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 推荐信 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 工作总结 华体会体育2串1 hth电竞官方下载 hth官网下载 hth官网下载app 演讲稿 hth官网产品
当前位置: 98158范文网 > 教育范文 > 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14 07:40:33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实用的科学教案4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实用的科学教案4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探索使蛋宝宝站起来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

  2、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有关物体支撑的经验。

  3、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熟蛋若干,课前装饰成蛋宝宝。

  2、沙盘、瓶盖、小碗、积木、彩泥、沙包、米、手工纸、图画纸、手绢、小毛巾等辅助材若干。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教师组织教学,边播放音乐,幼儿边跟随音乐做模仿动作,幼儿围坐在教师身边,用谈话引出课题。

  二、老师引导幼儿说出蛋宝宝的特征,尝试探索蛋宝宝站立的方法

  1、出示蛋宝宝,引导幼儿观察蛋宝宝,然后请幼儿说说蛋宝宝长的什么样子?(圆溜溜的、很光滑……),教师说:“蛋宝宝整天躺着,它想站起来到外面看看,我们能帮助它吗?”幼儿一起说:“能”。(教师为幼儿的探索设置悬念,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2、引导幼儿探索在平面上让蛋宝宝站立起来的方法

  ①幼儿每人一只熟蛋,让幼儿自由探索让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让蛋宝宝站起来的,用了什么方法?(磕了一个小坑,使蛋宝宝站起来的)

  ②教师讲述幼儿探索的情况,教师说:“许多小朋友都把蛋宝宝磕了一个小坑,才能使蛋宝宝站起来,那么我们不能把蛋宝宝弄破,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蛋宝宝站起来呢?”

  3、引导幼儿借助辅助材料,探索让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

  ①我们请材料王国里的朋友来帮助蛋宝宝站起来好吗?(逐一出示各种辅助材料并说出其名称)

  ②进一步引导幼儿借助各种辅助材料,探索让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要求幼儿注意安全和卫生。

  ③请幼儿说说自己怎样使蛋宝宝站起来的,并演示给幼儿看看,介绍自己用了什么材料,什么方法?让幼儿共同体验成功的乐趣。

  ④教师与幼儿互相交流,共同分享各自使蛋宝宝站起来的各种好办法,并让幼儿逐一尝试。

  4、请幼儿说一说这些蛋宝宝的妈妈是谁?那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动物妈妈会生蛋吗?不知道的小朋友可以从电视上、书籍上、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回来后告诉老师。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放上各种材料(沙盘、瓶盖、小碗、积木、彩泥、沙包、各种米、手工纸、图画纸、手绢、小毛巾、棉花、电线等),让幼儿继续探索,从而激活幼儿进一步去探究、发现的好奇心。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前两天我带着班级小朋友去植物角让孩子们给各自的小盆栽浇浇水,孩子们浇的可开心了,其中就有几个孩子在议论:"看吧,我的小盆栽都把水喝干了,杯子里面的水,一下子就不见了。"还有一次,班上有个小朋友在喝课间饮的时候,把水弄撒了,老师拿来拖把,把水拖干了,这时候站在旁边的几个小朋友在那里议论:"咦,水怎么不见了?"针对于这两次"小事件"看到宝贝们对于此现象产生的小疑惑,我决定将这个现象,以教学活动形式,全面展开,一起带着孩子们走进科学试验中,一起寻找其中的答案!

活动目标:

  1、能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那些东西容易吸水。

  2、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3、喜欢参加科学活动,感受活动的乐趣。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5、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活动准备:

  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

  1、认识生活活动中的一些操作材料;

  2、会用杯子往小瓶口的瓶子里灌水,尽量不洒出来;

物质材料的准备:

  1、每位幼儿一个瓶子里面装上毛巾(盖子上开一个小口,能灌水但不能看见里面有毛巾)和一个杯子;每组一盆水;实物投影仪一台;海绵、布、棉花、沙、石头、水果网、泡沫、积木、餐巾纸、毛线等材料若干;图表一张。

  海绵(实物)毛线(实物)布(实物)棉花(实物)水果网(实物)泡沫(实物)石头(实物)沙(实物)积木(实物)餐巾纸(实物)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今天要给你们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想)1、出示一个一杯水和一个空八宝粥瓶子,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瓶子,请幼儿猜猜水还能倒回杯子吗?(结果是将水倒回来)

  2、出示另一个八宝粥瓶子,请幼儿看看两个瓶子是不是一样?(是一样的)再将一杯水倒进另一个瓶子里,请幼儿猜猜这一次还能倒回来吗?(能)结果水倒不出来了,老师把水变不见了?

  3、请幼儿猜猜水到哪里去了?

  二、请幼儿自己变魔术,找出水不见了的'原因。

  1、教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八宝粥瓶子和一个杯子,请幼儿象老师一样变魔术,(做实验)看看水是不是也会不见。

  2、幼儿实验后发现水真的变不见了,请幼儿把瓶盖子打开找出原因。(原来里面有一条毛巾.)

  3、比一比原来放进去的毛巾和现在的毛巾有什么不同。(一条是干的,一条是湿的)得出结论:水被干毛巾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来了.

  4、请幼儿想想,生活中除了毛巾以外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可以帮我们来变魔术.

  三、为幼儿提供一些材料,请幼儿再次实验,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

  每位幼儿选择一至两种材料进行实验。

  四、交流实验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

  请幼儿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变的魔术,水变不见了没有?

  水变不见了用√表示,水没有变不见用×表示。

  海绵(实物)毛线(实物)布(实物)棉花(实物)水果网(实物)√×√√×泡沫(实物)石头(实物)沙(实物)积木(实物)餐巾纸(实物)××××√五、请幼儿说说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棉花做成棉签,打针的时候用等等。

  六、活动延伸

  1、在活动区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材料,引导幼儿探索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

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

  本次活动紧紧贯彻《纲要》精神,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幼儿的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新颖、有趣。幼儿从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样”的旧教学模式中摆脱了出来,真正成为科学活动的主人。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幼儿进行了两次主动探索尝试活动,认识了物体的吸水性,有的东西能把水吸掉。在活动中我没有进行一手包办,而是强调让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幼儿动手能力,发展了幼儿直观思维能力。同时在活动中师生感情融洽,幼儿专注投入,为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由于我对每个幼儿的尝试活动都给予肯定、鼓励,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这一活动中,我得到很多启示:

  一、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教育契机,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着手,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

  二、幼儿尝试精神的潜能是存在的,在设计活动时,应考虑到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这样孩子们就能得到充分发扬创新精神,锻炼实践能力。

  三、尝试操作提高了幼儿的各种能力,既为幼儿间的互动提供了机会,又使幼儿的主动活动得到了充分体现,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能力,理解了溶解的含义,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科学教案 篇3

教案目标:

  1.感受混色的过程。

  2.能够正确描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教案准备:

  1.儿歌:《你好吗?》(请参见幼儿用书)2.实验记录表(附后)、水彩颜料(红色、黄色、蓝色)、塑料试管和塑料滴管若干。

教案过程:

  1.和幼儿一起念儿歌《你好吗?》。

  2.出示两种水彩颜料,请幼儿迁移上次面团混色的经验,猜测这两种颜料加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出示记录表,统计并记录幼儿的猜测结果。

  3.介绍操作材料。(没有试管就用小的塑料瓶子代替,滴管如没有就直接把水彩颜料剪一个小口,然后滴进空的瓶子里。)(再若没有人手一个水彩颜料,教师准备广告颜料,自己操作后让孩子验证实验的结果。)每人都有红、黄蓝三色中的两种水彩颜料(颜料分别放在不同的塑料试管中,每根试管配有一个滴管)。

  给每个幼儿一个空的试管,请他们将自己的两种颜色用滴管各吸出一滴放进试管里,晃一晃,看看变成了什么颜色。

  4.集体交流实验结果。

  再次出示记录表,统计并记录幼儿的实验结果。

  观察实验结果和所猜测的'结果是否不同。

  5.用棉棒蘸上自己调好的颜色,自由绘画。

  6.活动结束后,与幼儿交流讨论会变的颜色。

活动评价:

  尝试用自己喜欢的两种颜色进行调色,并能用语言表达。

  附:实验记录表

科学教案 篇4

目标:

  1、能根据经验进行合理推断猜想,做简单的探究性实验

  2、指导有的材料导电,有的不导电,他们各有用途

过程:

  1、提出实验要求--大家都喜欢做实验。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做两个小实验。

  --做实验时有规则的,老师说活动开始时,大家才能动手,在老师讲话和小朋友发言时一定注意倾听

  2、第一次实验--出示实验材料:电珠、电池、单线一段:怎样让电珠亮起来--教师提升幼儿的发言,并操作实验--请你也来试一试。幼儿分组实验--出示电路图并小结:电池里的电通过连接的电线传给了电珠,电珠就亮了。电线导电,可以帮我们输送电流

  3、第二次实验--还有哪些材料导电呢?出示小实验材料。如果分别把它们连接在你们的电路中,小灯泡还会不会亮呢?先别动手,根据生活经验小组商量一下,猜一猜哪些会使小灯泡亮?哪些又不会呢?把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并互相说一下猜测理由--刚才的`结果只是猜测,下面我们做实验来验证。材料分别放在8张凳子上。大家可自由选择到8个地方做实验。尽量把每种材料都试一试。

  实验方法:把被测的物体连在电线的两旁,如果灯亮,说明该物体导电;如果灯不亮,说明该物体不导电。

  --幼儿做导电实验,将实验结果记录。教师巡回指导,根据幼儿的需要提供帮助--交流讨论:你们的实验结果与猜的结果完全一样吗?那些材料能导电,哪些材料不导电?在交流过程中请幼儿示范。

  --归纳引导:什么质地的材料能导电?什么质地的材料不能导电?

  4、谁的本领大?

  --人们利用导电的材料把电输送的人们需要他们的地方,利用不导电的材料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它的地方--到底谁的本领更大些呢?

  --小结:他们的本领都很大,生活中,我们谁都离不开他们。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8-28

(精选)科学教案08-31

[精选]科学教案08-16

科学教案【经典】08-23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经典)科学教案08-05

【经典】科学教案08-08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科学教案(经典)07-3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