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 推荐信 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 工作总结 华体会体育2串1 hth电竞官方下载 工作报告 合同 演讲稿 hth官网产品
当前位置: 98158范文网 > 教育范文 > 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28 09:31:39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锦集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锦集8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 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 “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è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设计)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设计)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设计: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设计: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设计:远 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设计: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设计: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设计: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2、(放录像) 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附:板书设计设计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版教案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虚、骄”等9个生字,会写“短、对”等6个字。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几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

  3、情感目标:喜欢读对子,有积累对子的愿望。

  教学重点:认识“虚、骄”等9个生字,会写“短、对”等6个字。

  教学难点:理解第三句对子的意思。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复习识字3后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准备了一首对子歌送给小朋友们。这首对子歌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识字7》。(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

  ⑴、想不想不用老师教自己试着读一读课文?

  请小朋友们快快打开课本114页,读一读课文,遇到困难可以请小伙件帮忙,也可以请教老师。

  (2)、生自由拼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⑴、指名读课文。

  ⑵、小老师带读课文。

  3、对读课文。

  ⑴、师与生对读。

  ⑵、男生与女生对读。

  三、学习新词,识记生字

  1、生边读课文边圈出不明白的词语。

  2、交流:哪些词语是你不明白的`?

  3、出示词语,读一读。

  4、创设故事情境,感悟“虚心、骄傲”等词语。

  5、学习生字。

  ⑴、出示生字,指名读,个别生字可请小朋友组词读。

  “老师听说我们班有些小朋友喜欢玩卡片,所以我今天就带来了许多与众不同的卡片,不过这些卡片要送给那些会读卡片上生字的小朋友。”

  ⑵、这些生字中你觉得哪几个是最难记的,动动脑筋,有好方法记住吗?

  ⑶、读词:虚假、骄阳、傲气、淡绿、诚心、果实、赢了、称赞、招手

  ⑷、小组合作玩“打卡片”的游戏,巩固生字。

  四、读课文,找反义词

  1、读课文:生字宝宝又跑到课文中去了,你还会读吗?

  2、这首对子歌中有很多的反义词,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⑴、生边读课文边圈生字。

  ⑵、交流找到哪些反义词。

  3、“我会读”: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指名→师生合作读→找反义词→齐读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很有意思的对子歌,其实呀,只要你善于观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对子。

  六、课外实践活动:搜集对子 班上交流 。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

  1、要求:(1)、大声读课文;(2)、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将课文读正确。

  2、反馈:(1)、你会读吗?(2)、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3)、识字游戏:a、向字宝宝挑战; b、抽牌读 c、开火车读 (4)、读词语(生自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

三、学习课文1、4两段。

  1、读了词语,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人种的葫芦,怎么样?出示挂图,看看图,你想说点什么?

  2、课文哪一段写了这一内容?

  3、学习第一段

  (1)、学生读。用横线划一划描写葫芦长得好的句子。

  a、反馈

  b、读词组:雪白的'小花 细长的葫芦藤 可爱的小葫芦

  说词组

  c、说葫芦的生长过程

  (2)、哪一句话看出这个人很喜欢自己种的葫芦?

  4、学习第四段

  (1)、这么好的葫芦,最后长大了吗?哪一段讲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2)、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了,你着急吗?读出着急的语气。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你伤心吗?读出伤心的语气。

  5、指导书写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预设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预设重难点:

  1、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教学课时:1课时

预设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如果你想和家人、亲戚、朋友或同学沟通想法、分享快乐、倾诉烦恼,你会用哪些方式?(面谈、通电话、发电子邮件、书信)

  2、从古至今,书信都是人们之间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书信的内容包罗万丈,除了分享快乐、倾诉烦恼,还有请求帮助的、汇报情况的等等。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28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里就有两封信,请大家看看这两封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自由阅读,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阅读课文,看两封信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简单概括书信内容。

三、深入思考,探究文中道理

  1、师:对于张国强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你曾经有过这种感觉吗?你是怎样做的?

  2、柯岩老师提到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觉得有道理吗?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情况说一说。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四、讨论交流,了解书信好处

  1、猜一猜:这么多可以和柯岩老师倾诉烦恼的方式,张国强为什么选择写信而不选择打电话或其他方式呢?

  2、交流:写信好友那些好处呢?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a、有的.地区还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可以用书信与外沟通。

  b、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可以用书信表达。

  c、有时候见字如见人,书信让人有温暖的感觉。

五、观察发现,认识书信格式

  1、自由观察两封信的格式,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边在黑板上按信的格式板书:

  (1)称呼。(把对说信任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正文。(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如果说的事多,就应该分段些,写完一件再写一件。每段起行空两格,转行顶格。)

  (3)结尾。(正文完了,结尾应该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应该紧接正文之后,或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工作顺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4)署名。(结尾写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5)日期。(日期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写。)

六、巩固练习,紧记书信格式

  1、出示练习,让学生根据内容改成书信的格式。

  练习内容:今天,小明写信通知哥哥爸爸得了急病,请哥哥收到信后马上回家。

  2、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3、指名在黑板写,全班校正。

七、作业:写信

温馨提示:

  1、先确定要写给谁。

  2、考虑清楚要说些什么内容。

  3、注意书信的格式。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学会9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会在具体的语境中熟练运用“春意盎然”、“心急如焚”、“跋山涉水”等词语。

  2、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通过感受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儿童团员们有志气、有毅力、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并能做到感情朗读。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叙事的顺序,并找到富有感情的词句,体会其中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能反映儿童团员有志气、有毅力、勇于面对困难的`语句,体会词句蕴含着的感情色彩。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中有这么一句歌词:沿着革命先辈的光荣路程,爱祖国……那么这“光荣的路程”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读写写

  春意盎然豌豆跋山涉水神龛龇牙咧嘴心急如焚凶神恶煞

  2、组词

  婉()陷()泼()冽()

  豌()掐()跋()咧()

  3、多音字填空

  干()馒头调()皮供()应

  干()活调()查供()品

  4、思考填空

  四要素包括()、()、()和(),其中事情又有()、()、()、

  三、默读课文,给文章分段,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要求:快速地默读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交流分段结果。

  3、按段意归并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质疑问难

  五、课堂练习

  1、完成作业本2、3两题

  2、自由朗读课文。

  课后小结:有几个生字容易写错,如:跋豌涉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认识3种笔画。

教学重点: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教具: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天到了,天气变暖和了,万物复苏,老师带小朋友去公园春游,好吗?L

二、指导看图,学习韵文

  1.(出示插图)公园里的景色可真美呀。你们看到了什么?

  (相机出示字卡:绿树、红花、小桥、流水、宝塔、公园)

  2.你们觉得公园美吗?美在哪儿呢?

  3.借助拼音读韵文。

  4.检查读音,正音。

  “水、树”是翘舌音,“红、公”是后鼻音。

  5.男女生分行读韵文,边读边想像公园的美景。

  6.有感情地朗读韵文,;这读边想像。

三、学习生字,指导写字

  1.出示;红花水

  2.认认笔画,借助范字指导写法。

  撇折提横撇

  3.说出笔画数。

  4.记忆字形。

  红:左右结构的字,指导笔顺。

  水:

  火:

  5.教师范写,指导学生按笔顺提示描写。

  6.学生描红,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教学重点: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教具:生字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指导看图。

  公园里除了美丽的景物外,还有什么呢?

  (相机出示:转椅、火车、山洞、滑梯、荡船、木马)

  2.谁能说说它们的玩法?小朋友们玩得怎样?

  3.认读词语并正音,强调“山“是翘舌音。

  4.小组练读。

二、诵读韵文。

  1.齐读韵文。

  2.背诵韵文,边背边想像公园的美景和小朋友们开心的心情。

三、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火、山、木、马。

  2.用词语开花(口头组词)。

  3.指名说笔顺,其余人跟着书空。

  4.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

四、作业

  学生在《习字册》中描红,临字。

  板书:火、山、木、马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齐天大圣大战天兵天将的故事,体会齐天大圣的神通广大。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自渎,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进行品读,体会人物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激发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兴趣。

  重点:

  了解齐天大圣与众仙作战的经过。

  难点:

  体会作者对人物形象生动、具体、富有个性的描写。

  教具:

  录音 幻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幻灯出示图片,揭示课题。

  1.教师问: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大家都喜欢的客人。(孙悟空)

  2.引导学生反馈搜集到的资料,介绍孙悟空。

  3.教师小结。

  4.展示资料,介绍吴承恩和《西游记》。

  5.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到花果山去看看这个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渎,学习生字。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渎课文。

  (1)画出生字新词,认一认,读一读,把课文读准,读通顺。

  (2)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3)思考:孙悟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检查生字,积累词语。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齐读后指名读。

  3.出示词语卡片,集体读一读,读中积累词语。

  不慌不忙 垂头丧气 神通广大 风烟滚滚 气势汹汹

  疾似流星 不分胜负 眼明手快 大惊失色 三头六臂

  三、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指名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孙悟空嫌官职小,返回花果山。玉皇大地派天兵天将下界擒拿孙悟空。

  经过:孙悟空战败巨灵神和哪吒三太子。

  结果:玉皇大帝只得封孙悟空为“齐天大圣”

  2.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第一部分:第一段

  第二部分:第2~~10段

  第三部分:第11段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小组讨论后,指名反馈。

  四、引导合作,再读课文。

  教师出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读文。

  1.画出你觉得作者描写精彩的部分,把你的阅读感受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2.思考:孙悟空是怎样打败哪吒三太子的。

  3.讨论:吴承恩的笔下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孙悟空象?

  第二课时

  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四字词语卡片,学生在读中积累。

  2.听写词语

  抡起 盔甲 幼小 抵挡 浑身

  疾似流星 不分胜负 眼明手快 大惊失色 三头六臂

  3.通过上节课的自渎和小组读,孙悟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幻灯出示:(正义 神通广大 勇敢 机智)

  二、品析语句,体会人物形象。

  1.教师:课文的第二部分是最精彩的部分,但是篇幅太长,请同学们根据孙悟空作战对象的不同把这一部分再分成两部分。

  2.指名反馈。

  第一部分:第2~6段 第二部分:第7~9段

  3.要求学生自渎这两部分,分别说说孙悟空和巨灵神、哪吒三太子的作战经过。

  4.指名说说,进行复述课文内容的训练。

  5.重点让学生说说孙悟空是怎样打败哪吒三太子的。

  再读这两部分,画出描写孙悟空语言和动作的语句。

  6.集体反馈。(关键词:听了,说 答道 大怒 笑道 喝道)

  7.学生自由读这些语句,小组交流对这些语句的体会。

  三、总结拓展,激发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兴趣。

  四、布置作业。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西游记》。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

  3 积累中华经典文化,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记忆背诵。

  难点:感受朋友间的真挚友谊。

教学资源:

  《高山流水》的乐曲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古往今来有关交友的名言很多,而我们今天要学习一个有关知音的千古流传的故事《伯牙绝弦》。相信同学们学习了这篇文章会对友谊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二 初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1 自由读放声读,读准字音。

  2齐读,注意感受节奏和韵味。师范读,进行指导。

  3 同桌互读,互相评议,指出不足。

  三认识伯牙,理解题目

  1听伯牙学琴的故事,了解伯牙。(俞伯牙:楚国著名的音乐家,天下操琴的高手)

  2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

  3默读课文,思考:伯牙为什么要绝弦?

  4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四 解读绝弦之因

  1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思考:伯牙乃著名音乐家身边不缺乏欣赏赞美的人,为何子期死后就再也不鼓琴了呢?

  2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3出示课件,由钟子期的赞叹,想象一下那琴声再现时的场景。师播放高山流水乐曲。

  4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假如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琴声,你听到了徐徐的.清风,你会如何赞叹?还会有那些场景呢,你又会如何赞叹?

  5是啊“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心中所念,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就叫--知音啊,难怪如此擅长音乐的伯牙会绝弦呢

  6再次聆听高山流水,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五 深悟绝弦,感悟知音

  1再次聆听高山流水,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1钟子期死后,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了一首短诗,出示短诗,学生读并体会。

  2面对伯牙的痛苦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

  3交流交友名言佳句,体会人们对友情的珍视。

  4同学们,学习了这篇文言文,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对待自己的朋友呢?

  5小结:知音难觅,如果你有幸遇到了,希望大家向伯牙对钟子期那样去珍爱。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6-18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31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7-20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08-27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8-22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07-27

小学语文教案【热门】07-02

小学语文教案【荐】07-02

【荐】小学语文教案07-02

【热门】小学语文教案07-0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