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 推荐信 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 工作总结 华体会体育2串1 hth电竞官方下载 hth官网下载 hth官网下载app 演讲稿 hth官网产品
当前位置: 98158范文网 > 教育范文 > 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27 11:02:57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荐)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科学教案(荐)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名称:蔬菜的形形色色

领域:科学

活动背景:

  本活动选自《幼儿园整合课程》中班下学期“蔬菜派”的主题。

  在活动进行之前家长们带孩子参观市场,认识各种各样的蔬菜。孩子们在我们的植物园里学习种菜、收菜等,还初步了解了蔬菜是吃它的什么地方等知识。然后再利用今天的这个活动,把对蔬菜的已有经验进行一些归纳和整理。整个活动的目标是:

  尝试根据蔬菜的不同特征分类。2.用不同方式记录并阅读统计表。

  第一个环节的游戏“买菜”主要目的是让幼儿熟悉每种蔬菜的名称。

  第二个环节的游戏“猜猜乐”是巩固对各种蔬菜的形状和颜色的认识。接下来的第三个环节:分组讨论、把蔬菜按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和记录分类结果,这些都是让幼儿把已有的经验进行归纳和整理。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幼儿了解一下其它的分类方法,也是活动的一个延伸。

  活动准备:

  1.各种外形特征的蔬菜:枸杞菜、红辣椒、豆角、番茄、苦瓜、玉米、莲藕、洋葱每种两个。

  2.蔬菜分类统计表(颜色分类表、形状分类表各四张)。

  3.吃法分类的标记(叶、茎、果实、种子的标记各一个,贴于大篮子上)。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游戏:买菜。

  (1)介绍玩法及要求。

  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一起到蔬菜超市来玩“买菜”的游戏,但是玩之前我有两个要求:

  第一:每个小朋友只能买一种蔬菜,付钱的时候要告诉售货员你买的是什么。

  第二:菜买回去后你可以小声地和同伴讨论一下你买的菜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摸摸看有什么感觉。听明白了吗?

  给幼儿分派“钱”。

  (2)好,我们一起去买菜啰。售货员阿姨上前打招呼:“小朋友们好!欢迎光临!”“售货员阿姨好!”幼儿自由买菜。

  2.游戏:猜猜乐

  师:今天小朋友们都买了很多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蔬菜。现在我们又来玩游戏——“猜猜乐”。我请一个小朋友出来说说你买那种蔬菜的形状和颜色,看其他小朋友能不能猜出你买的是什么?但记住千万不能把蔬菜的名字说出来。

  (小朋友猜出其中一种蔬菜时问问其他的孩子今天还有谁也是买该

  种蔬菜的。)

  3.分组活动: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

  (1)师:如果老师请你们把桌面上的蔬菜分一分类,你们想想可以按什么来分呢?(按形状、颜色等)

  4.操作活动:分一分,记一记。

  (1)观察结束后,幼儿将这些蔬菜进行分类,把分类的结果用不同的方式记录下来并阅读统计表。

  师:每一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来分,商量好就可以开始分啦。

  ——分完后老师逐组提问:“你们组是按什么来分的呢?”

  ——教师出示统计表并作记录说明。

  师:刚才小朋友都是按形状或者颜色来给蔬菜分类的,现在请大家把分类的结果记下来。这是一张颜色分类记录表(讲解记录方法,老师示范画红色标记)。同样方法出示形状记录表(请一位幼儿示范画形状标记。)

  ——请组长出来领统计表,幼儿分组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请幼儿自己把统计表展示在黑板上,分享统计结果。

  师:“请大家坐下来,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这张记录表是哪一组的?你们组是按什么方法来分的?”请组长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鼓励幼儿说说除了记录表里的蔬菜还有哪些蔬菜是长长的、红色的`、绿色的…….)

  5.教师与幼儿共同完成按照蔬菜吃法分类的统计。

  师:老师再来考考你们:谁知道胡萝卜我们是吃它的什么地方呢?西兰花呢?哦,原来我们还可以按照吃蔬菜的不同地方来分呢。

  ——请幼儿按照蔬菜的吃法把蔬菜放到贴有相应标记的大篮子里,放好后逐个篮子检查一下,说说看分对没有,遇到不会分的请幼儿回家问问爸爸妈妈,也可以上网找找答案。

  6.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吃的蔬菜及功用,然后老师小结:蔬菜都很有营养,多吃蔬菜身体才会长得棒棒的。现在我们就把蔬菜拿到厨房里让阿姨们给我们做美味的午餐吧。(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由于本活动涉及的领域包括科学和语言,所以在每一个活动环节里,我们都要求孩子们尽量用完整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设想。之所以选择让他们以小组形式来进行分类记录,是因为对于中班下学期的孩子来说,应该逐步提高他们与人合作、共同协商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为大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今天的整个活动我认为孩子们都非常投入,所设计的游戏更好地增强了科学活动的趣味性,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们去想、去说、去做,因此他们都能比较大胆积极地参与每一个环节,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但蔬菜的种类是非常多的,而这个活动提供给孩子的材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希望在以后能创设更多的教学活动和游戏,使孩子们学习更多关于蔬菜的知识。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玩、说说、做做的活动,初步感知面粉的特性。

  2、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初步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

  活动准备:

  1、面粉、水、盘子、抹布(人手一份)牙签若干。

  2、面粉娃娃一个、环境创设。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初步感知面粉

  咦!这些是什么呀?我们一起看看、摸摸、猜猜这是什么?(幼儿通过看、摸、闻的方式感知面粉的外部特征:白色、无味、轻轻的会粘在身上手上)

  教师小结:面粉是白色,没有味道、粉状的、轻。

 二、了解面粉的.特性

  1、面粉可以做什么呢?(面包、馒头等面粉制品)

  2、那么,你们知道用面粉做面包、馒头等这些东西时先该做什么呢?教师小结:先应该和面团的。

  3、怎么样把面粉变成面团呢?请小朋友动脑筋、动动手,试一试把面粉变成面团。

  4、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进一步让幼儿感受面粉粘的特性。

  小结:白白的面粉加了水后是很粘的,多捏捏就会变成面团。

三、中华小厨师

  1、许多好吃的东西都是用面团做成的,都是厨师叔叔阿姨们发明的,今天我们也来当个中华小厨师,来发明好吃的东西好吗?

  2、你想把面团变成什么呢?

  3、幼儿操作,教师从旁指导。

  4、展示作品,结束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2、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经验准备:

  了解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了解幼儿对物品吸水性的理解。

  2、幼儿经验准备:

  感知水的流动性,在生活活动中引导幼儿认识一些操作材料,会用杯子往小瓶口的瓶子里灌水,尽量不洒出来。

  3、材料的准备:

  每位幼儿一个八宝粥的瓶子里面装上毛巾(盖子上开一个小口,能灌水但不能看见里面有毛巾)和一个杯子;每组一盆水;海绵、布、积木、餐巾纸、乒乓球等材料若干。

  每人一张记录卡,一支铅笔。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今天要给你们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想)

  1、出示一个一杯水和一个空八宝粥瓶子,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瓶子,请幼儿猜猜水还能倒回杯子吗?(结果是将水倒了回来)

  2、出示另一个八宝粥瓶子,请幼儿看看两个瓶子是不是一样?(是一样的),再将一杯水倒进另一个瓶子里,请幼儿猜猜这一次还能倒回来吗?(能)结果水倒不出来了,老师把水变不见了?

  3、请幼儿猜猜水到哪里去了?

  二)请幼儿自己变魔术,找出水不见了的原因。

  1、教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八宝粥瓶子和一个杯子,请幼儿象老师一样变魔术,(做实验)看看水是不是也会不见。

  2、幼儿实验后发现水真的变不见了,请幼儿把瓶盖子打开找出原因。(原来里面有一条毛巾。)

  3、比一比原来放进去的毛巾和现在的毛巾有什么不同。(一条是干的,一条是湿的)得出结论:水被干毛巾吸掉了,所以就倒不出来了。

  4、请幼儿想想,生活中除了毛巾以外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可以帮我们来变魔术。

  三)为幼儿提供一些材料,请幼儿再次实验,验证哪些材料吸水,哪些材料不吸水。每位幼儿选择材料进行实验。

  四)交流实验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请幼儿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变的魔术,水变不见了没有?

  水变不见了用√表示,水没有变不见用×表示。五)请幼儿说说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布吸水可以抹桌子、拖地;纸吸水可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洗脸等等。

  五)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材料,引导幼儿探索还有哪些东西容易吸水。

活动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

  本次活动紧紧贯彻《纲要》精神,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幼儿的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新颖、有趣。幼儿从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样”的旧教学模式中摆脱了出来,真正成为科学活动的主人。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幼儿进行了两次主动探索尝试活动,认识了物体的吸水性,有的东西能把水吸掉。在活动中我没有进行一手包办,而是强调让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幼儿动手能力,发展了幼儿直观思维能力。同时在活动中师生感情融洽,幼儿专注投入,为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由于我对每个幼儿的尝试活动都给予肯定、鼓励,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这一活动中,我得到很多启示:

  一、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教育契机,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着手,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

  二、幼儿尝试精神的潜能是存在的,在设计活动时,应考虑到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这样孩子们就能得到充分发扬创新精神,锻炼实践能力。

  三、尝试操作提高了幼儿的各种能力,既为幼儿间的互动提供了机会,又使幼儿的主动活动得到了充分体现,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能力,理解了溶解的含义,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

  2.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在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旋转木马

  2.玩具车、陀螺、筷子、积木、圆片、吸管、牙签、碗、杯子、毛巾、硬币等 。

活动过程

一、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猜谜引出风车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很好玩的'东西,

  说它是辆车,可它不是车,风儿一吹来,脑袋随风转。你能猜出来它是什么吗?

  2.幼儿探索操作

  (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

  教师:除了风车能转,你知道还有哪些东西是可以转吗?

  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很多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

  玩具车、陀螺、硬币、纸片、吸管呼拉圈。

  它们能转吗?我们来试一试!

  3.幼儿交流

  (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

  教师: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样让它转起来的?

  小结:我们用嘴吹,用手转,有手推,想出了那么多转动的方法。

二、操作,探索

  (引导幼儿用两种不一样的东西使其中的一样东西转起来。)

  1.教师:今天我们班要开展一个“转转转”的展览会,你们能不能让这些东西转起来呢?

  2.请大家用两种不一样的东西合作,使其中的一种东西能转动起来。

  3.谁来说说你用了哪两样东西,是怎么玩的?

三、延伸活动

  1.游戏“迷迷转”,引出身体的转动。

  “迷迷转,迷迷转,大风停了我不转。”

  我们在做游戏的时候身体怎样了?”

  (原来发现我们的身体也会转动的,真神奇。)

  2.那请小朋友找一找在我们身上还有哪些地方,哪些部位也会转动起来的?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鲜明、热烈的节奏和旋律变化,在观察周围的建筑和了解现代建筑的基础上,用肢体动作表现各种建筑物。

  2.萌生对未来建筑的向往,产生想象和创作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把收集到的过去的、现在的、国内外的著名建筑物的资料布置在活动室周围。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感受节奏——想象动作——合作表演

一、感受节奏。

  1.听音乐,用拍手、跺脚的方式反映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变化。

  2.听音乐,用相应的身体动作反映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变化。

二、想象动作。

  1.说说周围的建筑特点和标志性建筑。如有的高楼像灯塔;有的用球体串成似明珠;有的像海鸥展翅飞翔;有的像一支笔,笔尖直冲云天……

  2.分组编动作,设计建筑物的造型,互相讨论这是一组什么样的建筑。

  3.对未来的建筑物进行想象和设计。

三、合作表演。

  1.幼儿听音乐,自己设计动作和自由表演。

  2.练习在音乐停顿(休止)处做动作造型。

  3.在同伴合作下,用几个或多个动作的组合,完成设计和表演。

  4.小组交流动作设计和造型创痍,有条件的可用照相机拍摄。

  5.在热烈的音乐声中,幼儿个体或小组合作用动作表现。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观察并聆听雨落在物体表面发出的节奏声。

  2.发现不同容器与装水量、装水速度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重点:观察并聆听雨落在物体表面发出的节奏声,发现不同容器与装水量、装水速度的关系。

  难点:观察并聆听雨落在物体表面发出的节奏声,发现不同容器与装水量、装水速度的关系。

活动准备:

  最好选择一个有雨的日子,如果没有下雨就自制下雨。收集废旧易拉罐、瓶子等作为盛雨的容器,幼儿人手一个;4个面盆,幼儿每人一个杯子。

活动过程:

  一、聆听“水滴交响乐”。

  1. 下雨天组织幼儿来到走廊上(如果没有下雨,也组织幼儿在走廊上活动,以免地板弄湿)。

  2.教师将收集来的瓶罐倒扣在露天地面或栏杆上,底部朝上。

  3.幼儿站在不会被雨淋到的屋檐下,闭上眼睛听一听雨下在地上,下在不同瓶、罐上的声音。(如果没有下雨,教师用杯子舀水自制下雨。)

  4.你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听到的'下雨声。(叮叮咚咚、沙沙声)

  5.一同面向天空感谢雨:“谢谢雨给我们带来那么多好听的声音!”

  二、 收集雨点

  1.我们带点雨回去吧。幼儿4个人一组,每人一个大小不同的瓶罐,幼儿将倒扣的瓶罐反转,瓶罐口朝上作为乘雨的容器。

  2.观察雨水滴入容器的过程,引导幼儿注意观察瓶罐里面的雨水渐渐盛满的过程。(如果没有下雨,请幼儿将4个装水的面盆里的水舀到罐子里)

  3. 一组幼儿相互比一比哪个容器最先装满水,评选容器中的装雨大王。

  4.交流:为什么有的瓶罐最先装满水,有的瓶罐装得慢?

  得出结论:瓶罐大的装水多,也装得慢;瓶罐小的装水少,装得快。瓶口大的装水快,瓶口小的装水慢。

  三、带回雨水

  1.教师组织幼儿运回雨水,将各自收集到的雨水倒入一个大桶里。

  2.感受雨水越来越多的欣喜感,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6-22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5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5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26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9-01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8-09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0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8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6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3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