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 推荐信 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 工作总结 华体会体育2串1 hth电竞官方下载 hth官网下载 hth官网下载app 演讲稿 hth官网产品
当前位置: 98158范文网 > 教育范文 >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05 08:08:4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5篇(必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5篇(必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把握这位音乐大师求学的艰苦历程。

  (2)学习作者坚毅的精神。

  (3)理解作者爱国的情操。

教学形式: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

  小结:今天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仍然感到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当初,就是这首《黄河大合唱》,不只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和日本鬼子做殊死的斗争。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谁创作的吗?

  小结:对,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冼星海为什么能创作出如此激动人心的作品?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音乐家?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有关他执著音乐艺术追求而留学巴黎的学习历程。(介绍作者,出示课题)

  1、作者介绍:冼星海(1905年——1945年) 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作曲家。原籍广东番禺,自幼酷爱音乐。1930年赴法国学习,先后师从丹第、杜卡斯等著名作曲家。后考入巴黎音乐学院主攻作曲和指挥,在此期间曾创作颇受好评的《风》、《游子吟》等作品。1935年回国,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真实反映了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拯救民族危亡进行抗日斗争的生活。创作有《游击军》、《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等数百首。

  2、检查字词:

  (1)、请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奢望 西崽 琐屑

  迷惘 穷拙

  (2)、请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衣寇楚楚 ( ) 走头无路 ( )

  (3)、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

  琐屑:

  迷惘:

  忌刻:

  流离失所: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留学巴黎是以什么为顺序来写的?

  2、读了作者留学巴黎的'学习历程,给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事?

  交流总结:

  (一)、为艺术而留学巴黎。

  (二)、在巴黎的艰辛生活。

  (三)、创作《风》并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

  (四)、从作曲班毕业,学成归国。

三、研读,讨论:

  1、冼星海只身到法国留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那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2、冼星海取得了那些成就?

  3、冼星海为何拒绝留在巴黎?

  交流总结:

  四、体验与反思:

  结合你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从冼星海的留学经历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五、拓展延伸:

  名言:

  1、讲述自己积累的刻苦求学的故事。

  2、请写一句关于立志的名言。

  六、教师出示名言和寄语:

  1、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4、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

  5、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6、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⑴学会前鼻韵母 an、en、in、un、vn 和整体认读音节 yuan、yin、yun ,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⑵准确拼读声母和前鼻韵母组成的音节,读准三拼音节,复习 v上两点省写规则。

  ⑶认识 8 个生字,正确朗读句子和儿歌。

  ⑷能按一定顺序仔细观察画面、认识事物,乐于表达。 课前准备

  前鼻韵母和本课整体认读音节卡片,生字卡片,田园风光图:制作有关指导学生练习拼读音节和学习生字的电脑课件。

第一 课时

一、复习导入

  ⑴谈话激趣:(出示美丽的小树林画面)在美丽的小树林里,住着我们的老朋友,请大家和他们打声招呼。(电脑出示复韵母 ai、ei、ui、ao、ou、iu、ie、ve、er)

  ⑵开火车复习 9 个复韵母。

  过渡:今天小树林里更热闹了,又来了几个韵母伙伴,它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出示前鼻韵母 an、en)

二、学习前鼻韵母 an、en 的读音

  ⑴了解学情。

  问:谁认识它们?你是怎么认识的?(在学生交流后,教师 引导:可以借助一些事物来读准它们的音)

  ⑵借助图画学习前鼻韵母 an 。

  a、出示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谁知道天安门?给大家说说。学生充分发言。如:天安门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真大。我爱北京天安门。

  b、指导读准“天安门”一词,告诉学生,天安门的“安”的读音就是我们要学的第一个前鼻韵母 an 的读音。

  c、老师范读 an ,学生观察老师的口型。

  d、学生模仿,交流发音的方法。

  e、老师小结 an的发音的方法。

  f、四人小组互读,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⑶、学习前鼻韵母 en

  a、创设情境:明明今天生病没来上课,咱们去探望他。到了明明家门口,咱们该怎么做?(出示图,让学生自由说。如:咱们摁门铃,通知屋里的人。)请大家做“摁门铃"的动作。

  b、拓展:我们用手还可以“摁”什么?(如:摁手印,摁图钉,摁住胸口)指导读准“摁”,告诉学生,“摁”是第四声,它的第一声就是我们要学的第二个前鼻韵母 en 的音。

  c、练习读 en 。教师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⑷、学习 an、en 的四声。先按顺序抽读,再打乱顺序抽读。

三、识记 an、en 的字形,指导书写

  ⑴识记an、en 的字形。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如:编顺口溜“a 哥哥前面跑,n弟弟后面跟。”也可以启发学生与复韵母 ai、 ei 进行比较。)

  (2)指导书写:学生自己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学习拼音。

  ⑴谈话:我们通过学习认识了前鼻韵母 an、en 。它俩能跟哪些声母交朋友组成音节呢?(出示相关的音节课件或图片)

  ⑵学习声母 d、t、n 与 an,声母 zh、ch 、sh 与 en 拼成的音节。

  a、学生自己试着拼读。教师巡视,相机点拨。

  b、指名当“小老师”带读。

  c、做“听音找朋友”游戏。

  ⑶学习声母 g、k、h 与 u —an,j、q、x 与 v — an 拼成的三拼音节。

  a、出示 g —( )— an — guan 和 q — ( )— an — quan,问:它们是什么音节?中间的介母是谁?(引导学生发现“ quan ”中是 v 而不是 u )

  b、复习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及 v “脱帽”的规律。(念相关儿歌)

  c、小组合作,练习拼读 guan、kuan、huan、juan、quan、xuan。

  ⑷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yuan 。

  a、借助圆圈图,引导学习发准 yuan 的音。

  b、联系生活用语,练读 yuan 的四声。如:yuan (远方、遥远),yaun (心愿 医院)。

五、做游戏,复习巩固

  ⑴激趣:咱们开火车带着新朋友欣赏欣赏美丽的小树林吧!

  开火车,认读卡片 an、en、yuan 及其四声。

  ⑵做游戏,复习两拼音节:春天的`小树林里到处都是蘑菇,小兔可高兴了,来采蘑菇了,还邀请小朋友来帮忙呢!同时请几位带小白兔头饰做采蘑菇游戏:认读两拼音节 dan、tan、nan、zhen、chen、shen 。(配儿歌:春天到,春天到,小树林里真热闹,蘑菇艳,蘑菇香,大家快帮小兔忙)

  ⑶做游戏,复习三拼音节:小河对岸的桃子又红又大,小猴想去摘来孝敬妈妈。可是桥上有“拦路虎”—三拼音节。谁来帮助小猴把“虎”赶跑?指名做过桥游戏:认读三拼音节 guan、juan、quan、xuan 。(先出示一只“虎”;再出示两只“虎”;最后一起出示)

六、拼读练习

  ⑴两拼音节:ban、pan、man、fan、gan、kan、han、zhan、shan、zan、can、san、ben、pen、men、fen

  ⑵三拼音节:jian、qian、xian、zhuan、chuan、shuan、zuan、cuan、suan

第二课 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⑴谈话激趣:(再次展示美丽的小树林画面,画面上贴着背后写着前鼻韵母 an、en 及带调整体认读音节交了朋友,现在它们在跟我们捉迷藏呢!来看看它们都藏哪里了?

  ⑵指名找音节。(采蘑菇、摘花朵)找到后带读,复习前鼻韵母an、en及yuan的四声。

  ⑶激趣:今天小树林里又来了新伙伴。(出示:in、un、vn)它们是谁呢?我们该怎么认识它们呢?(请学生说说学习方法)

二、学习前鼻韵母in、un、vn的读音

  ⑴出示3幅图片,学生自由选择图“解说员”,介绍图上的事物。

  ⑵读准in、un、vn及四声。

  ①学生根据前鼻韵母的发音规律,把in、un、vn分别贴到相应的图下。

  ②练习发音,同桌互相读。

  ③交流。指名读,师生读,开火车读,齐读。

  ⑶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①识记字形。问:你怎么记住它们的样子?

  ②练习书写。自己练写,四人小组互评。

三、拼读练习

  ⑴学习拼读部分声母与in、un、vn组成的音节。

  ①指导学生看书,自己拼读。

  ②举办拼读音节擂台赛。

  ⑵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①读准音。出示yin、yun和in、vn。

  ②认清形。鼓励学生编儿歌记忆yin、yun 。

四、看图读拼音

  ⑴活动激趣:老师今天学当营业员。(出示文具图片)你们看,我负责卖的是什么商品?(文具)

  ⑵说说图上有哪些文具。

  ⑶学习拼读音节词。

  ①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拼读音节词:zidian、zhuanbidao、wenjuhe、qianbi、yuanzhubi、xieziben。教师巡视、指导。 ②做给文具贴商标的游戏。

五、复习巩固

  ⑴互动:听音举卡片。

  ⑵做“猜谜”游戏。(复习相关音节)

六、扩展训练

  拼读音节词练习:an quan hai tun xue ren shu lin yan zi wo men lan tian lun chuan gao shan tian ye wen zi shou juan guan men huan xi yuan xin yuan quan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⑴谈话激趣:小朋友们,秋高气爽心情好,老师要带大家去田间瞧瞧。不过有几个“小伙伴”也要跟我们去,我们开列火车把它们接来吧!

  ⑵开火车读前鼻韵母 an、en、in、un、vn 。

  ⑶激趣:出去玩还要带点什么?瞧,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食品,谁能读出写在它们身后的音节,这些食品就归谁。

  ⑷出示写着带调音节 pian、shan、tian、yun、ta、zuo、you 的可乐、薯条和汉堡图片。学生取下自己喜欢的食品图片,带读图片后面的音节。

  ⑸过渡:(出示田园风光图)瞧,田野到了,快仔细看看,把这儿的风景夸一夸。

二、看图认识事物,学习词语,练习朗读句子

  ⑴学生自由夸田园风光的美丽。教师相机出示词:一座座山、一块块田、一片树林、一座果园、远处、近处、左边、右边。

  ⑵理解词语。

  a、看图比较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问:为什么不说“一座山”和“一块田”?

  b、看图贴词语,感知词的意思。问:“一座座山”在哪里?“一块块田”又在哪里?你能从上面的词语中找出“远处”和“近处”贴在图上吗?

  c、练习词语搭配。初步感知“一片”的意思。问:“一片”还可以跟谁交朋友呢?

  d、用“左边”“右边”说话,学习应用词语。

  ⑶学习朗读短句。

  a、生练练;指名读;师生评价。

  b、师范读;生评师;四人小组互读。

  c、表情朗读。

三、朗读儿歌

  ⑴出示图画,谈话激趣:这里的风景真迷人,不仅吸引了我们,还吸引了另外两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看图回答)

  ⑵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韵文,圈出学过饿音节。

  ⑶师领读;齐读;表演读。

四、学习生字

  ⑴这两个小朋友登上高山看到了更美的风光,甭提有多高兴了!咱们也来登山,不光欣赏美景,还要挖宝藏呢!不过咱们得先补充营养,行吗?

  ⑵读准 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自由取图片带读:做”摘果子游戏“巩固生字的读音。

  ⑶记忆字形。问:哪些字是你以前认识的 ?是怎么认识的?其他的字该怎么记?

五、复习巩固

  ⑴老师风趣地说:我看同学们的“营养”都补充好了,那咱们就出发吧!

  ⑵做“登山挖宝”游戏,在具体的语境中,识记生字,积累语言。

  读词语:白云、云朵、左手、左边、右手、右边、大山、上山

  读句子: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

  山下有一条弯弯的小河。

  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他是我的朋友,她也是我的朋友。

  小雨轻轻地洒在绿油油地田野里。

  小结:教an时,老师示范,让学生注意老师的口形变化,尽量放慢点,明显点,注意口耳相授,讲清发音要领,这对学生掌握发音很重要,同声母n比较,在比较中说明前鼻韵母中韵尾n和声母n 的不同。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点: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从多种渠道了解缠足的事。

一、揭题

  1、师述: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课,(指屏幕)让我们一起跟老师再来把课题写一遍。集体书写课题:孙中山破陋习

  2、齐读课题

二、检查复习。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了解到孙中山的姐姐原先是个怎样的女孩子?

  板书:姐姐

  2、学生交流

  板书:

  活泼

  能干

  3、引读:因为姐姐既活泼又能干,所以孙中山

  板书:孙中山

  喜欢

  4、小结:看来,大家上节课学得不错。大家还记得吧,上节课读课文时,老师说你们达到了几星级呀?(四星级)这节课有信心达到五星级吗?(有)好!有志者事竟成。可今天不是我能说了算,等一会儿要请听课老师来评的啊。大家可要努力啊!

三、精读课文,质疑问难(第八自然段)

  过渡:大家已经知道孙中山有个有活泼又能干的姐姐,真让人羡慕,但好景往往不长,读读课文这一部分,看看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1、自由轻读第八自然段。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迫切地想知道什么呢?

  2、学生质疑,老师筛选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并出示:

  ⑴为什么再也看不到姐姐的笑脸,听不到姐姐的歌声?

  ⑵这件事为什么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灵?

  3、同学们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真不错。要想解开你心中迷团,就得细读课文的第二~第七自然段。

四、整体感知(第二~第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第七自然段。

  思考:活泼又能干的姐姐,她的笑脸、她的歌声被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带走了,这是一件什么事?

  2、学生交流。(妈妈要姐姐缠足。)

五、精读课文2--7节

  1、师生齐读:妈妈要姐姐缠足,这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的.第三节,妈妈姐姐

  2、同学们读完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

  板书:痛苦

  流泪

  4、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姐姐的痛苦?

  (1)

  抓住长长的、一道又一道地、练读句子,体会姐姐的痛苦。

  (2)谈话促读,你回去从家人那了解到缠足是怎么回事吗?抽讲,老师补充(用4到5米长的布条,把5个脚指头捆绑在一起,好长时间都不能拿下来,让本来直得的骨头慢慢长弯,很痛很痛的。走起路来就及不方便。)自读体会,学生齐读。(把体会到的用读表达出来。)

  (3)再读第三节。

  难怪姐姐会如此的痛苦,让我们在读中体会,在体会中读好课文。

  5、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当时封建社会妇女穿的小鞋呢?(课件出示)

  6、启发想象:看到这么小的鞋,你想到了什么?

  7、学生交流。(不好走路,不能干活,走路摇摇晃晃)

  8、面对此情此景,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他心疼什么?

  (板书:生气

  心疼)

  9、师:于是他同妈妈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说到争论,各自一定有争论的理由。那么,让我们同桌两个一起读读课文的3--4节,读完后,同桌两个讨论一下,并把孙中山生气的理由和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画出来。

  10、学生交流。

  (1)

  孙中山生气的理由:生读。

  也就是说:还能下田干活吗?就是不能下田干活。缠足那么,痛苦,就像吃官司一样。

  (2)指导朗读:你能读好吗?(不够生气,不够痛苦)你能把生气、痛苦的语气放在了标点上了,真不错。)

  (3)那妈妈坚持要为姐姐缠足的理由又是什么呢?读句子。

  问:妈妈看到姐姐这样痛苦,心疼吗?(心疼)母女之情,是多么珍贵的亲情啊!你怎么知道的呢?(叹了气、我也知道、可、被人家笑)噢,这是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也许女孩子不缠足还嫁不出去呢。妈妈也心疼,可一点也没有办法,真是无可奈何。

  (4)指导朗读,把妈妈当时的心情读出来。

  11、这种理由真实不可思议!同学们这就是陈旧的封建思想,孙中山能接受吗?(不能)所以他反驳道,既然(引读)别人但妈妈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太深了,她只是说:(引读)你年纪

  12、妈妈是含着眼泪说着,并把孙中山推出了门。

  13、比较句子。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擒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1)你欣赏哪一句,为什么?(从含着眼泪、可以体会到妈妈的内心。体会到妈妈是无可奈何。妈妈知道孙中山说得有道理。妈妈知道姐姐缠足是痛苦的,但妈妈没有豪无办法。

  你知道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后,在干什么?所以,我们读到这,稍微要停顿一下,给人有回味的余地。

  (2)齐读第二句。

  (3)小结:所以我们以后写作文、造句时,都要注意准确的用词。

  14、读3--7节。让我们一起来,把孙中山又生气又心疼和妈妈五可奈何的心情读出来,先准备一下,再抽读。

  15、就这样,妈妈还是给姐姐缠了足,那么同学们看看图中的孙中山,此时他在想些什么?(课件出示)

  16、学生交流。(姐姐妈妈自己)

  17、从那以后,(引读)孙中山再也看不到听不到

  (板书:没有笑脸

  没有歌声)

  18、比较句子: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那一句话最能反映此时孙中山的内心。点出深深地、幼小的他虽然小年纪,但永远不会忘记。

  19、检查刚才的2个问题。

  问题1(因为所以)

  问题2((1、看到姐姐的痛苦。2、妈妈受毒害之深,3、无力反驳。)

六、学习最后一节

  过渡: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孙中山幼小的心,但他从小就有一个决心,就有明确的目标,我们来看看,经过努力,最后有没有成功。

  1、自由读最后一节。

  2、问:成功了吗?(成功了)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我们给点掌声。

  3、师小结。

  所以后来孙中山当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的就是(引读)

  (板书:首先废除)

七、展开联想,表达情感。

  1、这正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板书:大快人心。)多么让人高兴,千千万万个中国妇女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欣喜若狂。可在1925年,孙中山因得了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一个铜像。

  2、示铜像。

  3、述: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同学也许正在缠足;如果没孙中山,你们的奶奶、妈妈也许早已缠足;如果没孙中山,我们在座的女老师包括黄老师也许早已缠足。此时,你会对孙中山爷爷说些什么呢?

  4、出示孙中山图象,请你用孙中山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句式来说话练习。

  附板书:(姐姐后、孙中山前加大括号)

  孙中山破陋习大快人心

  能干

  活泼

  喜欢

  姐姐

  痛苦

  流泪

  生气

  心痛

  孙中山

  没笑脸

  没歌声

  刺痛心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2、大体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特色,了解庄子的人生哲学,并能对之作简单辨析。

  3、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4、积累词语:志、图、名、置、穷;

教学设想

  1、首先让学生对照注释弄清文章大意,把不懂的语句画下来,由教师组织讨论;

  2、诵读三到五遍,找出表达作者思想的关键语句,看看作者运用哪些神话传说、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这些道理,结合课后习题理清作者的思路;

  3、由于庄子的思想比较复杂,教师不必在课堂上过多地阐发,也不必过分地批判,通过课文,使学生对庄子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了;

教学重点:

  第一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不自由)——第二段: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亦不自由)——第三段:从自然界到社会的人,无不有所待,真正的逍遥者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的他们无所待(无己、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逍遥的境界)。”

教学难点:

  庄子之文,不拘一格变幻无穷,打破了世俗观念世俗形式的限制,表现出一种与现实理念完全不同的哲学精神,一种与诸子散文迥然不同的行文风格。作为表达庄子思想核心——绝对自由精神的《逍遥游》,笔法上具有“汪洋自恣以适己”的特点,给人以“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强烈印象。其神思,如龙翔云中,灵动飞异;其行文,如风行水上,飘逸洒脱。清代林云铭评《逍遥游》笔法云:“篇中忽而叙事,忽而议论,以为断而未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见云气空濛,往返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奇观。”这种意随笔至随文挥洒的笔法,是庄子绝对自由精神的外化形式,与诸子散文大相径庭。因此,从传统创作思路、文章框架、结构手法这些角度剖析《逍遥游》,实难窥其妙处。授课中当以感悟庄子的思想情感为主。

教学方法:

  在欣赏中理解,在朗读这记忆,在感悟中体会。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什么是“逍遥”?从语义学意义上说,这是个联绵词,联绵词往往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此外,它还是个叠韵词,因为韵母相同,逍遥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反正试想一下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那就是逍遥。“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天下》)即“游心于谈,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庄子》的“无为”主义,也可以叫作“逍遥”主义。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内格的就是庄子。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逍遥游》是《庄子》第一篇,是庄子的代表作。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今天我们学习他的《逍遥游》,看看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二、庄子和《庄子》简介

  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三、背景介绍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四、熟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1)正字注音释义(略)。学生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2)引导学生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五、讨论课后练习,理清思路。

  六、依据思路诵读全。

  七、布置作业

  1、辩析多义词志、图、名、置、穷的意思。

  2、结合课文谈谈你对逍遥至境的认识。

  第二课时

  导语

  所谓想象,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组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从文学的角度说,则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模样,创造出它的形象来。——在这里,二者具有共同的闪光点,那就是创造!

  《逍遥游》充满着想象,极富创造性。请同学们思考一番,第一,作者通过想象,怎样描写了鲲鹏之大?第二,为了阐明“世间万物都需要依托外力才能有活性”的哲理,作者运用了哪些比喻?第三,如何把庄子的丰富想象力,汪洋恣肆的文学才华移植到自己身上?

  讨论并明确

  1、提问:题目《逍遥游》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无所凭借,悠游自得的意思

  2、作者用众多的比喻所描写的物和人是不是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无所凭借,悠游自得呢?第1段中哪些句子描写飨鹏之大?

  明确:鲲之大。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提问:形体硕大无比的辊鹏如何飞上九万里高空的?《齐谐》书里如何写的?

  明确:“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提问:这说明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

  明确:是海运时的六月巨风。

  5、提问:课文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也是非逍遥的?

  明确:“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

  无力。覆杯水于拗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6、蜩学鸠是怎样嘲笑大鹏的?作者是怎样解释的?

  明确: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至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作者反驳:“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区之二虫又何知!”

  7、提问:蜩与学鸠“枪榆伤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

  明确;照样讲明它们也不逍遥,都是不自由的。

  8、提问: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朝菌不知晦朔,编站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

  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教师点评:在五彩缤纷,变幻无穷的大千世界里,有动物、有植物、有云气、有人类。其物种形状,其所占时间,所占空间,大者大,小老小,绝不相同。自然界如此,社会亦然。作者以上写的都是物,它们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遥的。

  9、提问:第三段作者提到的两个人说明什么?

  明确:所提到的宋荣子、列子,同样说明两人也还未逍遥。

  10、提问:那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是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哪种人能达到种境界?

  明确:“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也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11、要求学生读后回答:这篇文章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哲理,这个哲理是什么?庄子散文有时像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有时像万搬源泉,随地涌出,汪洋恣肆,先破后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但是《逍遥游》中所表达的思想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是不满现实的自我超腿的空虚。他企图以此达到逃避现实、保存自己的目的。实际上这种境界是不存在的,只能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我们青年人应该抛弃一切私心杂念,勇于面对生活,敢于挑战生活,要去拼搏,去创造更好的明天。

总结

  1、通过对本节课内容回顾,归纳写作方法,先破后立,从而明确庄子散文善用比喻、想象奇特的特点。(由学生概括、归纳,最后再由教师明确。)

  2、体会庄子散文的特点。

  布置作业

  熟背课文。

  写一篇短文,说说你对庄子《逍遥游》中“无所待”思想的认识。

  板书设计

  庄子

  1、世间万物有所待:

  (1)鲲鹏——形体的变化(描写)———有所待———依赖巨风(六月息)

  (2)野马、尘埃也有所待————善用比喻

  (3)大舟、草芥——想象奇特

  (4)蜩与学鸠——也有所待物

  2、世间万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自然界)

  (1)小知不及大知

  (2)小年不及大年———补充验证前文

  (3)汤之问棘

  (4)斥yan鴳之语人

  3、真正的是不受外物的限制——无所待人世间)

  (1)知、行、德、征(耐)四种人

  (2)宋荣子、列子——仍有未树,犹有所待者

  (3)至人—神人—圣人——无己、无功、无名—逍遥者

  ——追求绝对的自由(主旨)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把握本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2.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把握诗中的经典名句,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 具:PPT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问,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大屏幕投影)

  1.江南有哪三大名楼?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被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与“山东的蓬莱阁”并成“四大名楼”)而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以其雄伟的气势和巍峨壮丽的风采,古往今来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登楼抒怀。

  2.你能背诵出多少句古人描绘洞庭湖的佳句?

  ①屈 原:“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②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③许 棠:“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④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⑤杜 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⑥刘禹锡: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⑦诗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3.你记住了几副写岳阳楼的名联?

  ①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②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③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

  ④四面河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⑤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二、回顾作者及作品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世称杜工部,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有“诗圣”之誉,其诗有“诗史”之称。

  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三、 知人论世,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 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四、诵读并默写这首诗

  这首诗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深沉缓慢。

  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

  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

  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

  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五、赏析诗歌

  1.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①翻译: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

  ②问题:“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早闻洞庭盛名,早有渴望尽兴一游的夙愿,然而无奈战乱频繁,身世漂荡,到了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③概括简析:首联侧重写洞庭湖水面广阔,汪洋万顷。

  2.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①翻译:大湖广阔浩瀚把吴楚两地东南隔开,天地象在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漂浮荡漾。

  ②问题:“坼”“浮”两个字炼得好,好在哪里?

  “坼”,分裂。“浮”,漂浮荡漾。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就因为有了这个湖,一下子断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飘浮在这湖水上面,缓缓行进,这景象又何等宏丽。

  这两个字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宏伟奇丽的景色,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

  曹操咏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 体现了一种“雄浑阔大”的意境,而杜甫此联 “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宋代刘辰翁语)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③概括简析:颔联侧重写洞庭湖气势宏大,吞吐乾坤。

  3.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①翻译:我漂泊江湖,亲朋故旧早不知闻,竟无一字寄给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

  ②问题:颈联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这种表达技巧的作用。

  从颔联到颈联,诗的意境从宽阔转到狭窄,但这两联是相辅相成的。清代史学家浦起龙说:“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到尾联,意境又转到宽阔,诗的前后相互衬托,全诗意境构成一个整体。

  ③试分析颈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人面对汪洋浩淼的洞庭湖,回想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眼前既“老”且“病”,郁居木船,飘流湖湘,更是身世危亡,苦不堪言。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诗人抒发了一种忧己伤世无限悲苦之情。

  4.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①翻译: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战火纷飞,生灵涂炭;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我不禁涕泪奔流。

  ②问题:尾联在抒发个人悲苦的感情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体现了诗人作者怎样的情感?

  在尾联中,诗人在凄苦万状的情况下登楼观景,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不禁涕泪纵横,难以抑止。这种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一齐袭上心头,诗的意境从狭窄转到宽阔,由个人的悲苦转而想到国家的衰颓。由此可见,诗人总是不会停留在个人痛苦上,他总是以国事为念,体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关心国家命运(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六、探究总结全诗

  1.主旨意境

  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时所见所感。诗人通过 对洞庭湖浩翰汪洋、雄伟壮阔的景象的描绘,触景伤情,把个人的悲苦、国家的忧患和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景色上下衬托,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意境宏大,情调悲壮,是登岳阳楼的千古名篇。

  2.艺术技巧

  ①意境博大深远,风格沉雄悲壮

  ②全诗对比强烈,对仗工整

  ③用词精当,含意深刻。

七、课后练习

  1.熟读、背诵这首诗,在朗读中进一步理解全诗的意境和感情。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①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答:“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意思对即可,如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②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指导教案11-08

[精选]语文教案09-23

语文教案(精选)09-28

语文教案【经典】10-03

(经典)语文教案09-02

(经典)语文教案08-26

语文教案(精选)08-30

(精选)语文教案08-31

语文教案【精选】10-22

[经典]语文教案08-1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