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 推荐信 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 工作总结 华体会体育2串1 hth电竞官方下载 hth官网下载 hth官网下载app 演讲稿 hth官网产品
当前位置: 98158范文网 > 教育范文 > 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1-22 12:26:50 教案 我要投稿

(优选)科学教案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优选)科学教案9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名称:

  《动物的尾巴》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动物尾巴的兴趣,愿意了解它们的功用。

  2、引导幼儿了解几种动物尾巴的妙用,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亲子作业:收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图片或书籍,布置展区。

  2、“动物尾巴妙用”的录像带。

  3、“动物尾巴妙用”的图片资料。

  4、鸟、鱼、牛、松鼠等动物的拼图每人一份。

  5、彩笔、胶棒、剪刀、彩纸、废纸盘。

活动思路:

  “有趣的动物”这一主题为大班幼儿提供了探索动物奥妙的机会。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只小鸟误入教室,因尾巴受伤不能飞出教室,我向幼儿讲明了其中的原因及鸟的尾巴的用途,幼儿非常感兴趣。为了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满足幼儿探索的欲望,我又给幼儿抛出了问题“还有哪些动物的尾巴用处比较大?”邀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布置了图片展区、录像区等。此活动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并整合多领域的教学方式方法,利用多种资源,充分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满足孩子的兴趣及需求、实现家园共育、多领域整合的课程新理念。

  活动首先以邀请小朋友参加动物展览会为由,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开车到达图片展区后,邀请幼儿自选喜欢的拼图制作动物门票,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自主性、调动幼儿的`探索欲望。进入交流展区,采取幼儿分组自由交流不同动物尾巴的用途和个别幼儿介绍门票上动物尾巴的用途等方式,引导幼儿相互分享经验学会倾听,满足了幼儿探索其他动物尾巴的用途的愿望,然后教师以“问答歌”——《小朋友想一想》总结鸟、鱼、牛、松鼠等动物尾巴的妙用。进入录像区,观看“动物尾巴妙用”的录像带,引导幼儿了解更多的动物尾巴的用途,丰富幼儿的经验、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动物尾巴的兴趣。活动的最后,进入作品区邀请幼儿以绘画或粘贴的形式记录自己参观展览会的收获——“最喜欢的动物尾巴”丰富展区内容,让幼儿获得的经验和收获得到升华。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收到“华体会电子竞技 ”参加动物尾巴展览会。

  2、自制拼图门票,进入相应的图片展区,自由讨论、探索鸟、鱼、牛、松鼠尾巴的妙用。

  3、进入交流区,互相交流动物尾巴的妙用。

  (1)自由坐位,互相交流所展示的不同动物尾巴的妙用。

  (2)请个别介绍自己所看到的动物尾巴的妙用。

  (3)教师以问答歌《小朋友想一想》总结幼儿所探索到的动物尾巴的妙用。

  4、进入录像区,了解更多动物尾巴的妙用,请幼儿谈谈自己的发现。“你喜欢谁的尾巴?”“它的尾巴有什么用?”

  5、进入作品区,幼儿以绘画“我最喜欢的动物尾巴”记录自己参观后的收获。

  6、将自己的作品布置到图片展区,自由交流欣赏。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1.现代教育模式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定向思维,没有自己的思想,为了使幼儿重返天真,重新找回好奇心。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议培养5~6岁幼儿的的探究能力,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验证自己的猜测。

活动目标:

  1.知道绳子会发出声音。

  2.会运用观察比较与分析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3.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喜欢探索。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难点重点:

  1、难点:比较与分析法的运用

  2、重点:幼儿自己探索使绳子发出声音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索事物的经历,会通过比较发现事物的'不同之处。

  2.物质准备:若干个两孔的扣子和数条细且结实的绳子。

教学方法:

  情景创设法:在活动结束创设小小音乐家的情景,激起幼儿对小乐器的探索,为活动延伸幼儿和家长共同制作一个乐器留下好奇。

  操作法 操作法是科学活动的基本方法,这个活动的整个过程都是以幼儿的操作为主,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活动过程:

  1.教师自制一个能使绳子发出声音的装置,请幼儿闭上眼睛,使绳子发出声音,并拆开装置,让幼儿看到教师手中的绳子和扣子,请幼儿睁开眼睛,猜测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2.给幼儿一人发两颗扣子,一跟绳子,请幼儿使绳子发出声音。(幼儿自行探究)

  3.成果展示:请幼儿展示出自己的组合,轮流用自己的绳子做乐器演奏并伴唱。

  4.猜测自己的绳子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5.讨论你的乐器是绳子发出的声音还是扣子发出的声音。

结束部分:

  一起唱什么乐器在歌唱,并用自己的小乐器伴奏。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在家长的帮助下制造一个不一样的乐器。

活动反思:

  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的出现也正是孩子认知冲突的关键时刻,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使幼儿能发现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内在愿望,明确幼儿学习新经验的需求动机,同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抓住问题的要害,一语道破天机,使孩子在渴望的心理状态下,明晰事理,收到教于学的高效。本次活动气氛较好。

  小百科:绳子的出现最早可以上溯到数万年前。在人类开始有最简单的工具的时候,他们便会用草或细小的树枝绞合搓捻成绳子了。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尝试撕纸条中发现皱纸纤维的经纬方向。

  2、能顺着皱纸纤维撕出细细长长的“羊毛”。

  3、愿意耐心反复地尝试撕出细长纸条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绵羊轮廓图人手一张

  2、皱纹纸、餐巾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2只羊并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1、小朋友,你们看,这2只羊有什么不同?(1只有羊毛,1只没有羊毛)

  2、为什么它没有羊毛,光溜溜的呀?(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小结:原来小绵羊刚刚剪过羊毛,所以身上光溜溜的,还不漂亮,现在又这么冷,小绵羊都哭了,小朋友,我们来帮帮他,好吗?(好)

  3、你们有什么办法老帮助他呀?

  教师:老师有个好办法,让我们用皱纹纸撕出长长的“羊毛”,让他和另外一只绵羊一样漂亮、暖和,好吗?(好)

  二、引导幼儿探究如何撕出细细长长的纸条

  1、这是一张皱纹纸,谁来试试,看能不能撕出长长的“羊毛”。(幼儿尝试撕纸)

  2、对撕成一大块一大块的幼儿:你在撕纸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3、对撕成细细的`幼儿:你是怎样撕出细长条的?

  4、她们都是慢慢撕,为什么撕出来的纸条会不一样?请你们再换一边再撕一次,看看会怎样?

  5、幼儿再次尝试:沿每条纸边反复尝试,直到找到好撕的一边,将纸撕成一条一条的细长条。

  三、引导幼儿为“小绵羊贴羊毛”

  1、请你们把细细长长的“羊毛”贴到小绵羊身上。从最下面一排贴起,贴好一层再贴上面一层,让“羊毛”一层一层盖下来。

  2、小绵羊披上了“羊毛”,现在它不冷了。小绵羊谢谢小朋友!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探究活动,体验顶纸板的快乐。

  2、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

  3、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4、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形成积极探究的态度,养成积极探究的`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1、碗一个

  2、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纸板,正方形纸板、长方形纸板、粗吸管,彩笔筒皮,铅笔,粗纸棒。

重点难点:找准纸板中心点,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分别用头、手臂、手顶碗,激发幼儿顶纸板的兴趣

  师生讨论交流:大家看到了什么,教师除了用头顶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顶?

  幼儿讨论

  师:老师带来了许多纸板,想请你们也来学学,试着用身体部位来顶纸板。

  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部位顶纸板。

  师:你们的纸板都顶起来了吗?除了用身体来顶纸板,我们也可以用工具来顶一顶纸板,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工具来顶纸板呢?

  幼儿发散讨论。

  小结:我们可以用笔、尺子、杯子等许多东西来把纸板顶起来。

  二、尝试:用粗细不同的物体顶纸板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粗纸棒 彩笔筒皮、粗吸管请大家试一试,你能用这些东西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吗?

  幼儿第一次实验,自由尝试顶纸板。

  师:你们顶起来了吗?什么东西比较容易顶起来?什么东西难度比较大?

  幼儿观察自由讨论

  小结:顶的面是平平地,而且面越大就越能方便、平稳地顶起纸板。

  幼儿第二次实验,找找纸板的中心点

  师:不管什么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它的中心点,请小朋友两两合作在纸板上寻找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并在纸板上画出记号。

  小结:原来这些不同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

  三、分享顶纸板的快乐

  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顶纸板的本领,杂技团邀请你们一同去参加他们的表演,孩子们,上场吧!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石子的作用。

  2、会用简易的语言表述自个儿的发现。

  3、探究石子的作用。

[教学预备]

  1、提早让孩子体会、观测和察看石子

  2、形形色色的`石子

  3、图片

  4、成品石子例如:石臼、假山、磨轮。[教学过程]

  1、展示种种成品石子。

  今日,教师给孩子带来了些许好物品,我们一块数三下,吹起神秘的丝绸打开瞅瞅吧!

  2、欣赏种种成品石子

  (1)幼儿教师各自推荐石臼、假山、磨轮等等。

  (2)幼儿教师提问:这一些物品是用何物品制成的?

  3、展示石子

  (1)昨日我们玩过的石子均有啥外形的?

  (2)昨日我们摸过的石子有何感觉?(请每一个孩子均可体会石子的粗劣毛糙、光滑)

  (3)石子均有啥色彩的?

  幼儿教师汇总:石子的外形是形形色色的有三角形、长方形等等;色彩亦有许多种有:红色、白色、黑色、褐色等等;石子有些是粗劣毛糙,有些是光滑的。

  4、探讨

  幼儿教师:石子均可干啥?5、展示图片——孩子欣赏图片清楚石子的作用

  6、展示石子小道

  (1)幼儿教师请孩子在小道上走、跳、爬,使孩子体会石子小道。

  (2)提问:你踩在小道上有何感觉?7、游戏:“小小建筑师”

  请孩子用石子搭物品啥都可施展孩子联想力。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企鹅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初步了解企鹅不怕冷的原因,激发幼儿热爱、保护它的情感。

  活动重点:

  让幼儿了解企鹅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活动难点:让幼儿了解企鹅不怕冷的原因。

  活动准备:

  企鹅图片、企鹅玩具、企鹅视频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企鹅玩具进行情景表演,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教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看是谁来了?

  (教师出示企鹅)

  可是刚刚小企鹅告诉我它来到这里有些不习惯,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幼儿回答)

  2、引导幼儿说出企鹅的生活习性。

  教师:小企鹅生活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儿回答)

  二、引导幼儿观察企鹅外形特征。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有顺序地观察,鼓励幼儿大胆表述出来。

  教师提问:小企鹅长得什么样子?

  他们的`羽毛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它身上哪里的羽毛是白色的,哪里是黑色的?

  它的羽毛有什么作用?

  企鹅有翅膀,但是他会飞吗?为什么?

  (幼儿回答)

  三、幼儿观看企鹅的视频,了解企鹅为什么不怕寒冷的原因。

  1、教师:你们知道企鹅为什么不怕冷吗?鼓励幼儿带着问题去看视频。

  2、幼儿观看视频,鼓励幼儿看完后大胆的发言。

  3、教师总结。

  教师:企鹅身上有厚厚的脂肪,它的羽毛多而且密,这样可以帮助它调节身体温度,抵挡寒冷。企鹅常常是一群群的生活在一起,如果冷的时候就由一些企鹅把另一些企鹅围起来取暖,然后再交换。

  1、激发幼儿热爱、保护企鹅的情感。

  教师:企鹅可爱吗?为什么?如果他的生活环境变了,企鹅会怎么样

  呢?我们应该怎么样保护它们?

  (幼儿回答)

  四、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介绍,让小朋友们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知道动物之最

  2.情感态度目标:让幼儿感受到观察身边事物的好奇心,体会其中的乐趣

  3.操作技能目标:动物形象的模仿教学难点:哪种动物更......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教学重点:哪种动物是最......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

  2、教学准备:ppt,动物头饰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引起幼儿兴趣2、结合小朋友的经验,介绍动物之最(ppt展示)世界上最长寿的动物是大象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猎豹世界上最聪明的是黑猩猩世界上最重的动物是鲸3、讨论动物本领,选择喜爱的动物扮演活动延伸:

  动物本领设想,"如果我有.....",把构想画下来详细的第五部分: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引起幼儿兴趣给幼儿讲一个有关动物王国的故事,引起幼儿对比较动物的兴趣。

  教师: 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何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谁更长》。动物王国里住着很多小动物,长颈鹿和猴子是邻居,长颈鹿的脖子很长,他能用自己的长脖子帮助大家做很多好事,大家都称赞他有本事。猴子听后就不服了,它要跟长颈鹿进行比赛,它觉得它可以爬的很高,所以它比长颈鹿要高。猴子叔叔是裁判,他让长颈鹿和猴子站在院子外,谁能够吃到院子里面树上的树叶,谁就胜出。小朋友们,你们猜猜谁赢了?长颈鹿高呢还是小猴子高呀?

二、结合小朋友的经验,介绍动物之最(ppt展示)

  1.我所了解的动物教师:接下来何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除了我们的长颈鹿和小猴子,大家还认识什么动物?

  学生:...... 教师:今天呢,何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动物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接着展示ppt),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小动物有什么特点

  2. 奇妙的动物之最教师:询问,什么动物和什么动物相比谁更,世界上最的动物是......

三、讨论动物本领,选择喜爱的动物扮演(我要跟你比比高呀,教师:(比如)长颈鹿有什么本领呀学生:脖子长教师:什么有什么本领(举三个例子,让孩子体会动物的'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我们知道了很多动物的本领,下面呢,何老师跟小朋友们玩一个游戏,大家听清楚,如果小朋友不乖的话,何老师就不请他玩。好,小朋友呢,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来扮演,老师请两位小朋友出来,老师一开始,你们就开始比本领,看谁夺得冠军。我跟一个小朋友来给你们做示范。(叫一个小孩子出来,问他扮演什么,自己再选择一个动物,来跟他比较)。在小朋友表演的过程中,其他小朋友要怎么样:

  学生:保持安静教师:请什么什么小朋友上来,首先介绍一下自己扮演的动物,等何老师一喊开始,你们才开始哈。

  学生:...

  教师:什么什么动物是怎样的,它的鼻子,它的身高等等(提醒小朋友注意模拟)四、拓展延伸这节课呢,我们就了解了很多小动物的本领,知道哪种动物最什么,下课之后呢,小朋友想想,如果自己是什么小动物,自己会希望自己有什么本领呢,如果自己是小兔子,希望自己有什么本领呢,然后大家把自己想到的画到画纸上好不好。

  活动反思:

  幼儿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认知不全,记录自己认知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对教师现场用简笔画记录的方式感兴趣。总体说来,教学内容对幼儿有吸引力,但是幼儿交流分享的习惯和方法需要培养。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发现小丑倒立的秘密与辅助物之间的关系,尝试让小丑平衡。

  2.大胆猜测,主动操作,并尝试记录操作结果。

  3.坚持反复尝试,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小丑卡片;

  2.硬币、纽扣、回形针、燕尾夹、双面胶若干;

  3.材料猜测记录纸(一张大记录纸,若干小记录纸);

  4.幼儿会使用双面胶。

活动过程:

一、让小丑倒立起来

  1.小你们知道小丑有什么本领?

  2.老师和你们要来玩小丑倒立的游戏。现在,我们都来试一试,让小丑在吸管上倒立。

  3.你们的小丑倒立起来了吗?为什么你们的小丑不能倒立,老师的可以呢?老师的小丑和你们的小丑哪儿不一样?

二、用硬币帮助小丑倒立

  1.难道小丑倒立的秘密就是因为硬币吗?

  2.幼儿操作探索,尝试借助硬币帮助小丑倒立。

  3.你们把硬币贴在身体上的'什么部位呢?

三、还有哪些材料能帮助小丑倒立

  1.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呢?(回形针、燕尾夹和纽扣)

  2.(出示大记录纸)在能帮助小丑倒立的材料下面画√,在不能帮助小丑倒立的材料下面画×。

  3.统计幼儿猜测结果:认为纽扣能成功的举手,哪些人认为纽扣不能成功的?(老师分别记录人数,纽扣、回形针、夹子)

  4.幼儿操作验证

  有人认为能成功,有人认为不能成功,那怎么解决这个难题?

  5.交流尝试结果

  (1)谁能来介绍你的发现?为什么我们刚才贴了硬币能成功为什么钮扣和回形针不能成功呢?

  (2)原来,光是猜想是没有用的,必须动手试一试才知道。那我们来把尝试的结果记录下来吧。(老师和幼儿一起记录大记录纸)

四、想办法让原来不能成功的材料帮助小丑倒立

  1.老师尝试用回形针让小丑倒立成功。为什么这次我成功了?(越重的东西越能成功)

  2.小朋友用纽扣来挑战,让小丑成功倒立。

  3.你用几粒纽扣成功的?

五、自由游戏:小丑还可以在我们的身体哪里倒立呢?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身边常见事物的兴趣。

  2、探索区别生蛋和熟蛋的多种方法,培养幼儿比较观察的能力。

  3、会区别生蛋和熟蛋,表达它们的'不同,了解鸡蛋的多种吃法和营养价值。

活动准备

  1、图片:鸡蛋

  2、每个幼儿一个生蛋,一个熟蛋、盘子、筐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鸡蛋

  教师:小朋友,老师不小心把生蛋和熟蛋弄混了,

  小朋友请你开动脑筋帮老师把生鸡蛋和熟鸡蛋分开。

二、展开

  1、幼儿尝试区分生蛋和熟蛋。

  教师:每个盘子里都有一个生蛋和一个熟蛋,请你摸一摸、闻一闻、转一转,

  判断一下哪一个是生蛋哪一个是熟蛋。

  2、操作验证

  请部分小朋友说己的结果及方法,老师打开鸡蛋进行验证。

  :生鸡蛋表面粗糙,有颗粒。

  闻起来有一股鸡粪的味道,转动慢速,晃时有动的感觉;

  熟鸡蛋,表面比较光滑,闻起来有一股煮鸡蛋的味道,转动速度较快,晃时没有动的感觉。

  区分生蛋和熟蛋有好多中方法,可以闻一闻、看一看、转一转、晃一晃、摸一摸。

  3、幼儿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进行尝试。

  教师:我们现在来把冰箱里的生蛋和熟蛋分开,请你将生蛋和熟蛋分别放在两个筐子里。

  4、幼儿表述区分生蛋和熟蛋的方法。

  (1)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区别出来的?

  (2)结合幼儿的答案,教师及时用简单的符号记录幼儿探索生蛋和熟蛋的方法。

  5、幼儿品尝熟鸡蛋,了解其结构和营养价值。

  (1)在吃鸡蛋的过程中认识蛋壳、蛋白、蛋黄。

  (2)了解鸡蛋的多种吃法和营养价值。

三、结束

  1、活动:从积极参与活动和回答问题等方面进行。

  2、延伸活动:欣赏蛋壳艺术。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精选)10-22

科学教案[精选]09-22

科学教案(精选)09-24

(经典)科学教案09-17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经典)科学教案08-05

【经典】科学教案08-08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科学教案(经典)07-3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