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 推荐信 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 工作总结 华体会体育2串1 hth电竞官方下载 hth官网下载 hth官网下载app 演讲稿 hth官网产品
当前位置: 98158范文网 > 教育范文 > 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12 08:06:05 教案 我要投稿

[经典]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典]语文教案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7个生字,认识“诺、颁、隧”3个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读通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他伟大的人格力量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生词,读通课文,感知内容。

  教学难点:

  从具体的语句中,感受诺贝尔博大的胸怀、奉献的精神、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谈世界著名的奖项——诺贝尔奖。

  2.说说对诺贝尔的了解。

  二、设问导读

  (一)预习课文

  1.依自学提示读课文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生词,同桌借助词典或学过的.解词方法思考其含义。

  小组合作读课文,互相正音。

  2.正确读出下列词语。

  斯德哥尔摩 颁奖 机械 砸石头 灰烬

  隧道 开凿 震撼 英镑 爆炸

  3.展示朗读:选择喜欢的自然段朗读,互相评价。

  (二)概括内容

  1.默读课文,说说从文中读到了哪些内容。

  2.从上面提到的内容中提炼出主要内容。(提示:找出文中主要自然段来概括。)

  3.思考:文章层次如何划分?说说理由。

  (三)了解诺贝尔奖

  1.自读课文第1、2、10自然段,思考

  ⑴诺贝尔奖是怎么来的?奖项涉及哪些领域?

  ⑵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的地点和时间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温馨提示: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词句。)

  2.品析遗嘱

  ⑴读读第10自然段中写诺贝尔遗嘱的句子,从遗嘱的内容中,你认识到了怎样的诺贝尔?

  ⑵饱含深情地读出诺贝尔的遗嘱。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1、2题。

  四、拓展延伸

  查资料了解我国曾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第 2 课 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历程及所经受的磨难,感受他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9自然段,体会诺贝尔热爱科学、勇于追求、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难点:

  借助课文内容,练习为诺贝尔写100字的小传

  教学过程:

  一、基础达标

  课文主要记叙了诺贝尔( ) 的艰难历程。临终时,他把100多种发明的奖金和专利费存入银行所得利息,作为奖金,分别奖给 ( ) 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二、设问导读

  (一)默读课文3-9自然段,思考

  1.诺贝尔为什么想要发明炸药?(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出句子。)

  2.诺贝尔发明炸药经历了哪三个过程?(提示:仔细读5-9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简洁叙述。)

  3.找出本片段中最令你感动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

  (二)合作探究

  1.诺贝尔发明的炸药为人类的生产活动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

  2.我们知道,炸药常用于战争之中,它在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也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如果诺贝尔泉下有知,会怎样想?(提示:结合诺贝尔奖的奖项来分析)

  (三)练写小传

  1.读富兰克林的传记,想一想:书写诺贝尔的小传,要有哪些内容。

  2.根据课后练习第4题的要求,为诺贝尔写人物小传。

  三、巩固练习

  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这句话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整理为诺贝尔写的小传,誊抄在课后练习第4题下的空白处。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读课文,了解鸟岛是个美丽的地方,鸟的数量多,种类多,鸟类在遇到敌害来犯时能共同对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语文教案-15 神 奇 的 鸟岛。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一个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4、能复述“鸟岛保卫战”这部分内容。

  5、能把课文分成三部分,能用找出重点句的方法了解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课文,了解鸟岛是个美丽的地方,鸟的数量多,种类多,鸟类在遇到敌害来犯时能共同对敌,感受鸟岛的.神奇。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说鸟岛是神奇的?理解课文第2自然段,体会这一段是怎样写具体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15 神 奇 的 鸟岛》。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 从题目入手进行质疑,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齐读课题《神奇的鸟岛》,通过读题目,你了解到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了解到了课文内容是写鸟岛的景色,还想知道这个鸟岛在什么地方?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神奇的鸟岛?……)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并看看初读课文后你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1)学生小声读课文,读不准字音的字,查字典并标读音。

  (2)指名读课文,读准字音。

  正音:乘车 倒淌河 碧波万顷 眼花缭乱 一幅幅 锦绣画卷 鸟巢 几乎 披 着 黑颈鹤 踱 步 融 洽 掠 取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长句: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2、抓住“湛蓝、透亮”两个词语体会拉萨天空的美,重点讲解课文的第二段。

  3、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难点:

  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PPT课件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先写在黑板上盖住)

  湛蓝 透亮

  纯净 明洁

  让人神往

  蓝晶晶

  二、导入课文

  1、齐读课题。细心的你们也许可以发现课题中的“天空”用蓝色粉笔书写,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2、是的,天空在我们的眼中是那么的美丽。拉萨的天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学习提示及要求:

  1、哪些词语是写拉萨的天空的?它们什么意思?

  2、我学会了句子的什么用法?

  3、拉萨的天空为什么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呢?

  学生回答:喜欢“湛蓝”、“透亮”两个词语,顺势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通过比喻句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在用比喻句的时候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当作者在说明的时候,就会用比喻句来进行形象生动的说明。

  “拉萨的天空为何总是湛蓝、透亮?”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句子与句子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

  4、把这个句子读好吗?(课件: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指导朗读。

  四、拉萨的天空——纯净、明洁

  拉萨的天空还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1、(课件: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学习提示及要求:

  1、真的能“碰到”“摸到”蓝天吗?

  2、“这话”指什么话?

  3、你觉得拉萨的天空“妙”在哪儿?

  拉萨的天空还“妙”在何处?

  (课件: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指导朗读。

  五、拉萨的天空——让人神往

  这么美的天空真是让人流连忘返,让我们再来看一组图片吧。

  (课件出示图片)

  1、如果你在这样的蓝天下,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干些什么?

  2、(课件出示: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离开。)

  指导朗读。

  六、拉萨的天空——蓝晶晶

  1、拉萨的天空让人如此神往,每年都有数万游客慕名而来,除了拉萨那美得让人神往的.天空之外,还有一处的古代建筑——布达拉宫。

  (课件出示两张对比的布达拉宫照片)

  2、这两张照片有什么不同?看了这两张照片后你有什么感受吗?

  3、没有了蓝天的映衬布达拉宫会怎么样?所以说,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没有了这蓝晶晶的天空,布达拉宫定会失去一半的美。

  4、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七、总结

  1、拉萨的天空美在它的湛蓝、透亮、美在它的纯净、明洁,还美在它的离地面很近,所以让人神往,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的雄伟、壮丽。湛蓝的天空仿佛是“圣地的窗帘”。

  2、(课件: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齐读这句话。

  八、配乐读课文。

  九、作业设计

  填空:

  1、一年四季,不管风吹雨打,交警叔叔总是( )。

  2、在春天,不管是小草还是鲜花,总是那样( ) 。

  3、教室里,同学们不管是听课还是做作业,总是那么( )。

  仿写:

  公园里的花朵有了绿叶的映衬显得更加的xxxxxxxx;湖边的树丛有了假山的对照显得更加的xxxxxxxx。

  我能仿照上面的句子再写一句?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十、板书设计

  湛蓝、透亮

  7.拉萨的天空 纯净、明洁

  让人神往

  蓝晶晶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认2个生字,练习写好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品读悟诗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乐曲、课件、边塞诗等。

  学生准备:边塞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画时尚导入。

  1、教师播放两段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古诗。

  2、学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诗句。

  3、揭示新课,板书课题,读题,解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⑴、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⑶、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⑴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⑶质疑。

  三、品读悟诗情。

  这首脍炙人口的凉州词,是王之涣描述塞外苍凉境地的.代表作。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这话是不错的。开元中、后期,唐玄宗荒淫纵乐,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的疾苦。诗人在进入凉州,听到哀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诗状凉州之险恶、荒寒,一言不及征人,而征人苦情可想;虽是一篇怨词,但画面雄壮阔大,神气不落凄切。历来被誉为唐代边塞诗中的名篇。《唐诗别裁》引王渔洋的话说:“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绝句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 1、学生交流背诵其它的边塞诗。(略)

  2、教师推介。

  君不见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桤。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兵车行》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边地多阴风,草木自凄凉。

  ——李益《从军苦乐行》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五、书写巩固。(用钢笔或毛笔书写这首诗)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用毛笔写一写。

  3、积累其它的边塞诗。

  七、板书设计:

  凉州词

  (唐)王之涣

  相思

  离情

  孤城

  怨

  不度

语文教案 篇5

一、入课。

  1、引导学生读课题三遍,说说:

  你对猫了解多少?

  2、生各舒己见,师不作引导。

  3、小结。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文,用“——”划出生字新词,碰到读不通的多读读,把课文读正确。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在指导时,可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在热烈的气氛中,让那些中、下生能多练练读读,有信心参加到读课文的队伍中来)

  2、师生交流,评价反馈。

  3、默读课文,要求:

  a.仔细读,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两种猫?你能在每种猫前加一个适当的数量词吗?

  b.按音、形、意要求自学生字新词。

  c.在课文中不懂的地方打上记号。

  4、检查预习情况。

  A、检查生字新词。

  a.谁想读读课文中的生字,你有信心读好吗?

  b.生自愿读词语,生评价

  c.注意“评、蹭”是后鼻音的读法,注意“耍、遭、殃”的写法。

  教师出示课件(课件上有本课的.新词跳跃)

  上面有哪个词语你认识?你能讲讲它大概是什么意思吗?

  你讲得好,老师让你在屏幕上抓主它,看看它的真面目。

  生说,教师引导。

  B、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两种猫?板书:

  大

  猫

  小

  再说说你能在前面加一个什么数量词?板书:

  ( (一只)大

  猫

  ((一群 )小

三、分段

  1、 提问:那你觉得课文应该分几段?

  2、生分段,教师引导。

  3、老师请你找一找,能概括全段意思的句子。

  (第一段的句子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段的句子是: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四、教师小结:

  略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⑴复习并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⑵了解通过细节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手法⑶阅读成语故事⑷写写和亲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扎实学生语文的`基本功

  课时划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语海拾贝部分

  2.阅读两首古诗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挂图及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出示词语卡片

  2.大家读一读

  二、金钥匙

  1.学生自由读一读金钥匙的内容

  2.读了这篇文章,大家又拿到一把怎样的金钥匙

  三、成语故事

  1.教师出示成语:胸有成竹

  2.教师讲述:成语的来历

  3.学生自读

  四、教师介绍诗人,学生自读古诗

  1.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2.反馈理解诗意

  3.提升体会情感

  4.对比找出异同点五、课堂小结:写作文就像画竹子只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心记下来,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写出好文章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超市中的词语 2.收集成语 3.背诵古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语文教案08-10

语文教案[经典]08-11

语文教案(经典)08-13

(经典)语文教案09-02

语文回顾教案11-17

语文教案03-08

语文教案03-08

语文教案[精选]07-26

【精选】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07-2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