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 推荐信 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 工作总结 华体会体育2串1 hth电竞官方下载 hth官网下载 hth官网下载app 演讲稿 hth官网产品
当前位置: 98158范文网 > 教育范文 >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31 10:23:4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范例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范例6篇]

语文教案 篇1

  本文是一首诗歌,用第一人称的方法,抒发了一条小河常年累月,无论昼夜,寒来暑往默默忍受着寂寞、干涸却不停地、快乐地流淌,为人们播种希望与幸福的胸怀。值得注意的是奔跑是小河最重要的品质与特征。这一点教师在教学时要适当点拨。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理解相关的词语,能在现实生活中正确运用它们。

  3、理解诗歌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要注意指导同学掌握朗读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来。教师可以根据同学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范读,指导同学读出长句中的停顿,注意不同标点符号时语气的表达。通过范读、探究、找关键词句的方法突破。激发同学对诗歌朗读的热爱和兴趣。

学生分析:

  这篇诗歌篇幅不是很长,学生读起来较容易。但生字较多,因此,老师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充分使用有效的识字方法识字。让学生通过读文,知道奔跑使小河能歌唱、能奉献、能为人们带来播种的希望和丰收的快乐。可以结合课后问题来牵引,指导学生了解总起句的`作用,感受小河那种忘我的奉献的精神。

  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生字词卡片、了解家乡的河流辽河、浑河对沈阳的建设带来了哪些好处。

  2、学生准备:查找小河的来历形成及对人类有哪些好处相关资料。收集辽宁沈阳都有哪些河流,它们对家乡沈阳的建设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课前老师让收集有关河流的资料,你们收集了吗?(生汇报)

  (课件播放小河经过高山、平原、田野……流淌的动画)

(一)、导入

  一条蜿蜒的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它穿越高山、平原;浇灌田野、森林。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它在唱自己的歌,它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通读识字。

  1、自由读课文,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做记号,然后在组内解决。

  2、同学互动,拿出汉字卡片互相考一考。

  3、老师检查学生识字、识词情况,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坎坷 干涩 乳汁 哺育 崇高 浇灌 寂寞 嘴唇 播种 分享

  4、课件出示汉字,生认读。一类字让学生自己能说出识记生字的方法及相关的词语。

  5、指导写字。指导书写学生认为难写、易错的字。如“哺 灌”。评比欣赏。

(三)、理解课文

  1、指名同学大声读课文,划出全文共有几个小节。

  2、你喜欢哪个小节就把哪个小节多读几遍。

  3、(课件出示画面)师:我是一条小河,一条奔跑的小河。听,哗啦哗啦,那是我流过城市山村,正在把动人的故事诉说,小河的歌里都唱了哪些故事?(唱自己是明亮的小河、快乐的小河、绿色的小河。)

  (1)第一节: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名同学回答,回答到哪就指导哪句话的朗读。)

  猜一猜,它可能都走过哪?(生介绍自己了解有关小河形成及最后流到大海的资料。可以读查到的资料;还可以画出来。形式不限,鼓励学生到黑板上画下来。)

  它走的路确实够远的了。练读这句话,读出路远的感觉。指名同学读,读后评价。

  (2)还知道了什么?你们从哪知道的?用书上的话来回答。(生补充黑板画)有和他同样感受的人请把手举起来,诗是要读的,哪位同学能用读来告诉大家小河有唱不完的歌和遇见了很多很多好伙伴。指名朗读前三句。评价。

  (3)它除了唱着星星、月亮还可能唱着什么?身边除了有小鸟花朵以外,还可能有什么和它做伴?

  (4)你能不能也用这样的句式做一首小诗。(略)

  (5)下面的一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名同学读。(读出路途坎坷、不知疲惫、不怕严寒酷暑等的感受)

  (6)配乐,师范读后学生评价。老师在读的时候眼前就仿佛看到了小河在山谷中不停奔跑,身边还有小鸟、小花等等很多小伙伴。只要眼中有物;心中有情,就能读好。

  (7)课件动画配乐。齐读。

  4、第二节你还读明白了什么?指几名同学汇报。

  (1)你知道寂寞是什么意思吗?你有过寂寞的时候吗?给同学们说一说。

  (2)那小河可能在什么时候会寂寞呢?(答案不唯一。)

  (3)谁来读读这两句话?读出寂寞的感觉。

  (4)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小河从寂寞又变成欢乐的了呢?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5)想一想你读的时候还看到了什么?和同组同学交流交流。 同学交流后回答。(干旱地区大地干裂,田里颗粒无收,人们没有水喝,就像唐僧他们路过的火焰山一带一样等。)

  (6)失去生机的黄土沙石;口渴的要命的小动物们见到小河一定乐坏了。小河帮助了别人一定也乐坏了!咱们也像小河一样,把快乐送给小伙伴吧!在小组里读一读,把快乐送给他们。

  (7)指名同学读。赛读。表演读。

  (8)比较第一、二节句式,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每一节第一句的句式相同,以及每一节下面的句子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了解总起句的作用。)

  5、学习第三、四小节。

  思考:刚才学习诗歌时都用什么方法?(读、画、联系上下文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这两个小节。

  (1)自己划出这两个小节的总起句。小组内交流自己还知道了什么。

  (2)生汇报,其他同学适时给予补充。从而知道小河有追求、有责任感,为人们带来快乐。

  (3)(课件出示小河流动的动画,经过地方的美景。)同学们边欣赏美丽的画面,教师边过度:有人说它是江河湖海的儿子;也有人说它是水里鱼儿的家。它经过的土地绿树成荫,一片生机;它经过的田野,大地葱绿,瓜果飘香。好像它不知忧愁,总是用自己的身躯拍打石子发出悦耳的轻唱,好像它不知疲惫,无论严寒盛夏,永远向前。因此诗歌的最后一小节说它是一条奔跑的小河。

  齐读最后一小节。说说你们是怎么理解“奔跑”的?

  是啊!正是由于它奔跑,才最后投入大海母亲的怀抱。不愧是一条弃而不舍的小河;也正是由于它奔跑,才有这大地的生机;真是一条播种希望的小河。让我们再读课文,去聆听去体会。

  课件动画配乐。生自由加动作朗读全文。

(四)、课件播放:辽河介绍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真的为小河的乐观、坚韧、勇敢、执着所感动了。老师把我们家乡的母亲河辽河带来了,你们听——播放课件。

(五)、总结:看了辽河的介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是啊!辽河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了,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小河那样,乐观面对困难、不断努力,将来有一天把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预习指导]

  1.背诵课文1-3段。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三分钟演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习欲望。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习:

  1.6人背书片断

  2.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 山景 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2)用了什么写法?

教学过程

  2.学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签提问

  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参考:温晴:

  对比:北平(大风) 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八、堂上练习:

九、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A类:完成课后练习二

  教师视察后核对答案。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能用“绿树成阴、鲜花盛开、风景优美、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川流不息”中的几个词语说几句话。

  4、感受北京的美,热爱祖国的首都。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背诵课文第3、4段。

  2、难点:用课后练习里6个词语中的几个词语说两三句话。

课前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北京吧!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第26课《北京》。齐读课题。

  2、到过北京的同学在北京的哪些地方玩过?

  3、北京多美呀!没去过的小朋友不用着急,现在我们马上出发去北京游玩。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出示课件。学生看、听。

  2、听教师读课文后,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三、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完后画出课文中的生字。

  2、检查自读情况。

  3、指名朗读课文。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看图。

  (1)课文有几幅图,图上画的分别是什么?

  (2)课文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地方?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读后知道了什么?

  3、放第二段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4、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

  (1)读完这一段,你又知道了北京的什么?

  (2)出示课件,让学生结合画面和上下文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两个词语的意思。利用课建立节“川流不息”的意思。

  (3)朗读。

  5、学生自由读第四段,出示课件。

  (1)这一段又给我们介绍了北京的哪些地方?这些地方美吗?

  (2)结合课件理解“风景优美、高楼大厦、名胜古迹”等词的意思。

  (3)指导学生带着喜爱、赞美的感情朗读这一段。

  6、分组读二、三、四自然段。

  讨论:你爱北京吗?为什么?

  7、提问引读第五自然段。

  (1)哪儿美?爱什么?

  (2)这一段集中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8、齐读第五段,读出热爱北京的语气。

五、指导背诵

  怀着热爱、赞美的感情,朗读全文。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学会d、t、n、l四个声母的发音和书写。

  2、学会d、t、n、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和带调拼读音节。

  教学重点: 声母d、t、n、l的发音和d、t、n、l与韵母拼读音节。

  教学难点: n、l的发音和n、l与韵母的拼读。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和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d、t、n、l字母卡片、媒体资源(动画、PPT)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上次课,我们学了4个单韵母b、p、m、f(出示字母卡,抽查同学读、写的掌握情况。)这节课我们学习声母d、t、n、l。

  二、学习声母d

  1、字母d的发音

  师:第一幅图画的是什么?一面鼓和鼓锤。拿鼓锤敲鼓,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咚咚”的声音。“咚”的声母就是d。

  小朋友们有没有听过马蹄声?马蹄声是“得得得”的声音,字母d发“得”的音。“得”的声音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d。

  (教师示范读,并讲解)

  发音要领:舌尖顶住上颚,堵住气流,然后舌尖突然离开,让气流冲出来

  口诀:马蹄声响d d d

  同学练习读,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2、字母d的书写

  师: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怎么写“d”?字母“d”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哪个格?

  注意:字母d有点像反写的6,左下角是个半圆。分两笔写成,先在第二格写半圆,然后从第一格中间起,写一竖,写到第二格。

  同学练习写,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三、学习声母t

  1、字母t的发音

  师:第二幅图画的'是什么?一条鱼儿。尾巴弯弯的,两边的鳍连在一起就像一横。

  师:字母t读“特别”、“特务”的“特”音。

  (教师示范读,并讲解)

  发音要领:用舌尖抵住上牙床,猛一发音

  注意:t和d不同,t是送气的,“踢球”的“踢”的声母也是t。

  同学练习读,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2、字母t的书写

  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怎么写“t”?字母“t”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哪个格?

  注意: t要占中格和上格,先写直勾,再写一横。

  同学练习写,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一、学习声母n

  1、字母n的发音

  师:第三幅图画的是什么?一个门洞

  (教师示范读,并讲解)

  发音要领: 舌尖抵住上牙床,让气流从鼻腔中透出

  同学练习读,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2、字母n的书写

  师: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怎么写“n”?字母“n”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哪个格?

  注意:n占中格,先写左边一竖,再写拱形和右边一竖。

  同学练习写,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二、学习声母l

  1、字母l的发音

  师:第四幅图画的是什么?一个小朋友拿着根小棍子在赶猪

  师:字母l读“快乐”的“乐”音。看这小朋友多快乐呀。

  (教师示范读,并讲解)

  发音要领:“le”读的轻短时就是“l”的读音

  同学练习读,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2、字母l的书写

  师:哪位小朋友能说说,你怎么写“l”?字母“l”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哪个格?

  注意:字母l长得好像一根小棍子,从第一格开始写,写到第三根线。

  同学练习写,相互纠正,教师巡视。

  三、小结

  这次课我们学习了d、t、n、l四个声母的发音和书写。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养成阅读课外书的习惯,边读边思考,并且能够做到不懂就问或者及时查资料。

  2.懂得文言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能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阐述出来。

  3.积累名言警句,养成思辨的好习惯。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想一想:每篇课文都是哪种类型的?你用多长时间可以读完?

二、学习“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阅读本单元的课文分别用了多长时间?

  (学生自由交流,并推选出阅读速度快的同学。)

  2.表扬阅读速度快的同学,让学生交流自己提高阅读速度的心得。

  3.关于阅读课外读物,特别是一些名著,要边读边思考,阅读完后可以写写心得体会,和平时训练的习作一样,对于有问题的地方,要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对于一知半解的问题要查资料,确保准确。

  4.小结:同学们在课外阅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从浅入深,循序渐进,多读名著。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不断思考,并写下心得。对自己的习作,要多读几遍,发现问题时用修改符号仔细修改。对于不懂的问题及时查资料或者向人请教,等等。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1.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词语的意思去推导成语的.意思。

  课件展示:走马观花自愧弗如声泪俱下不以为然过犹不及赴汤蹈火

  学生齐读后思考:这些画横线的字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走:跑。弗:不。俱:都。然:是,对。及:达到。汤:热水。)

  2.课本“词句段运用”还有两个句子,先读一读,再和同桌一起交流句子的主要意思。

  3.检查反馈,全班交流。

  (1)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说明任何科学发明或者真理都是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研究、探讨、解决问题中得来的。)

  (2)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写出了阅读的好处。)

  4.在本单元的课文中,还有不少值得细品的语句,请找出来,与周围的同学交流、品味,说说这些语句的主要意思。

  5.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习“书写提示”。

  1.教师展示楷书和行书各一张,学生先说一说两种书法的区别,再读一读展示的相应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区别。学生交流。

  (发现:楷书的笔画每一笔都很规范,笔画与笔画之间不互相牵连,所以,楷书写起来相对速度较慢。行书是介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不像草书那样难写难认,又不像楷书那样严谨端庄,但是,行书的连笔可以加快书写速度。)

  2.学生齐读这两种书法的书写文字,全班交流。

  3.展示赵孟楷书《三门记》。

  (1)学生对比认识其楷书内容;

  (2)学生自由讨论其楷书特点;

  (3)总结。(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秀丽柔美,稳健大方)。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齐读“日积月累”的句子,注意读准“变”“通”的读音。

  2.学生交流句子意思,明白这些句子都是古文中的名言警句。

  第一个句子出自《周易》,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不受阻塞,才能不断地发展。

  第二个句子出自《礼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第三个句子出自《荀子》,意思是:靛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蓝草更深。

  第四个句子出自《淮南子》,意思是:如果对人民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人的制度;如果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的规矩。

  (学生在交流句子意思时,只要大致说对就好。教师简单介绍出处及作品情况。)

  3.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全班交流。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4.结合实际,学生谈谈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变化才是永恒的规律。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外阅读的循序渐进性,学习名著要多读多练多思考,同时积累了有关变通的名言警句。同学们要将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好好学习,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语文教案 篇6

  1、小麻雀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和人物的心情。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2、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品味童话的语言。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谈话引入。

  三、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本体把握,、捋出线索,感受小麻雀的成长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13):小普季克不会飞,对外界很发了奇,又不相信妈妈的话,不听好好的劝告。

  第二段(14~18):小普季克不小心掉在一只大花猫的旁边,妈妈奋不顾身保护他,他又急又怕,竟然飞到窗台上,妈妈尾巴上的羽毛却被大花猫咬掉了。

  第三段(19):小普季克会飞了,心情既高兴又难过。

  2、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提出学习的主问题:小麻雀和麻雀妈妈是一对怎样的母子?

  五、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读。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