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 推荐信 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 工作总结 华体会体育2串1 hth电竞官方下载 hth官网下载 hth官网下载app 演讲稿 hth官网产品
当前位置: 98158范文网 > 教育范文 >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01 07:43:3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课前准备

  ①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并且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带哪一样呢?(指生说)是呀,钱?不行,这东西一用就用完;照相机?不好,这么多的景点,哪装得下这道题还真让我们很难做出选择。可是有一个人却很坚定地说出他的选择,想知道他选择的是什么吗?

  ②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板书课题:走遍天下书为侣)指名学生读课题,正音并理解侣的意思。

  ③他为什么选择书作为他一路上的伴侣呢?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主学习: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并且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②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是否正确。

  ③你发现了哪个生字容易写错,给大家提个醒。

  ④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

  ⑤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

  ↘指导朗读 感悟课文

  ①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

  随着回答课件出示句子: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②自由读这几句话,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

  (读了第一句话,我体会到就是读同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我从总能和不管体会到的。)

  你能把体会到通过朗读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二句我体会到作者非常喜欢读书,就是同一本书,他也是百读不厌。我从一遍又一遍体会到的。)

  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读了第三句我体会到作者很喜欢书,因为他把书当作了朋友一样,当作了人似的,读书就好像是在和朋友说话一样。而且书也是想读就随时能读的。我是从就是和随时想去就去体会到的。)

  (作者喜欢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一本书,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而且书可以随身携带,你想读的时候就能拿出来。如果是一本人物传记,就好像是你在交一个朋友;如果是一本介绍名胜古迹的书,那就好像是到那个地方旅游了一趟似的。)

  能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④把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加深体会。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①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会带上一本书陪伴自己的旅程,是因为(点击课件引说三个句子)

  ②引导学生提问。读了这三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比一比,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

  生可能会问: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为什么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探究答案,品味语言

  ①自由读课文,用划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

  ②学生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汇报交流为什么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指名读有关的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真想不到你懂这个!这里把书比作了朋友,每次见到朋友,感觉都是不一样。特别是真想不到你懂这个!好像是又对朋友发现有了一个的发现,这个发现非常的意外,叫人惊讶。

  b.你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指名说)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a.你每天都回家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这句把看书比作是回家一样,即使是非常的熟悉了,但偶然还会有新的发现。

  b.指导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三个反问句

  a.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反问句)

  b.给他换一个说法。(指名说)

  c.从三个反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了?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小结:读书也是这样,不管你看过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你有这样的感受吗?交流。

  过渡语:就因为这样,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③汇报交流怎样一遍又一遍的读?齐读第七自然段。作者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读书方法,划出表示先后顺序

  的词语。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吗?全班交流。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过渡语:这一趟下来,都可以把书读上一百遍,最终能背诵下来。

  ③汇报交流为什么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书比作了朋友和故地。)

  作者为什么这样比?

  ↘诵读语言,积累语言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阅读链接

  ①课件出示:课后的《神奇的书》

  ②自由朗读,把书比作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③全班交流,有感情地朗读。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日寇、埋葬、阵亡、喘息、香蕉、皮革、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苍茫、石碑、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

  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掌握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交流对大象的了解

  1.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谁来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

  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板书: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最后一头战象(补充完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3.齐读课题,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沈石溪被称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在1969年到云南插队时亲身经历的事情。

  4.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文章都写了些什么吗?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

  1.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刚才的提问,可在书上进行勾画。

  2.学生阅读后解决简单的问题。

  3.指名说一说课文写了战象的那些事情。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成为:英雄垂老──重披战甲──重临旧地──自掘坟墓。

三、再读课文,理解字词,扫除障碍

  1.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或者喜欢的语句,也可以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2.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字词或句子。

  3.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4.自己阅读感悟后,小组再合作研读:交流感受特别深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准备汇报自主合作。

板书设计:

  23、最后一头战象

  英雄垂老 重披战甲 重临旧地 自掘坟墓

语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不少诗词,也对诗词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之他们的.思想正在走向成熟的过度时期,因此对爱、恨、情、仇的文章感兴趣,因此通过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作者之愁;其次,之前已经学习的词的有关篇章,所以对词的理解上要来的比较快;再次,学生的文学感受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在具体表达上还是有一定的欠缺,所以通过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更好的表现愁绪,使得学生更好掌握表达感情的手法的多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让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

教学难点:

  1、鉴赏词作的意境。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复习词的有关知识。

  2、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二、 教学新课:

  1、 师范读课文,生自读,注意词的感情基调及节奏。

  2、 合作探究:

  (1)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说出本词创设的意境。

  (2) 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词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3)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4) 本词的作者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学生合作学习10分钟,教师个别进行辅导,然后集体交流。

  3、 重点解读:

  鉴赏这首词美在哪里?

  学生自主考虑,寻找“美点”,集体交流。

  4、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搜集古人写“愁”的句子。

三、 总结:这首词与《望江南》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四、类文阅读:李清照的《醉花阴》。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词。

  2、练习第一二题。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版块用诗歌的形式来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用词恰当传神,本可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以表达的形式训练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借助照片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易学易练。

  学情分析

  照片是学生人人都有的东西。照相时也许还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让学生把这些事讲一讲,再把照片上的内容有恰当的词句描述出来,会使学生很感兴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照片中内容,合理想象,能用恰当的词句描绘照片中的内容。

  2、培养审美能力,能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现象。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学会倾听,训练学生恰当准确地用词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准备几张照片,可以是照景的,也可以是日常生活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照相吗?照相不仅可以为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还可以保留精彩的瞬间,这节课我们就来讲讲照片中发生的事并用恰当的词句给照片起名字。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的照片在小组内展览交流

  给同桌讲讲照片上的内容

  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图片内容

  全班交流

  指名到前面展示照片,讲一讲照片内容并起名字

  把最精彩的照片贴在黑板上,一起起名字。

  出示书中的四张照片

  讲讲每幅照片都讲述了什么内容

  用最精炼的词语给照片起名字

  总结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情感目标: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2、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自然之道(板书),看到课题,你会想到什么问题?

  (问题预想)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

  二、初读课文,概括故事。

  1、了解主要内容。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自然之道?请同学们自由通读全文,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族游,因救一只幼龟,而伤害了许多只幼龟。随机板书:游客、向导)

  2、理清线索。

  从同学们的话中老师知道,我们和同伴本想救幼龟反而伤害了幼龟。请大家迅速浏览课,看看文中哪几节写了救龟?(3、4节)哪几节又写幼龟受到伤害的?(5至8节)

  3、学习词语

  读了一遍课文,同学们抓住了主要内容,理清了线索。文中有一些好词语值得我们积累,老师请大家读一读。

  踌躇不前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争先恐后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三、学习“救幼龟”

  1、“踌躇不前”在文中是形容谁的?同学们找到那个句子,读一读,再联系上文想一想什么是“踌躇不前”?(欲出又止)

  2、正在这时,一只嘲鸫用尖嘴啄它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幼龟的生命受到威胁。同学们,此时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是呀,怜悯之心人皆有之,谁能忍心见死不救?)

  3、自由读第4节,画一画游人和向导的不同表现。(1)游人:紧张(2)向导:极不情愿

  多媒体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朗读体会若无其事)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把“极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四、自学“伤害幼龟”

  一只可爱的幼龟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接着发生的事却出乎意料。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5至8自然段,这四个段落中一定有一些句子能引发你深刻的感受,请你把这样的句子画下来,在旁边做一点批注,写写自己的感受。

  1、学生读书,批注。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随机出示重点句子。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结队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想一想幼龟鱼贯而出的场面是什么样?读读下文,幼龟为什么会鱼贯而出?)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欢乐”与前文哪个词照应?“颓丧”由这两个词你想到什么?)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朗读指导,体会“悲叹”,再说一说向导为什么而悲?)

  五、小争辩。

  1、学到此,让我们再回头读一读向导最初说的那句话。(多媒体出示)

  向导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①读

  ②这句放看似普通却意味深长。同学们,联系向导后说的话,你有什么问题?(多媒体出示)

  向导明明知道“我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还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他这样做你是赞同还是反对呢?

  正方:赞同反方:反对

  六、启示。

  1、现在让我们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学了这课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2、自然界处处都有规律,我们要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出示图片)

  3、谁还知道这们的例子?

  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启示。顺应自然,遵循规律,才能保护自然,造福人类。

  板书设计:

  自然之道

  游人:紧张焦急——震惊悔恨

  向导:极不情愿——悲叹……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语文教案08-10

语文教案[经典]08-11

语文教案(经典)08-13

(精选)语文教案08-31

(经典)语文教案08-26

语文教案(精选)08-30

语文教案(经典)08-02

语文教案07-20

【精选】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精选]07-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