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大全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是我园的市级课题,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在不断的探索中,成功的编写成了园本教材《科学教育环境》。其中的“废物利用”这一园本课程中《报纸的烦恼》这一则故事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与思考。《报纸的烦恼》是一则赋予思想性、情感性的童话故事,在这则故事中,通过对报纸不同情绪的感知,揭示了废旧报纸的许多可利用性及要爱惜报纸的情感。那么,孩子们对废旧报纸的可利用性知道多少呢?
一次,我有意将废旧报纸投放于晨间桌面、体育区、语言区、表演区等各区域活动,惊奇的发现,晨间桌面他们会用它来折飞机呀、撕碎片呀、团纸球呀,语言区、表演区他们会像真有回事儿似的学爸爸、奶奶看报呀……在成人眼中不起眼的废旧报纸真的成了孩子们的宝贝。经过多次仔细观察,我发现孩子们虽然兴趣浓厚,可对报纸的玩法、利用性还是存在着局限性。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我想,作为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原有经验,引导幼儿走向最近发展区。由此产生了中班综合活动——《有用的报纸》。
开展这一活动,孩子们要有一定的基础。我班幼儿已有折、剪、团等用废旧报纸制作的经验。这一活动适合于中班下学期的小朋友。
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增强爱惜报纸、保护环境的意识
2、了解废旧报纸的再可利用性,能想方设法利用废旧报纸,对报纸制作产生兴趣
二、重点、难点
1、故事内容以及对故事中报纸不同情绪的感知
2、想方设法再利用废旧报纸及用旧报纸制作
三、活动准备
1、事先排练四位大班幼儿担任小小模特儿的角色(身穿报纸服装、头戴报纸头饰,手拿报纸道具,如:纸伞、纸球、纸棒、纸辫子等随乐表演)
2、废旧报纸许
多,剪刀、胶水、水彩笔、旧图书、白纸、蜡笔、蛋、脏皮鞋等
3、轻音乐、故事录音(见后)
4、多媒体课件
5、事先排练好二段情境表演
四、活动过程
1、幼儿观看模特儿表演,初步感知旧报纸的用途
师:哎呀!小朋友们快看,来了一群小小模特儿,她们身上的'衣服多有趣呀!
(幼儿观看表演,模特定格)提问:(1)她们身上的衣服是什么做成的呀?(报纸)
(2)报纸做的衣服漂亮吗?(漂亮)报纸还做成了些什么呀?(纸球、纸棒、纸辫子、纸伞、纸扇子等)
(3)你们还可以用报纸做成什么呀?
总结:旧报纸真棒,能做出这么多东西来,我们一起拍拍手谢谢小模特儿的表演吧!
[说明:通过观看小模特儿惟妙惟肖的表演,在课的开始部分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2、观看情境表演,了解旧报纸在人们生活中的用途
情境表演(1):老师发现一个小秘密,你们想知道吗?(想)老师发现你们的顾老师的皮鞋呀弄脏了,也请你们看看,(配班老师走上来)脏不脏?(脏)那怎么办呢?
师:我也有办法,用旧报纸擦擦吧!(教师示范)哎哟,还真干净呢!旧报纸可以擦皮鞋。
(2):(两个小朋友各拿一本书跑上来说:“老师,我的书坏了。”“老师,我的书旧了。”)哎呀,两本书,一本坏了,一本旧了,那怎么办呢?
师:我也有办法,用旧报纸包一下吧!(教师示范),这样,书就不容易坏、旧了。旧报纸还可以包书。
提问:你们知道人们还可以用旧报纸做些什么事情吗?(包蛋、擦玻璃等)
总结:人们可以用旧报纸做这么多的事情,报纸的本领大吗(大)
[说明:通过观看二段情境表演及两个开放式提问的设计:“皮鞋脏了怎么办?”“书破了、旧了怎么办?”让幼儿积极动脑,大胆想象思维,在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既让幼儿了解了人们对旧报纸的再可利用性,又培养了幼儿助人为乐的情感]
3、看动画,听故事《报纸的烦恼》,感知报纸的不同情绪
师:报纸真好,能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的好处,可报纸也有不高兴的时候,听—(看多媒体动画,听故事录音)
[说明:为使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充分体会报纸的不同情绪,在讲述故事时运用了形象生动逼真的画面,给幼儿一种直观的印象,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提问:(1)报纸为什么不高兴呢?
(2)你们该向谁学习?为什么?
总结:报纸的本领真大,我们可不能看完了就把旧报纸扔掉,要爱护它,好好利用它,可以用它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
[说明:通过两个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让幼儿懂得了该怎样对待废旧报纸。在培养幼儿爱惜废旧报纸的同时,引出了下一个环节。]
4、操作尝试,想方设法利用旧报纸
(1)引导幼儿讨论
师;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很多的旧报纸,请你们先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可以用它来做些什么事情呢?
(2)幼儿自由操作、创造,可以画图、写字、剪纸、做服装、作运动器械、包书、擦鞋等。(放轻音乐)
(3)展示个别幼儿作品
提问:你用报纸做了些什么事情呢?
总结:小朋友们真聪明,用旧报纸做了这么多的事情。只要我们多动脑筋,肯动手,就可以把很多没用的东西变成有用的东西。
[说明: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先通过让幼儿自由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尝试,只要是幼儿尝试操作的、创造的,我及时给予肯定,并注重幼儿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倡导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现代化儿童学习方式。]
5、组织幼儿用旧报纸玩游戏
小师:小朋友们,报纸很想和你们玩游戏,你们愿意吗?(愿意)
玩哪些游戏呢?(教师示范:夹纸跳,团纸扔,三个三个小朋友跳过报纸等游戏)
延伸活动
师:用旧报纸还可以做很多的游戏,我们一起到外面和报纸做游戏吧!
[说明:这一环节作为一种延伸活动给幼儿提供了继续探索的机会。]
活动评析
1、以幼儿为主题,注意启发幼儿的积极思维
在《有用的报纸》这一中班综合活动中,我注重营造宽松的活动氛围,以幼儿为主题,始终注意启发幼儿的积极思维,运用表扬鼓励、榜样示范、个别指导等方式,注重操作性、感受性、体验性,引导幼儿人人动手、大胆尝试,让他们在做做玩玩说说的过程中获得了发展,也使整个活动的重难点得到了突破。
2、学科间的有机融合
在设计活动时,从引导启发幼儿感知旧报纸的用途,进而引出故事,揭示故事中蕴涵的利用报纸、爱惜报纸的情感教育,逐渐过渡到让
幼儿自主探究尝试利用废旧报纸。在此之后,我还设计了延伸活动,利用旧报纸做游戏,给幼儿提供了又一探究机会。内容层层递近,环环相扣,使语言、美术、健康及情感教育紧密联系,有机融合。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以上就是《有用的报纸》这一综合活动的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设计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与欠缺,请多提宝贵意见。
设计意图:
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是我园的市级课题,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在不断的探索中,成功的编写成了园本教材《科学教育环境》。其中的“废物利用”这一园本课程中《报纸的烦恼》这一则故事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与思考。《报纸的烦恼》是一则赋予思想性、情感性的童话故事,在这则故事中,通过对报纸不同情绪的感知,揭示了废旧报纸的许多可利用性及要爱惜报纸的情感。那么,孩子们对废旧报纸的可利用性知道多少呢?
一次,我有意将废旧报纸投放于晨间桌面、体育区、语言区、表演区等各区域活动,惊奇的发现,晨间桌面他们会用它来折飞机呀、撕碎片呀、团纸球呀,语言区、表演区他们会像真有回事儿似的学爸爸、奶奶看报呀……在成人眼中不起眼的废旧报纸真的成了孩子们的宝贝。经过多次仔细观察,我发现孩子们虽然兴趣浓厚,可对报纸的玩法、利用性还是存在着局限性。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我想,作为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原有经验,引导幼儿走向最近发展区。由此产生了中班综合活动——《有用的报纸》。
开展这一活动,孩子们要有一定的基础。我班幼儿已有折、剪、团等用废旧报纸制作的经验。这一活动适合于中班下学期的小朋友。
中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图画,理解儿歌内容,初步学念儿歌。
2、让幼儿了解过马路的交通规则,学会自我保护。
二、活动准备:
“念儿歌、读童谣”幼儿用书人手一本。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阅读树“念儿歌、读童谣”,引导幼儿自主阅读,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1、引导幼儿翻开“念儿歌、读童谣”中“哥哥走”页面,进行自主阅读。
(出示“念儿歌、读童谣”)今天苏老师带来了一本书,你们看是什么书啊?(阅读树“念儿歌、读童谣”)小朋友想看吗?
2、请小朋友翻到18—19页,这里有一幅图,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把你看到的说给大家听听。
3、幼儿自主阅读,教师提出阅读要求,请小朋友安静阅读,认真仔细的观察画面。
4、你们从里面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他们走在哪里?(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把自己看到的说出来)还有谁看到不一样的?(引导幼儿再次仔细观察,进一步引导幼儿大胆讲述)
教师小结:哥哥拉着妹妹的手在过马路,一走走到了马路口,红灯亮了我们停,绿灯亮了往前走。
(二)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1、小朋友还看到这幅画里有字宝宝,知道这些字宝宝说的是什么吗?这些字宝宝说的是一首好听的儿歌,讲的就是哥哥和妹妹过马路的事情,儿歌的名字叫《哥哥走》。听听儿歌里是怎么说的?
2、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儿歌《哥哥走》请幼儿安静倾听。
3、提问:
(1)儿歌的名字叫什么?(哥哥走)儿歌里是怎么说?(引导幼儿完整表达,并大胆的说出自己听到的内容。)
(2)还有谁听到不一样的?(鼓励幼儿根据儿歌内容来回答)
教师小结: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回答用儿歌的内容作出小结。我们再来听听,还有谁听的不一样?
4、教师再次有感情的朗诵儿歌,请幼儿认真倾听。
谁还听到和原来不一样的?(鼓励幼儿大胆回答)
5、教师带领幼儿学念儿歌。(两遍)
小朋友刚才听得可仔细了,我们一起来学学这首儿歌吧!看谁的声音最好听。
6、请幼儿分角色朗读儿歌。
刚刚小朋友学的真好,现在老师请男孩子站起来读儿歌,等下女孩子再读一读,看看是男孩子读的好,还是女孩子读的好?
(四)活动延伸:老师会把“念儿歌、读童谣”这本书放在图书区,请小朋友区域活动时再去阅读。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等号"="、不等号"≠"。
2、认识10以内数量的多少。
活动准备:
1、等号"="、不等于"≠"图片。
2、椅子、铃鼓。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将自己的小椅子排成一个大圆形,教师从中拿走一把椅子,提示幼儿数一数小朋友和椅子的数量是否相等,并向小朋友介绍"="、"≠"。
2、玩抢椅子游戏:请幼儿站起来绕着椅子外缘自由走动,并一起唱歌。听到铃鼓声停止,就要赶快抢椅子坐下来,没有位置的'小朋友就要被淘汰出局,并带走自己的椅子,坐到一旁帮大家加油。
3、游戏结束后,请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被淘汰出局,共拿掉几把椅子,数量是否相等,用"="、"≠"表示数量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