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 推荐信 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 工作总结 华体会体育2串1 hth电竞官方下载 hth官网下载 hth官网下载app 演讲稿 hth官网产品
当前位置: 98158范文网 > 教育范文 >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21 09:30:1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必备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必备10篇】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完成“比一比,组成词语”。

  2、完成“读一读”。

  3、完成“照样子写一写”。

  4、完成“开卷有益”。

  5、完成“金钥匙”。

教学重难点:

  1、完成“同音字组词”。

  2、完成“反义词比较”。

  3、完成“造句”。

  4、完成“自读课文”。

  5、完成“金钥匙”。

教学准备:

  小黑板

课型:

  综合实践课

教学方法:

  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与“通讯”有关的三篇课文,知道了通讯给人类带来的便利。今天,我们一起到“语文天地”去学习。

二、新课:

  1、完成“开卷有益”。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在互联网上》。

  (2)指名说说:自己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3)讨论:互联网能帮助人们做哪些事情?

  (4)指名说说。

  (5)小组中读课文。

  (6)齐读课文。

  2、完成“比一比,组成词语”。

  (1)出示4组同音字,学生认读。

  记()技()接()厉()

  纪()计()结()历()

  (2)同桌比一比,并指名说说。

  (3)自由组词,并指名说说。

  3、完成“读一读”。

  (1)出示12组反义词,学生自由认读。

  内与外扁与圆本与末正与反

  茅与盾开与关今与昔后与先

  曲与直长与短兴与亡危与安

  (2)齐读。

  4、完成“照样子写一写”。

  (1)出示2个句子,学生读。

  *经过两年的艰苦实验,他们终于做好了样机。

  *菲利比斯向雅典跑去。他跑啊,跑啊,终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门。

  (2)照样子,自由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终于。

  5、完成“金钥匙”。

  (1)出示“金钥匙”,学生自由读。

  丁丁:你看什么报纸的什么栏目?它在哪一版?

  (2)学生在小组中,自由说说。

  (3)指名说说。

三、布置作业 :

  完成“语文天地”活动。

四、板书设计 :

  11、通讯

  语文天地

  1、开卷有益

  2、比一比,组成词语

  3、读一读

  4、照样子写一写

  5、金钥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完成“畅所欲言”。

  2、完成“笔下生花”。

  教学重难点:

  1、完成“畅所欲言”。

  2、完成“笔下生花”。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收集一些资料。

课型:

  综合实践课

教学方法:

  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到“语文天地”去学习。

二、新课:

  1、完成“畅所欲言”

  (1)说一说你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提出你的意见和建议,并想办法告诉节目主持人。

  ①学生自由在小组中交流。

  ②指名说说。

  ③在小组中讨论办法。

  ④指名说说。

  (2)你和远方的亲友怎么联系?说说你的经历。

  ①指名说说:和远方的亲友怎么联系?

  ②自由说说自己的经历。

  ③指名说说自己的经历。

  (3)你知道哪些手势语?

  ①出示挂图,学生观察,并说说这些手势语的`意思。

  ②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知道的手势语。

  ③指名说一说,做一做。

  2、完成“笔下生花”。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

  从本单元的活动中选一项,写一写。

  (2)学生自由选择写一写。

  (3)指名汇报。

三、布置作业 :

  完成“语文天地”活动。

四、板书设计 :

  11、通讯

  语文天地

  1、畅所欲言

  2、笔下生花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完成“自检。

教学重难点:

  完成“自检:选出一篇最好的习作,在全班朗读或展示”。

教学准备:

  学生的习作。

课型:

  综合实践课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展示自己最好的习作。

二、新课:

  完成“自检”。

  (1)学生在小组中朗读。

  (2)个小组选出一名同学,代表本组展示。

三、布置作业 :

  完成“语文天地”活动。

四、板书设计 :

  11、通讯

  语文天地

  自检:

  最好的习作

五、教学后记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知:认识本课生字12个,积累词语10个,认真描写5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心思、络绎不绝、审视、笑容可掬”等词语的意思。

  2、能力:正确、流畅地朗读全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尝试读出语气。联系课文的前后内容,合理想象医生给女病人处理伤口的经过。

  3、情感: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医生惜时如金、节约时间多为病人看病的高尚医德。

教学重、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想象医生给女病人处理伤口的经过。

  2、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医生惜时如金,节约时间多为病人看病的高尚医德。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新课

  1、揭题,学生质疑。

  2、问题

  (1)医生有什么心思?

  (2)为什么医生会有这样的心思?

二、整体阅读,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学一学,并把带有生字的词语划出来。

  2、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多媒体课件,认读生字。 “德”字右半部“心”上有一横。(十四个人一条心) 指导“叙”和“仅”的书写,注意右半部分的位置和大小。

  (2)出示多媒体课件,认读词语。 “德国”、“络绎不绝”、“甚至”、“浪费”、“情况”、“描述”、“一言不发”、“审视”“笑容可掬”、“叙述”

  (3)联系上下文理解“络绎不绝、描述”

  4、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医生的心思是什么。

  三、深入课文、理解课文

  1、默读第一节。

  (1)格里辛格是个怎样的医生? 高明——高超 完成填空:因为格里辛格是个 的医生,所以 。

  (2)结合课文第一节的内容,用“因为 ,所以 。”练习说话。

  (3)在文中用“——”划出有关医生的心思的语句。交流:威廉·格里辛格医生的心思是什么?

  ①出示句子:他极不愿意浪费他人的宝贵时间,看病时只想知道那些最重要的情况。

  ②指名读、齐读

  ③重点抓住“极”“只”“最重要”这几个词的理解。进行朗读指导

  ④想象说话:在医生眼里“最重要的情况”是什么?

  (4)出示句子:可是有许多病人不能体会医生的心思,他们总是反反复复地描述自己的病情。 指导朗读:理解“反反复复”(反反复复就是——一遍又一遍、不停地、)指导读好“总是” “反反复复”

  2、学习课文2―14小节。

  (1)自由读2―14小节。思考:这里有几次对话?

  (2)能区分这里面谁说的话吗?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读通、读熟。

  (3)质疑: “读完最后一节,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这令人高兴的事是什么?为什么看病不用付费呢?医生为什么还要谢谢 病人

  (4)学习医生和女病人的对话

  ①出示有提示语的'对话朗读。

  ②去掉提示语再读。

  ③想象一下,医生和病人说话时的神情。

  ④同桌合作表演,想象:威廉·格里辛格医生给女病人处理伤口的经过。

  ⑤再读课文2-14小节。思考:这是怎样的医生?这是怎么样的病人?

  板书:( )的医生 ( )的女病人 联系上下文理解“审视”“笑容可掬”

  (5)完成填空,学习最后一个小节。 师:医生的心思是( ),女病人简洁的叙述正好( ),所以( )。

  (6)教师小结:罗嗦的病人缠着医生反反复复地述说病情,浪费了医生很多的时间,而对这位说话简洁的女病人的治疗只用了几分钟,这正符合医生的心思。女病人节省了时间,时间就是金钱。 板书: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珍惜时间为更多病人看病。 指名读,感受医生高尚的医德。

  四、总结课文,展开想象

  1、师生共同读课文。

  2、展开想象:假如你是威廉医生,你还会说什么?

  五、复习巩固

  1、读词语。

  2、选字填空 简洁 简练 简短 为了能给更多的认看病,格里辛格养成了利索、( )的习惯。 “玻璃碎片儿。”女病人( )地回答。 您( )的叙述是我今天能有时间多看几个病人。

  3.交流有关“珍惜时间”的诗句或名言。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铭”“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

  3.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味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诵读法、批注法、“知人论文”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2.领悟文中君子的高洁品质,并把其化为自己对崇高道德的追求。

导语设计

  设计1:(背景导入)

  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设计2:(激发兴趣)

  来到嘉兴,就不能不说南湖,谁给我介绍一下南湖?(红船,南湖菱)南湖还有一种特产,就是“南湖菱”。谁来介绍一下?

  其他地方的`菱都有角,故称“菱角”,南湖菱与其他地方的菱角不一样,是无角菱。据说其他地方的菱角秧苗放到南湖,也会变成无角菱,南湖真是太神奇了。

  “菱”与“灵”相通,据说,吃了南湖菱会让人有灵气,南湖菱养育了充满灵气的嘉兴人。我看不假,在座的同学眼睛都水灵灵的,个个都充满了灵气啊。

  远在唐朝的时候,嘉兴就孕育了一个充满灵气的青年才俊。他就是刘禹锡。他出生在嘉兴,吃了不少南湖菱,很有灵气。他在老师的指引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满腹经纶。19岁时游学当时的京城长安。22岁就进士及第,后来年纪轻轻就成了朝廷里的重要官员,深得朝廷重用。另外,他写的诗与白居易齐名,他写的文与柳宗元齐名。

  我们小学里就学过他的一首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月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

  设计3:(激情导入)

  荷花也称莲花,它一直是中国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也是历来为文人墨客们所称颂的景物。李白的“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分别抒发了诗人不同的感情。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则抒写了满湖荷花带给人们的无尽喜悦。而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设计4:(哲理导入)

  世间万物,总能引起人们对生活的沉思。一些事物所具有的品质,也经常引起人们的联想,并借以鞭策自己过更高尚的生活。今天,我们就学习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看一看作者对莲花的品质作了怎样的联想,表达了他怎样的心志。

语文教案 篇4

  一、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本文是一则新闻,文章中的表层意思学生不难理解,放手让学生自学,文中一些数字所包含的具体意义以及部分句子的含义,需要加以引导。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则新闻,作者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的方法说明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过串串生动而又令人惊讶的数字以及贴近生活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感知询问年的体裁特点,把握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进一步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理解作者“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这句话的含义。

  3、学习本文大量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以阅读为主,读中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四、教学难点分析

  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理解作者“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这句话的含义。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唱歌曲导入,解释课题

  1、教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吗?我们共同唱一下这首歌好不好?

  学生:齐唱歌曲

  教师:这首歌曲要表达的内涵是什么?

  学生:回答

  2、揭示课题

  教师:引语——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一日》,确实感受一下。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阅读感悟

  1、了解新闻的体裁结构。

  教师:写作消息的最基本的'要求,一是要迅速及时;二是要用事实说话,不能有半点的虚假。消息没有固定的写法,但从结构上说,它常常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四个部分。

  2、默读课文。

  出示阅读提示:

  (1)认真阅读课文;

  (2)想一想,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中国一日”?

  (3)在你不理解或不知道的地方做下记号。

  (4)读完后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3、交流阅读提示:从中国的消费、市场、住宅、交通运输、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交流同时把说明中国变化之大的句子找出来。

  教师:通过阅读、交流,同学们能告诉我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吗?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改革开放

  教师: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是否可以安枕无忧了呢?出示网上调查资料

  20xx年世界人均GDP排行榜

  卢森堡43,940 挪威43,350 5. 香港36,800 瑞士39,880 6. 日本34,510 8. 加拿大31,300 美国37,610 7. 丹麦33,750 9. 冰岛30,810 98. 中国1,700

  教师:看到这份资料你们有什么感受?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

  学生: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

  (三)学习写法

  教师:这篇课文都用了哪些我们学过的说明方法?

  学生:回答

  教师:数字表达的作用是什么?从数字中你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

  教师:找出文章中几处比较方法的使用,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回答

  (四)课堂小结

  本文从中国的消费、市场、住宅、交通运输、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方面展开统计,用具体的数字,国际、国内横向、纵向的比较,生动地说明了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七、课堂练习

  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介绍身边发生的一个变化。

  八、作业安排

  上网查找资料:这则新闻是1994年的调查结果,在12年后的今天,这些数据是否发生了变化了呢?变化怎样?我国现在还有大约多少贫困人口?

  九、附录

  1、调查资料

  20xx年世界人均GDP排行榜

  卢森堡43,940 挪威43,350 5. 香港36,800 瑞士39,880 6. 日本34,510 8. 加拿大31,300 美国37,610 7. 丹麦33,750 9. 冰岛30,810 98. 中国1,700

  2、板书设计

  中国一日

  改革开放 变化巨大

  崛起与沉重同步,希望与困顿同在

  十、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在教学中我采用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向学生介绍新闻的结构,让学生在学习中能紧紧围绕重点去读、去画、去讨论,同时又做到课外向课内延伸、课内向课外拓展,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18.给家乡孩子的信

  拟 3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巴金爷爷的崇高品质。

  突破重、难点的.过程

  一.揭题,审题

  1.出示课题。

  2.提问:你们了解巴金爷爷吗?能介绍一下吗?

  3.出示图片,谈话:巴金爷爷是四川人,中国文坛的泰斗,中国作协主席。虽然他不住在家乡,但是家乡的孩子很想念他,常常给他写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给孩子们的回信吧。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尽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

  3.齐读生字词。

  4.提问: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尝试听写,并检查反馈。

  5.齐读生字词。

  6.轻声再读课文,要求: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尽量自己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动手查阅工具书来解决。

  7.组织交流。

  10.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11.轻声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思考:这篇课文是主要讲了哪几个意思?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12.小结:一(1)二(2——5)三(6)

  13.提问:巴金爷爷为什么要写这封信?信中表达了他对孩子们的什么期望?/article/

  三.小结

  1.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齐读课题。

  2.指名交流。

  1.按要求自读课文。

  2.指名领读齐读。

  3.指名正音。

  4.齐读。

  5.指名回答。

  6.指名补充。

  7.尝试听写。

  8.齐读。

  9.按要求轻声再读课文。

  10.指名交流自读情况。

  11.听读,正音。

  12.轻声练读课文,并且思考。

  13.指名回答。

  14.指名回答并补充。

  1.指名交流。

  精彩创意

  搜集信息

  轻声读课文,要求: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尽量自己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动手查阅工具书来解决。

  作业设计

  实践活动

  (1)听写词语;

  (2)熟读课文,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片段,有感情的朗诵;

  (3)了解巴金爷爷的有关知识。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意,领悟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明白人和事物各有长短,应取长补短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冬天,同学们最希望的就是下一场雪了。老师带了一些图片让大家一饱眼福。(课件出示:人们把雪称为报春使者)

  2.在冬天,我们总要提到一种植物,它就是梅花。(课件出示:人们也把梅称为报春使者)

  3.那么雪和梅争着报春,谁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雪梅》。

  二、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作者在诗里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来理解诗意。指名读注释。结合注释,和同桌交流,说说诗意。

  (1)一、二句的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

  (2)三、四句的意思:梅花在颜色的洁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气味的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

  (3)颜色洁白是雪的长处,是梅花的短处;而怡人的清香是梅花的长处,却是雪的短处。(板书:各有长短)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不服输的语气;诗人为难的语气;各有长短的语气)

  3.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怎样才能更完美呢?(板书:取长补短)

  4.让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看看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吧!(课件引出主题)只有取长补短,既有晶莹洁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梅,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报春使者。

  5.这首诗写雪与梅的`古诗不仅向我们展示了雪与梅互相映衬的美景,还告诉我们应该取长补短的道理。让我们来背一背古诗。

  三、拓展延伸

  1.这首诗的作者在写完诗后大发感慨,又写了一首《雪梅》,算是对前一首的补充与解释。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雪梅(二)》)

  2.课后收集描写雪与梅的古诗。

板书设计:

  雪梅

  白____香

  各有长短

  取长补短

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

  四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有很大差异,很多同学认为知道了每个字或词的意思,就是读懂了古诗词了。对此,我有必要进行一定的引导,主要是引导学生对古诗词有更深的理解,而不是让学生仅仅停留在孤立字词的理解上,停留在呆板的表面意思上。课文后面提供的注释,可以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绪:入情。

  1、教师配乐朗读(音乐舒缓、愉悦)

  2、学生交流自我感受

  3、师(激情):是啊,古老的水井那清澈的、甘甜的、冰凉的井水给我的童年带来太多美好的回忆,这怎能不使我对它有着一种深厚的喜爱之情。水井给儿时的“我”带来了哪些甜美和欢乐呢?自读课文,划出相关的语句或段落,在关键词语下加上小圆点。

  二、强化情境,学法指导:动情。

  1、重点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画出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引导学生从“喜欢”、“趴在”、“好奇”、“一颗一颗地”、“多远”、“多深”等词语感悟井水清及我的欢乐)

  (2)自我尝试朗读:把井水的甜美和“我”的欢乐表现出来。

  (3)相互评议:听了朗读,你还想说些什么?

  (4)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品读或齐读。

  (5)请闭上眼睛(播放音乐),在头脑中想象一下从那清清的井水中,还能看到些什么?(蓝天、白云、自己的影子)

  2、指导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扶”:井水很甜很甜给我又带来了怎样的欢乐?指名说、读。(引导抓住“都是”、“不住地”、“啧啧”、“竟然”、“一口气”、“两大碗”等词)

  (2)“放”:井水不仅很清很甜,还有哪些特点?指名读一读,说一说。(抓住“冰凉、又酸又甜、冰凉可口、清香、一辈子”等词进行理解)

  三、凭借情境,升华情感:移情

  1、情感强化:我们通过读读课文,说说体会,再品读课文,了解了作者无穷的甜美和欢乐。享受到这些甜美和欢乐的难道只有作者一个人吗?请再去读读课文。

  2、情感迁移:让我们同作者一样,怀着对掘井人的感激、敬佩之情,怀着对古井深厚的喜爱之情,怀着对儿时生活一种美好的回忆,品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读的段落练习)

  放音乐,指名逐节读课文。

  3、情感释放:熟读成诵。

成功启示

  这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是教师根据课文的内容,通过音乐渲染、激情等手段设置了教学情境,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整体。教师由于情感的投入,渲染了与课文相应的气氛,促使学生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对课文所描摩的对象——井引起关注,加深了内心的体验。

  一、在初读课文时激发学生学习的情绪:“入情”。

  要使学生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首先就要启动学生的心理进程。在初读课文时,教师配上舒缓的音乐进行范读,把学生带入丰富的美感中,激起他们对古井的亲切感,获得具体的表象,并产生关注的情绪而去自读全,让学生在初读时就入情。所谓的“披文后入情”。其实,学生此时对学习内容的入情,也是教学动机的形成。

  二、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强化情境:“动情”。

  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强化往往是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进行的。具体地说,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的。因此,精读课文时,教师抓住了重点段(第二自然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受课文寓寄情感的形象:配上水珠“叮咚、叮咚”落入井中的`背景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在头脑中想象出那一汪清澈的井水;想一想,从那清清的井水中还能看到些什么?情境的强化,立即把学生拉到了课文描写的古井旁,把作者含在具体事物中的情感通过音乐的氛围流露出来,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激活,他们由课文中描写的场景联想到相似的另一个场景,进入想象的情景中,使他们不仅获得了身临其境之感,充分感受到井水的清澈,而且也丰富了作者笔下的情境,体悟到井水给作者带来的无穷欢乐。

  三、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升华情感:“移情”。

  在领悟课文语言神韵的时候,要能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这是学生情感一种不自禁的情感流向。在情感升华阶段,教师安排了由学生自己配乐朗读课文,使音乐与文字结合起来,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从音响的感知产生情感体验,激起类似的想象和联想,使之心驰而神往。在比较中欣赏,凭借想象为契机,教师为主导,语言为媒介,学生为主体,从语言的神韵中加深体验与课文语言的理解几乎是同步进行的。学生的情感以及语言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提高。

  整个教学过程,由于师生都进入了同一情境,产生了师生情感的勾通,使学习成为一种自在的愉快的情感交流活动,形成了“以情感为教学纽带,以快乐为求智目标”的教学风格。

语文教案 篇8

  预习提示:

  1.搜集和“日”有关的成语和诗句。

  教学目标:

  1、学习“日积月累”,丰富本单元的相关知识。

  2、实践活动组织完成“初显身手”。

  3、完成习作指导,学习《太阳城》,了解太阳的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太阳在生活、工作、城市建设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感受到太阳能创建幸福家园的美好前景。

  教学重点:

  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从感性上理解抽象的事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摘录笔记

  1、出示书中的例子。

  2、观察这两句话的特点。

  3、请你积累一些这样的句子。

  4、读一读。

  二、初显身手

  1、你能用准确的语言叙述你对阳光的理解吗?

  2、选择实验地点,准备实验工具。

  实验步骤:

  1、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感受阳光。

  2、集体演示交流,分享成功。

  3、谈自己的`收获。

  4、撰写阳光报告,(与习作相结合)

  第二课时

  一、学习《太阳城》,感受太阳的威力。

  1、了解各个自然段的段意并分段。

  2、读课文针对问题进行研讨学习。

  3、如果你是太阳城的小公民,你会如何学习、生活?你还会向我们介绍太阳城的哪些有趣的东西。

  二、出示习作要求

  任选一题,写一写:

  用“你”称呼太阳,写一段文字或一首小诗。

  撰写一份搜集阳光的报告。

  想象作文:我是太阳城的小公民。

  三、分析作文题

  1.第一题可紧扣《太阳的话》。《太阳》两篇课文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去写。写诗,要注意诗的格式。

  2.第二题可围绕从和实践活动的内容去写。

  3.第三题要在学习《太阳城》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写作。可以写小公民如何在太阳城学习和生活,也可以写你在太阳城的新发现。

  四、金钥匙

  板书设计:

  太阳城

  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

  金钥匙

  1、认真倾听,仔细观察。

  (实验小学 邱茹娟)

语文教案 篇9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并说一说怎样记这个生字。

  2、教师出示在井里唱歌的小青蛙挂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只小青蛙不小心掉进了____里,他不但没有____,反而,真是一只____的青蛙。

  3、教师导入:那么,这只青蛙掉进井里为什么还这样快乐呢?真是太奇怪了!你们看,它的歌声把大象吸引来了。(出示大象的兔)

二、朗读、讨论、突破重点

  教师导读:大象感到很奇怪,他走近枯井询问青蛙。它知道了青蛙唱歌的原因了吗?请大家朗读课文2到6自然段。

  2、指导分角色朗读。

  (1)、指名分段读,检查学生读情况。

  (2)、教师指名评议学生读的情况,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进行感情指导。

  “是谁在井里唱歌呀?”(“奇怪”“问”:读出疑问、好奇的语气)

  “是我。小青蛙!”“大象伯伯,快救我出去吧!”(读出兴奋、激动、有礼貌的`语气)

  “你掉进井里,怎么不哭,还有心思唱歌呢?“(亲切地、疑惑地)

  “你真是个聪明有勇敢的小家伙!”(“真”“有聪明有勇敢”:读出称赞的语气)

  (3)、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演一演。

  (4)、集体反馈、评议,教师适当地指导、评议。

  3、讨论、交流青蛙唱歌的原因。

  (1)、小组内讨论交流:青蛙掉进井里为什么还唱歌呢?(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我唱歌是因为我相信,朋友们听到我的歌声,一定会来救我的。要是遇到一点困难就哭鼻子,多没出息呀!”

  (3)、齐读青蛙说的话。

  (4)、指导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青蛙唱歌的原因,(进行说话的训练)

  4、再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读中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总结全文,扩展详细

  1、教师导:从青蛙的身上,你们学到了什么?

  2、教师出示一些关于勇敢克服困难的名言警句,让学生读中感悟。

  3、教师小结:是呀,小青蛙的勇敢,告诉我们,面对困难不能灰心、放弃,要主动动脑思考,想办法克服困难。

四、布置作业

  1、把小青蛙的故事说给弟弟妹妹听。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结:快乐的小青蛙告诉我们快乐的秘诀,那就是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哭,要勇敢地面对,要用自己的用和智慧战胜它。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做一个勇敢、聪明、有出息的人。

板书设计:

  23、快乐的小青蛙

  不急不慌结果

  青蛙掉进枯井}勇敢、聪明———被大象救了

  唱起歌

后记:

  我们要学习小青蛙那种遇事不急不慌,勇敢、聪明的好孩子,但是今后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和爱动脑的习惯。

  学习了这节课后,同学们都知道了遇事不急不慌,爱动脑思考问题的习惯,但是,同学们缺少了观察能力,今后注意培养和朗读的练习。

  通过分角色朗读,男女比赛,师生互读、给课件中动画配音等形式训练读,但是学生缺少了语气朗读的能力,今后注意指导。

语文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欢庆》这首诗写的就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读着读着,我们似乎看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天安门广场上缓缓升起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心声。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十月一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日子。1949年的这一天,整个中华大地沸腾了,整个世界震动了。一个激动和豪迈的声音响彻全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万众欢呼,礼炮齐鸣,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是革命先辈的呐喊,也是新中国前进的号角。多少人浴血奋战,多少人赴汤蹈火,为的就是这一刻的到来!从此,每年的十月一日,我们都要为伟大的祖国妈妈庆祝生日。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长眠地下的革命先烈,想起新中国走过的路和将要走的路。

  2、明天又是祖国的生日了,小朋友们会怎么庆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板书“欢庆”。

二、初读体会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生字拼读几遍。

  3、出示词语:欢庆、献上、旗帜、洁白、奏起、乐曲、十三亿,学生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4、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三、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自己喜爱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

  2、展示读:学生愿读哪句就读哪句,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3、赏读课文:读读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在学生说时进行指导。朗读本诗,要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用热烈奔放、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读开头四句,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然后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4、读、议课文:

  ⑴出示课件(欢庆场面),引导观察:图中画了哪些地方的景物?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是什么日子?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

  ⑵读前面四行,可让学生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帜”?大海奏的是什么乐曲?读后面四行,想想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实践活动

  1、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2、用枫叶或彩色纸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或者画一张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小组展示自己送给祖国妈妈的礼物,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2、马上要到国庆节了,我们一起来《欢庆》。

二、再读入情

  1、让学生看图找句,练习朗读。老师借图指导。

  2、指名读,学生评,互相读、互相评,直到背诵。

  3、看图自由轻声地背诵,指名背诵。

三、识字

  1、出示生字,给生字找朋友,看谁找得多。

  2、介绍经验识字:

  加一加:大──庆只──帜南──献

  编儿歌。

四、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

  “洁”字右上是“士”不是“土”,“祖”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旗”字右下的“其”中间是两横。“亿”右边的“乙”字折笔处应尽量向左,弯笔要尽量舒展。“曲”字的“口”应写得扁些,两竖起笔处应该错落有致--左低右高。“庆”字广字旁的横不宜太长,“大”的撇一定要写成“竖撇”,捺尽量向右伸展。

  3、学生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精选)09-28

(经典)语文教案08-26

语文教案(精选)08-30

(精选)语文教案08-31

(经典)语文教案09-02

[经典]语文教案08-10

语文教案[经典]08-11

语文教案(经典)08-13

语文教案【经典】10-03

[精选]语文教案09-2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