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 推荐信 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 工作总结 华体会体育2串1 hth电竞官方下载 hth官网下载 hth官网下载app 演讲稿 hth官网产品
当前位置: 98158范文网 > 教育范文 > 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27 10:33:39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常用(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教案常用(6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尝试那些物品可以动。

  2、体验自己身体滚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球、瓶、纸盒、桶、积木、轮胎、圈、瓶盖等材料若干。

  2、适合滚动的`场所、垫子。

活动过程:

1、探索发现会滚的东西。

  ① 玩一玩准备的东西,说说哪些东西会滚。

  ② 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东西会滚,交流找到的是什么。

  ③ 找一找操场上有哪些东西会滚,交流找到的是什么,是怎么样滚动的。

2、探索身体滚动。

  ①介绍游戏《乒乒乓》的玩法,将手臂弯曲,按儿歌节奏在胸前环绕边做边说“乓乒乓乒乒乓,轱辘轱辘一,轱辘轱辘二,轱辘轱辘三,辘轱辘轱四,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大家一起滚起来。

  ②幼儿在垫子上尝试身体滚动的方法。

  ③跃然自由滚动,说说自己像什么。

3、自由组合练习滚动。如:身体伸直向左右翻滚,抱着膝左右翻滚,像求、坦克、圆木、小蜗牛等。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为配合“远离禽流感”的宣传,我园设计了“病毒”这一科学活动,指在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以及自我保护的意识。

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初步了解(流感)病毒,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准备:显微镜、录像、图片、细菌标本、病毒示意图、健康小卫士粘贴标志(幼儿人数相等)。

过程:

  一、放录像(儿童医院门诊及有关禽流感的报道)

  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幼:小朋友生病了,禽流感

  为什么会生病?传染的禽流感?

  ——幼:因为感冒、怕冷、缺少锻炼。

  得禽流感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幼:病毒

  二、播放病毒有关资料

  1、在显微镜下你看到了什么?

  幼:细菌?不知道是什么。

  2、你们观察到的是病毒,那什么是病毒呢?我们请医学院的叔叔

  给我们讲解一下好吗?

  三、医生讲解内容

  病毒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病毒并不可怕,科学能战胜病毒例子

  禽流感病毒怕什么?

  小结:科学家本领真大,发现了这么多抵抗病毒的方法。你有没有想过为了人类的健康,也做一个科学家呢?我们应该怎么做?

  幼:不许禽流感病毒进入我们身体内、多锻炼、开窗、不到疫区、大预防针。

  幼儿制作宣传图片。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来预防禽流感的传播,其他的人还不道,你想用什么办法来告诉他们?(讨论:可以给他们看图片,给他们看预防禽流感的录象,可以直接说给他们听)

  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图片有笔请你们来做宣传广告,告诉大家怎样预防禽流感,好吗?(分组合作宣传图)

  结束: 现在让我们来做健康小卫士,每个小朋友贴上标志,让我们去告诉其他班的小朋友吧!幼儿拿着宣传画出活动室。

科学教案 篇3

目标:

  同伴合作,装饰出不同形象的大嘴怪。

  通过空气充盈塑料袋,感受空气的无处不在。

准备:

  用于套凉席的长塑料袋若干(袋口撑开,用铅丝固定)。

  各种装饰材料(彩色即时贴、树叶、糖纸等),剪刀,双面胶。

  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装饰好的大嘴怪一个。

过程:

  爱吃空气的大嘴怪。

  --出示大嘴怪。大嘴怪总是张着一张大嘴,跑来跑去,让自己吃的饱饱的.。你们知道它最爱吃什么吗?

  --给每两个幼儿一只长塑料袋,请他们尝试大嘴怪究竟爱吃什么。

  装饰大嘴怪。

  --大嘴怪们为了使自己与众不同,想请小朋友帮忙给它们打扮打扮。

  --幼儿自由结伴,商量如何打扮大嘴怪。

  --幼儿选择装饰材料,合作打扮大嘴怪。

  大嘴怪飞起来了。

  --大嘴怪宝宝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可以带它们一起做游戏了。

  --两个幼儿各抓住袋口一边到户外进行游戏。

  --引导幼儿在跑动中观察大嘴怪的变化--空气兜进去,塑料袋会"账"得鼓起来。

  --引导幼儿说说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空气很有力量。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与同伴合作购物,体验与同伴一同购物、合作分享的快乐。

  2、了解超市里物品的摆放规则,感知超市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遵守外出时的注意事项,做文明宝宝。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

  2、请家长为每位幼儿准备一元钱。

  3、教师事先与附近的超市取得联系,商量好参观事宜。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商品,引发幼儿兴趣。

  提问:

  你们知道这些东西是从哪里买来的吗?超市中人们是如何选购物品的?

  2、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去超市参观和购物的注意事项。

  提问:

  (1)去超市购物要提前做好什么准备?

  (2)超市购物的顺序是怎样的?(拿购物筐-选择需要的物品-看清楚价格-去收银台结帐)

  (3)如果你选择的物品价格超出了一元钱怎么办?(鼓励幼儿想出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如只选择一元钱的物品、和同伴合作购买、和商家商量拆零出售等)

  3、教师与幼儿共同参观超市并自由购物,体验参观和购物的快乐。

  (1)引导幼儿认识超市的标志,向超市的叔叔阿姨问好。

  (2)引导幼儿观察超市里有哪些商品以及商品的摆放规律。

  (3)引导幼儿观察商品上的`标签,知道其用处。

  (4)幼儿自由购买物品,了解购物过程以及超市工作人员的工作。

  (5)和同伴分享所购物品。

  4、教师组织回班,引导幼儿反思在超市购物的情况,增加对超市结构和布局的了解,进一步感受超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活动提示:

  1、如果幼儿园附近没超市,也可以选择参观商店、菜市场等。有此活动可以在多个领域中进行。可以将它与语言、美术、数学活动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幼儿相关的经验。如结合数学活动学习分类、了解生活中数字的更多含义等;结合美术活动设计超市标志、制作各种商品等。

  2、将美术活动中制作出来的各种商品,或者请家长帮忙收集到的各种物品投放到活动区角,师幼共同布置超市,开展超市游戏。

  3、建议家长带孩子去超市购物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认识超市的商品和设施。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获取有关影子形成、变化的具体经验。

  2、在探索欢活动中激发幼儿对影子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探索中发现影子的变化。

  活动难点:了解影子产生的原因。

活动准备:

  1只手电筒(做手影游戏用)、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1、玩手影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

  (1)、老师用手玩一个游戏,你们来猜猜墙上会变出什么?然后再跟老师一起玩好吗?师生共同做手影游戏。

  (2)、讨论:墙上可爱的`小动物是从哪里来的?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手影吗?

  2、激发幼儿对影子的注意。

  (1)、讨论:除了手影,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影子?还有什么东西有影子?为什么会有影子呢?

  (2)、用手电筒做试验,帮助幼儿理解因为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3、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影子及其变化。(重点)

  (1)、户外活动:请你在外面看看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样的?请你再找一找,看看还发现了哪些影子?它们是什么样的?这些影子会不会变?为什么?怎样使自己没有影子?(难点)

  (2)、改变光的位置,影子就会变,躲到阴暗处就没有影子了。让幼儿改变光照的位置观察影子的变化。

  4、阅读幼儿用书。

  (1)、观察影子图,猜一猜:这是什么影子?请你连线找到相应的实物。

  (2)、看图说说:太阳在画面的什么地方?想一想,是什么时间呢?

  (3)、观察手指动作和手影,看看像什么动物。

科学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沉和浮》的第三课。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深入研究造成马铃薯在水中沉浮的条件和变量,从改变液体成分达到改变物体沉浮的目的。在本课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

学生分析

  学生对一些浮力现象已有所认知,知道木头、塑料、船等能浮在水上;铁、石头等会沉入水中;知道物体的体积、大小、重量决定了它的沉浮关系。但对于马铃薯能否在水中浮起,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可能会发生争论,当然学生可能会在课外知道鸡蛋能在盐水里浮起来,物体在海水里受到的浮力要比一般的水大。因此,在此基础上设计一定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目标是可行的。

设计理念

  科学课从走进教室就深受学生的喜爱,究其原因,因为在科学课中可以动手做自己想做的有趣的实验,自己设计实验的方法去寻求问题的解决,科学课中的活动性、探究性、主动性深深诱发着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在这堂课中教师有意设计一些似是而非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由学生商讨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并在交流中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计划。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可能猜测出是盐水溶液使马铃薯浮起来,应该说本课的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并不会成为学生的学习障碍,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着重考虑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落实到探究过程中去,从而,使学生对浮力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知,使我们的科学课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认识物体的沉浮与液体的成分有关。

  2、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意识”。

教学准备

  1、教师:两个200毫升的烧杯,定为1号和2号(分别盛有100、150毫升的纯净水,其中一杯150毫升的为饱和盐溶液);两个大小不一的马铃薯;一幅天平(备用)。

  2、四人小组:一只盛有150毫升纯净水的烧杯,一个马铃薯,一根筷子;实验袋(一支蜡烛,两个不锈钢调羹,一包火柴,一把药匙);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观察质疑、提出假设

  1、教师提问:你知道有哪些物体能浮在水上,哪些不能?

  (学生罗列出许多能浮在水上的和不能浮在水上的物体。)

  2、师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马铃薯,叫学生判断是沉还是浮。

  生:大的沉,小的浮。

  生:都会沉。

  生:都会浮。

  师:(疑惑)这两个马铃薯的沉浮究竟会怎样,我们怎么来验证你们的观点?

  生:实验。

  师:好办法。我们只要将马铃薯放进水里就能看出来?

  生:不对。如果放水的东西不一样大就不能比了。

  生:对呀,应该用一样大的东西盛。(其他的学生此时也议论纷纷)

  师:你们的意思是说实验的时候还应该有一些条件,这些条件应该公平,对吗?还应该有哪些公平的条件呢,各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体现实验的公平性

  ⑴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一一板书:

  实验名称

  生:可以在清水里加盐,再烧一次。

  生:可以先在水里放进马铃薯,再加盐,看它会不会浮起来。

  生:可以把他们的方法和起来。

  师:这个建议不错,我们可以试试,你们觉得呢?

  (生答略)

  师: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我们得——

  生:制订实验计划。

  师:如果老师给你们一杯150毫升的纯净水,一个药匙和一个马铃薯,你们认为在这个实验中可以研究哪些项目?

  (各小组制订计划并展开讨论应有哪些实验项目,如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然后选择较有代表性的实验计划进行交流,博采众长;重点讲讲自己的计划中哪部分实验成功的关键。)

  生:我们认为要弄清要几勺盐。

  生:每次应该是一平勺。

  生:要等前一勺盐没有了才能在放第二勺,要不就不准了。

  生:还要记录马铃薯浮还是沉。

  ……

  (投影出示一份计划)

  实验名称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经典]科学教案08-28

(精选)科学教案08-31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科学教案(经典)07-30

科学教案[精选]09-22

科学教案(精选)09-2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