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 推荐信 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 工作总结 华体会体育2串1 hth电竞官方下载 hth官网下载 hth官网下载app 演讲稿 hth官网产品
当前位置: 98158范文网 > 教育范文 > 教案 >等差数列教案

等差数列教案

时间:2023-11-22 08:51:4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等差数列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等差数列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等差数列教案

等差数列教案1

  教学目的:

  1.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会解决知道中的三个,求另外一个的问题。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等差数列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件第一页)

  二、讲解新课:

  1.等差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课件第二页)

  ⑴.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

  ⑵.对于数列{ },若-=d (与n无关的数或字母),n≥2,n∈n,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为公差。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或】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若一等差数列的首项是,公差是d,则据其定义可得:即:即:即:……由此归纳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课件第二页)第二通项公式(课件第二页)

  三、例题讲解

  例1 ⑴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课本p111) ⑵ -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例2在等差数列中,已知,求, ,例3将一个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输入计算器数列中,设数列的第s项和第t项分别为和,计算的值,你能发现什么结论?并证明你的结论。

  小结:①这就是第二通项公式的变形,②几何特征,直线的斜率

  例4梯子最高一级宽33cm,最低一级宽为110cm,中间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计算中间各级的宽度。(课本p112例3)

  例5已知数列{ }的通项公式,其中、是常数,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若是,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课本p113例4)

  分析:由等差数列的定义,要判定是不是等差数列,只要看(n≥2)是不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

  注:①若p=0,则{ }是公差为0的等差数列,即为常数列q,q,q,… ②若p≠0,则{ }是关于n的一次式,从图象上看,表示数列的各点均在一次函数y=px+q的图象上,一次项的'系数是公差,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q. ③数列{ }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其通项=pn+q (p、q是常数)。称其为第3通项公式④判断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的方法是否满足3个通项公式中的一个。

  例6.成等差数列的四个数的和为26,第二项与第三项之积为40,求这四个数.

  四、练习:

  1.(1)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项与第10项.

  (2)求等差数列10,8,6,……的第20项.

  (3)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9,16,……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4)-20是不是等差数列0,-3,-7,……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2.在等差数列{ }中,(1)已知=10, =19,求与d;

  五、课后作业:

  习题3.2 1(2),(4)2.(2),3,4,5,6 . 8. 9.

等差数列教案2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2.正确认识使用等差数列的各种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归纳推理能力;

  2.通过等差数列变形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积极思维,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定义以及给出数列和表示数列的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象法.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数列的例子:(课本P41页的4个例子)

  (1)0,5,10,15,20,25,…;

  (2)48,53,58,63,…;

  (3)18,15.5,13,10.5,8,5.5…;

  (4)10 072,10 144,10 216,10 288,10 366,….

  请你们来写出上述四个数列的第7项.

  生:第一个数列的第7项为30,第二个数列的第7项为78,第三个数列的第7项为3,第四个数列的第7项为10 510.

  师:我来问一下,你依据什么写出了这四个数列的第7项呢?以第二个数列为例来说一说.

  生:这是由第二个数列的后一项总比前一项多5,依据这个规律性我得到了这个数列的第7项为78.

  师:说得很有道理!我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我说的是共同特征.

  生:1每相邻两项的差相等,都等于同一个常数.

  师:作差是否有顺序,谁与谁相减?

  生:1作差的顺序是后项减前项,不能颠倒.

  师:以上四个数列的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起一个名字叫——等差数列.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推进新课

  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1)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

  (2)对于数列{an},若an-a n-1=d(与n无关的`数或字母),n≥2,n∈N__,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叫做公差.

  师:定义中的关键字是什么?(学生:在学习中经常遇到一些概念,能否抓住定义中的关键字,是能否正确地、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概念的重要条件,更是学好数学及其他学科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深入理解一个概念,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

  生:从“第二项起”和“同一个常数”.

  师:很好!

  师:请同学们思考:数列(1)、(2)、(3)、(4)的通项公式存在吗?如果存在,分别是什么?

  生:数列(1)通项公式为5n-5,数列(2)通项公式为5n+43,数列(3)通项公式为2.5n-15.5,….

  师:好,这位同学用上节课学到的知识求出了这几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实质上这几个通项公式有共同的特点,无论是在求解方法上,还是在所求的结果方面都存在许多共性,下面我们来共同思考.

  [合作探究]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师: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到的,若一个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则据其定义可得什么?

  生:a2-a1=d,即a2=a1+d.

  师:对,继续说下去!

  生:a3-a2=d,即a3=a2+d=a1+2d;

  a4-a3=d,即a4=a3+d=a1+3d;

  ……

  师:好!规律性的东西让你找出来了,你能由此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吗?

  生:由上述各式可以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n-1)d.

  师:很好!这样说来,若已知一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只要知其首项a1和公差d,便可求得其通项an了.需要说明的是:此公式只是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猜想,你能证明它吗?

  生:前面已学过一种方法叫迭加法,我认为可以用.证明过程是这样的:

  因为a2-a1=d,a3-a2=d,a4-a3=d,…,an-an-1=d.将它们相加便可以得到:an=a1+(n-1)d.

  师:太好了!真是活学活用啊!这样一来我们通过证明就可以放心使用这个通项公式了.

  [教师:精讲]

  由上述关系还可得:am=a1+(m-1)d,即a1=am-(m-1)d.

  则an=a1+(n-1)d=am-(m-1)d+(n-1)d=am+(n-m)d,即等差数列的第二通项公式an=am+(n-m)d.(这是变通的通项公式)

  由此我们还可以得到.

  [例题剖析]

  【例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师: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分别是什么?你能求出它的第20项吗?

  生:1这题太简单了!首项和公差分别是a1=8,d=5-8=2-5=-3.又因为n=20,所以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得a20=8+(20-1)×(-3)=-49.

  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第(2)小题怎么做.

  生:2由a1=-5,d=-9-(-5)=-4得数列通项公式为an=-5-4(n-1).

  由题意可知,本题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401=-5-4(n-1)成立,解之,得n=100,即-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

  师:刚才两个同学将问题解决得很好,我们做本例的目的是为了熟悉公式,实质上通项公式就是an,a1,d,n组成的方程(独立的量有三个).

  说明:(1)强调当数列{an}的项数n已知时,下标应是确切的数字;(2)实际上是求一个方程的正整数解的问题.这类问题学生:以前见得较少,可向学生:着重点出本问题的实质:要判断-401是不是数列的项,关键是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an,判断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an=-401成立.

  【例2】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pn+q,其中p、q是常数,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若是,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

  例题分析:

  师:由等差数列的定义,要判定{an}是不是等差数列,只要根据什么?

  生:只要看差an-an-1(n≥2)是不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

  师:说得对,请你来求解.

  生:当n≥2时,〔取数列{an}中的任意相邻两项an-1与an(n≥2)〕

  an-an-1=(pn+1)-[p(n-1)+q]=pn+q-(pn-p+q)=p为常数,所以我们说{an}是等差数列,首项a1=p+q,公差为p.

  师:这里要重点说明的是:

  (1)若p=0,则{an}是公差为0的等差数列,即为常数列q,q,q,….

  (2)若p≠0,则an是关于n的一次式,从图象上看,表示数列的各点(n,an)均在一次函数y=px+q的图象上,一次项的系数是公差p,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q.

  (3)数列{an}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其通项an=pn+q(p、q是常数),称其为第3通项公式.课堂练习

  (1)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项与第10项.

  分析:根据所给数列的前3项求得首项和公差,写出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从而求出所┣笙.

  解:根据题意可知a1=3,d=7-3=4.∴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3+(n-1)×4,即an=4n-1(n≥1,n∈N__).∴a4=4×4-1=15,a 10=4×10-1=39.

  评述:关键是求出通项公式.

  (2)求等差数列10,8,6,…的第20项.

  解:根据题意可知a1=10,d=8-10=-2.

  所以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10+(n-1)×(-2),即an=-2n+12,所以a20=-2×20+12=-28.

  评述:要求学生:注意解题步骤的规范性与准确性.

  (3)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9,16,…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分析:要想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某一个数列的其中一项,其关键是要看是否存在一个正整数n值,使得an等于这个数.

  解:根据题意可得a1=2,d=9-2=7.因而此数列通项公式为an=2+(n-1)×7=7n-5.

  令7n-5=100,解得n=15.所以100是这个数列的第15项.

  (4)-20是不是等差数列0,-7,…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解:由题意可知a1=0,,因而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令,解得.因为没有正整数解,所以-20不是这个数列的项.

  课堂小结

  师:(1)本节课你们学了什么?(2)要注意什么?(3)在生:活中能否运用?(让学生:反思、归纳、总结,这样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

  生:通过本课时的学习,首先要理解和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数学表达式a n-a n-1=d(n≥2);其次要会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n≥1).

等差数列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等差数列的函数特征;能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相应的一些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从特殊入手,研究对象的性质,再逐步扩大到一般”这一研究过程,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通过阶梯性的强化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索精神;使学生逐步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及时总结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的理解,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2.教学难点:

  (1)对等差数列中“等差”两字的把握;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类特殊的数列,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例子)

  二、新课探究

  (一)等差数列的定义

  1、等差数列的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1)定义中的关健词有哪些?

  (2)公差d是哪两个数的`差?

  (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探究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法一)

  如果等差数列首项是,公差是,那么这个等差数列如何表示?呢?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可得:

  因此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探究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法二)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可得:

  将以上-1个式子相加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三、应用与探索

  例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等差数列-5,-9,-13,…,的第几项是–401?

  (2)、分析:要判断-401是不是数列的项,关键是求出通项公式,并判断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成立,实质上是要求方程的正整数解。

  例2、在等差数列中,已知=10,=31,求首项与公差d.

  解:由,得。

  在应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过程中,对an,a1,n,d这四个变量,知道其中三个量就可以求余下的一个量,这是一种方程的思想。

  巩固练习

  1.等差数列{an}的前三项依次为a-6,-3a-5,-10a-1,则a=()。

  2.一张梯子最高一级宽33cm,最低一级宽110cm,中间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成等差数列。求公差d。

  四、小结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公差;

  2.等差数列的计算问题,通常知道其中三个量就可以利用通项公式an=a1+(n-1)d,求余下的一个量;

  3.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只需看是否为常数即可;

  4.利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去发现数学系规律或解决数学问题.

  五、作业:

  1、必做题:课本第40页习题2.2第1,3,5题

  2、选做题: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求:1+2+3+???+100=

等差数列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掌握并会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归纳、应用公式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渗透函数、方程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的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1)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忆上一节课学习数列的定义,请举出一个具体的例子。表示数列有哪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我们这节课接着学习一类特殊的数列——等差数列。

  2.由生活中具体的数列实例引入

  (1).国际奥运会早期,撑杆跳高的记录近似的由下表给出:

  你能看出这4次撑杆条跳世界记录组成的数列,它的各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2)某剧场前10排的座位数分别是:

  48、46、44、42、40、38、36、34、32、30

  引导学生观察:数列①、②有何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字相邻两个数字的差总是一个常数,数列①先左到右相差0.2,数列②从左到右相差-2。

  二.新课探究,推导公式

  1.等差数列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强调以下几点:

  ① “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

  ②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

  ③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同一个常数(强调“同一个常数” );

  所以上面的2、3都是等差数列,他们的公差分别为0.20,-2。

  在学生对等差数列有了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我将给出练习题,以巩固知识的学习。

  [练习一]判断下列各组数列中哪些是等差数列,哪些不是?如果是,写出首项a1和公差d,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1.3,5,7,…… √ d=2

  2.9,6,3,0,-3,…… √ d=-3

  3. 0,0,0,0,0,0,…….; √ d=0

  4. 1,2,3,2,3,4,……;×

  5. 1,0,1,0,1,……×

  在这个过程中我将采用边引导边提问的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如果等差数列{an}首项是a1,公差是d,那么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可得:

  a2 - a1 =d即:a2 =a1 +d

  a3 – a2 =d即:a3 =a2 +d = a1 +2d

  a4 – a3 =d即:a4 =a3 +d = a1 +3d

  ……

  猜想: a40 = a1 +39d

  进而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此时指出:这种求通项公式的办法叫不完全归纳法,这种导出公式的方法不够严密,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这里向学生介绍另外一种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办法------迭加法:

  n=a1+(n-1)d

  a2-a1=d

  a3-a2=d

  a4-a3 =d

  ……

  an –a(n-1) =d

  将这(n-1)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就可以得到

  an-a1=(n-1)d

  即an=a1+(n-1)d (Ⅰ)

  当n=1时,(Ⅰ)也成立,所以对一切n∈N﹡,上面的公式(Ⅰ)都成立,因此它就是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

  三.应用举例

  例1求等差数列,12,8,4,0,…的第10项;20项;第30项;

  例2 -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四.反馈练习

  1.P293练习A组第1题和第2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做完上述题目,教师提问)。目的:使学生熟悉通项公式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

  五.归纳小结提炼精华

  (由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1.等差数列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

  强调关键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a1+(n-1) d会知三求一

  六.课后作业运用巩固

  必做题:课本P284习题A组第3,4,5题

【等差数列教案】相关文章:

《等差数列》说课稿11-03

等差数列说课稿12-07

《等差数列》说课稿12篇12-10

大班教案认识a的教案10-10

小班结构游戏教案城堡教案11-15

大班教案民族大联欢教案11-11

大班教案快乐国庆节教案11-07

小星星教案小班音乐教案09-17

美术教案07-2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