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 推荐信 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 工作总结 华体会体育2串1 hth电竞官方下载 hth官网下载 hth官网下载app 演讲稿 hth官网产品
当前位置: 98158范文网 > 教育范文 > 教案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教案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教案

时间:2024-02-03 07:47:1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教案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写“惯、圃”等11个字,正确读写“真理、司空见惯”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4、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能根据具体事例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正确理解课题的含义。

  2、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惯、圃”等11个字,正确读写“真理、司空见惯”等13个词语。

  2、了解课题,明确作者的观点;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过程

  板块一标点导入,点明观点

  1、书写标点,观察思考。

  (1)课件出示“?”,教师提问:这是一个什么标点符号?它有什么含义?

  (2)学生自由发言。

  (3)把问号的上半部分拉直,就会变成什么标点符号?它又有什么含义?(课件演示动画,把“?”拉直变成“!”)

  (4)学生自由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2、引入课题,解释“真理”。

  (1)引入课题:由问号变成叹号,这两个看似简单的符号变换,却被我们的作者用来形象地向我们阐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2)启发思考:先看看这两个标点符号的变换,再看看课题,想一想“?”代表课题中的哪个词语,“!”又代表课题中的哪个词语。(?:问号!:真理)

  (3)理解“真理”:你们知道哪些真理?可引导学生说几个揭示真理的名言警句。

  (4)小结:以上的名言警句、公式等都阐明了真实的道理,都被实践证实是正确的,所以我们称它们为真理。这些真理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指导着我们的言行。

  (5)指名读课题。

  【设计意图】

  课堂教学开始时要有亮点,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环节以标点符号“?”到“!”的变换引入,令学生眼前一亮,紧接着自然引出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块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

  1、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

  ①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

  ②先把句子读通顺,再朗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①认读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真理司空见惯疑问花圃搜集蚯蚓实验阶段

  事例见微知著灵感领域机遇

  ②理解重点词语“司空见惯”“见微知著”。

  2、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1)提出要求。

  ①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指读。

  ②思考: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课件出示:

  理清课文说明顺序,填一填。

  本文先提出xx的观点,然后列举xxxx、xxxx、xxx三个事例,最后总结:只有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才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2)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

  本文是按照“提出观点——举出事例——总结观点”的思路写作的,条理很清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层次,设计了填空练习,为学生搭建支架,又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板块三理解事例,填写表格

  1、初步了解,概括事例。

  (1)找出文中列举事例的段落,快速浏览,用自己的话概括事例。

  (2)作者为了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举了哪几个事例?谁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3)学生交流。

  第一个事例是谢皮罗教授发现水的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第二个事例是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

  第三个事例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从儿子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一现象中发现了人睡觉时眼珠的转动和做梦的关系。

  2、深入理解,填写表格。

  (1)学习有关第一个事例的段落,师生合作填写相关的表格。课件出示: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找到真理

  事例1洗澡水的漩涡为什么总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反复试验和研究漩涡旋转的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事例2

  事例3

  (2)现在再请大家细读有关另外两个事例的段落,同桌合作补全表格。

  (3)交流表格的填写,课件出示答案: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找到真理

  事例1洗澡水的漩涡为什么总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反复试验和研究漩涡旋转的.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事例2同一种蚯蚓分布在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的同纬度地区,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研究推论推论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

  事例3睡觉时眼珠为什么会转动反复观察实验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

  【设计意图】

  在“深入理解,填写表格”这个环节中,采取由“扶”到“放”的方法,首先师生共同填写第一个事例的相关内容,再让学生独立补全表格。设计这个表格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三个事例中了解到真理诞生的过程。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能根据具体事例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回顾学法

  1、归纳叙述顺序。

  (1)观察表格,回顾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叙述这三个事例的?

  (2)学生先讨论,然后举手发言。

  (3)小结:这三个事例中科学家发现真理的过程是相似的,作者写这三个事例都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的: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课件出示: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找到真理

  过渡:书上有一段话和大家说的意思是一样的,请大家找出这个自然段。(第2自然段)

  2、理解关键句子。

  课件出示: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1)齐读这段话。

  点拨: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这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引导理解问号和感叹号的含义。

  ①在这一段话中,“?”和“!”有什么含义呢?它们各指什么呢?(“?”的含义是:发现问题,不断追问;“!”的含义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②那么,“把‘?’拉直变成‘!’”表示的意思和文中哪句话相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③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形象、直观、易懂)

  3、拓展举出事例。

  (1)列举事例:科学史上,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受到启发,不断实验和研究,最后找到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吗?

  (2)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

  (3)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补充,课件出示事例。

  课件出示:

  瓦特从水蒸气推动壶盖的现象中受到启发,改良了蒸汽机。

  鲁班的手被植物叶子划伤,后来他发明了锯子。

  牛顿在苹果树下被掉下来的苹果砸到了头,后来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4)小结:这么多的事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就可以找到真理。

  (5)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

  文中的三个具体事例是怎样说明作者的观点的?这是本环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让学生联系前一课时的表格内容,思考它们共同的叙述顺序,即“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找到真理”,从而引出表达作者具体观点的段落,并深入理解句子,水到渠成。

  板块二感悟科学精神,总结观点

  1、找关键词,感悟精神。

  (1)默读课文,提出要求。

  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件的,那么科学家们是靠着怎样的科学精神,在漫漫的科学长途中寻找到真理的呢?

  (2)默读课文,画出关键词语,并联系事例理解。

  (3)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你觉得他们凭借什么找到了真理?

  ①见微知著。

  a、第3自然段中哪一句话体现了谢皮罗这种见微知著的本领呢?(见微知著: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b、指导朗读句子,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c、在魏格纳和奥地利医生身上能找到这种见微知著的本领吗?

  d、学生交流。

  小结:看来要想发现问题,有所成就,就得练就一双锐利的眼睛,善于观察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并能见微知著。

  ②善于发问。

  a、奥地利医生凭借什么找到了真理?(板书:善于发问)

  b、谁来读一读奥地利医生那一连串的问题?

  课件出示:

  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有什么关系呢?

  ③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

  a、启发引导:当他们发现问题之后,谢皮罗教授是怎样做的?魏格纳是怎样做的?奥地利医生是怎样做的?

  b、在发现问题之后,他们进行了反复的实验。他们正是凭借这种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精神,才发现了真理。

  2、总结观点,畅谈体会。

  (1)总结观点,反复读课题。

  是啊,这个“?”和“!”凝结了科学家们多少难以名状的情感啊!如果你是谢皮罗教授,在抓住问号不放并进行反复的研究之后,发现洗澡水的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你一定会赞同作者的观点,一定会骄傲地对世人说:“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畅谈体会。

  学习课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

  情感是小学语文的灵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体现科学家科学精神的关键词,使他们心中升腾起敬佩之情。在总结观点环节,老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探索发现的热情。

  板块三领悟课文写法,仿写练习

  1、总结写法。

  (1)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本文先点明观点,然后通过具体事例说明观点,最后总结观点)

  (2)教师总结: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列举具体事例加以说明,最后总结观点,这样的文章叫作议论文。

  2、仿写练习。

  (1)题目要求:“失败乃成功之母”“团结就是力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志者事竟成”这些格言也是真理,现在就请你们仿照本文的写法来写一篇短文,论证某句格言。

  (2)口头交流短文的选材,思考应该怎样选材。

  提示:围绕自己的观点选择具体的事例。

  (3)编写简要的提纲,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团结就是力量提出观点

  举出事例事例1:xxx

  事例2:xxxx

  总结观点

  (4)学生开始写作。(如果时间不够,可以放到课后去写)

  【设计意图】

  本课后有道“小练笔”,这是个读写结合的练习。怎样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迁移呢?先总结课文的写作特点,然后交流如何围绕观点选材,再指导列出提纲。按这样的步骤进行写作练习,学生再写起来就不难了。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教案2

  教材简析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班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属于议论文。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用三个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契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教学目的

  1、学会词语:诞生、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机械、洗澡、逆时针、无独有偶、玫瑰、百思不得其解、见微知著、领域

  2、了解课文中写的三个事例,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个事例的内容。

  3、初步了解用事例来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科学精神)

  2、前面两课告诉我们哪方面的科学精神?(18课: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的精神;19课: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师:是啊,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了解和感受了居里夫人、中国航天人身上精神。

  这一些科学精神是非常可贵,非常感人的,是值得去学习的。而具有这些科学精神千千万万的知名的或者不知名科学家、科技工作者都是值得我们去敬重的。

  今天我们学习这个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让我们继续了解和感受可贵的科学精神,另外,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我们要来学习这种写法。

  3、出示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齐读课题,问: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二、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自学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读通读准课文。

  2、自学生字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提问:

  课文里讲了哪几个人物?(麻省理工大学教授谢皮罗、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奥地利医生)课文写了几个事例?(三个)

  你认为这篇课文的体裁是属于哪一类?(说理性文章或者议论文)

  2、检查朗读。指名四个学生分别来读第一二、和第六、第七、第八自然段。

  3、检查词语。教师出示词语。

  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词语,想想哪几个词语比较难理解;指明朗读词语;重点理解一些词语;齐读词语。

  重点学习词语:诞生、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机械、洗澡、逆时针、无独有偶、玫瑰、见微知著、领域

  司空见惯:意思(看得多了,不以为奇),近义词(习以为常、屡见不鲜),反义词(绝无仅有、凤毛麟角)。书上“司空见惯的现象”指哪些现象?“司空见惯”还可以跟哪些词语搭配?(司空见惯的事情……)

  追根求源:意思(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近义词(刨根问底、追本溯源)

  机械:“械”是形声字,用械组词。

  逆时针:给逆组词。

  无独有偶:意思(某种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儿),举例。

  见微知著:“微”、“著”的意思(隐约、明显),意思(见到事物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领域:用域组词。

  四、快速默读课文。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课文举了哪几个事例?

  检查

  1、指名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朗读第一自然段。

  2、课文举了几个事例?举这几个事例目的是什么?(为了用事例说明这个道理。)

  3、找出课文中写这三个事例的内容。(3、4、5自然段)

  五、初读三个事例,了解三个事例的内容。

  下面我们来概括这三个事例主要内容,有一个自然段可以帮助我们来完成这个任务,哪个自然段?(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写了哪几个内容?)

  指明三个学生来朗读课文3、4、5自然段,其他同学再想想,分别讲了什么?

  给学生一些时间,可以自己说说,也可以在同桌说或者在小组里说。

  请三个学生站起来说三个事例的内容。

  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老师出示三个事例的内容,再让全班同学读一读。

  六、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刚才我们已经说了,这篇课文是说理性的文章,也叫议论文,分哪几个部分,在课题上边写出课文的结构,并且在书上分好段。

  检查讨论。着重讨论第二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第二和第六自然段也是在证明作者提出的观点,是三个事例的总起和总结,所以应该分到第二段,教师板书:提出观点——事例证明——总结全文

  七、小结。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02-2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12-20

《台阶》的优秀教案优秀11-21

《巨人的花园》优秀教案优秀10-14

生日教案优秀05-24

《燕子》教案优秀09-12

《夹竹桃》优秀教案09-13

艺术的教案优秀09-09

(优秀)大班教案09-10

《茶馆》教案优秀09-1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