很大的作用,为了让幼儿养成珍惜纸张、知道环保的重要性,所以就以“纸”为出发点。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口头表述能力,通过幻灯片,能独立完整的将造纸过程的大意概述出来。

  2、让幼儿了解纸的由来,学会利用纸,包括废物利用和循环利用。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纸、剪刀、双面胶,造纸过程图、蔡伦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想请你们来猜一猜,小耳朵听好了。“四四方方,又白又薄,既能写字,又能画画。”

  幼儿:纸

  二、引导幼儿了解纸的用途。

  师: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纸有什么用途吗?在平时,我们怎样用纸的呢?

  幼儿:纸可以写字,画画,折纸等。

  三、通过PPt,引导幼儿了解纸的由来及制作过程。

  师:原来纸是这么有用的东西,那么,你们知道纸是从哪里来的呢?

  幼儿:商店里买来的、工人叔叔造出来的。

  师:老师这儿有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就知道了。(出示造纸过程图及蔡伦图片,教师边看图边讲述)

  师:小朋友,现在你们知道纸是从哪里来的吗?是由谁造出来的`呢?(小朋友概述,老师点评。)

  四、讨论:怎样节约用纸。

  师: 我们知道了造纸的过程十分的不简单,而纸的用途又很大,用到纸的地方也很多,浪费也很大,有什么办法可以节约用纸呢?

  幼儿自由讨论后回答。

  五、分组进行操作活动。

  师:我们一起收集了很多不同的纸,现在先来认识一下都有些什么纸呢?

  教师介绍各种各样的纸。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也说了很多节约用纸的方法,那请你们利用这些纸来玩一玩、做一做吧!

  六.点评。有的小朋友用废纸折出了许多漂亮的东西,装饰了我们的活动室。 有的小朋友用剪刀将废纸剪出了美丽的花,将废纸变废为宝。希望小朋友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要节约珍惜每一份资源。

活动反思:

  纸是小朋友最常见的学习用具,也是最不起眼、最容易浪费的。为了让孩子们珍惜和爱护纸,这次活动的作用相当的大,孩子们在活动中观看了有关浪费的资料和数据,在他们心里有了一定的准备,然后发散他们的思维:“怎样珍惜我们的纸?”孩子们的答案固然千奇百怪,但是他们都动了脑筋,投入了其中,想了不少的办法,当然也有不少的好点了,再让他们把点子运用实际,动手操作,作品不一,也十分的有新意,看着孩子的“精心设计”,老师笑了,孩子们也笑了。

  小百科:纸,用植物纤维制造,能任意折叠用来书写的片状物。纸是书写、印刷的载体,也可以作为包装、卫生等其他用途,如打印纸、复写纸、卫生纸、面纸等等,由于纸的发明和推广,才使人类可以不再用泥、石、木、陶、金属等材料记录文字或图画,也使古代大量信息得到传播和保存。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6-13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3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0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7-25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1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9

(经典)科学活动教案08-02

(精华)科学活动教案07-23

科学活动教案(精)07-23

【荐】科学活动教案07-2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