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工作总结华体会体育2串1 hth电竞官方下载 hth官网下载 hth官网下载app 演讲稿hth官网产品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六年级语文教案《花潮》

六年级语文教案《花潮》

时间:2024-04-12 16:55:1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六年级语文教案《花潮》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语文教案《花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语文教案《花潮》

六年级语文教案《花潮》1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1.课文记叙作者在春天的昆明圆通寺看到海棠花开的盛景,赞美了美妙的春光和社会的平和安详。课文词汇丰富,句式多变,文辞优美,适于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可分四段。第一段(第1-3自然段)写圆通公园的海棠开了,花团锦簇。第二段(第4自然段)写花如潮,有声有色。第三段(第5、6自然段)写看花的人赏花有不同的特点。第四段(第7自然段)写“我”在回家的路上发出由衷的感叹。

  2.本课有许多联想的句子,可以帮助学习分辨作者的见闻和联想,落实本单元的阅读重点训练目标,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语言的能力。

  3.这篇课文是我国现代作家李广田于1962年写的散文,原载1962年5月6日《人民日报》,选入教材时有删节。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课文中的联想,能分辨课文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2.学会“踵、梧”等9个生字,理解“花团锦簇”、“接踵摩肩”等26个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4.感受春天的美景和社会平和安详的气氛,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见闻和联想,并能够分辨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难点:课文第三段根据不同的性格和年龄的看花人的特点,抓住看花人不同的心情和动作,丰富而有变化的写法。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录音,灯片。

  二、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第一段。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

  (2)解题:潮水非常壮观,“花潮”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作者为什么把花比作潮呢?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上面的两个问题。

  (2)讨论,交流问题的答案。

  (3)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

  鼎盛:部首是目,书空下半部分,注意笔顺,共12笔。

  簪花:中间部分是“”,不是“无”,书空。

  (2)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再理解整个词)。

  驻足:驻,车马停止。停住脚步。

  鼎盛:鼎,正当,正在。正当兴盛或强壮。

  依依不舍:依依,留恋。舍不得离开的样子。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

  接踵摩肩:踵,脚跟。脚跟碰脚跟,肩膀擦到肩膀,形容人多,拥挤。也作“摩肩接踵”。

  (3)读一读课后第5题中的词语。

  (4)课文写作者去圆通公园看花,重点写了哪两个方面?(花和人)

  给课文分段。

  4.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请3个学生分读第一段。

  (2)讨论。

  ①第2自然段写公园里景物不少,用了8个“有”,每个“有”后边都只用一个字概括一种事情,这些事物的顺序能换吗?(不能。课文按景物、动植物分类记叙,在安排记叙时做了两相对应,读起来有一种节奏美。)

  熟读这一自然段。

  ②圈出写圆通公园的海棠平时和三、四月间不同的词语。(桔枝瘦叶--花园锦簇,一个花和海洋。)

  (3)小结:把花比作海洋很常见,而说“花潮”的很少见。学下面的课文要注意作者怎样把花比作潮水。

  5.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2)朗读课文。

六年级语文教案《花潮》2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能够在课文中寻找花与潮的关系的句子

  3、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花动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声如潮”。感受海棠花的美,感悟生命的魅力。

  4、提高质疑的能力,并能通过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初读课文,寻找花与潮的关系的句子;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花动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声如潮”

  三、教学难点:能感悟生命的无穷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

  一、审题质疑感知花如潮

  1、出示课件:(潮水)谁来说说这潮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出示课件:(花)那这些花又让你想到了什么词语?

  3、出示课题:可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种特别的“潮”(花潮)

  4、审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花如潮有什么关系?花潮是什么样的?

  5、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圆通公园看一看吧。(课件出示课文第1、2自然段内容)

  6、圆通公园里那么多的景物就包含在这14个字,让我们来读读,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7、其实圆通公园不仅景致多,那里的花潮更是美不胜收。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进行一次心灵的旅行。

  二、初读解疑:寻找花如潮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2)、在课文中找找写花潮的句子,想想这是这样的花潮?

  (3)、课文除了写花潮,还写了什么?

  三、精读研究,感受花如潮

  1、作者为什么称海棠花为花潮呢?大家一起去课文中找找答案。一边读,一边划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研读

  (1)后山沿路有一大片海棠,平时枯枝瘦叶,并不若人注意,一到三四月间,真是花团锦簇,变成一个花的海洋。

  向高处看去,隔着密密层层的绿荫,只见一片红云望不到边际。(板书:花多如潮)

  A你们是怎么理解:枯枝瘦叶和花团锦簇的?

  B(出示课件)你们看这一簇簇、一丛丛的海棠花,形成了一个花的海洋。所以作者称海棠花为花潮。老师用一个词概括——(板书:花多如潮)

  (2)每棵树都在微风中炫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

  A、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B、朗读指导

  C、(出示课件)你们看,这就是在枝头微笑的海棠花,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朵,你将如何炫耀自己的鼎盛时代,如何显示着自己的喜悦?(让学生大胆想象)

  D、这么多的同学的想象给我们一种争奇斗艳的感觉,你们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E、现在你能模仿老师刚才的样子,概括花与潮的关系?(板书:花盛如潮)

  (3)、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的动。在阳光照射下,每一个花瓣都有它的阴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你越看得入神,你就越感到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象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扩展。

  A、引导质疑:为什么无风花也在动?

  B、那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看。

  C让我们深入到课文中去体会一下吧。

  D你们怎么理解“有一种生命在不断扩展?”

  E、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这种生命的魅力吗?

  概括花与潮的关系(板书:花动如潮)

  (4)你可以听到潮水的声音……犹如海上午夜的潮声。(板书:花声如潮)

  A、作者听到了哪些声音呢?

  B、还会有些什么声音?

  C、这些声音是作者听到的,为什么还要写上一个“也许”?(讨论)

  D、是啊,正是这朦朦胧胧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才让作者想到了——海上午夜的潮声。

  E、通过朗读来表现这隐隐约约的声音?

  F、能试着背一背吗?

  G、概括(花声如潮)

  小结:花团锦簇,繁华似锦,看花人蜂拥而至,我仿佛置身于一片花潮之中

  3、整体回归

  这么美丽的海棠花真是让人留恋往返,就让我们来回味一下吧。(读三个句子)

  四、分工积累

  1、这么美的句子能把他积累下来就更好了。大家可以小组合作,一人背一句,等会儿,一起展示你们的成果。

  2、展示背诵成果。

  附板书:10、花潮

  花多如潮

  花盛如潮

  花动如潮

  花声如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学习提示”。分辨第二段的联想和见闻。

  2、学习第三段,注意怎样写出不同人物看花的特点。

  3、学习第四段,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

  教学过程

  一、阅读“学习提示”。

  1、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分辨见闻和联想)

  2、“见闻”指什么?“联想”有什么特点?

  3、分辨事物和联想有什么好处?

  二、结合训练点,分辨第二段见闻和联想。

  1、思考:作者到圆通公园去看花,远看和近看的花名是怎样的.?除了看到的,作者还听到了什么?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2、重点阅读课后题3(1)、(3)。

  (1)齐读,说说哪些是作者看到、听到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2)在文中用“——”划出作者看到、听到的;用“~~~~”划出人物联想。

  A、小组讨论“见闻和联想”。

  B、汇报、小结。(重点在“联想”)

  (3)思考并讨论:为什么会产生“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这里的“多少”意思是什么?)“感到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象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地扩展”、“状如海上午夜的潮声”这样的联想?

  (4)小结。这就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可适当插入联想与比喻区别的分析,易于让学生掌握。)

  3、在文中找出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和哪些是联想的句子。读读并体会体会。

  (1)看花的人,接踵摩肩,多极了。

  (2)这时候,苍松啊,翠柏啊,碧醒啊,修竹啊,都挽不住人。(挽不住人,说明了什么?)

  4、指导背诵。(按“远看——近看——声音”三部分来背)

  三、学习第三段。

  1、第5自然段。

  (1)这节讲什么内容?分哪几层来说?

  (觉得置身于花海之中,哪儿都好;觉得一棵比一棵好,美不胜收;不同性格的人看花时的动作不同。)

  (2)句子比较:

  ①多数人在花下走来走去,花很好。

  ②多数人都在花下走来走去,这棵树下仔细端详一番,更好。

  A、问:这两句话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B、练习:(依照上面句子写法。内容:“许多人在商场里走来走去,看山品很多。”)

  (3)找出“大方”的人和“贪心”的人不同的赏花方式,从“贪心”人的动作说明了什么?

  2、第6自然段。

  (1)每种人看花时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2)讨论,得出:

  老爷爷——低吟

  老奶奶——珍惜

  青年们——好象参加盛会

  小学生——惊呆

  ①如果把老爷爷的看花特点与青年们的看花特点以及其他调换一下,行吗?为什么?

  ②为什么这样写符合这些人的不同身份?

  四、学习第四段。

  1、这段写什么?

  2、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句子的意思。

  五、、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六、作业。

  1、《作业本》4、5、6题。

  2、情地朗读课文。

  3、选比喻与联想的句段,让学生分清两者之间的不同

【六年级语文教案《花潮》】相关文章: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金色花》11-19

《花钟》教案10-31

《花婆婆》教案12-22

六年级语文备课教案11-08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28

六年级语文《养花》教案04-04

四年级语文教案花的勇气04-03

语文《花钟》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03-30

语文《金色花》说课稿11-1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