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 推荐信 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 工作总结 华体会体育2串1 hth电竞官方下载 hth官网下载 hth官网下载app 演讲稿 hth官网产品
当前位置: 98158范文网 > 教育范文 >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29 08:30:5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合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集合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元宵节为主题,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片自读课文,安排了识字、写字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设计了笔顺指导、扩词、造句、积累偏旁及口语交际等语文活动。

教学目标:1。认字25个,写字16个。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方框、火字旁、目字旁。学填常用偏旁表。

  3.用圆、灯、年组词。用觉得造句。续编灯谜。

  4.背诵《元宵节》,初步认识对联。

  5.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地习俗,体会亲情、友情,更加热爱生活。

学重点:加强朗读训练,初步建立生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了解农历正月十五的中国的传统习俗,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时间:67课时

第一课时 元宵节

教学目标: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难点:认识10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听读法。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在这个节日里我们都干些什么?吃些什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诗《元宵节》。

教学新课: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师范读课文,生用手指课文,听清字音。

  2. 学生练读课文。(1)自己读。

  (2)同座互读。

  (3)指名读。

  窗外/月儿/圆又远,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3. 学习生字。

  宵 节 窗 圆 吃 汤 正 户 庆 团

  (1) 以小组为单位在识字小先生的带领下认字。

  (2) 师指导认识方框儿。

  (3) 谁愿做小老师。

  (4) 生字组词接力游戏。

  二.背诵课文。

  1. 自己背。

  2. 开火车背。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得真棒!

  板书设计:

  元宵节

  窗外/月儿/圆又远,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宵 节 窗 圆 吃 汤 正 户 庆 团

  教学回顾:这节课同学们能认真读课文,读的有感情,并能背诵。基本上都能掌握认识的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 学习偏旁方框

  教具:

  生字卡片、幻灯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激趣: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儿歌《元宵节》,谁能把这首儿歌读给同学们听,也可以试着背一背。

  2. 检查生字的读音并组词

  用多种形式读字音:指名读、开火车、集体读、学生A读字音,学生B组词

  二、 识字、写字:

  1.分小组自学,然后汇报:

  学生A:按结构进行分类学习。节是上下结构的`,欢吃是左右结构的,庆是半包围结构的,围是全包围结构的

  学生B:节的偏旁是草字头

  学生C:正的笔顺是:

  学生D:我会给节组词:节日

  2.重点直到欢、吃、团三个字,请学生当小老师

  欢 又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第四笔是横钩,书写时左宽右窄

  吃 口字旁要写的小,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注意区别

  团 写方框时注意距离天字格上下、左右距离要相等

  3.课件显示生字结构笔画

  三、 范写生字、个别指导

  四、 板书设计:

  元宵节

  欢吃

  团

  五、 课堂作业:

  1. 完成拼音田字格

  2. 写出带下列偏旁的字并组词

  ( )( ) ( )( )

  ( )( ) ( )( )

  ( )( )

  六、 教学回顾:

  本课掌握较好,团字书写还要加强练习。加强说话练习。

  看花灯

  教学要求:

  1. 思想教育要求: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知道元宵节也叫灯节

  2. 知识要求:学习本课生字词语并能正确规范书写

  3. 能力要求: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想象花灯的样 子。

  重点:

  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识字和写字是本课教学重点

  难点:

  在了解课文基础上,想象或说一说自己看过的花灯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 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花灯样子

  3.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具:

  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传统的节日元宵节谁还记得他还叫什么节?

  2. 元宵节的时候,家家户户大街小巷挂起各种各样的花灯,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3.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花灯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 请同学借助汉语拼音读儿歌

  2. 自由读课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边读,边画出生字

  3. 出示生字卡片,以多种形式巩固生字读音

  ⑴. 齐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⑵. 小组长抽查用生字卡片进行学习

  ⑶. 猜字游戏

  三、 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样的花灯?请你介绍给同学

  2. 指导朗读

  当你看到这么多花灯时,你想说什么?

  ⑴. 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欢腾。

  ⑵. 各种彩邓真奇妙,明年我也做花灯。

  ⑶. 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一种花灯?能画出他的样子吗?

  ⑷. 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明年我也做花灯,要做什么样子的?

  ⑸. 我们也动手做花灯,元宵节的时候把他挂在家中,挂在大街小巷,你能说一说你的心情吗?

  请你带着这种心情再读一遍儿歌

  朗读儿歌的时候要读出节奏来。

  四、 试背儿歌:

  五、 板书设计:

  看 花 灯

  金鱼 吐 奥运邓

  猴子 眨

  看做 字母灯

  小猫 追

  蜻蜓 立 山羊灯

  六、课堂作业:

  1. 读词语:

  2. 先读课文,在填空

  3. 画一盏花灯

  4. 猜、编灯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 学习偏旁火字旁目字旁

  教具: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出示一盏花灯笼)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盏什么灯笼?你能给他起个名字吗?

  这节课,我们就和这些汉字朋友交朋友。

  二、 识字、写字

  1. 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表。

  2. 检查汇报,给汉字找家

  3. 巩固生字读音,建立音形联系

  4. 小组自学

  ⑴.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⑵. 说一说你帮助了谁,谁帮助了你

  5. 重点指导灯、金真三个字书写。

  灯 火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书写是注意做高右低,左窄右宽

  金 金字是上下结构的字最后一笔长

  真 三横,而且距离要相等

  6. 范写生字,独立书写

  7. 个别指导

  三、 板书设计

  看花灯

  花(huā) 灯(dēnɡ) 金(jīn) 吐(tǔ) 立(lì) 各(ɡè) 真(zhēn) 年(nián)

  年:

  四、 课堂作业

  1. 完成拼音田字格

  2. 看一看,填一填

  五、 教学回顾:

  本课掌握较好,注意八字头与人字头的区别。

  第五课时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准确抄写单韵母,能用圆、灯、年扩词,能用觉得造句。初步认识对联。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听写:节日 立正 家家户户 欢庆 花灯 金鱼 真好 一年

  二.抄写a o i u ü 6个单韵母,抄写时主义者几个字母都站中格。

  三.组词,看谁组得多。

  圆:( ) ( ) ( ) ( )

  灯:( ) ( ) ( ) ( )

  年:( ) ( ) ( ) ( )

  三.仿照例子说一说。

  这个彩灯,我觉得很奇妙。

  这个 ,我觉得很好吃。,我觉得 。

  四.认识对联

  出示两幅对联

  明月照九州 明月皎皎千门雪

  花灯映万家 华灯盏盏万户春

  1.学生借助拼音读对联。

  2.观察对联有什么特点。

  3.你还看到那里有对联。

  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发言积极,你们学得真棒!

  教学回顾:多数学生能掌握本节内容,个别学生在补充句子时有困难。

  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组词,看谁组得多。

  圆:

  灯:

  年:

  第六课时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学看日历,了解华人的含义。口语交际:节日待客。

  教具准备:日历、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1。背诵《元宵节》。

  2.用圆、灯、年扩词。

  3.用觉得造句。

  二.学习看日历。

  1.拿出准备的日历讨论:阳历、阴历。

  2.元宵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在阴历的什么时间?

  3.讨论:你知道世界上那些地方的人们过元宵节?

  讨论后汇报。华人遍布世界各地,虽然他们离开祖国很久,但他们还是按照华人的习俗过华人的节日,比如元宵节、春节。

  三.口语交际:学习招待客人。

  1.看图说一说:元宵节那些人道家里来了?你欢迎他们来吗?为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表演。

  3.全班表演。

  4.评比。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又了解了那些知识?你学得高兴吗?

  五.教学回顾:这节多数学生能认识日历,语言表达较好。个别学生胆小不敢到前面表演。

  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农历 正月十五 元宵节

  阳历 二月二十五

  第七课时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学习口、火、目字旁。猜谜语,集体续编灯谜。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学习偏旁

  偏旁

  表示的意思

  例字

  口

  围起来

  围、圆

  火

  目

  1.组内讨论。

  2.填表。

  3.小结。

  二.续编谜语

  1.自学《猜灯谜》

  (1) 字读课文,用学过的方法识字。

  (2) 说一说:什么是灯谜?灯谜跟普通谜语有什么不同?

  (3) 师小结。

  2.续编灯谜。

  每小组商量编一个谜语。

  汇报。

  三.课堂总结: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教学回顾:在续编灯谜上有些同学不会,需个别指导。

语文教案 篇2

  课题:

  《论语》十则

  课时计划:

  三课时

  教学目标:

  ① 掌握“罔、殆、矣、诲、弘、凋”等字音、字形。

  ②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③ 积累《论语》中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解释,积累文言知识。

  2、 理解课文蕴含的深层哲理,并懂得联系实际,指导自己言行,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评点启发式,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孔子的生平经历以及和弟子间小故事等等。(也可展示图片)

  半步《论语》治天下引题

  学习以及做人处事的格言

  百家讲坛中于丹的《论语》心得

  两小儿辩日(小学)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同学们,你们对孔子和《论语》还有哪些了解呢?

  询问大家对孔子和《论语》有多少了解。

  二. 介绍孔子、《论语》相关知识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享年73岁。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也是名列于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我国古代思想家。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论语 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成书于战国初期,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后来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现存《论语》20篇,492章。这些篇章分别是: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参考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注音(请学生注音)

  1、论( )语

  2、不亦说( )乎

  3、人不知而不愠( )

  4、三省( )吾身

  5、传( )不习乎

  6、学而不思则罔( )

  7、思而不学则殆( )

  8、诲( )女( )知之乎

  9、是知( )也

  10、弘毅( )

  1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也

  12、其恕( )乎

  二、划停顿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讲解字词,并翻译句子(详见PPT)

  课文中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都提及,一个个解释完再通译,其间可请学生起来回答,增加互动性。

  概括每一则的蕴含,即究竟讲的是求知态度,学习方法还是修身做人。

  中间可增加一些趣味性故事,如孔子弟子的。(视情况而定)

  四.知识梳理:

  (1)重点字词

  文言代词

  吾——人称代词“我”

  女(汝)——人称代词“你”

  通假字

  说——悦

  女——汝

  知——智

  古今异义

  不亦君子乎

  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义:对人的敬称。

  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许可。

  是知也

  古义:这

  今义:表肯定判断。

  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泛指多次。

  今义:数词。

  一词多义

  知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是知也

  而

  词类活用

  (1)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作名词,“故”指旧知识,“新”指新知识)

  (2)传不习乎 ( 动词做名词,传授的知识 )

  (2)文中出现成语: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总结含义

  求知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修身做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习探究:

  要求学生分别从课文中找出最喜欢的一则,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喜欢原因是什么,以及有怎样的启发。

  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传不习乎 (4)温故而知新

  2、翻译下列句子

  (1)、吾日三省吾身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课后作业:

  1、背诵、默写《论语》十则。

  2、掌握重点字词,如通假字、多音字以及古今异义字词等。

  3、熟读后课文后,找出文中成语或者名言警句。

语文教案 篇3

课题:《蟋蟀的住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蔽、倾斜、平坦、扒土、宽敞”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的特点。

  3.初读课文,疏通文理,了解大意。教学重点:

  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2、通过重点词句体会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初读: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昆虫吗?你们捉过蟋蟀养过蟋蟀吗?你听到过蟋蟀的鸣叫吗?哪位同学能把自己了解的情况说一说。(生发言)

  2、自由读文,解决生字、生词。

  师讲解:注意“蔽、搜、毫”的写法。 注意“倾、即”的读音。

  解词:随遇而安、慎重的意思。

  3、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4、全班学生交流、汇报,后老师总结。

二、再读:

(一)分段朗读课文、明确文章层次。

  1.分别朗读“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是怎样建造自己住宅的”两部分。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蟋蟀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第二段:(2——6)蟋蟀住宅内外的特点。

  第三段:(7——9)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

  3、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读一读。

(二)学习:蟋蟀住宅的特点:

  1、师:蟋蟀的住宅不就是一个小洞吗?到底有什么了不起啊?法布尔眼中的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具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读读二至六自然段,看看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

  2、学生合作学习。

  3、交流、汇报,总结:(选址、建造工具、内外情形)

  4、请学生分别朗读相应的内容,看看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其特点的。

  (1)选址。

  A、齐读有关这一内容的段落。(第二自然段)

  B、比较一下蟋蟀和别的昆虫选择住宅的住址有什么不一样呢?

  (别的昆虫:临时的隐蔽所。 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C、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你是怎样理解“随遇而安”的意思呢?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D、老师:大家知道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地选择住址,那它是怎样地选择的呢?谁来说出相关的句子来。

  (慎重地、排水优良、温和的阳光)

  E、蟋蟀和别的昆虫不同,那你们喜欢哪个呢?为什么呢?

  F、板书:选择住址

  蟋 蟀: 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排水优良、温和的阳光

  别的昆虫: 临时隐蔽所

  G、蟋蟀不肯随遇而安,那么它是怎样做的呢?(自己一点一点、、、、、、)

  H、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的时候,你看见别的昆虫在为寻找安全的住宅而忙碌的时候,自己却有一个非常舒服的住宅时,你的心会是怎样的呢?(学生自由想象、发言)

  (2)工具。

  为什么人们对它们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呢?

  (3)内外情形。

  A、你对蟋蟀住宅内外的哪一特点感受最深,谈谈体会。

  B、蟋蟀用如此柔弱的工具,挖掘出这样的住宅,作者看后由衷地称赞这是伟大的工程,你有同感吗?

  C、用自己的话赞美蟋蟀。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和新词,了解了蟋蟀是怎样选择住宅的住址的和它住宅的特点。这么了不起的住宅它又是怎样挖掘的呢?让我们下一节课再来探讨吧。(四)作业:

  画一画蟋蟀住宅内外的样子。

语文教案 篇4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

  2、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3、向课余生活安排得好的同学学习,安排好自己今后的课余生活,且认真执行计划。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教学过程:

  1.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活动,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目睹了槐乡孩子爬上高高的槐树割槐花挣学费的情形;我们安排了自己的课余活动,认真执行计划,这一阶段的课余生活充实而又有乐趣,许多同学都想把这乐趣与大家分享。

  2.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在组内展示各自的课余生活记录本,交流自己前一阶段的课余生活:自己在课余都做了什么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

  a.可以讲讲课间课后同学间开展的游戏、娱乐活动;

  b.可以讲讲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调查考察活动;

  c.可以讲讲自己读了什么好书,完成了多少万字的读书量,摘了多少卡片,增长的见识和受到的教益;

  d.可以讲讲自己在兴趣爱好、个人特长项目上花了多少功夫,有多少长进;

  e.可以讲讲自己随同学伙伴或家人外出游览、休闲获得的.新发现、增长的新见识;

  ……

  全班交流。

  每组推选一位优秀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3.共同评议。

  a.就刚才几位同学们交流的来看,他们的课余生活安排有何不同?我们评比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是不是就看谁的课余生活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课余生活项目记录得多?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看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不是看谁的计划安排得满,谁的记录本上记录得多,而是要看谁的计划安排得切实可行,课余生活计划中的各项安排得到真正落实。

  b.评选出活动新颖、有趣,开展得认真深入,收获丰富、感受深刻、对大家启发大的同学,教师颁发“课余生活之星”奖章。

  c.谈谈了解了他人的课余生活之后自己的打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发现一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准确区别。

  3、 读“认”,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一行两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读不准的字可同桌相互请教。

  2.指名朗读,要求横着逐行读。

  师生共同正音,再指名几位后进生读读,然后齐读巩固。

  3.比赛:谁的眼力准,发现独特正确。

  交流各自的发现。每一行两个词语中带点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思考深入的学生还会发现,这同一个字在读音不同的情况下意思也不一样。如有这样的发现该大力加以鼓励表扬,并且引导其说说不同的读音情况下的字义。

  4.齐读巩固。

  读读认认

  1.各自轻声读本题中的各组字,读不准的借助注音拼读。

  2.比赛:谁读得正确、流利。

  3.谈谈这一题中每一组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这一题中除了后两组“穷——穴”外,其余的每组中两个字读音都相同或相近。此外,这一题中每组右边的字都是左边的字的一个偏旁。4.齐读巩固。

  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 熟读背诵古诗《小儿垂钓》。

  3、积极参与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积极参与展示活动

教学过程:

  读读背背

  1.古代的孩子玩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要读一首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小儿垂钓》。教师范读

  2.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势、环境、神情勾勒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准韵律。3.朗读比赛。指名朗读,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韵味。4.师生合作,表演古诗短剧。

  教师准备荷叶、渔竿、竹篓等道具。学生演稚子垂钓,教师演路人,诗句作台词,师生演练后可再请学生合作演练。

  5.竞赛背诵。为先背出的学生发奖品。

  展示台

  1.课前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阅读学习伙伴的话,小组内交流各自展示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展示;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考虑本小组采取何种最好的展示形式,能否搞出特色。协商统一后分头准备。

  2.班长或学习委员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协调展示情况。

  3.举行“多彩的课余生活”展示会。各组轮流介绍,然后参观学习。

  4.评选最佳展示组,视情况评选“惜时奖”、“毅力奖”、“才艺奖”、“创造奖”、“能手奖”、“勤劳奖”等个人奖,教师颁奖。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积累语言。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写读后感情。

  4.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写小发明/lw/Index.html>论文。

教学重点:

  1、学习写读后感情。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练习写小发明/lw/Index.html>论文。

教学内容:

  读读背背和阅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背成语,积累语言。

  2阅读短文,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表达的 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自读成语和熟语,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轮读,互相纠正读音。

  3、全班赛读、接背。

  (对较难的.词语,交流理解意思)

二、完成阅读:

  1、自读《外婆家的石桥》,读准字音,初知大意。

  理解词义:

  趔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匍匐:匍匐就是爬行的意思。

  2、根据问题再读短文,并理解:

  (1)外婆家的石桥是什么样子的?

  (2)外婆家的石桥为什么会给我留下美好的怀念,又能为什么引起我的恼恨?

  (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组成小组交流。

  4、小结:

  (1)石桥很高,很陡,桥身很宽。石阶平贴光滑。

  (2)怀念:伏在桥栏上,可以贪婪地眺望大桥下的景色。绿水、白帆。。。。

  恼恨:一个……

  5、选择自己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比一比。

三、作业:

  1、读记成语。

  2、完成同步中的作业。

语文教案 篇6

【我的发现】

  这是一项引导同学自主发现组词规律的练习,重点引导同学探索和发现两组词,虽一字之差,但词性和词意却大不相同。教学时要放手让同学去观察、议论、鼓励同学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使同学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汉语的丰富。引导发现时不必用准确的术语来表述,同学用自身的话大致说清词语之间的关系即可。

  过程建议:

  1、读一读,辨一辨,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拓展延伸,加强积累。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

  饮水──( ) 录音──( )

  电影──( ) 会议──( )

【日积月累】

  这局部包括三项内容:“读读认认”、“我会填”和“我会读”。其中“读读认认”是让同学巩固反义词,并通过反义词识字,加强积累。“我会填”是八个偏正式短语,要求同学在搭配词语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对词语的意思,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解释。“我会读”目的是积累古诗词,受到保守文化的熏陶。

  〖读读认认

  过程建议:

  1、同学借助拼音读读不认识的字,仔细观察每组里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运用自身发现的规律,再读这些字,交流识字方法。

  3、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说反义词。

  4、拓展练习: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这样的反义词?

  〖我会填

  过程建议:

  1、回忆所学课文,小组内交流,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2、全班交流,启发同学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鼓励大家发表不同意见。

  3、选择自身喜欢的短语说一句或几句话,教师鼓励创新。

  创设情景说话:风光秀丽的黄山__________;

  络绎不绝的汽车__________。

  〖我会读

  过程建议:

  1、同学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2、练习给诗配画:你觉得该画什么?(有条件的还可以看录像)

  3、创设情境,让同学进行对读或扮演读。

  4、欣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夸家乡”,是对本组专题的深化和延伸。可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结合起来进行,也可以与展示活动同时进行。课前要让同学联系学过的课文,自身通过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物产、名人以和家乡近年来有哪些变化等等,培养同学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交际准备:

  同学搜集的关于家乡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把同学分成若干交际小组。

  过程建议:

  1、汇报展示、讨论交流:

  ⑴ 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身搜集到的有关家乡的资料(文字、绘画、照片等)。同学间相互交流资料内容和获取经过。

  ⑵ 把内容相近的归为一个组,互相交流,说说对对方资料的看法和感受。

  2、充沛“对话”,夸夸家乡:

  ⑴ 小组合作或派代表用自身喜欢的形式向全班介绍自身眼中的家乡。其他组可向介绍者提问或作补充说明。

  ⑵ “导游”“推销员”介绍自身搜集的资料和知道的情况,“游客”提问,“导游”“推销员”解答。

  3、写一写:

  ⑴ 把自身介绍的内容和口语交际中听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组成一段夸夸家乡的话写下来。也可以给自身画的画或照的照片配上一段话,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写话。

  ⑵ 写好后读一读,再和同伴交流、分享。

【展示台】

  本次“展示台”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内容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材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在词语接龙游戏中展示自身积累的词语,二是展示自身收集的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教学时,可利用教材中学习伙伴的'话激发同学展示的兴趣和愿望,充沛展示自身各方面的才干和学习效果。

  1、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词语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长。

  2、教师再选择两个词语让同学用“开火车”的形式做词语接龙游戏。 如“生活”“美好”。

  3、展示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开自身画的画。办一期夸家乡的专栏。

  4、展示、交流在《葡萄沟》一课后安排同学们准备的其他资料或学习效果。

【宽带网】

  这次“宽带网”是对本组专题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展示了我国民族和行政区划的知识。其目的一是让同学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服饰、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自身的鲜明特点;二是让同学通过查阅地图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理位置。

  1、演示局部民族图片或录像,创设情境:你知道画面上的人是哪个民族的吗?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自身找到的资料,说一说自身知道的民族的生活习惯,并说说是怎样了解到的。

  3、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你所在的省、市。

  4、从地图上找到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5、同桌互相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个省在什么地方。

  6、欣赏《爱我中华》歌曲,激发同学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精选)09-28

语文教案【精选】10-22

语文教案02-17

语文教案02-20

语文教案02-22

(精选)语文教案12-26

【经典】语文教案12-10

语文教案[精选]07-26

【精选】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07-2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