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 推荐信 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 工作总结 华体会体育2串1 hth电竞官方下载 hth官网下载 hth官网下载app 演讲稿 hth官网产品
当前位置: 98158范文网 > 教育范文 > 教案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时间:2023-08-29 09:41:25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小班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篇1

  通过主题活动,引导幼儿逐步将自己融入集体中,能和几个同伴一起玩;体验与同伴一起玩的乐趣,产生喜欢同伴、喜欢集体活动的愿望;学习一些简单的交往技能,如:使用请、你好,谢谢,“咱们一起玩好吗?”等交往用语;将简单的英语口语渗透于日常的活动中,使幼儿拥有一个好的英语语言环境,潜移默化得到第二语言的发展;学习一些基本的集体活动规则。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经历从家庭到幼儿园环境的变化,他们人际交往的范围也从原有的家庭成员的小天地,扩展到众多的教师和同伴之间,心理常常缺乏安全感。加上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惟我独尊”的习惯,多数孩子不愿意或不会和同伴一起玩。因此,我们设计这个主题,以此帮助幼儿逐渐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尽快融入到集体中,体验和大家一起玩的快乐,使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得到发展。并将英语教学口语化,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创造语言环境。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2、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能力。

  3、知道幼儿根据歌曲的节拍、内容做动作。

  [活动准备]

  歌曲《找朋友》磁带,幼儿半圆形排列。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出示tony,引导幼儿通过图片向大家介绍家庭成员。mommy,daddy,grandma,grandpa.

  2、复习英语歌曲《hello mommy》 并伴有表演动作,体会与人相伴的快乐。

  3、情景表演,家庭成员离开去做自己的事情了:爸爸上班,妈妈上班,爷爷去找老朋友,奶奶去逛街买东西。留下孤单的tony,很无聊,变得不快乐。

  4、让孩子们替tony出主意想办法 ,怎样才会快乐起来?引出课题《找朋友》。

  二、活动部分

  1、看图谱学习节奏型。

  (1)Tony在幼儿园中找到了很多的朋友,出示图谱。请幼儿观察图谱的不同——绿衣服小朋友(四分音符)红衣服小朋友(二分音符)。

  (2)节奏型的练习:

  a)熟悉图谱:tony每找到一个朋友会跟朋友拍一下手,提出要求:请小朋友“Put your hands on your legs!”(把手放在腿上),用eyes(眼睛)仔细看,用ears(耳朵)仔细听。

  b)感知音符的时值:请小朋友找出老师在拍击的'过程中,绿衣服朋友(四分音符)和红衣服朋友(二分音符)拍手时有什么不同。(tony会在红衣服朋友面前停一会儿)“红衣服朋友会从他托着的盘子中,取出一件礼物赠给tony,如果tony走得太快就得不到礼物。”

  c)幼儿拍击身体部位,表演节奏型。拍手表演节奏型——熟练之后,请幼儿想出还可以拍击身体哪些部位,创编表演节奏型——拍腿、拍头、拍脸等。

  2、表演歌曲《找朋友》。

  a)tony找到了朋友,唱起了好听的歌——(教师)和着节奏型边拍击边唱《找朋友》,幼儿熟悉歌曲旋律。

  b)幼儿边拍击节奏型边跟唱歌曲。

  c)创编动作,教师表演,让幼儿熟悉表演的过程:前两小节拍手走步找朋友,三四小节要站在一个好朋友面前,五-九小节按歌词做动作,“再见”时两人互换位置。要求幼儿按照节拍拍手,走步,敬礼,转圈等。

  d)引导幼儿表演集体舞《找朋友》。全体幼儿自选位置,每一位小朋友都是邀请者,幼儿随音乐节奏自由地找朋友,完成全部动作。——集体舞反复进行,体验大家共同游戏的快乐。

  3、活动延伸:室外与其他班级的幼儿共同游戏、跳舞;为自己的朋友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附歌曲:

  找 朋 友

  1=D 4/4

  1 1 1 2 ︱ 3 5 5 - ︱ 5 6 5 3 ︱ 2 3 2 - ︱ 3 1 1 - ︱5 3 2 - ︱

  找 找 找 找 朋 友, 找 到 一 个 好 朋 友, 敬 个 礼 握 握 手,

  1 2 3 5 ︱ 2 3 1 - ︱ × × ‖

  你 是 我 的 好 朋 友, 再 见。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初步感受音乐ABA的结构和性质,学习在A段音乐处较合拍地做兔跳动作。

  2. 在教师启发下,学习用不同的身体动作创编“花”的各种姿态。

  3. 游戏中,知道寻找空地方进行活动。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兔子布偶,《飞飞曲》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启发幼儿用身体的不同姿态创编“花”的造型。

  开火车去郊游,看,草地上开了许多美丽的花,花是什么养的?谁来做做看?

  二、教师出示小兔子布偶,引导幼儿欣赏A段音乐。

  瞧?谁也来看花了?(教师演示布偶,跟A段音乐有节奏的跳)

  三、教师鼓励幼儿边欣赏A段音乐,边用拍手动作感知A段音乐节奏。

  1.提问:小兔是怎样来的呢?(蹦蹦跳跳)我们一起来拍手欢迎它,好吗?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兔跳。

  提问:小兔是怎样跳的.呢?谁能学一学?

  小兔跳的时候声音怎么样?(很轻)

  那你们觉得用什么地方跳,声音就会轻轻的呢?(用脚尖跳)

  3.教师带幼儿听A段音乐一拍一拍做兔跳。注意,要跟着音乐来跳哦!

  教师带幼儿一起用手指在腿上学小兔子轻轻跳,好吗?

  四、完整欣赏音乐,听辨出B段捉迷藏音乐。

  提问:小兔玩得真高兴,还和妈妈捉迷藏呢,我们来听一听音乐中什么地方是小兔子在跳?(前、后)什么地方小兔子藏了起来?(中间)

  五、游戏,创编花造型

  小兔和妈妈捉迷藏时,变成了一朵花,妈妈就找不到了。下面我来做兔妈妈,你们来做小兔子,我们也来捉迷藏,看看谁会像小兔一样,变成一朵花一动也不动,不让妈妈发现的!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幼儿现逐步形成了一些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实物概念,在操作摆弄物品时,儿童逐渐认识了一些事物的属性,如大小、长短、多少、简单形状等。因此,根据纲要的要求设计了本节活动。

  活动目标

  1、学活故事中的对话,尝试按扭扣的特征(颜色、形状、大小、钮扣上洞眼的数量的)惊醒配对。

  2、乐意帮助别人,知道捡到的东西要归还主人。

  3、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按扭扣的特征(颜色、形状、大小、钮扣上洞眼的数量的)惊醒配对。难点:把观察到的用语言叙述

  活动准备

  故事PPT、塑封的衣服图片、钮扣等。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师:你们的衣服上有没有钮扣?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和钮扣有关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观看PPT

  PPT1:天气真好,一只小老鼠出来散步,走着走着,前面滚来了一颗纽扣。(提问:这事一刻怎样的钮扣?谁能完整的说说看?)

  小结:这事一颗白色的、圆圆的、有四个洞眼的钮扣,这颗纽扣是谁的呢?小老鼠决定去问问它的朋友们。

  PPT2:它先找到了小狗,“小狗你好,我捡到了一颗纽扣,是你丢的吗?”(提问:这颗钮扣是小狗的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小狗的钮扣是黄色的,小老鼠见到的钮扣是白色的,所以不是小狗的钮扣。

  PPT3:小老鼠又找到的小兔,“小兔你好,我捡到了一颗钮扣,是你丢的吗?”(提问:猜猜小兔会怎么说?)小结:小兔用放大镜仔细瞧了瞧,摇摇手说,“我的钮扣是三角形的”

  PPT4:告别了两位朋友小老鼠继续往前走,这次它遇到了小刺猬。(提问:它会怎么问呢?谁来学学看?如果你是小刺猬会怎么回答呢?)小结:小刺猬的钮扣上有6个洞眼,所以也不是小刺猬的钮扣。

  PPT5:看,这次小老鼠遇到了谁?(大象和小虫)小老鼠说,“大象、小虫你们好,我捡到了一颗钮扣,是你们丢的吗?”。(提问:你举的钮扣可能是它们丢的吗?为什么?)小结:大象和小虫看了看自己的钮扣,都摇了摇头,“这不是我们的钮扣”。

  PPT6:小老鼠问过了所有的朋友,可还是没找到钮扣的.主人。小老鼠只好拿着钮扣回家了,妈妈给它做了好吃的电信。小老鼠一抬头,突然发现:咦?妈妈的衣服上怎么少了一颗钮扣。(提问:小老鼠是怎么问的?我们一起来学学它的话。)小结:妈妈说“你把钮扣放上来,试试看对不对”。

  PPT7:”小宝贝,谢谢你!你真是个爱动脑筋又会帮助别人的好孩子。”说完妈妈还在小老鼠的头上亲了又亲。

三、幼儿操作

  1、 师:故事结束了,可故事里的动物们还没有找到自己丢失的钮扣,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2、 师:地上有许多钮扣,你们每人都去捡一颗,看看自己拿到的是什么样的钮扣,和旁边的朋友说一说,然后每人找一张图片,带动物把钮扣装上去。

  3、 验证讲评

  师:你们拿到的是一颗什么样的钮扣,你们把钮扣送给了谁?我们一起来看看对不对。(PPT验证)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用涂色、撕贴、粘贴等不同方法装饰足球,对美术活动感兴趣。

  2、有一定的爱心,能关心、帮助周围的人。

  活动准备:

  1、印有足球的操作纸若干,蛋糕盘、各种豆子、香菇、棉签、颜料以及各色五边形纸等。

  2、实物足球每人一个,大球一个。

  活动过程:

  1、幼儿玩足球,发现足球颜色不同。

  “今天,我们幼儿园来了许多的足球宝宝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你们愿意吗?”

  自由玩足球,发现足球宝宝穿的衣服颜色不同,很漂亮。

  “你们在玩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些足球宝宝有什么不同?”

  幼儿讲述。

  教师小结:这些足球宝宝穿的衣服不一样,有的是红衣服、有的是绿衣服,还有的是黄衣服,可真漂亮。

  2、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材料、不同方法装饰足球宝宝,为足球宝宝穿上新衣服。

  (1)设置情景,让幼儿帮助足球宝宝穿新衣服。

  “老师这儿还有许多的足球宝宝也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可是它们没有衣服穿,好伤心,怎么办呢?”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由讲述。

  (2)出示各种材料,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装饰足球宝宝。

  “老师这里也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材料,请你们看看这是什么?”

  出示各种豆子,让一个能力较强的幼儿边示范边讲述。

  简单介绍棉签涂色。

  (3)设置情境,介绍合作装饰足球。

  配班老师以足球宝宝的口吻说:“我也要穿衣服!我也要穿新衣服!”然后把球滚过来。

  “哇!这个足球宝宝可真大,我们应该给它穿什么衣服呢?”

  请一个幼儿起来选择材料示范一下。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现在请你们去选一个你喜欢的足球宝宝给它穿上漂亮的'衣服,去吧!”

  第一组:豆子、香菇装饰足球宝宝。

  第二组:撕纸粘贴足球宝宝。

  第三组:粘贴装饰立体球。

  第四组:棉签画。

  4、展示作品,幼儿评价。

  “你最喜欢哪个足球宝宝?为什么?”

  5、爱心教育。

  “足球宝宝们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心里真开心,你们帮助了足球宝宝心里开心吗?”(开心)

  小结:原来帮助别人是很开心的事情,而且被帮助的人也会很开心,我们在平时生活中看见别的小朋友遇到了困难,也要去帮助他们,这样大家都会很开心。

  6、和足球宝宝合影。

  活动延伸:

  1、和足球宝宝玩各种游戏。

  2、看和足球宝宝的合影。

小班教案 篇5

目标

  1、倾听故事,能随着故事情节展开想像。

  2、体验小动物乘坐轮胎时欢快的情绪情感。

准备

  1、观察、操作过滚动物体。

  2、挂图,故事磁带。

过程

  1、产生兴趣。

  ——山坡上滚下来一个圆圆的东西。小松鼠来不及躲,只好往上一跳,跳到圆圆的东西上面。啊,原来是轮胎!小松鼠跳呀跳,圆圆的轮胎滚呀滚,多好玩呀!

  ——轮胎带着小松鼠滚到了哪些地方?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

  2、欣赏故事。

  ——教师结合挂图,完整讲述一遍故事。提问:

  快乐轮胎滚呀滚,滚到了哪里?像什么?

  快乐轮胎滚呀滚,又滚到了哪里?小动物们坐在上面像乘什么?

  ——教师再完整讲述一遍故事。提问:小动物快乐吗?轮胎快乐吗?为什么?

  ——轮胎还有可能带着小动物去哪儿?

  3、想像活动。

  ——引导幼儿把自己想像成一只快乐的轮胎,根据教师的语言提示做相应的动作。如:轮胎穿过了隧道——它与另一只轮胎快乐地打着招呼——它滚到了高速公路上——它加快了速度,最后快要飞起来了,等等。

  ——请幼儿大胆想像,说说轮胎可能去的地方。

建议

  1、这一活动的重点不是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猜测圆圆的东西有可能是什么,而是让幼儿在情感愿望的驱动下大胆想像,如轮胎滚到了哪些地方,发生了什么有理的事等,体验想像的乐趣。

  2、日常活动中,可让幼儿去玩轮胎或其他滚动物体。

  附:快乐轮胎

  小松鼠跳呀跳,哇——山坡上滚下来一个圆圆的东西。小松鼠来不及躲,只好往上一跳,跳到圆圆的东西上面。啊,原来是轮胎!

  小松鼠跳呀跳,圆圆的轮胎滚呀滚,多好玩呀!

  前面有条河,圆圆的轮胎滚进了河里。圆圆的轮胎漂到了河边,小松鼠想把圆圆的轮胎拖上岸。哎——拖也拖不动。小动物们一起帮忙。哈哈——轮胎拖上岸,又滚起来了!哇哈哈——轮胎一会儿滚到山谷下面。哈哈哈——轮胎一会儿弹到天上了,真好玩!啊哇啊哇——小动物们乘着轮胎滚过山坡,滚过山谷,像乘过山车似的!大家尖叫着,大笑着,从山坡上滚过……

  轮胎真是个快乐的轮胎!(根据王晓明同名故事改编)

反思

  区域游戏中幼儿观察并操作过滚动的物体,对物体的滚动感兴趣。班里的孩子喜欢听故事,富有想象力,在故事情境中尝试创编应该很有趣。结合本班孩子的学习特点,我设计并执教了这节小班语言活动《快乐轮胎》。活动后与楼老师进行了交流反馈,对本次活动作如下反思:

  ⑴总体环节和教学策略较好。

  活动环节比较清晰,在活动的组织形式及采用的教学策略方面能敢于尝试,实践下来,让孩子先猜后欣赏的方式很好地启发了他们大胆讲述,整个故事中孩子在讲述、乐于表达这一块积极性很高,思维也能跟着老师走。

  ⑵教师的提问对孩子来说挑战性较大。

  欣赏故事环节教师的提问比较着急,追问比较多。对小班的孩子来说,带着问题听故事是习惯的培养,这里教师的提问只需关键的一个问题即可。太多太复杂的问题孩子们来不及反应,所以,这里的'提问是需要教师好好斟酌的。

  ⑶活动的情感方面可加强渗透。

  《快乐轮胎》这整个故事体现出了“快乐”的情感,在活动刚开始时教师的表情、动作等如果能再丰富一点,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便于孩子更好地体会到轮胎旅行的“快乐”、“有趣”。

  教师在日常教学时要结合本班孩子的特点,关注到孩子间的差异。《指南》语言领域提出要“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活动中让孩子们先猜再完整倾听,有助于更好的拓展思维。但提问需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不宜太多,太难。

小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对于泥工活动很感兴趣,彩泥色彩丰富,一块泥放在手里搓圆、捏长,幼儿非常喜欢,通过泥工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塑造物体形象的方法和技能,并能增强幼儿手的协调性、灵活性,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因此设计此课。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捏、团、搓、卷等技能用橡皮泥做蜗牛。

  2.初步了解蜗牛的外型特点,感受泥工活动的乐趣。

  3.初步激发孩子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橡皮泥、火柴若干、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手指游戏《小蜗牛》引入主题。

  二、欣赏蜗牛图片,了解蜗牛外形特点

  1.师:“今天蜗牛宝宝来到了我们班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蜗牛宝宝长的什么样的?”

  2.播放多媒体课件,师作简单解说。(蜗牛在散步、在睡觉、在微笑等)

  3.讨论蜗牛的外形特征。

  师:“刚才我们看了好多的蜗牛宝宝,它们长什么样的呢?”(引导幼儿说出身体、贝壳、触角:蜗牛的身体是怎么样的啊?身体是长长的,小脑袋是大大的,尾巴是细细的;小脑袋上还长着两个触角;蜗牛的背上还驮着一个像贝壳一样的房子,这个房子什么形状的呀?圆圆的,一圈一圈的。)

  三、教师示范讲解

  1.展示活动工具:橡皮泥、火柴。

  师:“今天我们也要来做蜗牛,猜猜可以用什么来做蜗牛呢?哇,橡皮泥也能做蜗牛呢!小眼睛要亮起来了,看看我是怎么做蜗牛的。

  2.师示范讲解

  (一)注意要点:我们先选一种颜色的橡皮泥把它捏软,放到手心里,手心对手心团成球,然后搓的长长的做蜗牛的身体,刚才说了蜗牛的小脑袋是大大的,我们搓小脑袋的时候稍微轻一点,蜗牛的尾巴是细细的,我们搓的时候稍微重一点。并结合儿歌:“小朋友和顾老师一起来试试看,橡皮泥呀真漂亮,小朋友来捏一捏,团一团呀团成球,搓一搓呀搓成条,一头粗来一头细,蜗牛身体长又长”进行教学。你看,蜗牛的身体错好了吗?(提醒幼儿蜗牛的身体一头大一头小)

  (二)注意要点:蜗牛的身体做好了,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了呀?对,要做蜗牛的小贝壳了。我们再选另一种颜色的橡皮泥搓长,刚才说了,蜗牛的房子是一圈一圈的从一头开始卷,要卷得紧一点,做蜗牛的壳。并结合儿歌:“我们小朋友也一起来试试看好不好。橡皮泥呀真漂亮,小朋友来捏一捏,团一团呀团成球,搓一搓呀搓成条,搓成条后卷一卷,卷一卷,卷成蜗牛小贝壳。蜗牛的贝壳做好了没有?我把贝壳放到蜗牛的身体上。

  (三)看看,还少了什么呀?哦,忘记做蜗牛的触角了。蜗牛的触角可以用什么来做呢?顾老师再小朋友的'桌上还放了一根一根的火柴棒,我们就用火柴棒来做蜗牛的触角。哎,蜗牛有几个触角呢?我们就取两根火柴棒,轻轻地插到蜗牛的小脑袋上。看,我们的蜗牛做好了吗?给我鼓鼓掌吧!

  四、引导幼儿操作。

  1.提出明确的要求

  师:“这只蜗牛宝宝很想找朋友,我们来帮他做一些小伙伴好吗?橡皮泥、火柴是做蜗牛宝宝的,小朋友不能吃,不能往地上扔,不和别人争抢好吗?”

  2.和孩子一起制作蜗牛,注意用儿歌引导幼儿。

  3.重点帮助能力差的幼儿。

  五、展示作品

  幼儿送蜗牛宝宝回家,渗透幼儿保护动物的情感

  师:“这里是蜗牛的温馨小家,请幼儿将做好的蜗牛搬到小家里来。”

  六、小结

  今天蜗牛宝宝很开心,因为小朋友们帮它找到了这么多的好朋友。顾老师还带来了两个蜗牛,看看是什么做的?

  原来还有很多材料都是可以做蜗牛的呢,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也一起来做做蜗牛吧!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感受体验孙悟空的特点。

  2、运用形体动作表现孙悟空的角色特征。

  活动准备:

  1、音乐:《小石猴》

  2、孙悟空头套、金箍棒道具。

 活动过程:

  1、教师运用形体动作及道具,表演音乐《小石猴》的情景。

  2、请幼儿回想:哪里出现一块很特别的大石头、大石头里蹦出什么东西、小石猴有什么超强能力、小石猴靠什么东西飞上天、小石猴有什么武器。

  3、进行“我变变变”的体能游戏:

  按照“指令我变、我变、我变……(猴子、蛇、青蛙、石头、妖怪等),请幼儿变出某种身体造型,并做出动作变化(如猴子抓耳挠腮、蛇爬行、青蛙跳、石头静止不动等)

  4、可换幼儿主持,进行活动。

  5、问幼儿有谁会学猴子转动金箍棒的动作,请幼儿出来示范。教师可以请幼儿参考幼儿用书本,鼓励幼儿尝试。

  6、以《小石猴》乐曲作为活动尾声的曲子。

  7、可到文具店购买伸缩指挥棒,也可以用报纸卷成粗细不同的`长纸轴,将细的套入粗的轴筒内,一拉到接逢处就犹如金箍棒变长了。

  活动延伸:

  在每天点名时进行我变变变的游戏,凡点到名字的幼儿就可以变出一种身体造型。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的教案05-16

小班教案07-20

小班教案[经典]07-22

(精选)小班教案08-01

小班教案【精选】08-20

(经典)小班教案08-25

[精选]小班教案08-16

小班教案(经典)08-18

(精选)小班教案07-29

小班教案【经典】07-2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