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 推荐信 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 工作总结 华体会体育2串1 hth电竞官方下载 hth官网下载 hth官网下载app 演讲稿 hth官网产品
当前位置: 98158范文网 > 教育范文 >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03 08:24:34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6篇(优选)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6篇(优选)

语文教案 篇1

  课型:

  阅读课

  教学思路:

  美读熏陶——探究说话——品味领悟——创作运用

  教学目的: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人鸟和谐相处,相互信赖

  2、领悟“爱”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

  3、激发学生内心爱的情感,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4、品位语言,学习作者对珍珠鸟细腻、人性化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唤醒学生内心爱的情感,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

  教学难点:

  文章中融注喜爱之情的描写笔法。

  教学准备:

  珍珠鸟的图片和一曲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欣赏音乐,了解珍珠鸟的习性。

  二、课文美读

  1、 自由诵读———要求读的准确流畅

  2、 接力赛读———要求读的字正腔圆

  3、 选点精读———要求读的有情有景

  三、合作探究

  1、 本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你能用简洁语言概括吗?

  2、 作者对小鸟的.神态、动作描写融入了自己的喜爱之情,你喜欢这些句子吗?说说看,谁说的多,用句式:我喜欢……,是因为……。说话

  3、 “这是一种怕人的鸟”我是怎样照顾它的?你能把与之相关的语句说出来吗?小鸟还怕我吗?说出相关的语句?

  4、 小鸟为什么不怕我了呢?你能以小鸟的口吻对作者说一句话吗?

  5、 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四、 阅读视角

  补充几则相关的材料,唤醒学生内心爱的情感,引导他们体验反思,激发他们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人与自然要和平共处。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中思想感情,以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2、学习并运用朗读的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知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

  预习、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诵读全文,读好自己喜欢的角色。

【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背投大电视,音响,网络。

  【教学活动及设计意图】

〖学习过程

  感受→朗读→探究→领悟→联想迁移

〖教学设计

  (课前播放动画片《朋友》,以渲染气氛3分钟)

  一、导入

  主持人:刚刚升入中学的我们,在悄悄地长大,对许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见。对学习,对友情,我们可能与父母有不同的看法,它也许让你无奈、伤心,甚至落泪。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羚羊木雕》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开场白之后,大屏幕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

  抹(mǒ)眼泪 攥(zuàn) 树杈(chà) 寒颤(zhàn)

  怦怦(pēng pēng) 逮着玩(此处逮 dǎi,不念 dài)

  三、整体感知 角色朗读

  (播放学生自拍自演的课本剧录像6分钟)

  大屏幕投影:

  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羚羊木雕》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这种矛盾说到底还是一个“代沟”问题。由于时代的变迁,知识背景的不同,两代人在对待人生、理想、亲情、友情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必然会有种种差异,也必然表现在许多家庭里。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概括,主持人概括后,进一步引导同学思考:在这场矛盾冲突中,究竟谁是谁非?要谈出自己的看法,还要再读课文研讨。

  (播放“情节示意图”并讲解)

  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与朗读是相辅相成的,朗读有助于体会,体会越深刻,朗读就越有感情。

  大屏幕投影:

  评价标准:重音 语气 语速……

  角色:妈妈 故事叙述者 我 爸爸 奶奶 万芳 万芳妈妈

  妈妈的神态:紧紧地盯着 十分严厉

  妈妈的语气:咄咄逼人 坚定

  孩子的神态:低着头不敢看 一动不动

  孩子的语气:声音有些发抖 哭着喊了起来

  请分配到角色的同学到前面来,可以边读边表演。其他同学当评委。

  学生评价时,主持人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语气评。看是否读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对此事的态度。(其他人物也可用此方法)

  主持人小结:妈妈的神态、语气表现她固执、生硬的态度,爸爸的声音虽然很平静,但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我”被逼无奈、委屈、痛苦的心理与父母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一面是“逼”,一面是“无奈”,两个方面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四、探究 合作

  大屏幕投影:

  1、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2、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怎样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3、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学生分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展示个性。教师指导,全班交流。如果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摆事实讲道理,把握好自己的观点。不论观点怎样,教师都要给予鼓励。要求既展开求异思维,又是合作学习。

  五、结束语

  主持人总结:《羚羊木雕》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心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来,由此而起冲突。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一方面,要学会思考,有主见;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为是,自作主张是不对的。推而广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

  (课后播放歌曲《朋友》,在动听的音乐声中下课)

  六、布置作业

【教学自评】

  自评指标 自评等级

  A B C D

  目标能体现新教学理念(“三维度”)、学生达成度高。

  课型把握确切,内容设计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课堂结构清晰严谨、有节奏,教师“主导”作用明显。

  媒体使用适时适事,效果显著。

  学生参与度高、气氛活跃,师生互动。

【教学后记】

  分角色朗读,学生读得异常的认真,这很容易让学生融入课文;演一演文中的故事,并录制下来在课堂放映,更能让学生进一步地贴近人物,理解内容。采用这些活动形式,学生能很快、很准地总结出了各个人物的语气和性格,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1 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树立环保意识。

  2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能叙说野餐时的快乐情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感受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能叙说野餐时的快乐情景。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调动情感

  1、抢读词语(出示词语卡片)。

  野餐 葛藤 蕨叶 煮汤 凹入

  削尖 篝火 山姜 丰盛

  2、暑假,我们全家去山里野餐,大自然为我们奉献了丰富的食物,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感受野餐带来的乐趣吧!

二、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学习第1、2自然段。

  1、轻声读第1、2自然段。

  2、说说聪聪的爸爸为什么要带领孩子去野餐?

  3、野餐的时间、地点、人物心情怎样?(板书:决定野餐)

  4、理解“兴奋”,指导朗读。

三、重点品读,交流感悟

  1、学习课文第8、9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快乐野餐的段落(第8、9自然段)。

  (2)课件再现野餐情境,指名学生叙说。

  (板书:野餐:篝火、唱歌、品味)

  (3)假如你是聪聪家的成员,此时的你有什么感受呢?

  (4)同学们认真想想,大家为什么如此快乐?

  (5)“丰盛”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来?

  (6)指导朗读,请同学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朗读。细细体会这种幸福快乐的感觉。

  2、学习课文第3~7自然段。

  (1)这么丰盛的菜,聪聪一家是从哪里弄来的?

  (2)学生自由读3~7自然段。

  聪聪一家向大自然买了哪些菜?(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3)在买菜过程中,你印象最深是什么?

  (4)重点品读:爸爸学水叉鱼的情景。

  ①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爸爸叉鱼的动词“栽、伸、蹬、潜”,体会这些动词的运用,学习具体生动的描写。

  ②爸爸为什么会有这样敏捷身手?

  ③现在我们还能看到水獭吗?(学生齐读爷爷的话)

  思考:为什么我们看不到水獭了?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教师小结。(因毛皮珍贵,水獭遭到人们无节制地捕猎,加上开发建设使水域污染,其数量已稀少,需加强保护)

  (5)回想表达:生活中,你有过“捉鱼”的经历吗?说说当时的情景或自己的感受。

  大自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快乐,让我们带着这份快乐心朗

  读第3~7自然段。(指导朗读)

四、回味全文

  学生自由深情的朗读,感悟无穷的乐趣。

五、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完成选做题:野餐中大自为丰献出丰盛的菜那么,我们应该为大自然做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小结:大自然给了我们很多很多,包括食物快乐……我们要回报大自然爱护它的一草一木,绝不乱砍滥伐,不捕杀野生动物,不乱如扔垃圾为保护生态环境尽一份微薄之力。)

六、攻固练习

  完成基础训练第9课的练习。

板书设计:

  9 野餐

  决定野餐

  爷爷挖根

  奶奶采蕨叶

  野餐 大家“买菜” 妈妈摘瓜

  爸爸叉鱼

  快乐野餐:篝火、唱歌、品味

语文教案 篇4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运用文中相关词语。

  2、了解作者及其对吆喝的品味分析。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2、揣摩语言,结合课文介绍的北京吆喝声,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品味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做生活的有心人。

  重点、难点

  1.的内容繁多而杂,指导学生将内容较多的东西有序地组织,学习剪裁技巧。

  2.品味语言,及作者对北京的感情。

  3.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发挥自我创造能力。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老北京图片、音乐视频、吆喝声音材料。

  这么多的吆喝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试着概括出北京吆喝的特点。

  (1)以地道的北京口语来写吆喝,多用儿话音,有的押韵,有的采用修辞。

  (2)吆喝词有的直呼其名,有的告诉“制作过程”,有的体现“原料价格”,还有的告诉我们“口味 形状”。

  这小小的吆喝词,真可谓手法多样,贴切生动,比喻、拟人、夸张,写形、写色、写味儿。平实中透着儒雅,质朴又不失鲜活。

  6、在那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中,飘荡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深厚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也包含着对老北京民俗风情和对无忧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

  7、按照提示的格式说一说:

  我从这篇中感受到了( )

  四、放视频歌曲我的故乡是北京及现代广告与老北京的吆喝作对比

  五、合作探讨

  在大众传媒如此发达的今天, 吆喝还有没有作用?请具体说说.

  自己为一种商品创造一则广告。编写一段吆喝,最好能体现出“东北味儿”。

  五、作 业:

  观察在街头做生意的人吆喝时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作一个片段描写。200—300字。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的写法。

  3.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4.积累和运用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积累和运用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虚词的用法。

  2.难点:

  (1)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的写法。

  (2)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教学准备:

  1.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的电脑展示图片。

  2.将课文的知识整理成PPT.幻灯片。

设计思路:

  1.这篇文章是千古传诵的名篇,立意高远,文采斐然,句式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位,体会文章的特点,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2.引导学生自读,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

  3.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楼导入

  同学们,我国古代的很多名胜古迹,大多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电脑示图解题,作者及文体简介简介。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你们知道哪些?学生讨论,多媒体出示。(《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等。)

  三、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T/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读懂文句。

  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

  (幻灯显示。)

  (1)积累词语:

  实词:(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谪、属、把

  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

  四字短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薄暮冥冥樯倾楫摧虎啸猿啼

  满目萧然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把酒临风喜气洋洋

  (2)阅读思考:

  ①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

  ②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

  ③本文的中心句在哪里?

  四、理解关键句(多媒体出示)

  1.哪些语句记载滕子京的政绩?

  讨论并归纳: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属予作文以记之。”中“之”指代什么?

  讨论并归纳: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哪些句子写岳阳楼大观?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湯湯,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为什么略写岳阳楼之大观?

  讨论并归纳:前人之述备矣。

  5.第二段哪两句话引起下文情景交融?

  讨论并归纳: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6.描写洞庭湖阴天景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讨论并归纳: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7.描写洞庭湖晴天景色。

  讨论并归纳: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8.迁客骚人悲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9.迁客骚人喜的感情?

  讨论并归纳: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0.“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之为”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1.“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2.“进亦忧,退亦忧。”中“进”、“退”各照应什么?“进亦忧”、“退亦忧。”各照应什么?

  讨论并归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3.作者的阔大胸襟,政治抱负?

  讨论并归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警句、名句、劝勉滕子京的话、主旨句、中心句、观点)

  五、分析重点段

  1.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3.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4.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5.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l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6.提问: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说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六、表现手法

  (1)对比

  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阴天景色迁客骚人的悲

  晴天景色迁客骚人的喜

  (2)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七、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人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

八、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三题。

  2.选用本课的《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

  1.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语言表达方式?

  2.解释下面句中的“或”:

  或以钱币乞之

  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3.“二者之为”指上文所说的()()两种心情。

  4.“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运用了()修辞方法,分别指()和()。

  5.与“是进亦忧,退亦忧”中“是”用法相同的是()

  A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B是天时不如地利也C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D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退”指()。

  7.找出这段文字中反映课文主旨的句子。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

  1、学会7个生字:秋、园、红、黄、劳、动、笑;认识4个偏旁:禾木旁、绞丝旁、力字旁、竹字头;认识全包围结构;理解秋天果园果子人们劳动等词语;会用秋天看图说完整的句子。

  2、能正确朗读课文。

  3、了解秋天果园里的果子熟了,知道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认识到丰收及喜悦是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目标 :

  初读课文,学会秋园两个生字,理解秋天果园果子等词语,看图说话。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了解大意。

  1、秋天到了,你知道有哪些变化?

  2、出示课题秋天的果园。

  果园什么意思?园还可以跟哪些字做朋友?这个园字怎么记?我们还学过一个全包围的`字,是什么?(国)

  3、秋天的果园是怎么样的?听老师读课文。

  二、学生边看图,边听老师范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一学字词。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

  2、指名按课文顺序组词读带有拼音的字,读得好的同学可领读。

  3、读生字卡片,师生共同正音。

  黄(huáng) 熟(shú) 还(hái) 串(chuàn) 欢(huān) 苹(píng)

  4、指名试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5、说说秋天的果园是怎样的?

  四、指导书写。

  秋:先认识禾木旁,注意禾字一捺改一点。

  园:全包围结构,注意先里面,再封口。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语文教案12-26

语文教案【精选】10-22

[经典]语文教案08-10

语文教案[经典]08-11

语文教案(经典)08-13

语文教案(经典)08-02

语文教案02-14

语文教案02-14

语文教案02-23

语文教案02-2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