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 推荐信 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 工作总结 华体会体育2串1 hth电竞官方下载 hth官网下载 hth官网下载app 演讲稿 hth官网产品
当前位置: 98158范文网 > 教育范文 > 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23 09:27:34 教案 我要投稿

(经典)科学教案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科学教案7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感知物体的内部是有间隙的

  2、同一容器内的物体与物体间也是有间隙的。

  3、培养幼儿科学、有序、合理安排空间的思维方式。

  活动准备1.每组一个托盘,一个空广口玻璃瓶,石头、小石子沙子、水若干,一把小勺、一根筷子,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观察桌上摆放的实验用品

  1、石头、小右子、沙子和水、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纸和笔。

  2、说一说,石头、小石子、沙子和水有什么不同。

  (1)沙子和水能流动,石头、小石子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摸起来比沙子更扎手,而且石头比小石子儿大,也比小石子重。

  (2)小石子比沙子大而重,水是无味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闻起来有泥巴的味道。

  (3)水是透明的,抓不住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是能用手拿起来的。

二、探究的问题

  1、你能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都装到一个瓶子里吗?试一试。

  2、幼儿用两种方法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装到一个瓶子里。

  (1)先装大石头,再依次装小石子儿、沙子和水。

  (2)先装水,再依次装沙子、小石子和大石头。

三、记录实验过程。

  1、说一说我的发现。

  (1)先装了大石头,因为大石头占的地方大,然后又放了些小石子,

  这样小石子就把一些空隙给填上了。

  (2)后来又放了一些沙子,沙子又把石子间的缝隙填上了。

  (3)最后倒水,水把更小的缝也给填上了。

  2、先倒水,再装沙子、小石头和大石头,没有成功。

四、实验发现

  1、先装大石头,再装小石子、沙子和水,这样装得较多。

  2、应把物品都装进瓶子里面,堆高至瓶口以上就算失败了。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展示体温表,让幼儿认识体温表的特征。

  2、让小朋友明白体温表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只能用来量人的体温。里面的物质是有毒的。

活动准备

  体温表、其它温度计纸、笔、热地瓜。

活动过程

  师:小朋友你们见过体温表表吗?你们会用吗?

  展示:一直温度表、另外温度表,让小朋友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

  试一试:然后发给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体温。记下自己的体温是多少?

  提问:你们会用吗?

  小朋友讨论。你们的体温是多少?能不能告诉我们?

  交流:大家互相交流。

  师:谁能说说自己的体温是多少?还有哪些小朋友不会用体温表。

  幼儿:举手发言。

  师:展示观察温度计的方法,怎么看刻度最清楚。

  幼儿:讨论、交流。

  师:大家知道温度表量的温度最高是多少吗?任何物体都可以用体温表来量它的温度吗?谁知道请告诉大家,好吗?

  师:展示一个热地瓜,让小朋友离的园一点,然后实验。

  现象:结果体温表炸裂了。

  提问:体温表不能量任何物体的温度。测人体体温计上显示的最高温度计数是42度!

  再思考:这块地瓜还能吃吗?大家说一说。

  师:强调体温表里装的`是水银。它是有毒的。不要随便拿着玩,千万要注意奥。

  :小朋友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

  幼儿:我知道体温表是专门量体温的。我还知道体温表里装的是水银,它是有毒的。它会炸裂的。

  师:表扬小朋友做的不错。收获了许多。记住把这些知识考考家长。做一次老师好吗?

  教学延伸:因体温表打碎了,里面的水银未做正确处理,造成全家中毒的实例。引起小朋友的注意。让他们认识到学好科学知识,对我们的生活是多么重要。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尝试通过寻找规律进行排序。

  2、 巩固对四季主要特征的认识。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

  知道四季主要特征。

活动难点:

  根据四季的特征摆放相关的小图片。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一年四季》。

  2、四季中具有明显特征的植物、服装、活动、景物等图片。

  3、四季筒若干。

活动过程:

  1、 找找贴贴:

  (出示教学挂图《一年四季》的背景图以及相关的小配件)

  ——“想一想,现在是什么季节?”

  “这几张图分别是什么季节?请你把这些小图片放到大图里去。”

  幼儿分四组,将有明显特征的植物、服装、活动、景物分别置入四张背景图中。

  集体观察检验,是否根据不同季节进行放置:

  如:小蝌蚪放入春天;荷花放如夏天;落叶放入秋天;雪人放入冬天等等。

  2、 想想排排:

  教师排列出几个系列,请幼儿观察并按规律继续排列。大,考吧.幼,师,网如:荷花、菊花、菊花、荷花、菊花、菊花、游泳、游泳、滑雪、滑雪、游泳……

  幼儿自由设计序列进行排列,说出自己设计的规律。

  3、 乐乐玩玩:

  双双结队玩四季筒。

  上午活动二

  活动名称:冬天里发生的事情(艺术)

  活动目标:

  1、练习用力涂色,掌握涂染的方法。

  2、用油水分离法画出冬天的雪景。

  活动重点:画出冬天的雪景以及人们在雪地里玩的景象。

  活动难点:正确掌握涂染油水分离的方法。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冬天里发生的事情》、白色油画棒、蓝色水粉颜料。

  活动过程:

  1、 讨论冬天的天气:

  回忆冬天下雪的场景,雪地里玩的景象。(大雪仗、堆雪人等)

  下雪天景色的主色调。(白、蓝色)

  2、 画出冬天的`雪景:

  ——“用白色画冬天的雪人、树、雪花,再用蓝色涂在纸上,进行油水分离。”

  幼儿操作。

  3、 说说冬天的雪景:

  展览作品,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启发幼儿看着自己的作品说一句最想说的话。

活动反思:

  第一:游戏内容的调整游戏一:四季接龙教师交代游戏方法: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今天,我们就围绕了四季来做游戏。首先,请你们自由分成四组,分好组以后,请推选一名代表到曹老师来抽一张卡片,如果是抽到是"春"字卡片,即为 "春天组",就要一个接着一个说说春天里有什么?可以做些什么事情?那么抽到"夏"字的,即为"夏天组",一个接一个说说夏天里有些什么?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以此类推,进行接龙游戏。看哪一组的哪个小朋友说的又快又正确并能坚持到最后。获胜队即得一分。

  游戏二:四季九宫格教师交代游戏的方法:看到这个四季九宫格吗?里面藏着许多有关四季的小卡片!请你们每一组的小朋友派一名代表上来挑选一道算式题并当场计算出结果,得一分;第二个小朋友根据答案的结果来"敲"打相对应的九宫格"数字"把里面的小卡片取出来不得分;第三个小朋友请你根据这张小卡片上的提示来说一句话得一分。教师给予幼儿一分钟的时间来进行讨论,分工合作进行游戏。

  游戏三:四季转盘教师交代游戏的方法:这次游戏我们要增加难度,也请每组选一名小朋友旋转大转盘,如果当大转盘转到"夏"字的时候,请这名小朋友说一说:…天去,…天来;再请每组的其余两位小朋友,一个接着说:在什么地方,另一个说:做什么事情?(第三次游戏如果有哪一组回答不出可以进行抢答,抢答对可以加一分,抢答错扣一分)幼儿讨论游戏的规则第二:游戏中教师指导策略的调整在前一次的游戏活动中,许多游戏的规则都是教师帮助幼儿硬性规定的,幼儿显得比较被动,及时获奖后也没有感到很兴奋。而在这一次的游戏中,我积极鼓励幼儿自主来商量讨论、分配角色来进行游戏。特别是在评分的过程中,幼儿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如:幼儿讨论游戏的规则时引导幼儿讨论:三人如何合作进行游戏(可换一名小朋友上去旋转大转盘与评委)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爬行方式,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与习性。

  2、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和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放大镜、玻璃瓶、塑料板、木板、玻璃板、木棍、各种食物等。

活动过程:

  一、捉蜗牛

  雨过天晴,带领幼儿到野外捉蜗牛,引导幼儿观察蜗牛喜欢住在什么地方。提问:你是在哪儿捉到蜗牛的?捉了几个?

  二、采用多种方法观察蜗牛

  1、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外形,说出其特征。

  2、用手触摸蜗牛的身体和壳,轻触蜗牛的`“角”,看有何反应。

  3、将蜗牛分别放在塑料板、木板和玻璃板上爬行,观察留下了什么,从玻璃板的背面观察蜗牛的身体。

  4、游戏:蜗牛赛跑。每个幼儿选取自己的“最佳选手”参赛,看哪个蜗牛获得冠军,从而观察蜗牛的爬行方式。

  5、让蜗牛相互背负着爬行。观察大蜗牛驮着小蜗牛、小蜗牛驮着大蜗牛爬行有什么不同,小蜗牛驮阗大蜗牛是怎样爬行的。

  6、让蜗牛在竖立的木棍上向上爬,不断调转木棍的方蜗牛(大班科学)向,看看蜗牛会怎样,蜗牛为什么掉不下来?

  7、幼儿自由观察,引导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方法。

  三、喂蜗牛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食物喂蜗牛,观察一下它们爱吃什么。

  四、养蜗牛

  和幼儿一起讨论饲养蜗牛的条件。

  创设下列不同条件,让幼儿观察,动脑思考:你想将你的蜗牛放在哪个“家”里饲养?为什么?

  1、将蜗牛放入空瓶中,瓶中盖上玻璃。

  2、将蜗牛放入有水的瓶子中,瓶口盖上纱布。

  3、将蜗牛放入有干沙的瓶子里,瓶口盖上纱布。

  4、将蜗牛放入有湿沙的瓶子里,瓶口盖上纱布。

  鼓励幼儿想办法为蜗牛创设更好的“家”。

  幼儿在欢快的“蜗牛与黄鹂鸟”的乐曲中,模仿蜗牛爬行的动作,结束活动。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接触光的穿透现象(仅限手电筒的光),知道光穿过不同的物质会产生变化。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手电筒,布,毛巾,镜子,皱纸,手工纸,厚纸板,塑料杯碗,玻璃片、不锈钢杯,瓶,水彩颜料,棉签,小盆,筐。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提出问题

  带幼儿进入比较昏暗的活动室,悄悄将手电筒的.光照在白屏幕上:你们看,这是什么呀?你看到了什么?(光)

  二、观察尝试,操作感知

  1、教师操作,幼儿观察光影:

  ①你看见了什么?

  ②教师用厚纸把光遮住:我是不是把手电筒关掉了?光到哪里去了?(光被遮住了,光穿不过去。)

  ③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遮住光,光都穿不过去?

  2、幼儿操作:这里有很多不同的东西,小朋友用手电筒试一试看光能不能穿过去。

  ①幼儿操作,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物质。

  ②幼儿发表意见并当场实验(我发现光能穿过……光不能穿过……)

  ③小结:有些东西光能穿过去,有些东西光穿不过去。

  三、交流讨论,发现不同

  1、教师引导,激发幼儿回忆:刚才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有趣的事情?

  (“光变颜色了”,“光穿过去变淡了”……)

  2、教师同幼儿共同检验。

  3、提问:光穿过这些东西,照在白屏幕上的影子一样吗?

  4、幼儿操作透光材料,在白板上实验光影的变化。

  5、小结:穿过不同的东西,光会变得不一样。

  四、游戏巩固,加深印象

  1、结合生活实践提问:

  ①、你们见过彩色的灯吗?(红绿灯、舞台灯……)

  ②、猜猜看它们是怎样做出来的?(灯泡上盖上有颜色的东西,灯就变颜色了……)

  ③、老师这里有一个彩灯,猜猜看这是怎么做出来的?

  2、幼儿游戏:用棉签沾上颜料,溶解在水中,晃动形成彩色的灯。

  3、检验成果:你的灯会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用手电筒检验)

  五、迁移活动

  1、提问:你们觉得光怎么样?为什么?

  2、再次小结:有些东西光穿不过去,有些光又穿得过去,而且穿过去以后还会变颜色,真好玩。

  3、提问:除了光穿过以后会变颜色,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吗?

  (根据幼儿的回答迁移,引起下次再探索的兴趣。)

活动反思:

  材料是激发和维持幼儿探索兴趣的最好诱因。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并以活动材料为载体,是活动步骤紧扣目标层层深入,有利于幼儿不断探索、验证。本次活动采用了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猜想、实验,相互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还拓宽了幼儿的思维,发展了幼儿的多方面能力。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观察、比较植物根的不同形态。

  2、发现植物根的种类,了解根的作用及根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

  1、各种植物根的图片。

  2、自然角中生长出来的许多植物的根。

  3、教学挂图《根的秘密》。

  4、几种可以食用的根。

  5、《科学》下P.8~9。

  教学过程:

  一、我见过的.植物的根。

  1、幼儿将搜集来的图片一一展示,介绍给大家。

  2、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丰富对根的认识。

  二、根是什么样的。

  1、请幼儿猜一猜自然角植物的根是什么样的。

  2、幼儿从自然角中拔出各种植物的根观察:它们是什么植物的根?这些跟像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3、教师引导幼儿比较发现:洋葱的根细细的,像老爷爷的胡须;菠菜的根中间直直的;红萝卜的根红红的、胖胖的。

  4、让幼儿说说还有哪些植物的根和上面说的一样。

  三、根的作用有多大。

  1、观看教学挂图和画册《根的秘密》。

  2、幼儿讲一讲植物为什么长根呢?

  3、植物的根还有什么用途?

  4、鼓励幼儿将自己观察到的不同形态的植物的根画在画册上。

  5、请幼儿品尝煮熟的胡萝卜、红薯。

  6、教师与幼儿一起根据生活经验介绍根与人类的关系。

  7、引导幼儿观察自然角,发现植物的根的不同形态。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操作活动,体验与风游戏的乐趣。

  2、初步感受风产生的原因,简单了解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玩具电扇、风叶小狗和汽车、纸飞机;扇子、图书、报纸、帽子、盒子、盘子;各类弹性瓶、塑料玩偶;喷雾器、打气筒;充气玩具、气球等。

  2、环境创设:有风便会动的柳枝、彩旗、彩链、风车、乒乓球、花等。

  3、记录纸和笔:反映风与人们生活关系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人: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最近我们开展了“预防甲流”的活动,都认为勤开窗、勤通风是预防疾病的一个好办法。今天我们自己动脑筋也来变风好吗?

  师:老师准备了各种东西,你可以选择一样来变风,等一会儿把你用什么东西、怎么变出风的介绍给大家听。

二.探索操作:变风游戏(探索变风的方法和风产生的`原因)

  师:小朋友,你们变出风来了吗?把你的方法告诉大家。

  幼:我用扇子扇一扇,就变出风了。/我打开电风扇的开关就变出风来了。/我用力捏空的洗洁精瓶子也会变出风。

  师:(教师边总结变风的方法,边出示记录图)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办法。原来――图书、垫板、扇子、手工纸等用手来回扇就会有风;而各种塑料瓶、塑料玩偶和橡皮球等用手连续捏也会有风;针筒、喷雾器等上上下下来回推动拉杆也会有风;有风叶的电扇、电动汽车、飞机等一按开关风叶转动起来就有风……

  师:为什么一扇、一捏、一推一拉、一挤、风叶一转动就会有风呢?

  幼:小气球里边都是空气,一挤里边空气跑出来了就有风了。/扇子一扇空气也会跑起来,这样就有风了。

  师:对了,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当我们一扇、一捏、一推一拉、一挤压、一开开关风叶转动时,空气就流动了,空气一流动就产生了风。

三.再探索操作:送风游戏(运用各种感官及参照物感受风)

  师:下面我们分组协作来玩送风游戏。你可以把风送给自己或好朋友,也可以送给你喜欢的东西。请一个记录员记下你把风送到了哪里,送风时发现了什么小秘密,等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幼:我们把风送给了彩带,彩带飘起来了。/我们用小气球把风送给好朋友时,听到了风的声音。/我们把风送到了好朋友的脸上,好朋友感到很凉快。

  师:原来,许多东西有风就会动起来,因此我们能用眼睛找到风。有风的时候,也会听到声音,因此,用耳朵也能找到风。风吹到身上感到很凉快,用我们身体的皮肤也能找到风。

四.讨论:喜欢风吗?为什么?(简单了解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师:今天我们自己动脑筋变出了风,平时你发现哪里有风?

  幼:操场上有风。/教室里有风。/公园里、家里都会有风。

  师:原来风就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那你喜欢风吗?为什么?

  幼:我喜欢风,天热的时候吹在身上很凉快。/我不喜欢风,天冷的时候,吹在身上很冷的,着凉了会感冒生病的。/我喜欢风,工人叔叔用风来发电。/我不喜欢风,因为台风、龙卷风会把树吹倒,房子吹垮,人吹走。

  师:原来风会给我们生活带来好处,但有时却很危险,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如台风和龙卷风。

五.结束游戏:与泡泡和风儿共游戏(升华与风儿游戏的快乐情感)

  师:泡泡想请小朋友与风儿一起做游戏,大家用力吹气变出风来帮助泡泡飞高点、飞快点。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8-08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经典)科学教案08-05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精选]科学教案08-16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科学教案(经典)07-30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