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 推荐信 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 工作总结 华体会体育2串1 hth电竞官方下载 hth官网下载 hth官网下载app 演讲稿 hth官网产品
当前位置: 98158范文网 > 教育范文 > 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12-22 09:14:33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科学教案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华】科学教案6篇

科学教案 篇1

一. 活动目标:

  1、掌握搬运叠加物体的基本方法。

  2、感受并了解人们利用物体叠加所解决的生活中的问题。知道叠加是一种好方法。

二. 活动准备:

  大小不一带盖的塑料盒子 ppt:生活中的叠加

三. 活动过程

  1. 掌握叠加物体时的基本方法

  (目的:通过叠加并搬运带盖塑料盒,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物体叠加的便利。同时让幼儿掌握一些叠加物体的基本方法。)

  (1) 叠加并搬运带盖塑料盒

  (教师大小不一的塑料盒子,幼儿分成2组。)

  a. 每组幼儿尝试把桌上的`塑料盒叠放在一块指定的区域(区域大小为最大盒子的底部面积)

  b. 把叠加好的塑料盒子一起搬运到另一张桌子上相同大小的区域内

  (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在叠加并搬运盒子时如何增大稳定度)

  (2) 教师

  小盒子要叠放在大盒子上面。

  搬运有盖子的盒子时,可以把盖子打开,再把盒子叠加起来进行。(叠套的方法)

  2. 了解生活中运用叠加解决的问题

  (目的:感受并了解人们利用物体叠加所解决的生活中的问题)

  (播放ppt:生活中的叠加)

  幼儿观看ppt,说说叠加帮助人们解决了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对探索自然事物感兴趣。

  2、能大胆地进行操作实验,与同伴进行合作。

  3、感知塑料小棒摩擦后可以吸取纸屑。

  活动准备:

  1、塑料小棒或塑料笔杆(彩色笔)、小木棍、梳子、尺子、碎纸屑。

  2、记录单。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猜一猜,想一想”,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出示装满纸屑的篮子,请幼儿思考。

  师:如果不用手直接拿纸片,用什么办法可以取出篮子里的小纸片。

  (2)教师提供彩色笔,继续让幼儿探索取出纸屑的方法。

  2、教师示范“摩擦起电”实验,让幼儿尝试实验。

  (1)教师实验,幼儿认真观察结果。

  (2)让幼儿实验,尝试用彩色笔取出小纸屑。

  (3)教师根据幼儿实验进行提问,并进行小结。

  小结:水彩笔在头上擦一擦就可以把小纸片吸起来了,是因为水彩笔与头发摩擦以后产生了静电,这种现象就叫摩擦起电。

  3、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摩擦起电”。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以及记录单。

  (2)共同检验不同材料的实验结果。

  4、讨论:为什么有的'材料能成功实验?(塑料)

  活动延伸:

  这些塑料的材料除了与头发摩擦产生静电,还可以在哪里摩擦后也能产生静电,请小朋友去试一试。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螃蟹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理解并能说出自然数中相邻两个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3、知道自然数的排列顺序固定不变。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游戏课程资源册》:阅读页、操作单(你是我的小邻居、数字气球找位置)、操作卡(你是我的小邻居)。

  2、在线资源:PPT(《你是我的小邻居》)。

  3、其他:准备10个纸箱做房子。

  一、游戏(找朋友),初步感知"相邻"关系。

  1、组织幼儿坐成半圆形,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相邻同伴的名字并拥抱。

  关键语:小朋友们,左右瞧一瞧,说说和你挨着坐的同伴都是谁?

  2、教师小结。

  关键语:现在坐在你左边和右边的小朋友就是你的邻居,请你拥抱一下他们。

  二、帮小动物找房子。

  1、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帮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

  关键语:森林里有很多漂亮的房子……小朋友们知道故事里小动物的家分别在哪里吗?

  2、利用图片摆放的方式寻找小动物的家。

  关键语:请你们根据刚刚听到的故事帮助小动物找到家,将每一个小动物放到自己的房间里摆好(幼儿将动物对应的'操作卡摆在相应数字纸箱房子里,如果放不下可以叠放)。

  3、引导幼儿为小动物排序,验证寻找结果。

  关键语: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都找对了吗?(出示PPT《你是我的小邻居》)小动物的数量与房间序号是一样的,因为大象是一个人住,所以大象是住在1号房间……

  三、感知相邻房子中动物数量的变化,了解相邻数的含义。

  1、回忆故事,发现序数中相邻两数间多1或少1的规律。

  关键语:①小猴子住在几号房间?(5号)7号房间住着谁?(小兔子)一共有几种小动物?(10种)②小动物的房间号都是按照序数排列的,4号和5号房间的小动物数量有什么变化?(4号比5号少一个,5号比4号多一个)5号和6号房间的小动物数量又有什么变化呢?(5号比6号少一个,6号比5号多一个)

  小结:从小到大排列的自然数中,一个数前面和后面相互邻近的两个数就是这个数的相邻数,比如5的相邻数是4和6;4比5少1,6比5多1。

  2、师幼互动,加深相邻数概念。

  关键语:现在老师考考你们,3的相邻数是谁?4的相邻数是谁?(随机说出10以内相邻数)

  四、数字游戏:你是我的小邻居。

  1、介绍游戏玩法及其规则。

  关键语:相邻数看来是难不倒大家了,那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有难度游戏;这个游戏的规则是:10个小朋友,站成一横排;从左到右依次报数,报到数字几自己就代表几。老师会说出其中的一个数字,当我说出后,这个数字的相邻数小朋友就要向上跳起1次,同时其他小朋友全部蹲下。

  2、将幼儿作为主体变成数字进行游戏,巩固相邻数。

  关键语:规则明白了吗?咱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可随幼儿兴趣多玩几次)

  3、小结游戏。

  五、数字宝宝排排队。

  1、出示PPT,找出排序错误的数字。

  关键语:10的位置为什么是错误的?10比9多多少?它应该在9的前面还是后面?(教师还可随机将一组或几组自然数顺序打乱让幼儿练习)

  小结:在自然数的序列中,每个数字的排列顺序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更换位置。

  2、出示操作单,幼儿找出排序错误的数字,完成操作单。

  关键语:操作单上的数字宝宝位置也错了,你能把他们都找出来吗?

  3、对照PPT自我验证是否正确。

  活动延伸

  1、数学区:投放数字卡片1—10,供幼儿操作寻找10以内的相邻数。

  2、美工区:绘画"动物们的家"。

  3、家园共育:回家看看你家的邻居是几,住的是谁。

  附故事:森林里有很多漂亮的房子,每个房子都有一个序号,里面住着不同的小动物,小动物的数量与房间的序号是一样的。长颈鹿住在 2 号房,它的旁边住着大象和小猪,大象是 1 个人住,小猴子说:"我的邻居是 4 只小松鼠和 6 只小鸟"。8 号房间里面住着 8只可爱的小猫,它的邻居是小兔子和小青蛙。小老鼠住在 10 号房间,它的邻居是小青蛙。

  小朋友们,你知道每个房间里都住着哪些小动物吗?它们分别有几只?

【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

  由于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幼儿是整个活动的主体,调动了幼儿学习积极性,幼儿学习兴趣浓厚。通过观察幼游戏活动过程发现幼儿理解了相邻数的关系,幼儿在游戏中体验了合作的快乐,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下雪的场影和雪花的特征,感受下雪的乐趣。

  2、了解雪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流程:

  1、观看雪景的照片,问幼儿图片里是什么天气,下雪了,你们有没有见过下雪啊?下雪是非常好玩的`,也会非常冷,我们来看看下雪我们可以做些做游戏(出示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摔跤)

  2、下雪这么好玩,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看一看下雪的场影啊?播放下雪视频。

  3、小朋友们看过下雪了,你们知道雪是什么颜色的吗?雪花像什么?摸起来会怎么样?踩在上面会怎么样?

  4、你们想不想看一下真的雪花啊?拿出瓶子装的雪花,让每个幼儿亲手摸一摸,问幼儿有什么感觉?(颜色、温度等)

  5、一段时间后,请幼儿观察雪花有没有融化现象,提醒幼儿注意到当雪花不见时会有水产生,最后全部融化,变成了透明的水。

总结:

  当温度升高时,雪花会融化成水慢慢的消失了。

反思:

  南方的小朋友很多没见过下雪,所以本节课使用了课件、视频惯穿课堂,小朋友能从视觉上看到雪地和下雪场景,最后我把事先准备的冰箱里的霜刮下来,当成是雪,因为真的是跟雪没有两样,不管是颜色和温度,都和雪非常接近, 让小朋友亲手摸一摸雪,小朋友都感到很神奇,呵呵,善意的欺骗,小朋友很开心,我也很开心。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看图示了解制作方法,选择游戏材料,独立完成玩具缆车的制作。

  2、尝试借助风力等外力促使“缆车”滑动前进,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准备】

  制作步骤的图示(取材料和工具——画缆车——打洞——组装)、小盘子、卡纸、2厘米左右长的吸管、鞋带、记号笔、打洞机、剪刀(如图)。

  【教学玩法】

  1、幼儿根据图示取一个小盘子,放上卡纸、吸管、鞋带、记号笔、打洞机、剪刀(如图)。

  2、在卡纸上按图示画出缆车或自己设计画出缆车,沿线剪出“缆车”轮廓,在“缆车”上端找到中心位置,用打洞机打一个小孔,将一段吸管插入孔中,然后将鞋带从吸管中穿过。

  制作完成后检验“缆车”能否在鞋带上灵活移动(如图)。

  3、幼儿双手分别握住鞋带两头并拉紧,想办法让鞋带上的“缆车”滑动起来。

  4、探索在双手不摆动的情况下让“缆车”滑动起来的方法。

  规则:

  1、拉直鞋带,让“缆车”在鞋带上滑动起来。

  2、在双手不摆动的情况下,想办法让“缆车”滑动起来。

  3、在双手不摆动的情况下,想办法让“缆车”从低处往高处滑动,再从高处往低处滑动。

  评析:

  “滑动的缆车”游戏过程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动手做:幼儿通过观察与画画、打洞、穿绳等系列操作活动,独立制作一个可玩、可探索的“缆车”。第二部分是动手玩:幼儿想方设法让挂在鞋带上的`“缆车”能够在不同条件下滑动起来。

  刚开始时,幼儿一般会双手拿着鞋带的两头,自然地将鞋带一头举高,一头放低,这样“缆车”就会从高处滑向低处。但是,这样的游戏很快会让幼儿失去兴趣。此时,教师引导幼儿开展新的探索,即可在固定鞋带位置、双手不能上下摆动的情况下让“缆车”滑动起来,以引发幼儿的思考和尝试。在游戏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幼儿鼓起了嘴巴去吹别人的“缆车”,他们惊喜地告诉教师和同伴“用嘴吹气,产生风力,可使‘缆车’向前移动”“吹气的力道越大风就越大,‘缆车’滑得也更快”;又有幼儿产生了合作游戏。孩子们最后还发现“用嘴吹气,不仅可使‘缆车’从高处往低处滑动,还可使缆车从低处往高处滑动”。

  一个好的游戏既少不了游戏材料,更少不了对幼儿游戏兴趣的激发,“滑动的缆车”游戏符合这两个设计要素。该游戏也可配合“我们的城市”“去旅游”等主题活动开展。

科学教案 篇6

幼儿现状观察:

  1.通过日常观察发现多数幼儿不会根据天气调整自己的衣服;

  2.通过教学活动发现幼儿缺乏将所感知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的能力,需要我们设计有趣的游戏进行引导;

  3、通过日常游戏发现幼儿缺乏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流动形成风,初步了解风有大小、方向的区别。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萌发初步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气球、纸球、乒乓球、积木、沙包、纸条等材料。

  乒乓球若干,无盖纸盒五个。

  天气预报录像片断;不同方向的风吹动国旗的图片。

  2.经验准备: 喜欢各种各样的科学小实验活动。

  有一定的倾听观察能力。

活动重点:

  在游戏中感知风,了解风有大小、方向的区别。

活动难点:

  游戏中尝试控制风的大小与方向。

活动过程:

  突出师幼互动,整个活动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游戏感知

  每组桌上有气球、纸球、积木、沙包、纸条等材料。

  幼儿观察——桌子上有什么?

  游戏——不用手却让玩具动起来

  思考并交流——怎么让玩具动起来的?玩具都动起来了吗?

  为什么有的玩具动了,有的玩具没有动?

  怎样让没有动的玩具也动起来?

  幼儿发现——用嘴吹和用纸板扇都能有风,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第二部分:观察讨论

  1、每组选一名幼儿,自选方法,可以用嘴吹纸球、也可用纸板或其他材料扇纸球,同时比赛,看谁的纸球远;

  幼儿讨论——用嘴吹和用纸板扇出的风有什么不同吗?

  同样是用嘴吹出的`风有什么不同吗?

  怎样得到大一点的风?怎样得到小一点的风?

  怎样让没有动的玩具也动起来?

  幼儿发现——风有大小的区别。

  使劲吹风就大,轻轻吹风就小;用嘴吹风小,用纸板扇风大。

  2、观看天气预报预报风力风向的片断,了解风有方向。

  观看不同方向风吹动国旗的图片,看到不同方向的风的作用。

  第三部分:游戏探索

  游戏方法:时间:5分钟;要求每组5人,每人一个乒乓球;要把球放在桌子一边,不许用手拿,也不许用头 、身体去碰球; 把球弄进桌子对面的盒子里。看哪组最快。

  初次游戏后,以相机录下幼儿游戏镜头。优胜组介绍经验,全体幼儿观察分析游戏方法

  幼儿发现——在游戏中要不断调整球的方向,掌握吹的力度,互相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吹进球。

  再次游戏,体验成功

延伸活动:

  继续开展风的游戏,了解风的特性,拓展人们利用风的经验。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7-20

【精选】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经典)07-21

(精选)科学教案07-26

科学教案【精选】07-29

科学教案(经典)07-30

科学教案[经典]08-09

[经典]科学教案08-28

(经典)科学教案09-17

(精选)科学教案08-3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