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 推荐信 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 工作总结 华体会体育2串1 hth电竞官方下载 hth官网下载 hth官网下载app 演讲稿 hth官网产品
当前位置: 98158范文网 > 教育范文 > 教案 >初二语文《使至塞上》教案

初二语文《使至塞上》教案

时间:2024-03-26 07:45:02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二语文《使至塞上》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二语文《使至塞上》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语文《使至塞上》教案

初二语文《使至塞上》教案1

  教学目标:

  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当中加深对诗的理解,熟读成诵。

  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记忆名句,体会其中内涵。

  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一、导入: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6、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作者及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三、擂台比赛

  教师范读

  自由读

  男女pk读

  全班pk教师读

  四、赏析诗句:

  1、请大家先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语言描绘一下诗歌的主要内容

  由题目可看出:王维作为使节出使边塞。

  2、你感受的或是诗人的情感是如何的?从那些诗句看出来的?请读出情感,并简要分析

  悲伤忧伤昂扬积极乐观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说明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微显失意情绪忧愁苦闷

  过居延:目的地之远特殊的地域

  欲问边:出使目的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蓬草,它成熟后枝叶干枯,跟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诗人自喻写出飘零之感,去国离乡与出塞的诗人此行相照应(正衬)

  归雁—出塞的时间是春天,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巢,适得其所,而此刻诗人却远离故土被排挤出朝廷(反衬)出作者对仕途的担忧以及离开故土的依依不舍之情。

  忧伤之情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古名句)

  1、诗人选取了哪几种景物?这句被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体会。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边塞风光奇特壮丽

  写景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大”画面开阔,边疆沙漠,浩瀚无边

  “孤”写出了景物单调

  “直”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气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给人一种劲拨坚毅之美

  “长”写黄河横贯其间气势恢宏

  “落日”低垂、河面,河水波光粼粼,有种河水吞吐明的宏阔气势,从而使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圆”落日给人以伤感的印象,而“圆”却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受。

  总体展开想象诗人用了四种景物构图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第三,色彩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宽广的大漠拥抱着悠悠的长河,浑圆的落日映衬直逼霄汉地一束孤烟,给人一种广阔豪迈的气概

  豪迈豁达之情

  2、在《红楼梦》中四十八回,香菱读《王摩诘诗集》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

  “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见了这景,若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意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明确:有道理。香菱虽没能说清楚这两个字到底好在哪里,但是凭直觉感到它们描写孤烟与落日非常形象,不可替代。

  3、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看到狼烟,目的地即将到达,诗人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得知,将官正在前线保家卫国 爱国热忱

  4、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爱国人士?

  五、小练笔

  请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边塞的画面。

  明确:地上随处可见飘飞的蓬草,天空偶尔出现一队北归的大雁。只见灿黄无垠的大漠上,挺拔着一柱直冲云霄的孤烟,绵长如带的黄河边,一轮火红的落日显得异常浑圆、壮丽。(发挥想象,加强写作训练)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千里迢迢然一身远离故国触物伤怀。可看到大漠边塞风光,奇特、宏状,在如此广阔的天地间,将士们驰骋疆场破敌守边,其悲壮的英雄气与日月同辉,与长河共远,它召了诗人,使地逐渐摆脱了孤寂忧伤之情,生出了豪壮之情,引发了克敌建功,燕然刻石的爱国热忱。

  请同学们带着此情此意来背诵一遍。

  六、作业:

  1、运用联想想象,把这首诗改编成文章,以第一人称写,假如你就是王维,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题目自拟

  2、背诵并默写

  板书设计:

  使至塞上

  王维

  忧伤之情

  乐观豁达

  爱国之情

初二语文《使至塞上》教案2

  一、教学思路:

  本次跟随初中语文唐炯武名师工作室,到福鼎十中进行教学研讨,并且上一节有关初三诗歌教学的研讨课,旨在就授课与中考复习的联系进行研讨。现将本人教学思路设计如下:

  1、由于中考文言诗词一块重在考查学生背诵以及名句、名篇的默写,应工作室本节授课要有效帮助学生新旧知识衔接之要求,因此课堂导入设计时安排学生回忆学过诗句,并要求板书,旨在发现错别字加以引导、纠正。

  2、诗歌重在诵读,在读中学,读中悟,读中背。因此运用课堂多样的诵读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3、诗歌中的名句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因此名句的理解与讲授将成为课堂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诵读并背诵两首诗。

  2、借新诗讲授,掌握学过的相关诗句,并整理归纳。

  3、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4、理解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和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

  1、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

  3、理解并积累古诗词中的名句。

  四、教学难点:

  1、诗词中有关名句的理解、赏析。

  2、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方法:

  诵读师生对话

  六、教学流程:

  1、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以学生回忆学过的诗句中有关“山”“水”等诗句,背诵并板书。

  教师引导,纠正。

  2、讲授《使至塞上》

  ①全班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导:读完全诗,你知道这首诗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②教师范读课文,品读诗歌

  师导: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③学生再读课文,研读诗歌

  师导:在诗中,从哪些地方体现作者抒发的情感?

  (师生文本对话,穿插介绍诗歌写作背景,重点讲析名句,引导学生领会“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妙处)

  ④课堂延伸,新旧衔接

  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句子是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⑤小结:

  诗人虽是奉使慰劳战胜之军,却千里迢迢,孑然一身,抬头见胡雁归飞, 更令诗人触物伤怀,感觉自己如断根的飘蓬一般远离了故国。在“胡天”见到了大漠的'奇景:在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沙漠上,那烽火台燃气一股浓烟,既孤单又格外醒目。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也杳无尽头,只有那圆圆的落日让人亲切与温暖。 如此宏壮之景感召了诗人,使他逐渐摆脱了孤寂的心绪,生出了豪壮之情,引发了克敌建功、燕然刻石的爱国热忱。

  过渡:我想在唐朝的诗人中决不仅仅只有王维有爱国之情,还有那生在战火纷飞的晚唐时期的杜牧也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4、课堂总结: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正所谓“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我想,也正是因为这样,诗歌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今人的面前,至今仍能让世人传唱,吟咏。

【初二语文《使至塞上》教案】相关文章:

《使至塞上》教案409-20

初二语文工作总结02-20

初二语文教学总结05-06

初二语文说课稿《大雁归来》通用02-24

初二语文工作总结15篇03-10

初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05-18

初二语文教学总结(15篇)01-18

初二语文教学总结15篇11-09

初二政治上册教案11-2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