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工作总结华体会体育2串1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22 11:05:37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学教案大全【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科学教案大全【6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的变化。

  2、积极关注周围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激发幼儿对颜色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颜料。

  2、透明塑料杯若干,透明矿泉水瓶若干。

  活动过程:

  一、用变魔术的形式,变出三原色。

  1、老师演示小魔术。

  2、幼儿玩变魔术的游戏。

  3、进一步认识三原色。

  4、揭示变魔术的秘密。

  二、初步感知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1、老师演示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2、两个孩子演示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3、全体幼儿操作两种颜色配色后会发生变化。

  4、总结,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三、关注周围生活中有色彩的物品。

  从吃的方面、穿的方面、从周围环境观察有颜色的物品,正是有了这些漂亮的颜色,我们的生活才会这样美丽,才会这样丰富多彩。

  活动延伸:

  孩子们,咱们今天就玩到这儿,带着咱们编出的漂亮颜色,回你们的活动室,把它放到区角里,用它来画美丽的春天。

  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

  颜色的'变化是所有幼儿都十分感兴趣,要充分满足幼儿动手操作的愿望。要多准备几套颜色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独立操作。调色游戏可继续在区角内玩,可引导幼儿注意同样用两种颜色调出的新颜色,深浅却不完全一样,激发幼儿多次尝试变色,如有新发现就记录下来。可在区角中让幼儿运用多种绘画工具探索色彩对对碰的变化。

  小百科: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对光的视觉感受,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光线,是由波长范围很窄的电磁波产生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表现为不同的颜色,对色彩的辨认是肉眼受到电磁波辐射能刺激后所引起的视觉神经感觉。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风筝”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它融科技、娱乐、文化等要素于一体,是孩子们喜欢的娱乐活动。他们对高高飘扬着的风筝更是感到好奇。风筝为什么会在高高的蓝天上飞呢?风筝飞得高矮与哪些因素有关?本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探究风筝秘密的机会,孩子们在亲身体验放风筝的基础上,了解风筝的放飞原理、风筝的种类、风筝的材质等等,通过记录表征、交流讨论、梳理总结等,让孩子们了解风筝飞起来的秘密。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放风筝记录卡的交流、统计,让幼儿了解风筝飞上天与风、材料、技能的关系。

  2.尝试与同伴合作放风筝,能主动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感受放风筝的愉快情绪和探究风筝飞起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记录卡人手一张、大记录卡一张、实物风筝若干。

  活动建议

  一、幼儿手持小记录卡交流自己放风筝的感受。1.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卡。

  2.老师根据幼儿的介绍汇总在大记录卡上,成功的用红色笔打“√”,失败的用绿色笔打“×”。

  二、交流讨论放风筝的三个成败因素。

  1.观察大记录卡,统计全班幼儿放风筝的成功次数,了解风筝飞起来与风的`关系。

  (1)讨论:有风的日子里和没有风的日子里放风筝,成功和失败有什么不同?

  (2)用数数方法验证有风时成功机会多,没风时成功机会少。

  师生共同小结:有风的时候成功的机会多,没有风的时候成功的机会比较少,原来风筝飞上天与风有关。

  2.风筝飞起来与风筝构造、材料的关系。

  (1)讨论:没有风为什么风筝也飞上天了?

  (2)出示两只风筝:观察、比较、讨论它们的构造、式样、材料、尾巴等不同之处。

  师生共同小结:原来风筝飞上天还与风筝的样子有关,与长长的尾巴有关,与制作用的材料有关……。

  3.放风筝与放飞技能的关系。

  (1)讨论:为什么有的风筝用的材料很好,尾巴也又轻又长,风也有,但没有飞上天呢?

  (2)观察大记录卡:比较同样有风或无风的情况下大人和小孩成功的机会多和少。(验证大人放风筝的技术高)

  小结:原来想要风筝飞上天,不仅和风有关、和选择的风筝有关,还要掌握一定的放风筝技术,这样你的风筝就会在天上飞得又高又好。

  活动延伸

  1.出示幼儿收集的有关放风筝的资料及尾巴材料,交待需要的幼儿可以在区角内学习并调整风筝的结构等。

  2.再次尝试到室外放风筝,并做好记录。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萌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体验分享、参与的快乐。

  2、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及大胆操作、积极表达的能力。

  3、鼓励幼儿在玩中积极探究调制泡泡水的方法,初次尝试记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小朋友吹过泡泡。

  2、材料准备:一瓶调好的泡泡水;水、吹泡泡工具、洗洁精、盐、

  洗衣粉、面粉、洗手液、洗发水、沐浴露、肥皂水、

  擦手抹布、记录表、粉笔、黑板。录音机、磁带。

  3、场地准备:户外草坪。

  活动过程:

  1、出示调好的泡泡水,提出问题,激发幼儿兴趣。

  2、教师提出问题,幼儿相互讨论。

  “你准备怎样调泡泡水”?

  3、幼儿认识各种材料后,教师提出问题,幼儿自由探索与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参与指导。

  问题:哪些原料能够调出泡泡水呢?

  重点指导:(1)启发幼儿认真思考、尝试区分哪些材料能调出泡泡水,并作好记录。激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

  (2)提醒幼儿注意操作卫生,不乱撒泡泡水,不将泡泡水吹至小朋友身上、头上,不争抢工具。

  4、幼儿汇报吹泡泡的发现。

  讨论:你用哪些原料调出了泡泡水?怎样调的?你还有什么发现?

  5、集体游戏:吹泡泡比赛。

  6、活动延伸:幼儿自由在户外吹泡泡,观察泡泡在阳光下的变化。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目标:

  1.尝试拼接小正方形,观察、理解图形分合、旋转的变化规律。

  2.通过图形的创意拼搭,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准备:

  1.自制小正方形64个,每个小正方形上贴有两个分别为红、蓝颜色的等分三角形(如图1)。

  2.可镶嵌的大正方形底板16块,每个大正方形底板正好可以镶嵌4个小正方形(如图2)。

  玩法:

  玩法一:选取4块小正方形,将其嵌入一块底板,以此类推,直至将64块小正方形一一嵌入16块大正方形底板,感知一个大正方形与4个小正方形的组合关系(如图3)。

  玩法二:在玩法一的基础上,拼接、组合出不同的图案(如图4)。

  玩法三:尝试变更原拼搭图案中的'某几块图形,使之变换出不同的图案(如图5)。

  规则:

  1.自主拼搭,独立完成。

  2.不能将小正方形散落在桌上或地上。

  评析:

  “拼拼乐”游戏集镶嵌游戏与拼图游戏于一体。材料设计看似简单实际上并不简单,因为每个小正方形上有两个等分的不同颜色的三角形,从而使拼搭游戏有了多种可能。幼儿玩得不亦乐乎,其中的奥秘在于材料的结构性较低,幼儿可以任意组合、创意拼搭、重复把玩。该游戏实质是让幼儿在不断旋转、移动、拼合的过程中,逐步感知、发现平面图形之间的组合规律。幼儿从随意组合到创意拼图,提高了观察力、专注力和想象力。

  教师的指导重点是关注幼儿在游戏中能否独立思考与探究,而不是急于求成。教师要放手让幼儿充分尝试,在“分、合、拆、拼”的过程中发展方位知觉能力,积累创意拼图经验,发现、感悟平面图形的组合关系。游戏初期,材料可以适当减少至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以免幼儿因挑战过大而气馁。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在欣赏沙漠风光的时候,孩子们看到了在沙漠里缓缓行走的骆驼,我告诉他们,骆驼是“沙漠之舟”。对于骆驼的这一名称,孩子们感到很奇怪,不停地问为什么,由此可见,孩子们对骆驼是很感兴趣的。我们何不开展认识骆驼的活动,这样既解答了孩子们的问题,激发了他们的探索热情,还可以让孩子们对沙漠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学习目标:

  1、认识沙漠之舟—骆驼,了解它是沙漠中的`交通工具。

  2、了解骆驼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

  学习准备:

  一盆沙,沙漠图片,骆驼图片。

  活动前让幼儿收集有关骆驼的各种资料。

  学习过程:

  1、出示沙漠图片,请幼儿说说沙漠里的地面上全是什么?(沙)

  2、请幼儿尝试踩一下沙,看看会怎样?再用玩具车在沙里推动,看看会怎样?提问:人和车在沙漠里行走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在沙漠里运载东西应该用什么交通工具?(骆驼)

  3、出示骆驼图片,观察骆驼身体各部分的特征,鼓励幼儿说说骆驼的独特之处。

  4、教师对幼儿的讲解进行补充,并讲解骆驼的独特生理特怔。

  5、提问“为什么说骆驼是沙漠之舟”,让幼儿进行讨论。

  活动反思:

  在活动前,我们就鼓励幼儿去收集有关骆驼的资料,主动去获取知识。短短的一节课中,我们发现通过收集资料的过程,孩子们已经懂得了很多骆驼的知识,基本上不用老师作太多讲解。可见,这种鼓励幼儿主动学习的方式能更大的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探索剥花生的方法,有序感知花生的特征。

  2、学习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体验亲自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花生若干盘、课件、花生制品

  重难点:探索剥花生的方法有序感知花生的特征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①小朋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样东西,让我们来看看是什么?(花生)

  ②师:小朋友知道花生长在哪里吗?幼儿讨论教师小结:(出示图片)花生长在地里,这是花生的果实、叶、茎、根,我们吃的花生就长在根部。

  二、认识花生

  ①看一看、摸一摸、摇一摇、尝一尝花生

  ⑴我们来摸一摸花生,摸上去有什么感觉?(粗糙)

  ⑵看一看花生上有什么?(花纹)

  ⑶摇一摇花生会怎么样呀?(响、动)尝一尝,什么味道?

  ②探索剥花生的方法⑴花生里面还有秘密呢,猜一猜?

  ⑵花生可以怎么样打开呢?幼儿讨论并尝试(剥、咬、敲)花生娃娃穿小红衣,住在麻子屋里。有天,手指一捏,屋子从中间敞开,花生娃娃就跳了出来出示幻灯片。

  三、认识花生米

  ⑴花生里面有什么呀?(花生米)

  ⑵数一数你的花生壳里有几粒花生米?

  T:花生里的花生米有的'少有的多。

  ⑶我们再来看看花生米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红衣服)T:花生米的红衣服呀营养可丰富了可以吃、可以治病。

  ⑷现在请小朋友把花生米的红衣服脱掉,看看里面有什么?(果仁)T:哦,一棵花生外面有硬硬的花生壳,花生壳里有花生米,白白的花生米穿着一件红衣服。

  四、讨论花生的用处

  (1)讨论花生可以怎么吃?有哪下花生制品?花生壳、花生米还可以做成什么?

  (2)和听课教师互动,品尝花生思考空间秋天到了,许多干果都已成熟,花生是孩子们的最爱,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花生、学剥花生,知道花生的作用,所以就选择了《好吃的花生》这一教学活动。

  希望通过这节活动孩子们能发现问题、并通过自我操作解决问题,从而体验亲自动手操作的乐趣。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6-22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0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9-08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26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8-09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9-0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8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5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5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