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 推荐信 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 工作总结 华体会体育2串1 hth电竞官方下载 hth官网下载 hth官网下载app 演讲稿 hth官网产品
当前位置: 98158范文网 > 教育范文 > 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28 10:28:12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常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学教案(常用5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已有的经验,大胆地尝试在不同情况下选择适宜于运水的工具和材料,解决运水中遇到的问题。

  2、初步掌握统计的方法。

  3、了解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对水的探索欲望,在动手中动脑。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各种运水工具(瓶子、杯子、漏斗、有孔的`瓶子、勺子、碗、汤匙、茶叶罐、海绵、洗碗巾、毛巾),人手一块围裙、雨鞋、袖套。

  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运水工具,对水的流动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徒手练习,激发兴趣

  1、师以问题引入活动,提出第一次的运水要求:

  (1)运水时要很小心,尽量不让水漏出来,看谁最棒。

  (2)不要把水泼到小朋友的身上和脚上。

  2、幼儿尝试徒手练习,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

  3、教师提问:刚才你们用手运水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捧起来的水能不能全部运到森林里去呢?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重点领域:科技、语言

活动方式:集体 小组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感知空气对流成风产生动力,并可以推动一些物体运动。

  2、通过小飞艇变小汽艇的环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让幼儿在玩中不断探索,体验科技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的小飞艇若干过。

  2、大水盆6个、餐巾若干。

  3、火箭升天的图片、人游泳的图片。

活动重点:感知空气对流成风产生动力,可以推动一些物体运动。

活动难点:通过小飞艇变小汽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过程:

  一、小飞艇

  1、出示小飞艇让幼儿观察。

  2、提问:

  它的名字叫小飞艇,谁能知道它是怎么飞的.?

  (让幼儿充分的说)

  3、动手操作

  (做成功的幼儿来给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是怎么做的然后再继续操作)

  二、小汽艇

  1、这个小飞艇可神奇了,他不仅可以飞起来,他还可以变成小汽艇,在水里游,我们来一起试一试!

  (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引导)

  2、请做成功的幼儿来讲述自己是怎么做的,然后让其他幼儿在试一试。

  三、

  1、提问

  小飞艇为什么可以在空气里飞?

  小汽艇为什么可以在水里游?

  2、

  气球时有弹性的,当气球里的气像外排时,和空气或水盆里的水对流成风,产生动力就可以推动一些物体运动。

  出示图片,其实就和火箭喷射燃料的同时向上飞,还有人们游泳时把水往后推的道理是一样的。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什么现象可以称之为移动,并能举出例子。

  2、教具准备:一只很重的箱子、绳子、圆形木棍、一些乒乓球、没有水的水槽、一些水、吸铁石、钉子、纸、录像带等。

活动过程

  1、引题,引起幼儿兴趣,培养幼儿集体合作的乐趣。

  (先在教师的一侧放一只重箱子)“小朋友们,老师早上碰到了一件怪事,你们想知道吗?……那小朋友看看,今天我们的教室有什么变化?(让幼儿去寻找,发现那只箱子)对,多了一只箱子。老师本想把这只箱子移开,因为它放在这里不方便大家活动,可是就老师一个人,怎么也移不动这只箱子,你们谁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启发幼儿用集体的力量来推动,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启发幼儿用绳子和木棍。)在幼儿操作时,教师要适宜的进行引导,对幼儿讲解初浅的物体移动的原理。”

  2、进一步启发引导,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习惯。

  (1)提供给幼儿一只没有水的水槽,一些乒乓球和一些水,启发幼儿怎样使水槽中的乒乓球移到槽面上来。

  (2)提供给

  幼儿吸铁石、钉子和纸,启发幼儿不用手直接接触钉子怎样使钉子从纸的一头移到另一头。

  3、教师对刚刚的活动进行小节。

  4、观看录像带,内容为本班幼儿日常活动中移动物体时的过程,巩固幼儿对物体是怎样移动的认识。在此活动中,因为录像中的主体是幼儿,因此幼儿肯定会出现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要注意适宜的.引导。

  5、提供给幼儿录像中的材料让幼儿动手操作,体验观看后在操作的不同体会,启发引导幼儿注意日常生活。

活动建议:

  如果时间不够,活动过程中的4和5可以作为活动延伸,另外还可以组织幼儿到户外体验,巩固幼儿课内的知识。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和探究的兴趣。

  2、使幼儿初步了解物体是怎样移动的原理。

  3、通过合作培养幼儿集体活动的乐趣。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雨的形成过程,初步感知探索活动中运用的一些简单方法。

  2、有探究的愿望,体验发现的乐趣,初步对科学探索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实验用品。

  2、软件

  3、鼓励幼儿在活动前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有关雨的形成过程。

活动过程:

  一、交流已积累的经验,帮助幼儿归纳了解的途径。

  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天空的眼泪是什么?

  你认为雨是怎么形成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1、老师做小实验。

  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并用语言大胆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老师用示意图记录。(示意图:→→→)

  师告诉幼儿此小实验就是雨的形成过程。

  2、观看图片:雨的形成示意图。

  请幼儿比较两个示意图,表扬幼儿观察仔细,并从小实验中准确地发现雨的形成过程。

  小结:地球表面的水经过太阳照射等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很轻上升到空中遇到冷空气就会变成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云,云越来越厚,在加上冷空气就又变成水滴落下来,那就是雨。

  三、拓展经验。

  1、观看软件:丰富有关经验夏季是我国雨水最多的季节。

  2、讨论:雨的作用和危害

  提问:你喜欢下雨吗?为什么?(教师列表记录幼儿的回答)

  根据表格小结:雨对自然界、人们的生活、动植物的生长都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下雨也会带来很多的不方便,雨下得太大,或雨水太多会造成危害。

  3、知道雨季哪些东西需要防霉。幼儿在软件中游戏。

  小结:关于雨的知识、游戏和实验还有很多,小朋友还可以继续探索,互相交流。

说课:

  一、关于内容的选择:在创编儿歌:“我们的家”活动中,幼儿对“云是雨的家,还是雨是云的家”有分歧,尽管雨和云都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幼儿也有一些零散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并没有关于雨形成过程的一些相关经验。分歧和讨论使他们产生了探究的愿望。因此,科学活动“天空的眼泪——雨”适时地满足幼儿的需求,同时也将引起幼儿探究的欲望。

  二、关于目标的确定:

  1、了解雨的形成过程,初步感知探索活动中运用的一些简单方法。

  2、有探究的愿望,体验发现的乐趣,初步对科学探索活动产生兴趣。第1条是知识目标,其中的方法是指活动中涉及到的资料搜集、记录、实验、比较、讨论以及简单统计等。第2条是情感目标。在《纲要》关于科学章节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愿望。以及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

  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我认为,一个好的教育活动,应该是在帮助幼儿整理、扩充、或提升已有的零散生活经验的同时促使幼儿长远发展,所以制定了以上两条能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关于教法的运用:

  1、在活动中,主要运用了实验的方法,向幼儿演示雨形成的过程,因为,幼儿的思维是形象性的,直观的教学方法幼儿更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

  2、运用先进的教学软件,向幼儿展示正确的示意图,引导他们通过比较来体验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感,同时活动中还通过资料搜集方法的记录、简单统计表格等形式展示科学探索活动中运用的一些方法,使他们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有初步的感受。

  3、组织幼儿观看录像拓展相关经验,并通过讨论和列表帮助幼儿梳理和丰富原有的生活经验,实现由“旧知”向“新知”的迁移。

  四、关于学法的思考:在《纲要》指导要点的.第2条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究活动”,因此,

  1、将搜集资料的要求放在课前请幼儿准备,目的是让幼儿在此过程中对搜集资料的一些主要方法和途径有所了解和体验。

  2、幼儿也曾经进行过一些简单的记录,但示意图平时接触不多,因此,他们通过描述实验的现象和过程,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一种新的记录表示的方法,而思维的有序性和语言的表达概括能力也能从中得到提高。

  3、幼儿通过操作电脑软件游戏,轻松的与同伴合作交流,自主地进行学习,获取更多的信息。

  五、关于过程的设计:

  本活动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纲要》中关于科学目标中指出“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的第一部分是让幼儿互相交流已积累的经验,帮助幼儿归纳了解的途径。互相交流的基础是活动准备中的第3点:“鼓励幼儿在活动前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有关雨的形成过程。”归纳的方法是,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是怎样知道的,老师帮助记录下各种不同的方法。活动的第二部分也是主要部分:了解雨的形成过程,目的是帮助幼儿整理、提升经验,现成概念。有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观察描述小实验的现象,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雨的形成过程,这一环节是开放式的,有助于培养他们仔细观察的习惯,同时好奇心、探究、求知欲望都将在此环节得到满足。第二个环节是让幼儿在软件中看雨的形成示意图,并和刚才自己完成的示意图进行比较。活动的第三部分主要是帮助幼儿拓展和雨相关的经验,如:了解夏季是我国雨水最多的季节;了解雨的作用和危害;知道雨季需要防霉等。实现这一目标采用了三个不同的形式:看录像、讨论和游戏,目的是为了让幼儿能始终主动积极地去参与,同时形式的变换可以不断激发幼儿的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运用生活经验,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习使用水温表,测量水的温度变化。

  3、乐于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能与同伴合作完成实验。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黑板、粉笔、扇子、空碗、冰块等数量能满足幼儿分组活动的需要。

  2.水温表、热水杯、抹布每两人一份,幼儿用书中的记录单、笔。

  3.活动前已学会使用水温表看读数,并会记录两位数的数字。

教学过程:

  (一)引导幼儿设想让热水变冷的各种方法,从中选出可行的方法。

  1.教师:聪聪刚才在室外锻炼出了一身汗,他跑回来准备喝点水,可是从茶水桶里接出来的热水太烫了,你有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凉吗?

  2.教师:你的.办法是什么?

  3.教师:看看黑板上的记录,现在一共有多少种方法了?这些方法是哪些小朋友想出来的?聪聪要为他们鼓掌,感谢这些小朋友能积极想办法,并把想到办法说给大家听。

  4.教师:在这么多方法中,哪些是我们现在还没有条件尝试的办法呢?

  5.教师:现在可行的办法还剩下几种?

  (二)师幼儿讨论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操作分工。

  1.教师:怎样才能知道用了这些办法后,热水是不是真的变凉了?可以用什么来测水温的变化?(用水温表)

  2.教师:怎样就证明水变凉了?

  3.教师出示记录表:记录表上有几个空格?想一想,第一次测量的水温记录在哪里?试过选择的方法后再测的水温记录在哪里?

  4.教师:现在你可以去找一个好朋友商量一下了,你们准备选择这里的哪一种办法来试验,先把你们的方法画下来。另外你们还要商量一下,做试验时谁负责测水温,谁负责做记录。

  (三)幼儿结伴试验使热水变冷的方法。

  教师为每一组幼儿倒一杯热水,幼儿按事先的分工一人测水温,一人做记录。教师控制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让幼儿分别测量并记录实验前后的水温。教师巡回幼儿的的实验,指导有困难的幼儿使用水温表及做相应的记录,提醒幼儿用过水温表后要用抹布擦干,小心地放回盒中,避免找碎。

  (四)幼儿汇报实验过程、结果,并证实所先方法的可行性。

  1.教师:谁来说说你和同伴是怎么合作进行实验的?

  2.教师:你们使用的是哪一种方法?最先测量的水温是多少度?后面几次测得的水温分别是多少度?你们认为这种方法能让热水变凉吗?你们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3.教师:还有其他小朋友也用了他们这种方法吗?你们是怎么做的?你们做的结果和他一样吗?你们认为这种方法可行吗?

  4.教师:哪些小朋友还用了其他方法?(分别请使用不同方法的幼儿做实验汇报,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和总结)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6-28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06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06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0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5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22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4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5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8-1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