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工作总结华体会体育2串1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06 13:04:50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4篇【集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科学教案4篇【集合】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随着主题活动《春夏和秋冬》的开展,幼儿对四季的季节特征以有了一定的掌握。让孩子表现春天自然界变化的一个过程,因为春天大自然的各种东西都是活的,让孩子来表现这个过程是一种挑战,但是,这能够让孩子从小就积累生活中的万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对他后继发展是有益的。第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导入来引出主题,第二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指导来引导孩子把春天万物的变化用动作表现出来,这个环节是重要的环节,因此在设计这个教案时,老师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注重指导策略的艺术。第三环节引出下次要预设的内容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四季童谣》中的“春天”选段,并用活泼、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尝试用记忆歌词的方法学唱歌曲,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象。

  活动准备:

  Ppt《春天》、音乐(《去郊游》、《春天童谣》、《春天在哪里》)

  活动重点: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春天童谣》

  活动难点:记忆歌词的内容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

  进场:跟着《去郊游》的音乐,幼儿进场

  (背景音乐《去郊游》,引出春天的主题)

  师:1、路上看到了什么美丽的风景?

  2、请你们用动作来告诉大家在路上看到的美丽风景。

  小结:你们不用声音,用身体能表现美丽的景色,其实,我们的身体还能打节奏呢?你们试过吗?

  二、找春天

  1、感知旋律

  师:这里有一首春天的歌曲,身体来动一动吧!

  (幼儿听着音乐,用身体来感受节奏)

  2、欣赏歌曲

  (1)第一次欣赏

  过度:这首好听的歌会不会把你们刚才表现的景色都唱进去了呢?一起来听一听吧!

  师:有什么美丽的景色呢?

  (幼儿泛说,教师在ppt中点击幼儿说到的内容)

  (2)第二次欣赏

  师:有这么多美丽的景色呀!我们再来听一听,这回有要求哦,请你们把景色按顺序说出来,等歌曲结束后,再来一起讨论。

  (ppt中显示的是数字,请幼儿按顺序说说歌词内容)

  3、初步学唱(幼儿第一次学唱)

  师:你们能把刚才看到的景色看顺序唱出来吗?

  小结:这首好听的歌曲就叫《春天童谣》,我们一起来感受春天、唱唱春天吧!

  4、学唱歌曲(幼儿第二次练唱)

  师:这回你们能不能用最好听的声音来唱一唱呢?

  三、延伸活动

  师:春天真美呀,但是春天在哪呢?我们一起去大自然里找找春天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不同的玩法,了解管子的输送作用。

  2、在观察操作中,探索各种弯管的'作用,发现能使球转弯的秘密。

  3、愿意参与探索活动,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索发现。

  活动准备:

  管子、乒乓球、球门、各类小玩具、设计图、水、水盆、音乐。

  活动过程:

  一、经验导入

  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管子?

  小结:管子无处不在。今天我们就和管子玩游戏。

  二、管子游戏

  1、玩法提示:让小玩具和管子一起玩,让小玩具从管子的这头进去,从管子的那头出来。

  2、幼儿探索不同的玩法,尝试运用多种材料。

  3、发现交流。

  幼儿个别介绍自己不同的玩法,并上前演示。

  4、小结

  (1)管子平放,可以通过用力让小玩具出来。

  (2)管子抬高,不用力也能让小玩具直直的出来。

  三、“转弯射门”游戏

  1、提出要求,介绍玩法:“转弯射门”。

  2、介绍、认识管子的好朋友:各种接头管。

  3、幼儿探索、尝试用多种接头管进行“转弯射门”。

  4、探索交流,活动小结。

  四、“管子设计师”

  1、出示设计图,引导幼儿观察。

  问:用了几根管子?你从哪里看出来?

  2、共同合作,(分成2组)尝试看图示设计连接水管。

  3、集体验证,通水试验,分享成功!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认识粗细,感知粗细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长度相同,直径明显不同的木棒3根,每根棒的两端尽量一样粗.

  2、黑板上高度相同,直径明显不同的圆柱体两个.

  活动过程:

  1、教师同时出示两根木棒,把木棒两端对齐拿手里或立在讲台上,让幼儿观察木棒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引出粗细的概念。

  2、把3根木棒两两经较,用目测找出最粗和最细的木棒,特别强调中等粗的.比最粗的细节,比最细粗些。从而使幼儿感知粗细的相对性。

  3、让幼儿观察黑板上的图形。师生小结粗细的特征,让幼儿说出,粗些、细些、最粗、最细等词。

  4、按由细到粗把3根要棒排序。

  5、指导幼儿做幼儿用书第8、9页的练习: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目测比较物体或者物体某部分的粗细,分别把最粗,细些,最细的物体某部分的涂色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竹笋生长的位置以及外形特征。

  2.尝试剥竹笋,知道竹笋有笋壳,长大后就变成了竹子。

  3.感受劳动的乐趣,萌生热爱劳动的感情。

  活动准备:

  竹笋、毛竹图片及相关的PPT、竹笋制品、竹笋(每人一份)

  活动重点:了解竹笋的.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尝试剥竹笋,知道竹笋有笋壳,长大后就变成了竹子。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主题,引出认识竹笋的主题。

  1、出示竹子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2、提问:知道竹子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

  出示图片

  师“今天老师把这些竹笋宝宝请过来了,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它们吧”

  重点: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活动主题。

  二、引导幼儿从外到里认识竹笋。

  1、师:在认识我们的竹笋宝宝之前,老师要请小朋友小朋友来看几张照片,这里面记录了竹笋是长在什么地方的。

  2、观看PPT

  提问:(1)你们来看看竹笋宝宝长的是什么样子的呢?

  (上面尖一点,下面胖一点)

  (2)竹笋外面有什么呢?认识笋壳。

  分组操作。从颜色、质地外在特征进行观察。

  (3)集体交流观察的结果,说一说笋壳的颜色,质地以及味道

  总结:笋壳在竹笋长大变成竹子后会脱落,但是我们平时吃得竹笋要剥掉笋壳才可以食用。

  重点:了解竹笋生长的位置以及外形特征。

  三、剥竹笋

  1、说明操作的要求。

  (1)观察笋壳的构成,能够一块一块地耐心剥。

  (2)仔细观察剥完笋壳的竹笋是怎样的。

  2、幼儿自由进行剥竹笋

  分组进行操作,进一步感受竹笋的组成。教师个别指导

  3、集体交流

  说一说剥笋壳的感受以及剥完笋壳后竹笋的外在形态。

  重点:能够尝试自己剥笋壳。

  四、品尝竹笋制品。

  师:竹笋是一道非常鲜美的菜肴,剥完了笋壳,我们也尝一尝自己劳动的成果吧!

  自然结束。

  五、延伸活动

  带领幼儿到幼儿园后山寻找竹笋,进行实地观察,并进行挖竹笋的亲子活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