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 推荐信 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 工作总结 华体会体育2串1 hth电竞官方下载 hth官网下载 hth官网下载app 演讲稿 hth官网产品
当前位置: 98158范文网 > 教育范文 >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14 09:52:48 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实用的语文教案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实用的语文教案8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

  2、积累诗中优美语句,为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4、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激发创作童话的兴趣,训练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童话故事的插图与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播画面,猜名称

  1、猜一猜:

  投影童话故事插图,让学生看插图,说出童话故事名称,如《白雪公主》、《小红帽》、《青蛙王子》等。

  2、赛一赛:

  你还能说出哪些童话故事的名称?看谁说得多。

  3、赞一赞:

  是啊,正是这许许多多美妙的童话故事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世界,去感受它的美妙与神奇吧。

二、议一议,找特点

  1、读了那么多的童话故事,你们有没有注意到童话故事在编写上有些什么特点吗?

  2、学生自由畅谈。

  3、有两位细心的同学也有他们的发现:

  引导学习“我的发现”:先快速默读,再男女生分角色读小林和小冬的.对话。

  4、归纳童话故事编写的特点,教师投影:

  《童话故事编写歌》

  编写童话请记住,

  主人公呀不简单,

  要有言行和思想,

  结合生活想情节,

  (拟人、夸张)

  故事当中蕴道理

  无拘无束去创作。

  5、只要我们善于想像,大自然中的许多事物就会美妙无比。学习“日积月累”中的诗歌《雨中的树林》:

  自由读──齐读──师生合作读。

  6、结语:

  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像为船,夸张为浆,拟人为帆,驶进迷人的童话海洋吧。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与习作

一、谈话激趣

  以前我们在别人编写的童话故事里感受到了快乐,这节课,让我们来尝试自己去编写童话故事,相信我们能用我们的手我们的口,营造一个美丽的童话王国。

二、想一想,编一编

  1、齐练《童话故事编写歌》,再次明确编写要求。

  2、自己创编一个故事:

  内容提示:

  ⑴ 可选择几种动物。

  ⑵ 可选择几件物品。

  ⑶ 也可续编小木偶的故事。

 三、讲一讲,评一评

  1、把你的故事讲给好朋友听。

  2、把你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讲故事者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主要内容。

  听众要求:认真听,给评价。

  3、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

四、演一演,练一练

  1、自由组合小组,从本组同学所编的童话故事中选大家最喜欢的一个故事,自导自演。

  2、在班上表演,评出最佳剧组和最佳演员。

 五、写一写

  1、教师动员:

  同学们大胆的创编,动听的讲述,出色的表演,让我们在童话王国里快乐的漫游。下面,让我们拿起笔,把这些有趣的童话故事写下来,我们把它组稿为《童话天地》,让更多的人一起来分享我们的快乐吧。

  2、学生动笔作文。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十一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八年级下苏教版教案)。

  2.理解沙漠中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学重难点

  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二、设计思路

  本文叙事生动,用例典型,教学本文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题目引导完成学习。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

  (先让学生讲述自己听说过或在网络、书籍中看到过的有关沙漠的奇怪现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这方面的说明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板书课题及作者。)

  2.介绍作者。(出示课件或小黑板l。)

  明确: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

  要求:记住作者。

三、自主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1.从语言风格和说明对象来看本文各属于哪类说明文?

  2.开头运用法显、玄奘的例子作用是什么?

  3.课文里提到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有哪些?你读过本文后能解释清楚吗?同桌试一下。

  4.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通俗。试从文中找几个句子分析这一特点。

  5.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人类认识沙漠,研究沙漠,进而改造沙漠。你能设想几种改造沙漠的方法吗?说说看。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从语言风格和说明对象来看本文各属于哪类说明文?

  明确:(说明文按说明内容可分为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本文是事理性说明文。按语言风格可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等科学小品)本文属于文艺性说明文。

  2.开头运用法显、玄奘的例子作用是什么?

  明确:(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引出说明对象。)

  3.课文里提到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有哪些?你读过本文后能解释清楚吗?同桌试一下。

  明确:(课文主要描述了两种奇怪的现象。一是“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二是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第九课《欢庆》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庆、献”等7个生字。会写“亿、洁”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点

  (1)认识“庆、献”等7个生字。会写“亿、洁”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1)认识“庆、献”等7个生字。会写“亿、洁”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

  (1)课文朗读录音带

  (2)欢庆国庆的录象片段。

  (3)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制作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情景导入

  1、课件出示全国人民欢庆国庆的热闹情景,通过花如海、歌如潮的情景感染学生。

  2、让学生说说画面。从而导入课题:欢庆。认识生字“庆”。

  (2)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词语:欢庆、献上、旗帜、洁白、奏起、乐曲、-十三亿,学生自渎正音。

  2、小组合作:把不认识的字找出来,请教小组同学。

  3、读读写写。出示生字卡,给生字找朋友,看谁找的多。

  4、介绍识字经验。

  加一加:

  大——庆南——献只——帜

  编字谜:

  有水才有“洁”。三人合“奏”

  (3)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自己喜爱的句子并读给小伙伴听。

  2、展示:愿意读的'就站起来读,愿意读哪句就读哪句。检查是否读得正确。特别是提醒“乐”在文中的不同读音:欢乐(le)乐曲(yue).

  3、整体感知。

  小组轮读第一句,每组读一行;全班齐读第二句。

  教师引读。

  田野献上……枫林举起……蓝天飞起……大海奏起……十三亿孩子……十月一日……

  4、你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分别演示出下列画面:金色的果实、火红的的枫树、洁白的鸽子、波涛汹涌的大海。

  5、学生看图练朗读。

  6、学生试着背诵课文。

  (4)实践活动

  备一份给祖国妈妈的礼物(可以是一句话,一幅画,一个小制作……)

  1、给课文画一幅插图。

  2、给课文找一首相配的歌曲。

  3、给课文编个舞蹈。

  4、以上活动,学生可以任选一两项

第二课时

  (1)复习回顾

  自由朗读课文

  复习生字,词语。

  看图面(课件显示)找相应的词语卡片,并做小老师带大家读。

  将词语卡片贴与黑板,组织学生比赛读。

  (2)再读入情

  1、课件分别演示下列画面:金色的田野、火红的枫林、风翔着鸽子的蓝天、波涛汹涌的大海,手捧香花的少数民族儿童。

  2、学生看课件“欢庆国庆图”自由轻声背诵。

  (3)指导写字

  1、让学生找出田字格中的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这六个字的结构特点“左窄右宽”

  2、教师范写,有重点的指导。

  亿:“乙”是一笔写成的。

  洁:“吉”的上横长下横短。

  曲:注意笔顺。

  祖:要注意偏旁不要多一点。

  旗: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右上的“卧人”要写小些。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3、学生描红、临写。

  4、完成“读读写写”的练习

  (4)拓展活动

  1、展示交流:学生展示各自准备的献给祖国的礼物和给课文配的插图、歌曲、舞蹈、交流欣赏、评价。

  2、推荐有关国庆的课外读物。备注

  作业布置背诵课文

  抄写生字,完成课程探索。

  备一份给祖国妈妈的礼物(可以是一句话,一幅画,一个小制作……)

板书设计

  加一加:

  大——庆南——献只——帜

  编字谜:

  有水才有“洁”。三人合“奏”

  教学后记通过感悟朗读,让学生更能感受到国庆的热烈场面。

语文教案 篇4

  课前准备

  圆纸片、剪刀、胶水、尺子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用纸剪成大小不等的圆形、半圆、大半圆、小半圆的纸片:大家看,这是什么?

  2、媒体出示图形:这些大小不一的圆纸片可神奇了,你们看,这个小朋友拼成了哪些有趣的图形?(小兔、小熊猫、小猪)

  3、你会用它们拼图吗?一起大声说。揭题:我会拼图

二、引导观察,梳理条理。

  课件演示:听听小男孩介绍小白兔是怎么拼成的?

  (可以按拼图的.先后顺序介绍,也可以按小动物的身体结构介绍)

三、发挥想像,练习拼图。

  1、除了小男孩拼出的这几个小动物外,大家开动脑筋想想,用圆纸片还能拼什么?

  (我能拼……我会拼……)(可以是动物、植物、玩具、建筑、食物、日用品,表扬能想出不同图形的学生。)

  2、使出圆纸片,自己动手把自己喜欢的图形拼出来,在拼图的时候,学习小男孩一边拼,一边说说是怎么拼成的。

  3、生自由拼图,边拼边说,老师巡视指导。

四、讨论交流。

  1、四人小组互相交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是怎么拼成的,大家互相评一评,不理解的可以问一问。

  2、组推荐一幅最好的作品,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作品,听听他们的介绍。(我们拼的是……我们先……再……然后……最后……)

  3、评一评拼得好和说得好的同学。(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引导点拨)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又聪明又能干,用圆纸片拼成了各种各样可爱、美丽的图形,还学会了怎样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作品。大家拼得好,说得好,回家后你就自己拼的图形介绍给爸爸妈妈,好吗?

  板书设计:

  我会拼图

  我拼的是……

  我先……再……然后……最后……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首次接触到苏教版的教材,对教材的编排非常喜欢,觉得这是比较接近语文课的一种教材。《秋声赋》在本册课文中被编入第四个文本研习专题:笔落惊风雨。这一安排体现了编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我在教材处理时会借助对文本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薰陶。这一专题的编排有一个特点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编者在概括诗词赋时分别使用了这样三句话:“诗从肺腑出”、“词别是一家”、“文以气为主”。我认为诗词文均是作者肺腑喷出之“气”,编者这样说只是一种话语表述的方式,我们在处理教材时可把此作为互文见意来理解,绝不能曲解,把这三句话作为三者的不同特点以至误导学生。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熟悉《秋声赋》这篇文章;

  2、 在朗读中体会赋文的特点;

  3、 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初步了解欧阳修;

【教学重点:】

  同目标1、3。

【教学难点:】课文的二、三段用语典雅,引经据典,体现了赋的特点。可也正因为如此,学生在学习中很可能会象文中的童子那样“垂头而睡”。

【教法设计:】

  针对教学目标,本课在诵读的基础上,以问题带动学习的参与,生成课堂。

【教学过程:】

  一、 以课文在全册的位置分析导入

  二、 诵读

  1、范读,整体感知(如能找到好的诵读资源最好,否则由老师范读)

  2、学生读,扫清字词障碍

  3、师生边读边议,找出文章的思路:

  夜读――闻秋声――童子所见――欧阳子所感(此为文章主体部分)――童子昏睡

  (在此环节,可顺便解决赋体文的特点问题)

  三、 问题设计:

  1、欧阳子对秋声的描述如此优秀(千载以下,此文仍在传诵即是明证),可童子们为何听得“垂头而睡”呢?

  2、如何才能把“课”讲得更生动,你能帮欧阳子出出主意么?

  [对问题一的讨论,要紧扣文本。在讨论的起始,为了活跃气氛,可以以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来与之比较。可这这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要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来突破对课文难点的学习。教师要发挥导向作用。

  对文本解读发现的答案举例:

  (1)欧阳子是夜读有感,发而为文;而童子没有感觉,是在欧阳子的指使下被动听“秋”;情感基础不同

  (2)欧阳子采用赋体来形容秋声,童子没有这么丰富的知识积累,故而不懂;文化基础不同

  (3)欧阳子历经沧桑,而童子风华正;人生感悟不同]

  [对问题二,只作为学生对文章学习的感悟与吸收,属发展范畴。如课堂不能完成,也可留作课外作业]

  四、 小结

  本部分为对课文内容短小精致的描述,是老师上课重点“灌”的内容。说到这里,我认为,高中语文课的学习,其精粹内容,对文化的传承,绝对以老师的.“灌输”为主,学生讨论,课堂生成都只是为下面的“灌”打基础,以使“灌”的过程自流流畅,水到渠成。仅仅停留在“生成”的课堂对高中生来说是一种浅层次的课堂。

  五、 作业

  在熟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课本详细的注释,翻译全文。

  (本次作业即是对第二课时所做的预习。第二课时预计在第一课熟悉文章、了解作者的基础上,从文字细节上去“读”课文,以解决文言文学习中的知识积累问题。)

语文教案 篇6

训练目的

  一、本次“语文乐园”包括“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四部分。

  二、“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背一背。“读读背背”的内容是12个成语。本题要求学生积累的成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个成语中有一组意思相近的词。

  三、探究与发现部分,注意阅读要仔细。

  四、作文要言之有物。

  五、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来演课本剧。

  课时量:4课时

训练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来试试 读一读,说一说。

  1、让学生复习背过的有关的成语,再让学生独立读这些词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背诵。 喜爱 热爱 酷爱 尊敬 尊重 敬重 想念 思念 怀念 ____ ____ ____ 2、引导学生说说平时积累的这类词语,如,“一往情深”“情深似海”“XXXX”。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留心这样的词语,多积累这样的成语。 3、结合本次练习,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写人物心情、感情和表情的'成语、花草成语等,开展语文活动,给学生提供学成语、用成语的机会,进一步激发积累成语的兴趣,使课内课外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写一写、背一背。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还要在背诵的基础上运用。

  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2、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 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读一读”安排的是读短文《写给儿子》。 阅读短文,要求学生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写出自己的感想。 短文主要写作者写给已经离开人世的儿子的话,告诉他,虽然他已经不在了,但是,他留下了很美丽的东西——鲜花。 短文告诉我们,给予比索要更为愉快。

  1、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思考:“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学生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尤其是最后一段的感慨,明显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完短文,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真话,可以谈对故事的看法,也可以谈对作者感慨的理解;可以从家长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方面谈,也可以从自身的体验方面谈,更可以联系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谈。

第二课时

  二、探究与发现 这次学习主要是学习把句子写成一段话。 1、理解一段话要有一个中心。 学习句子的表达方式,照样字也写一些 2、一句话中有不少词语,但是,句子中也有重点词语,要围绕重点词语些具体。 三、口语交际给妈妈一个惊喜 本次“口语交际”旨在培养学生有条理地陈述意见事情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围绕一个话题通顺、完整、准确的表达的看法。 要使学生能展开讨论,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三课时

  四、习作 这次“习作”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新发现,都在有趣的想象中展现出来,编写一个有趣的故事。以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本次习作,重点从以下两方面指导。 1?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教师可以巧妙导入,如,讲许多生活中应该拒绝的事情,让学生知道,多方面的表达,丰富的想象,有条理的写作,是一个了不起的本领。以此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2、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把花草树木都当成人来写。 值得注意的是,习作一定要把“下雨的时候,小花小草都喜爱做什么,怎么做”过程写清楚。这一点应作为评价这次习作的重要标准。

第四课时

  五、演课本剧 《巨人的花园》剧人说话的神态语气、还有其他课本,都可以成为舞台上的剧目。 1、 分角色。 2、 四人小组练习。3、 班级演出。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写作顺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结构,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一、解题,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许许多多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内蒙古的山林里,去看看那美丽的“神鸟”,去听听那动人的故事。

  2、齐读课题

  3、揭示课题:“神鸟”“神”是什么意思?

  4、默读课文,神鸟神奇在哪儿呢?为什么称它为神鸟,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

  1、汇报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同学间互相解决。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伶、淙”字的'读音;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指导学生区分“燥、躁”“婉、碗”等相近字的用法。

  3、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字幕出示新词并出示含有新词的语句。)读词、读语句。

  4、小结:

  指导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时要注意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不要就词解词。有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如“包袱”一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用布包起的包。”而在“我们要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这句话中指思想负担,“抖包袱”又是指相声快书等曲艺中的笑料。因此,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区别这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扩大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三、自读全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看全文有几个故事,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提出不懂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

  3、小结:故事中有故事,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请在下节课和同学们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积累新的词语

  2、带着课后思考题再次读课文。

  板书设计:

  生字(略)大故事小故事

  多音字(略)狗

  神鸟猫

  乌鸦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2、掌握本文创作的特点,把握作者描绘的列夫·托尔斯泰眼睛的特点;

  3、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全文主要刻画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和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赞美了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了他人生的不幸。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章的一节。

二、托尔斯泰简介:

  展示媒体资源中的PPT课件,向学生简单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经历,并了解他的主要作品。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代表了他的艺术高峰,也是他实践“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标志。

三、作者简介:

  同样是利用媒体资源中的PPT课件,展示作者茨威格的.图片及文字资料,使学生对作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四、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教师正音。学生交流、巩固。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胡髭(zī)长髯(r2n) 鬈(qu2n)发 黝(yǒu)黑 滞(zhì)留

  愚钝(dùn) 禁锢(ɡù)轩(xu1n)昂 犀(xī)利侏儒(rú)酒肆(sì)

  尴尬(ɡ1nɡ4) 锃(zènɡ)亮 甲胄(zhu) 粲(c4n)然盎(4nɡ)然

  (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锋利;锐利。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一》,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馆。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2、播放媒体资源中课文朗读的部分,学生听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全文在结构上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②文章为什么重点写他的眼睛?

  ③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听读课文时,要在书上圈点勾画,听读课文后,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明确:

  ①全文在结构上分为两部分。1~5自然段主要写了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6~9自然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②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而充分表达出来。这里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③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文章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3、研读与赏析。

  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请用课文原句说说课文的第一部分具体刻画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外貌特征?

  ②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试说说其作用。(此处可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皮肤、鼻子的句子,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

  ③读了这一部分,你认为托尔斯泰的相貌怎么样?

  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①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须发特点:“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面部轮廓:“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面容表情:“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阴影,滞留着愚钝压抑”,“没有一点光彩可言”,“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穿戴方面:“对他来说,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戴这顶帽子,还是那顶帽子,都没什么不合适”;总之,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精选)08-30

(经典)语文教案08-26

(精选)语文教案08-31

(经典)语文教案09-02

语文教案(精选)09-28

[精选]语文教案09-23

语文教案【经典】10-03

语文教案【精选】10-22

[经典]语文教案08-10

语文教案[经典]08-1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