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对饮料所产生的气泡产生好奇心。
2、初步感知气体会使物体变轻并漂浮起来。
活动准备
1、小熊玩具,挂图。
2、在两只透明的杯子里分别倒入汽水、矿泉水。
活动过程
一、有气的水。
1、教师将汽水、矿泉水倒入透明的杯子里,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的'区别。
2、教师:汽水有泡泡,喝道肚子里会有气,会打嗝。矿泉水没有气,喝了不容易打嗝。
二、小熊喝汽水。
1、教师出示小熊玩具。
有一天小熊吉米喝了很多很多超级汽水。结果会怎么样呢?
2、启发幼儿大胆设想小熊和可超级汽水的结果。
3、结合挂图,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小熊喝了超级汽水,怎么了?
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体验重点理解小熊喝了超级汽水,肚子里全是泡泡,会变得像气球一样轻,
在房子里飘来飘去。后来,小熊打了嗝,冒出气,才降了下来。
三、小熊冒泡泡。
1.幼儿边翻阅活动材料,边听教师讲述。
2.教师以较慢的速度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启发幼儿把自己想像成小熊吉米,用动作来表达自己
对故事的理解,重点表现小熊变轻、漂浮,最后打嗝降落的过程。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什么是祖国之最,哪些是祖国之最,为什么说是祖国之最。
2、围绕话题谈论,能用连贯的语句谈论自己所知道的“祖国之最”。
3、有做人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 了解什么是祖国之最,为什么说是祖国之最
活动准备 地图,祖国之最的小图片,如:天安门、长城、喜马拉雅山、长江、黄河、东方塔、珠穆朗玛峰。
活动过程:
一、讲述“我喜欢祖国什么”。
教师:“我们祖国有河流、高山、建筑物、名胜古迹等,你最喜欢祖国的什么?为什么?”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知道什么是祖国之最。
1、教师:
“我国有两条著名的河流你知道是什么吗?”(黄河和长江)
“看看黄河的水是什么颜色的`?长江的水是什么颜色的?”
2、教师:“黄河和长江是我国有名的两条河流,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它的水是黄色的,长江是我们最长的江,它跨越我国好几个省。”
3、教师:“最长的城墙是什么?”(最长的城墙是万里长城)
4、教师:“最大的城市中央花园是什么地方?”(北京天安门广场)
5、教师:“最高的山是什么?最高的山峰又是什么呢?”(我国最高的山是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上最美的景色是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也是我国最高的山峰)
6、教师:“我国最古老的建筑群宫殿是什么地方?”(我国最古老的建筑群宫殿是故宫,也就是古时候皇帝居住的地方)
7、教师:“我国最高的宫殿在什么地方?”(我国最高的宫殿是西藏的布达拉宫,它坐落在山上)
8、:这些都是我们的祖国之最,为什么是祖国之最呢?因为它们在是数第一的,没人能比的,所以是祖国之最。
三、比比谁知道的祖国之最多
活动要求:将幼儿分成三组,开展竞赛活动,老师出题幼儿抢答,答对的得一多朵小花,活动完后来比哪组得的花多为赢。
延伸:你还知道哪些祖国之最?讲给同伴听。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能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基本特征
2.找出由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构成的事物 3.萌发对图形能够组合成不同事物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大小图片若干,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认识图形基本特征
1、请出正方形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魔法袋,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吗?谁要来摸一摸里面是什么好东西。教师请一个小朋友摸出袋子里的图形。
教师:他摸出来的是什么图形呀?
幼儿:正方形
教师:正方形有几条边呀,请小朋友数一数,正方形有几个角呀,请一个小朋友摸一摸并且告诉我们
幼儿:有4条边,4个角
教师:小朋友们一起念:我是正方形,我有4条边,我有4个角,我的边一样长,所以我是正方形
2、请出长方形
教师:现在老师要从第二个魔法袋里请出我们的第二位朋友,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图形呀
幼儿:长方形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正方形,现在我们来一起认识长方形吧。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教师顺着长方形的边一条条的.摸,增强幼儿的直观形象感)
幼儿:有4条边,4个角
教师:我们刚才认识了正方形知道正方形有4条边4个角,那这个图形不是正方形吗,为什么会是长方形(教师拿出正方形跟长方形,请幼儿做出比较)
幼儿:长方形的四条边不是相等的(幼儿用手指出上下两条边是相等的左右两条边是相等的)
教师:小朋友们发现我们的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对面的两条边相等
3、请出三角形
教师:小小的魔术袋里还有什么图形呢,在请一个小朋友摸一摸(教师请一个小朋友摸出三角形且请他说出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并且询问其他小朋友该幼儿说的对不对,有什么不同意见)
教师:三角形有三条边,有三个角(教师顺着三角形的边一条条的摸三角形的角一个个的点)
4、请出圆形
教师:老师的魔法袋里还有一个图形,我们摸出来看看究竟是什么图形(教师从袋子里掏出圆形)圆形有什么特点呢
幼儿:圆形没有角 教师:圆形有没有边
幼儿讨论圆形有没有边,教师引导幼儿圆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二)、寻找隐藏在图片中和周围环境中的图形
教师:图形宝宝不见了,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找找看图形宝宝在哪里(教师打开ppt课件,展示儿童简笔画如小鱼、小鸡、花等)
幼儿根据教师呈现的ppt上的图片找出图形藏在图片的哪个部位
教师:刚才老师发现你们都能把图形找出来了,那你们能不能找找看我们身边有没有这些图形(教师启发幼儿寻找,比如窗户是长方形、镜子是正方形等,教师可以让幼儿放学后回家找一找家里有没有图
(三)、拼有趣的图形
教师: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周围有很多事物都是用图形拼出来的,我们用这些图形来拼你想拼的图案吧(教师分发准备好的图形,教师指导幼儿拼图案,比如用长方形跟几个三角形拼成一棵雪松等)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活动题目
大班科学教案:可爱的竹蜻蜓
二、活动目标
通过制作竹蜻蜓,训练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竹签、卡纸(画有竹蜻蜓的叶片)、剪刀、飞机模型、风扇、橡筋、图片(风车、排气扇、轮船的驱动器)等。
五、活动过程
制作竹蜻蜓。
(1)用剪刀剪下卡纸上的竹蜻蜓叶片,并用胶带在中间缠一圈固定。
(2)将竹签插在叶片中间,在竹签穿入叶片的上下处,缠上胶带以作固定。
解决的问题:怎样做才能使竹蜻蜓飞起来?
试一试,玩竹蜻蜓。
(1)倒置在地上,转动竹签使之旋转,像玩陀螺一样。
(2)用橡筋射出。
(3)搓动竹签使之飞起。
想一想,为什么有的竹蜻蜓飞不起来,而有的`竹蜻蜓却能飞起来?
(1)竹蜻蜓叶片翘翘的,就能飞起来。
(2)同伴的竹蜻蜓叶片是平的,就飞不起来。
试一试,让竹蜻蜒飞起来。
(1)将竹蜻蜓叶片的倾斜方向一致。
(2)在旋转叶片时,注意旋转方向。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竹蜻蜓旋转着飞起来了。
(2)竹蜻蜓能旋转着向上飞,还能旋转着向前飞。
(3)竹蜻蜓叶片倾斜方向一致,就能飞起来。
拓展应用。
(1)什么东西能像竹蜻蜓一样旋转着上升或向前?
①直升机的螺旋桨。
②轮船的驱动器。
(2)生活中哪些东西像竹蜻蜓一样有叶片也能旋转却不能飞?
①电扇。②风车。③换气扇。
比一比,看谁的竹蜻蜓飞得高、飞得远。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比赛。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有益的学习经验:
1、感知平衡的意义。
2、学习用增减数量达到平衡的目的。
准备:
1、塑料(或木制)小船一只。
2、大盆一个,盆里装满水。
3、石子若干。
4、作业卡。
活动与指导:
1、全体幼儿围在水盆边。教师指水盆:“这是公园的湖,湖上有小船,今天天气好,没有风和大太阳,小石子要乘船去玩。我们看一看,它们应该怎么坐船才安全,才不会掉到湖里。”接着示范:把石子摆到船的两边,使之倾斜,逐个移动石子,直至达到平衡。教师要边讲边示范,使幼儿明白道理和方法。
2、指导幼儿做练习:
(1)在每3组物体中,找出和圆点数一样多的`物体,并画线圈起来。
(2)启发幼儿数一数,说出每排物体的数量,然后比较它们的多少,知道将多的组去掉1或将少的组添上1都能使两组物体一样多。
(3)将猴子和气球一一对应的比较,差多少气球就添画多少气球。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抱抱小兔子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用多种方法玩饮料瓶并在玩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2.幼儿能有一定的环保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干净的各种饮料瓶若干、水桶(里面盛有足够的水)。
2.用大饮料瓶做的盛物的容器若干和各种豆子、花生、米
3.小石子、小纸团和足够的沙子
幼儿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分析:
在有趣的饮料瓶主题活动中,幼儿能主动的投入到筹备活动当中,充分的参与共同准备各种各样的瓶子及所需要的盛物容器、各种豆子、花生、米、小石子、小纸团和沙子。把废旧并干净的饮料瓶、纸杯及纸盒等等投放在活动区中,让幼儿进行操作装扮,懂得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的道理。而且瓶子都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中,幼儿对于瓶子也有初步的了解及用途。幼儿在进行游戏和操作时,获取了更多的方法及经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活动过程:
(一)、引导观察,激发兴趣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饮料瓶,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对饮料瓶的认识及了解。
师:“这些瓶子上面都印有什么呢?它是什么饮料的瓶子呢?”(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说出自己对瓶子的认识和了解。幼儿争相回答,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饮料被大家喝完了,这些空瓶子可以有什么用处呢?”
幼:“可以卖钱,可以盛水,可以做成花瓶,可以做成沙漏等等。”
师:“小朋友们说出了这么多得用处,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拿这些饮料瓶来做什么了吗?”
幼:“想!”
师:“那小朋友请先闭上小眼睛,老师把它们变出来好不好?”“一二三,请小朋友睁开小眼睛吧!”“请小朋友说说老师都把瓶子做什么了?”
幼:“花篮、花瓶、花盆、小水桶、机器人等等”“老师在拿瓶子做运动。”
师:“今天,这些饮料瓶来到了我们的活动室,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你们高兴吗?”
幼:“高兴!”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教师让幼儿利用平时不用的这些瓶子做游戏,引起的幼儿的兴趣。)
(二)、自由探索饮料瓶的多种玩法
1、幼儿自由玩空饮料瓶
(1).师:“饮料瓶有很多种完法,刚才老师也表演的一种玩法,我想小朋友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试一试,来跟瓶子做游戏了,对吗?”
幼:“对!有的鼓掌!”
师:“小朋友们可以拿一个玩,也可以拿多个玩,还可以跟其他小朋友一起来玩,但要注意安全不能打逗,大家请玩吧!”
(幼儿自由尝试玩瓶子。有的幼儿把瓶子横放在地上用手一拨,瓶子能转好几圈;有的幼儿用瓶子敲打身体及桌子椅子和地面,发出不同的响声;有的幼儿把瓶盖拧下来,用嘴对着瓶口吹出声来;有的幼儿用另个瓶子敲打横放在地上的那个瓶子,地上的瓶子能蹦起来......)
(2).交流玩法
师:“请***小朋友来给大家表演一下,并简单说明自己是怎么来玩的。”“谁的玩法跟他的不一样?你是怎么玩的呢?”(幼儿示范)
(把饮料瓶当玩具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在这一环节我给孩子们创设了自由和自主的空间,让他们自由探索和尝试,发现饮料瓶的多种玩法。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各种玩法,帮助有困难的幼儿,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2、幼儿自由玩装有东子的饮料瓶
(1).师:“刚才,小朋友玩的是空瓶子,如果瓶子里面装上东西是不是更好玩呢?小朋友们咱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出示准备好的各种豆子、花生、米、小石子、小纸团、沙子和水。)
师:“小朋友们自己来选择东西来装进瓶子里,慢慢的装,装好后拧紧瓶盖。可以选一样装也可以选多样装,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
(2).让幼儿自由尝试装上东西后饮料瓶怎么玩?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观察并引导尝试多种玩法。)
(有的幼儿把装有豆子、花生、米的瓶子摇了摇,变成了沙锤;有的.幼儿把两个装有沙子的瓶子口对口不是颠倒上下,玩起了沙漏;有的幼儿把各种豆子、米、花生、沙子、石子、纸团都放进瓶里最后还灌满水,看着瓶子里各种东西的变化等等。)
(3).交流玩法
师:“请***小朋友来给大家表演一下,并简单说明自己是怎么来玩的。”“谁的玩法跟他的不一样?你是怎么玩的呢?”(幼儿示范)
(在这一环节,我让小朋友们在瓶子里装上东西尝试新的玩法,给幼儿们又一次创设了自由和自主的空间,使他们又有了新的灵感,进一步自由探索和尝试,发现饮料瓶有更多有趣的玩法,在玩的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精神。)
(三)、谈话小结
师:“小朋友们和瓶子们一起玩游戏快乐吗?(快乐!)刚才,小朋友们你们的玩法都很棒,其实,在我们生活周昂还有很多废旧的物品都可以用来当玩具,你们知道还有那些物品吗?(纸杯,纸盒,易拉罐,报纸等等。),这些物品都不要随便扔掉。”
(通过进一步的谈话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在生活周昂还有很多物品可以废物利用。)
(四)、做健康哑铃操
师:“刚才,老师看见有的小朋友拿着饮料瓶做运动,来锻炼身体。下面咱们也把饮料瓶当哑铃,跟老师一起来做哑铃操锻炼身体吧!”
“小哑铃,真不错,我拿它来把操做;小哑铃,前平举;小哑铃,侧平举;小哑铃,向上举;小哑铃,放下面,碰一碰;小哑铃,放左边,碰一碰;小哑铃,放右边,碰一碰;小哑铃,放腰上,跳一跳。”
师:“今天,饮料瓶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了那么长时间的游戏,小朋友累了,饮料瓶也累了,咱们把他们送回家,让他们休息一下吧!”(引导幼儿把瓶子送回原处,让幼儿养成把玩具送回原处的好习惯。)
教学内容附录
这次集体教育活动涉及到的儿歌“小哑铃,真不错,我拿它来把操做;小哑铃,前平举;小哑铃,侧平举;小哑铃,向上举;小哑铃,放下面,碰一碰;小哑铃,放左边,碰一碰;小哑铃,放右边,碰一碰;小哑铃,放腰上,跳一跳。”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所投放的材料——饮料瓶,虽然是人们生活中丢弃物,但对于幼儿游戏来说却有着很大的用处,可以把它当成游戏的材料,进行多种游戏。结合中班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在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和探索饮料瓶的多种玩法上。
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通过自由玩瓶子,来提取和激活它们原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幼儿游戏的愿望。接着,采取了“好玩大家共享”的方法,让幼儿在反复的亲身体验中,积极的探索饮料瓶的多种玩法。从整个活动来看,大部分的时间是孩子们在活动,在通过肢体和大脑的活动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经验。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思维得到了锻炼,经验得到了提升。通过玩瓶子,幼儿在时间中培养创新能力与想象能力,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该活动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螃蟹外形特征的认识,了解蟹螯的功能,知道螃蟹有再生的本领。
2、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和合作能力,享受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对螃蟹有了一定的认识。
2、课件、篓子十个、螃蟹仿真食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复习巩固对螃蟹外形的认识。
师:我们已经观察过螃蟹了,让我们变成小螃蟹,到池塘里去玩一玩吧!(找个地方坐下来)
提问:
我们来说说看,螃蟹都长得什么样子?(硬硬的壳、八只脚、两个大钳子、两只小眼睛、嘴巴会吐泡泡)螃蟹弟弟和螃蟹妹妹什么地方长得不一样,(弟弟:钳大,毛多,脐盖尖;妹妹:钳小,毛少,脐盖圆)(出示公螃蟹和母螃蟹图)我这里有两只螃蟹,谁是螃蟹弟弟,谁是螃蟹妹妹?你们都看出来了吗?
师小结:你们的小眼睛真厉害,我们知道了螃蟹有一个圆圆的身体,硬硬的壳,两只大钳子,八只脚,两只小眼睛。
二、了解螯的功能
1、螯的主要功能
师:小螃蟹真可爱,你们知道螃蟹什么地方最厉害?
大钳子厉害在什么地方呢?(它会干什么呢?)
幼:夹东西
师:可以夹什么东西呢?
(1)幼:夹食物吃
师:螃蟹喜欢吃什么?(小鱼,小虾、水草等)我们也来夹夹看:夹,夹,夹小鱼,夹,夹,夹小虾,夹,夹,夹水草。
(2)幼:会夹人:
师:当它遇到有别的动物来侵犯它时,就用他的武器大钳子来夹它了,它的大钳子放在不同的位置还会发出不同的信号,当它的大钳子高高举起,是什么意思呢?(别过来,再过来我就要吃你了)当它的.大钳子往前伸紧紧摁在地上,就是告诉别人:别过来,这是我的地盘!当它的大钳子收在胸前,表示我认输了。
情景游戏:呀真的有一只大章鱼游过来了,怎么办?孩子们别害怕,把大钳子举起来告诉它:别过来,再过来我就要夹你了,夹他!(章鱼在远处游)警告它:叫你别过来,这是我们的地盘!(章鱼游走)大章鱼游走喽!
师小结:(课件)螃蟹的大钳子真厉害,它不仅是捕食的工具,还可以作为武器保护自己,这只螃蟹在干什么?(挖洞)用小腿拼命地扒土,大钳子把土推出去,新房子造好喽!赶紧住进去。
幼儿学螃蟹造房子:小腿扒一扒,大钳子推一推,赶紧钻进去!
(2)螯的再生
师:有一天,一只螃蟹从家里出来玩,看看发生了什么事?(课件)
提问:大鸟咬住了螃蟹的脚,怎么办?
你们想的办法都很好,我们看看螃蟹是怎么办的?(课件) (幼儿说出答案:理解自切)
小螃蟹的命是保住了,可是它的大钳子却断掉了,怎么办呢?(幼儿想办法)
师:看看小螃蟹是用的什么办法?(课件)
小螃蟹脱壳了,又长出一只钳子来了。(引导幼儿说出:小螃蟹的钳子断掉了会自己长出来)
师:原来螃蟹脱壳后,断掉的钳子慢慢地再长出来,它又长出了一个小小的钳子。神奇吧?
螃蟹除了大钳子断掉了会再生,还有什么断掉了会再生呢? (脚、眼睛)
你知道还有那些小动物有再生的本领吗?(壁虎、蚯蚓、蜘蛛、海星等)
师:动物世界真神奇!我们今天知道了我们的大钳子还有这么多本领呢,真是厉害,妈妈也想来看看你们的大钳子能不能干,妈妈要请你们帮个忙:
3、游戏:两人合作运食物
师:妈妈找了许多好吃的东西,要请螃蟹宝宝用大钳子把这些好吃的运到家里来,请螃蟹弟弟每人找一个站在旁边,我说开始,螃蟹弟弟每个钳子夹一个食物运到家里去,螃蟹妹妹在家里帮着数。时间到了请螃蟹弟弟回到原来的地方,请螃蟹妹妹数一数运了多少食物。(可交换玩一次)
4、结束活动:
师:我的宝宝们真能干,运了这么多食物,你们的大钳子真厉害,我们一起来练练我们的螃蟹功庆祝一下,螃蟹功准备(中国功夫)带上我们的食物一起去分享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感知5以内的数量是小班幼儿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要"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创设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包饺子"情境,支持与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活动中教师通过提出若干开放性的问题,将以"点数"为核心的多种数学内容蕴含其中,形成一个充满挑战的数学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积极尝试,主动获取数学经验。
操作卡片设计简单、巧妙,由于饺子的数量、摆放位置和拍摄角度不断改变,卡片上呈现了整齐、散乱、遮挡、干扰、环绕等不同摆放形式的饺子,不但加大了点数难度,而且增加了点数的乐趣。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昕限,整个操作过程需要幼儿克服动作、时间、材料等多种因素的干扰,认真专注地完成操作任务,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并给幼儿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
目标:
1.能不受饺子摆放形式(整齐、散乱、遮挡、干扰、环绕等)的影响,正确感知5以内的饺子数量。
2.尝试不受干扰,准确地完成"按数量包饺子"的任务。
3.喜欢参与活动,体验数数的乐趣。
准备:
1.幼儿有用彩泥包饺子的经验。
2.用彩泥包好的饺子1盘。
3.每张桌子上放3个自制的娃娃,每个娃娃的身边分别摆放着3、4、5的点卡。
4.实物投影仪,电视机。
5.操作材料:不同摆放形式的饺子实物图片(如图)每人4张,小盘和彩泥球各若干(数量要充足,够每人包4盘饺子)。
过程:
一、进入游戏情境,回忆前期经验
1.引发幼儿兴趣。
师:娃娃家的娃娃们想吃饺子了。今天,我们就来给娃娃包饺子。
师(出示一盘"饺子"):瞧!这是什么?你会包饺子吗?
2.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包饺子"(附后)。
二、排除饺子摆放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5以内的饺子数量
1.帮助幼儿熟悉操作材料,初步了解操作要求。
师:这里都有什么?(卡片、盘子和彩泥。)要让我们做什么?(包饺子。)包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小结):对,这些材料是包饺子用的,卡片上有几个饺子,我们就要包几个饺子。
2.引导幼儿观察卡片上饺子的摆放形式,学习正确点数5以内的饺子数量。
师:桌子上有一些卡片,每一张卡片上的饺子都不一样,快去数一数。
(幼儿练习点数,教师观察指导,针对幼儿的点数情况,选取"遮挡"和"干扰"摆放形式的饺子卡片各一张。)
3.引导幼儿对"遮挡"和"干扰"摆放形式卡片上的'饺子进行点数。
师(出示"干扰"卡片):这张卡片上有几个饺子?还有什么?它是饺子吗?能不能数?
师(出示"遮挡"卡片):这张卡片上有几个饺子?这个饺子只露出了半个要算进去吗?我们在数饺子的时候可不能把它漏掉了。
三、学习按照数量要求包饺子,并按数量分类摆放
1.引导幼儿观察娃娃身边的点卡,了解每个娃娃要吃几个饺子。
师:娃娃们都饿了,看看他们都要吃几个饺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师讲解包饺子的操作要求。
(1)教师示范包4个饺子:先点数卡片上的饺子,将卡片插在盘沿上,再包出相应数量的饺子放在盘中,最后进行点数检查。
(2)师:我的饺子包好了,应该送给哪个娃娃吃?送饺子的时候要大声说:"娃娃,请你吃4个饺子。"谁来帮我送?
(3)请一名幼儿送饺子,鼓励全体幼儿学说:"娃娃,请你吃4个饺子。"
3.幼儿操作活动:给娃娃包饺子并按数量分类摆放饺子。
教师观察指导,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讲述:"卡片上有×个饺子,我包了×个饺子,盘子里的饺子和卡片上的饺子一样多。"同时,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根据卡片上饺子的数量包"饺子",提醒幼儿包完一盘"饺子"后再次选择卡片进行操作。
4.展示分享。
(1)师幼共同做手指放松游戏,吸引幼儿围坐在教师跟前。
(2)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提前选取两、三盘饺子引导幼儿进行展示分享,对正确的操作给予肯定,对错误的操作进行纠正。
师:你们真能干,给娃娃包了这么多饺子。这一盘有几个饺子?为什么要包×个饺子?
师:这一盘"饺子"和卡片上的饺子不一样,怎么办?
四、结束活动
鼓励还想操作的幼儿继续操作,提醒不想继续操作的幼儿将饺子卡片按照数量放到相应的点卡盒里,活动自然结束。
延伸活动:
将材料投放到娃娃家或娃娃餐厅供幼儿继续游戏,可根据幼儿的能力适当增加卡片上饺子的数量。
附手指游戏:包饺子
"咕噜""咕噜"擀擀皮儿,(左手手心向上,右手在左手手心上做擀面杖滚动的动作)
"哗哗""哗哗"和和馅儿,(伸出右手的食指在左手手心上做搅拌状)
"嘿哟""嘿哟"捏捏边儿,(左手五指聚拢,右手在左手手指上做捏饺子动作,最后捂住左手手指停住)
咝--(做闻饺子动作)
咂一咂一咂一咂一(做流口水动作)
香喷喷的饺子给谁吃?(教师大声问)给我吃!(幼儿大声回答)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对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主动探究的愿望,并从中体验快乐。
2、 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让幼儿感受气球里的空气往外排出时会产生反作用力,探索吸管的不同与气球速度的关系。
3、 学习做气球船,提高幼儿用透明胶固定气球和吸管的能力。
活动准备:小河,吹好的气球一个,气球若干,剪刀,透明胶和吸管,毛巾。
活动过程:
1、 小实验“气球船”。
——小朋友们看一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气球)
——这些气球有什么不一样吗?
——今天老师想用这些气球小实验,看看他们在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 讨论幼儿观察的`现象,教师总结。
——小朋友刚刚看到了什么?
——小朋友说的真棒,这些气球在水里,像小船一样能行驶,真好玩!老师给这些能行驶的气球起个好听的名字叫气球船好吗?
3、幼儿尝试做气球船,教师给与引导和支持。
——李老师做得气球船好不好玩你们想不想做个气球船在水里玩一玩呢?通过刚刚小朋友们的观察谁能告诉气球船是怎样做的?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气球船的制作方法。
——老师今天为你们准备了气球、吸管、透明胶、剪刀和毛巾。现在请小朋友上桌做一个漂亮的气球船放到小河里试一试。
——教师个别指导幼儿用胶带和放到水中引导幼儿观察速度不同。
——刚才老师做的气球船时小朋友发现了气球船有吸管排气才能在水上行驶,现在小朋友仔细观察水池中你做的气球船和别人的气球船有什么不同。(气球船的速度为什么不一样呢?)
——小朋友说的真好,吸管粗的跑得快,细的跑得慢。
——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说为什么气球插上吸管排气时就能在水中行驶呢?
——老师带来了一段录像,我们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4、 放录像,师幼共同寻找“气球船”的原理。
——刚才我们看了录像了,谁告诉我你看到火箭是怎样升空的?
——是靠向后排出气体才向前运动的。
——小朋友现在想一想我们的气球船为什么能在水里行驶呢?
——老师告诉你们,这两种现象是一个道理叫“动量守恒”。
5、小结:师幼共同尝试做气球火箭。
——嫦娥一号运载火箭起飞了,他的起飞和小朋友做得气球船是一个原理,那小朋友现在想不想让你的气球船也像火箭一样飞上天空呢?我们试一试好不好?
——请小朋友到水里拿出你刚才做的气球船给他吹满气,捏住先不发射这次我们来个飞行比赛大家一起发射。
——幼儿吹气球
——预备齐——发射。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6-13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07-20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7-23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07-21
(合集)科学活动教案07-23
【实用】科学活动教案07-23
(精品)科学活动教案07-23
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07-20
科学活动教案(集合)07-20
(通用)科学活动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