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 推荐信 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 工作总结 华体会体育2串1 hth电竞官方下载 hth官网下载 hth官网下载app 演讲稿 hth官网产品
当前位置: 98158范文网 > 教育范文 >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23 07:50:03 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秀)实用的语文教案3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秀)实用的语文教案3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掌握词语

  2、抓住要点、复述课文

  3、结合语境、理解感悟

重点:

  1、抓住要点、复述课文

  2、探究性、多角度阅读

一、导入

  人生的旅途,总难免有磕磕碰碰、坎坎坷坷,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那么该如何去面对这些困难哪?或许你会感到困惑、感到迷茫、抱怨上天,其实,这都是人生的必修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从中,我们能获得一些启示。

二、疏通字词、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读音准确、停顿合理,较恰当的表达出语气

  2、学生在5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课文,疏通字词,把握要点,特别要注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数字等一些重要的信息,把握好阅读的速度

  a、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费城)

  b、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七月的一个闷热的天气)

  c、爬悬崖的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几个(5个、内德和杰利)

  d、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约高20米,约7米)

  e、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可以概括回答)

  f、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g、“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主意”?后来又为什么跟着伙伴们去爬山了呢?

  h、“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

  i、后来“我”又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

三、研讨主旨

  1、从课文内容看,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2、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了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

  3、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参考:

  1、无论怎样的危险和苦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2、你只要想着你是再走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难也可以闯过来,

  3、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苦难,当然,重要的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的走下去。

  走一步、再走一步4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4、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人生经验,给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

四、小结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作者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得到的一种经验,更是战胜一切困难的人生整理。

  我的祈祷

  印度(泰戈尔)

  让我不要祈祷在险恶中得到庇护,

  但祈祷能无畏地面对它们,

  让我不乞求我的痛苦会静止,‘

  但求我的心能征服它。

  让我的生命在战场上不盼望同盟,

  而使用我自己的力量。

  让我不在忧虑的恐怖中渴念被救,

  但希望用坚忍来获得我的自由。

  允准我,我虽是一个弱者,

  只在我成功中觉到你的仁慈,

  但让我在失败中找到你手握紧。

  作业:用两百字左右写下你的一次冒险经历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12个生字。2.正确读写"小镇、诊所、婴儿、徐徐、冻僵、多余、忠灭、哀鸣、碾雪"等词语。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12个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读写"小镇、诊所、婴儿、徐徐、冻僵、多余、忠灭、哀鸣、碾雪"等词语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相关画面: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沿路人家的灯都亮着,仅仅是为了给一个出诊的医生照明回家的路!这情景多让人感动啊!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一《寒夜的'灯光》这个感人的故事吧!

  (板书课题:寒夜的灯光)

  3.学生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顺、流利。

  2.画出生字。

  (1)学生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①加偏旁记忆的字有:

  真-一镇息一一熄至→一致展一一碾

  ②换偏旁记忆的字有:

  珍一一诊缰一一僵

  (2)指导书写。

  "镇"是左右结构,右边"真"里有三横,不要少写。

  "杂"是t下结构,上面是"九","水"。

  "荒"是上下结构",非""亡",不要写成"~"。

  3.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4.再读课文,思考: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交流)

  三、再读课文,初探故事背景

  1.指名读课文第1-2自然段。

  讨论:(1)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寒冷的夜晚,有人请"我"出诊)

  (2)说说你从文中还读懂了些什么?

  (夜晚很冷;农民家住在偏僻的地方)

  2.学生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

  四、课堂

  1.学生之间互相质疑、释疑。

  2.学生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和收获。

语文教案 篇3

  中考语文小说阅读复习教案

  沙埔中学林可兴

  教学目的:把握小说的有关知识以及小说阅读的基本技巧。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人物形象及主题的理解。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如何灵活运用阅读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考点透视

  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两类文章的阅读:一是以获取知识和信息为主要目的的科普文阅读;一是以鉴赏和陶冶情操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作品阅读。近年中考文学作品阅读中小说阅读的考查尚未考过,但考查的可能性不是没有,要重视。

  二、小说知识的梳理

  (一)、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二)、小说考点的梳理

  1、把握故事情节。

  概括情节要完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其中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要注意思考的方向。

  ①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

  ②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③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分析人物形象。

  (1)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①理解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对文中人一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2)、如何解答呢?

  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阶级关系等因素的总和,抓住这一点很益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起着不小的作用。

  (2)、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①借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②增添或烘托某种气氛。

  ③衬托或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等。

  ④有时有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⑤揭示主旨。

  4、归纳、挖掘小说的主题。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要从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中深入理解。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②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

  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5、精妙技巧的捕捉。

  (1)、题型有: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以及它在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2)、解答这类题目,平时要注意掌握小说的各种表现手法,如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等及其特点;而在语言方面,也要善于概括其特点: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等。

  三、练习《病人》。

  ①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

  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②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有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③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④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点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⑤下一趟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

  ⑥电梯慢慢上行,一个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⑦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按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探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⑧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⑨“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⑩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例l、在第①段中,“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这一句描写在文中有什么

  作用?

  例2、小说题为“病人”有什么深刻含义?

  例3、小说为了塑造“她”这个鲜明形象,凸现主旨,在电梯中重点描写了哪几个场景?请加以概括。例4、对于这篇小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在第②段中,“她有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的推测并非闲笔,作者借此表现了她典雅的气质。

  B.第③段“起风了??转身走进了大楼。”在文中起到了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自然转入具体情节的叙述。

  C.小说巧妙地把情节场景安排在一个小小的电梯里,窥斑见豹,从一个很小的角度表现了“她”带病坚持为大家服务的崇高品质。

  D.“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与“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前后呼应,意在突出“大家”对“她”共同的不屑与奚落。

  E.结尾处“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照应“她的行为不太正常”的评价,把作为病人的“她”与作为健康人的“大家”放在鲜明的对比中,暗示并深化了主题。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精选]07-26

语文教案(经典)08-02

语文教案【精选】10-22

语文教案07-20

[经典]语文教案08-10

语文教案[经典]08-11

语文教案(经典)08-13

(经典)语文教案09-02

(精选)语文教案08-31

【精选】语文教案07-2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