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 推荐信 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 工作总结 华体会体育2串1 hth电竞官方下载 hth官网下载 hth官网下载app 演讲稿 hth官网产品
当前位置: 98158范文网 > 教育范文 > 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18 10:33:59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9篇(热门)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9篇(热门)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制作纸绳,探索纸绳有承重力的特点。

  2、通过实验知道纸里有纤维,学习找纤维的走向。

  3、积极合作,体验团结起来力量大。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餐巾纸若干、皱纹纸若干,装满水的牛奶桶若干、塑料箩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拎一拎。

  1、教师出示面巾纸和瓶子:今天面巾纸要和瓶子做游戏,游戏的方法是:用一张薄薄的面巾纸把这么重的瓶子给拎起来,记住只能请面巾纸来帮忙,你有什么好办法?

  2、幼儿想一想、说一说。

  3、组织交流,引出将纸制作成纸绳。

  4、幼儿自主尝试。

  5、组织交流:为什么有的能成功拎起来,有的在拎的时候面巾纸断了失败了呢?

  二、游戏:撕一撕。

  1、导语:为什么刚才我们有的`小朋友成功了,有的小朋友失败了呢?其实面巾纸里藏着秘密,想解开面巾纸的秘密吗?那我们来玩一个撕纸的游戏,沿着餐巾纸的每条边撕一撕,看看能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组织交流:有什么不一样?(有的边能撕成条条,有的边撕成碎片。)

  4、揭示纸纤维的走向特性:面巾纸里藏着的秘密是纸的纤维走向(边讲边用记号笔做上纸纤维的走向记号)。我们顺着纤维走向把面巾纸拧成绳,纸的纤维结合在一起,就能共同抵御外界拉的力量,这样纸绳就能拎起瓶子了。

  三、游戏:拎一拎。

  1、导语:现在你们知道了这个秘密,想不想再试一试呢?这次我们要先找一找纸的纤维走向,然后再做一根有力量的纸绳,记得还要拧紧点哦,这样会更牢固。

  2、幼儿再次尝试,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合作游戏:做长绳。

  1、导语: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纸,瞧,这是什么纸?(教师出示皱纹纸)皱纹纸能做纸绳吗?

  2、教师出示事先给幼儿准备好的皱纹纸,交代要求,请两个小朋友合作,一起拧一根长绳。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纸绳宁好后讨论猜测:你们做的长绳有没有力量呢?能不能拎起重物呢?

  5、教师和孩子一起实验验证。(合作拎两桶、再合作拎更多的桶等)

  6、讨论猜测:现在我想用长绳拎起小朋友,你们猜一猜能不能成功?(教师用一根长绳实验,失败了)

  7、讨论怎么办?引出把我们做的长绳和在一起,这样纸绳的承重力更大。

  8、教师把幼儿制作的长绳全部合起来,变成一根又长又粗的大绳,尝试拎起小朋友,体验团结力量大。结束活动。

  五、活动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纸,它们能不能变成很有力量的纸绳呢?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猫的外形特征及相应的生活习性。

  2、感受猫的各种趣事、,激发幼儿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图片:各种形态动作的猫。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引起兴趣

  教师:今天有一只小动物要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2.出示小猫

  (提醒小猫怕生,怕噪音,小朋友别发出很大的声音)

二、展开

1、观察小猫脚部特征

  (1)小猫的爪子是什么样的?

  观察小猫的爪子,尖尖的、弯弯的。

  (鼓励幼儿用好听的词说说)

  (2)你知道小猫尖尖的'爪子有什么作用呀?

  (幼儿学学爪子抓老鼠的样子。)

  (3)尖尖的爪子长在哪里呀?(脚上)小猫有几只脚?

  (4)小猫的脚上除了爪子还有什么?说说那块肉垫

  (5)小猫为什么走路要静悄悄。

2、观察小猫脸部特征

  (1)看看小猫的嘴巴有什么特别吗?(三瓣嘴)

  (2)小猫的嘴边长着什么呀?(胡子)

  怎样的胡子?(细细长长)

  (3)小猫的胡子有什么本领你知道吗?

  (4)这些都长在小猫的哪里啊?(脸上)

3、感受猫的生活习性

  (1)教师:小猫主人给小猫拍了些照片,看看小猫在家都干什么呢?

  (2)欣赏图片

  调皮的小猫

  睡觉的猫

  爱干净的猫

  它为什么老舔自己的毛呢?说明小猫怎么样?

三、结束

  小猫可以做我们的小伙伴,我们都要保护爱护它们,不要伤害它们,只有你去伤害它它才会攻击你。

  小猫还有很多品种,让我们来看看其他种类的小猫是怎么样的?

  (看照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气球吃什么》

  幼儿园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气球与充气玩具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

  2.探索充气的多种方法。

  3.体会与同伴合作才能扎住“气球嘴”的必要性。

  活动准备

  1.没充气的气球人手一份。

  2.脚踩式打气筒,各种充气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气球吃什么

  1.出示充好气的气球和未充气的气球。

  这个气球圆鼓鼓,胖乎乎,这个气球呢,瘪着肚子,好像没吃过饭。

  2.教师手拿未充气的气球,引出《气球爱吃什么》。

  提问:气球喜欢吃饼干、馒头、糖果吗?

  讨论:气球吃什么,才能鼓起来,变的胖胖的呢?

  二、我帮气球吃空气。

  1.教师:空气有个怪脾气,很喜欢从气球的肚子里溜出来。

  怎么样让气球吃的饱饱的,又不让空气溜掉?

  2.教师示范吹气球,用嘴给气球充气,以及如何扎住“气球嘴”,不让空气溜走。

  3.幼儿每人一只气球,用嘴给气球充气,让气球很快“胖”起来。

  4.告诉幼儿为了不让空气溜走,他们可以主动寻找合作伙伴,扎住“气球嘴”。

  三、充气玩具吃空气

  1.出示充气玩具。

  气球还有很多朋友,也和气球一样喜欢吃空气。我们也来帮帮他们,让他们也吃得圆鼓鼓、胖乎乎的。

  2.幼儿自由结伴给充气玩具吹气,摸一摸充满空气后胖乎乎的“身体状态”。

  3.幼儿玩一玩这些充气玩具。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在分享中认识新的水果种类,感知水果不同的颜色、外形、果肉喝味道。

  2、 感受与同伴一起品尝水果的乐趣。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知水果不同的颜色、外形、果肉的味道

  活动难点:

  认识新的水果种类

活动准备:

  1、 《小朋友的书·数学》

  2、 每组带不一样颜色的水果,如:绿色的、紫色的、橙色的、红色的、黄色的等

活动过程:

  一、每组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

  师:(1)你带来的说过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2)哪些水果是你从来没见过的?是什么样的?

  (此环节目的'是拓展幼儿对水果的认识,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详细描述新认识的水果,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从外形、颜色、气味等方面进行讲述。)

  二、 猜猜这些水果的里面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

  猜测是为了让幼儿成生认知冲突,幼儿一般会从水果的表皮颜色来推测果肉的颜色,这将充分体现幼儿的原有经验喝人知对象的冲突,从而产生探究果肉颜色的愿望。

  三、教师逐一切开验证,分别放在各组桌面上。

  师:看看他们的果肉是什么颜色的?。你猜对了吗?

  (让幼儿的原有经验喝新经验碰撞,不管幼儿的猜测是正确,还是错误,都有利于让幼儿在头脑中建构新的经验)

  四、 幼儿品尝水果。

  师:你品尝了哪些水果?味道怎么样?

  (教师要注重从水果的味道、果肉(如软硬)、果核、水分等方面进行引导,让幼儿在品尝的过程中感知不同水果的特征)

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

  本活动让幼儿在看、听、说、尝等多种感官形式的驱动下进行学习。

  水果是小朋友熟悉并且喜欢的食物,水果不但营养丰富,而且颜色、形状和味道等也多种多样。让幼儿在充分的体验中学习认识水果,整个活动很受幼儿的欢迎。但是同时,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活动的秩序也存在了一定的不稳定性。在这个活动的进行中,我也出现了这个问题。

  另外,这个活动让幼儿猜猜果肉的颜色、味道,让幼儿尝尝水果,这些环节都要保育老师的密切配合,活动中教师应出示一个水果,请幼儿介绍完之后,让他们对果肉进行猜测,之后就该切开水果看看里面的果肉,然后尝尝味道。但是考虑到幼儿尝水果和教学环节相交叉的形式可能使幼儿注意力分散,很难控制教学活动的纪律。因此请了一位幼儿上来尝,之后告诉幼儿什么味道,幼儿猜对了吗?整个活动介绍结束后再请幼儿集体尝不同的水果。但是这个环节可能和刚才的猜味道环节又衔接不够连贯,难以调动幼儿的回忆。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英国化学家开文迪许专心从事科学研究,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科学的事迹,懂得“科学怪人”其实并不怪。3体会课文通过几个事例来写人的方法。

  教学重点 :读感悟结合,了解开文迪许的事迹,懂得“科学怪人”其实并不怪。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1. 认读生词。

  2.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 精读感悟,学习课文第一段。

  1. 自主读书,自读自悟。

  2. 小组交流,提出问题。

  3. 开文迪许的“怪”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归纳板书]

  4. 细读课文,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

  (1) 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考究”、“过时”的理解。

  (2) 简介开文迪许的'背景,说说他为什么穿过时的衣服。

  (3) 齐读第三自然段,你们家的客厅和卧室里放的是什么?开文迪许的家中为何摆满了图书和仪器?

  (4) 默读第四自然段,划出本段中心句。

  (5) 小黑板出示:[他的藏书很多……办理一下手续。]齐读,开文迪许为什么这样做?

  (6)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文中哪些词句最能体现他的怪?他为何会有这样的行为?

  (7) 指导朗读。

  三、 学习第二段。

  1. 引读第七自然段。

  2. 自由朗读课文,为什么说开文迪许并不怪?[板书]

  3. 指导朗读。

  四、 总结课文。

  1.你认为开文迪许怪吗?为什么?

  2.教师总结课文,点明中心。

  五、作业。

  1. 有感情朗读课文。

  2. 收集一个科学家专心研究的小故事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自身的探索让幼儿感知影子的变化与光源的远近,照射角度的关系。

  2.激发幼儿对探索科学的兴趣。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教学重点、难点

  1. 引导幼儿的探索让幼儿感知影子的变化与光源的远近,照射角度的关系

  2. 启发幼儿用简单的符号表示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 布置一间暗室。

  2. 投影屏,立体玩具吗,手电筒,记录板,纸笔。

活动过程 :

  1.设疑导入

  提问:影子先生怎么了?他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2.激活思维,猜想,想象,建构。

  组织幼儿自由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影子变魔术呢?

  3.自主探索。

  分组实验并把发现记录下来。

  重点:引导幼儿的探索让幼儿感知影子的变化与光源的远近,照射角度的关系

  难点: 启发幼儿用简单的符号表示自己的发现。

  4.分享交流。

  5.抛出问题,拓展延伸。

  问题:影子是从哪里来的?他只能是黑色的吗?他还会变什么魔术?

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影子一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将科学教育融于学生的生活中是新观念的体现,设计活动旨在通过让学生探索影子,让学生了解影子与光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对影子的好奇与兴趣,学习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活动开始,我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让学生们寻找自己的朋友影子,以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迅速的集中精神,很快的进入课堂角色中来.接着就让孩子自己动手探索发现影子,让孩子从实践中感悟出真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积极的讨论交流和细心的观察中弄明白影子的奥秘,孩子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并发出火花。第一次操作后,孩子们获得了“因为有光,物体挡住光,所以产生影子”的道理.接着又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导入,观看多媒体课件”生活中的影子”,从孩子的认知出发,交流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畅所欲言,发展语言和思维的同时引发了对影子形状、大小、变化的兴趣,从中引发第二次探索的兴趣。第二次探索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照物体,发现影子的方位及大小变化。在这次操作中,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成功地发现了影子变化的秘密,所以我请几名成功的孩子到前台来示范操作,我进行引导小结,然后让所有的孩子进行第三次操作,并要求孩子把操作结果记录下来,效果很好,所有的孩子都在科学探索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培养了自信心。最后,向学生介绍了影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观看了月食形成的原因的短片。

  本次科学探索活动,我抓住了孩子对科学现象好奇、好动手的特点,让孩子们在充分自主的实践探索中发现科学道理,活动效果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孩子个别操作无目的,所以没有能很好地发现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这堂科学活动课是借鉴市科技馆的活动手册影子的秘密一课开展的,这次的教学是一次成长的教学,因为今天科技馆的老师和北京的专家老师也莅临了我的课堂,并对我的这节课做了点评,尚老师先是对我课堂好的一面做了表扬,其次对课堂的不足之处做了探讨,并结合科技馆鲁老师的意见和我一起共同进行了修改,让我确实感受了科学教学的魅力,今天的课堂教学是紧张的也是快乐的。

  小百科:影子是一种光学现象。由于物体遮住了光的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就是我们常说的影子。分为本影,半影。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各种各样的鞋子,简单区分大鞋和小鞋。

  2、简单区分爸爸和妈妈的鞋子,用简单的词语描述两种鞋子的特点。

  3、体验穿大鞋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爸爸、妈妈、小朋友的鞋若干双,玩具架3个,爸爸、妈妈图片。

  3、音乐磁带:《大鞋与小鞋》等。

  活动重点:初步感知各种各样的鞋子,简单区分大鞋和小鞋。

  活动难点:区分爸爸和妈妈的鞋子,并用简单的词语描述两种鞋子的特点;体验穿大鞋,说说自己的感受。

活动过程:

  一、 引出一双大鞋和一双小鞋,简单区分大与小。

  师:宝宝们看,今天杜老师带来两个礼物,是什么啊?(鞋子)

  师:你们看看有什么不同?(一个大的一个小的)

  大的是谁穿的啊,小鞋是谁穿的啊?

  二、 初步感知各种各样的鞋子,简单区分大鞋和小鞋。

  1、师:宝宝们,看,这里是兔妈妈的鞋子超市,好多鞋子啊,有各种各样的鞋子,有大的有小的,宝宝们帮兔妈妈整理一下鞋子好不好?你们看这里有两个柜子,小鞋子应该放在哪里?大鞋子放在哪里?

  2、教师示范

  3、幼儿操作。

  三、区分爸爸鞋子和妈妈鞋子,描述其特点。

  1、师:你们看小鞋子都是谁穿的啊?大鞋都是谁穿的啊?

  杜老师手里有两双的鞋子?你们看有什么不同?哪个是爸爸穿?哪个是妈妈穿?原来大鞋有爸爸穿的也有妈妈穿的,看看爸爸鞋子都是怎么样的啊?妈妈鞋子都是怎么样的啊?

  2、在教师领导下请幼儿分分爸爸鞋子和妈妈鞋子。

  从鞋柜里找出妈妈的鞋子放在另一个鞋柜里,贴上头像。

  四、体验穿大鞋的乐趣。

  1、师:宝宝们,爸爸妈妈的鞋子你们穿过没有啊?我们来穿穿看好不好?请宝宝把自己鞋子脱下来放在旁边。每个人去拿一双爸爸的鞋子。

  2、请幼儿穿上爸爸的鞋子。

  师:宝宝穿上爸爸的'鞋子有什么感觉?

  幼:走不动。

  师:为什么会这样啊?

  幼儿回答:爸爸的鞋子太大了。

  师:穿着爸爸的鞋子舒服吗?

  那我们快快脱下来,送回鞋架。

  2、第二次尝试,幼儿穿上妈妈的鞋。

  师:宝宝们,我们来穿穿妈妈的鞋子好不好?

  幼儿尝试后提问:穿妈妈的鞋子,有什么感觉?

  幼儿:要摔跤的,妈妈的鞋子太高了。

  师:舒服吗?

  师:那我们快快脱下来,送回鞋架。

  3、经验总结,穿自己鞋子最合适。

  师:爸爸妈妈鞋子穿着舒服伐?那我们能不能穿啊?我们穿爸爸妈妈鞋子会摔倒不舒服也不安全,所以平时我们不要去穿爸爸妈妈的鞋子。

  我们宝宝应该穿哪个鞋子啊?宝宝应该穿自己的小鞋,我们一起来穿自己的鞋子吧。

  播放音乐,走一走,跳一跳,跑一跑,舒服吗?我们回家吧。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知道地球上淡水的稀少和水资源的宝贵。

  了解节约用水的方法。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世界地图”图片;“节约用水”组图。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世界地图”,引导幼儿了解海水的多和淡水的少。

  ——这是世界地图,地图上什么颜色最多?(蓝色)

  ——其实地图上还有比这个蓝色要浅一些的浅蓝色,找找在哪里?

  ——地图上的浅蓝色多吗?

  小结:地图上的蓝色很多很多,它们代表海洋。海水虽然很多,但是不能直接饮用。地图上的浅蓝色很少很少,它们代表河流、湖泊等,是淡水。我们日常使用的水是淡水。

  组织幼儿讨论,鼓励幼儿想象没有水的`后果,知道我们的生活和生命离不开水。

  ——如果没有水会怎么样?想象一下你家停水了,有哪些事不能做?(不能洗澡、不能洗衣服、不能冲马桶、不能烧水做饭……)

  ——想一想,如果世界上没有水会怎么样?(植物会干枯、森林会消失、动物会口渴挨饿……)

  小结:如果世界没有水,不仅日常生活会变得很不方便,动植物、人类也不会存在。我们的世界离不开水。

  出示组图“节约用水”,引导幼儿了解节约用水的方法。

  ——水资源对我们如此宝贵,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使用它呢?一起来学学如何节约用水吧。

  ——图片上是什么水?(淘米水/洗衣水)

  ——点一点,看看它能用来做什么?(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衣水冲马桶)

  ——水龙头/蓬头的水怎么样?(没有关紧/开得太大了)

  ——动动手把它关紧吧/动动手把它调小吧。

  小结:如果世界上没有水,我们也无法生存。节约用水不该只是说说,更需要我们用行动证明。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家长陪同幼儿观看“宝宝巴士儿歌”——《节水歌》,了解更多节水方法,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节水意识。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绿,感受色彩美。

  2.能在活动中找到与之对应的颜色,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红黄绿,感受色彩美

  活动难点:能找到对应颜色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

  教师出示三张大圆,提问是什么颜色?重点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

  二.寻找相应的颜色,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1.游戏“小圆宝宝找妈妈”。

  先请幼儿说说身上小圆的颜色,然后根据教师出示的大圆颜色按照教师口令如:“红颜色小圆宝宝学小兔跳到妈妈身边”,“蓝颜色宝宝学小鸟飞到妈妈身边”等,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2.游戏“大灰狼来了”

  (1)、(先在地上铺上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报纸,报纸上分别画有三种颜色的大圆圈),小圆宝宝听音乐在场地四周散步,音乐一停大灰狼就来了,小圆宝宝得马上找到一个家躲起来,否则就要被大灰狼捉住了。(幼儿游戏两边)

  (2)、提出新的游戏要求,引导小圆宝宝找相应颜色的`大圆妈妈。

  小圆宝宝等音乐一停得找到和自己颜色一样的家躲起来,否则还是要被大灰狼捉住。(幼儿游戏两边)

  三.大灰狼被赶走了,幼儿听音乐跳舞庆祝结束。

活动反思:

  单单是颜色的认识是及其枯燥无味的知识传播。但是结合了游戏,这就使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活动做了铺垫。在活动中,最主要的是让孩子能够感受到游戏活动带来快乐的同时,能够学到知识,我觉得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其他不足的地方自己更要反复推敲。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比较三个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知道物体间的大小关系具有相对性。

  2、体验用彩泥“种树”的快乐。

活动重点:比较三个物体之间的大小,感知物体间的大小关系具有相对性。

活动难点:学会尝试寻找排序规律:由高到矮或由矮到高,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

活动准备:每个幼儿三块大小不一的'彩泥,画有小树的绿色卡纸(由小至大3张),吸管、剪刀、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请幼儿“乘坐”各种车辆(摩托车、电动车、轿车等)进入“高速公路”。

  引导幼儿讨论:

  怎样解决废气污染的问题,如何净化空气?

  “新的高速公路造好了,我们乘车参观一下吧!”

  2、请幼儿自制小树苗:

  请幼儿将卡纸上的小树沿线剪下,并在后面贴上吸管。

  请幼儿捏泥:

  “种树需要泥土,我们先把泥捏好。”(将泥团圆)

  请幼儿种树:

  “一团泥上种一棵树,请注意:‘大泥上’种大树,‘小泥上’种小树。”

  引发幼儿小组讨论:。

  引导幼儿找出种得不合适的树,如最大的树种在小的泥块上。

  “怎样种树才最合适?”

  (可以将树由高到矮或由矮到高排序,在将泥团按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规律进行排序,最后将树一一对应插上。)

  请幼儿操作,并进行修正。

  3、请幼儿参观种好“树”以后的“高速公路”:

  引导幼儿乘坐不排废气的“车辆”,并互相检验。

  引导幼儿观察“高速公路”上的绿化。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精选]科学教案08-16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经典)科学教案08-05

【经典】科学教案08-08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科学教案(经典)07-3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