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到北风的妄自尊大,学习小鱼儿面对强大的北风毫不畏惧的精神。(教学要求确定是正确的,叙述是清楚的。)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生字、词语。
2、指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12自然段和35自然段。
(二)讲读第1、2自然段。
过渡:寒冷的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了。(媒体演示:呼呼的北风)小朋友,你听了这呼呼的西北风感觉怎么样?(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入教学是有创意的。)
1、讲读第1自然段。
过渡:北风呼呼地吹。它吹向了谁呢?它们都有了什么变化呢?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
(2)交流。
①北风一吹,小草怎么样了?
学生答后,多媒体演示动画:北风吹向小草,小草变成黄色。
②北风一吹,梧桐树怎么样了?
学生答后,多媒体演示动画:北风吹向梧桐树,梧桐树落了叶。
③北风一吹,鸟儿怎样了?
学生答后,多媒体演示动画:北风吹向鸟儿,鸟儿躲进了窝。
④填空。(多媒体出示)
北风一吹,小草,梧桐树,鸟儿,北风多厉害啊!
(3)多媒体演示第1自然段描写的情景,学生试着给动画配音。(讲读第1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教学思路,层次很清楚,训练很扎实。)
2、讲读第2自然段。
过渡:当北风看到自己把草地吹黄了,把梧桐树吹落了叶,把小鸟吹进了窝,所以他很得意、神气。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读出北风的得意。(讲读第2自然段,控制了节奏。)
3、小结。
齐读1——2自然段。(第12两个自然段,是一个完整的情境。在这里应该作一个小结。)
(三)讲读第3——5自然段。
过渡:北风只是轻轻地吹一吹,青草、梧桐、鸟儿就害怕了。所以啊,北风十分得意。但是小鱼听见了,它怎样了呢?(这个过渡语,叙述比较全面。)
1、讲读第3自然段。
指导朗读,要求读出小鱼跟北风较量的语气。
2、讲读第45自然段。
过渡:啊!小鱼竟然敢和(呼呼的北风作斗争),北风听了气极了,它怎么做了?
(1)北风为什么要这么做?你觉得北风怎么样?(凶恶、狠毒)
(2)在北风看不到小鱼了,他又(得意起来了)他心想了什么?
(3)北风把河面冻结了,小鱼不能再浮出水面了,是不是就怕北风了呢?
(4)多媒体演示:北风猛吹一口气,下起鹅毛大雪,河面冻结,小鱼在水里游。学生说一说看到的景象。
第4、5两个自然段是一个情景,只有让学生阅读,观看多媒体演示的情景,才能很好地理解北风的狂妄和小鱼的机灵。这样,才能使教学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
3、小结。
北风看见小鱼不怕它,就把河面给冻结了,以为制服了小鱼,谁知道小鱼还躲在水底捉迷藏呢,这样看来,自以为是的北风其实是很狂妄、愚蠢的,而小鱼呢,不光勇敢,还很聪明。
(四)读一读,演一演。
1、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23自然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演一演。
教学时间许可,让学生读一读,演一演,有利于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五)启发想象,体会寓意。
1、读了课文以后,看了同学的表演,你想对北风、小鱼说点什么呢?
2、现在北风呼呼地吹向你,你会怎么做?
(六)作业。
1、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2、填空。
北风向草地吹一吹,青草_________________。它向梧桐树吹一吹,梧桐树。它向鸟儿吹一吹,鸟儿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河面结冰的`时候,小鱼为什么能在河底捉迷藏?(这是一个探究性的问题。)
整个教学过程,是根据童话故事来安排的,既注意了故事的情节,又创设了情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注意朗读的训练,又注意了理解和表达的训练。根据学生和课文的特点,启发学生想象,并布置探究性学习的作业练习。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命年的回想》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是刘绍棠所写的一篇记叙文。这篇文章十分朴实的展现了春节的风貌。文章虽没有华丽的词汇,但记叙简朴浓厚,所表现的春节场景栩栩如生。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民族风格、地方色彩的感受。
教学目标
1.了解过年习俗中所蕴含的乡土风情,进一步体会民俗文化和丰富内涵。
2. 品味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
3. 体会父老乡亲的纯真可爱及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
学习难点:能说出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对过年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或者说我们的家乡)有哪些节日吗?你们认为最隆重的节日是什么呢?为什么说这个节日最隆重呢?春节,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是件很重要的事情,为什么呢?民俗作家刘绍棠在他60岁高龄时回忆小时候过年的情景,仍是津津乐道,这又是为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本命年的回想》,去感受那浓浓的年味儿吧!
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生字词。
灶膛 zào 烙 饼 lào 簸箕 b ji 晾 liàng 生疮chuāng 穿梭 suō 糖黏儿nián
糁儿shēn 涿州zhuō 吆喝yāo he 疙瘩鬏gē da jiū 秫秸棒shú jiē 鬼祟sui
大吃大嚼jué 渍酸菜zi 阖家hé
2.了解“本命年”、介绍作者
本命年:我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轮回一次。
刘绍棠:现代作家。40多年的.文学生涯,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著有《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
三、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读一读:正确流利
想一想:写了几件事
比一比:哪一组概括得正确又简洁(如:吃腊八粥)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3、自主思考,写了几件事。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圈点批注,理清条理,加以概括。
4、小组合作,集中各成员的概括,并交流明确。
四、深入探究:
春节习俗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1、 媒体出示送灶图和包团子图,这些习俗包涵了人们的哪些期盼?
(学生答:平安、团聚……)
2、课文中还有哪些习俗分别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期盼?
(学生阅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大致能回答:健康、幸福、美满、来年丰收、邻里和睦……)
五、品读感悟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四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师引导生体会父老乡亲的纯真可爱,热爱生活。(图片导引)
2.引导生体会习俗中所寄托的期盼。
六、拓展延伸
1、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的感受。
2、现在的年是怎么过的?与过去相比哪些过年习俗已消失或被发扬光大了?
3、现在过年又出现了哪些新的方式?
七、布置作业
在家长帮助下收集家乡春节的习俗材料,通过回忆,写一段自己在春节所见所闻所历的文字(要注意写出民俗风情)。题目自拟。
板书设计:
本命年的回想
刘绍堂
①炒年货 ②吃腊八粥 ③买糖果 ④挑绒花 ⑤杀牲畜
⑥备食物 ⑦送灶神 ⑧换门神 ⑨过除夕 ⑩拜新年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拼拼读读,能够正确区分多音字的读音,能正确选择义项;积累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学会不同句式间的相互转换。
2、阅读短文,理解内容,正确完成练习;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积累二句名言,了解名言的意思。
3、按要求抄写词语或短句。
学生准备:
搜集聪明人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和义项。
1、交流正确的读音(撒sā当dàng折zhé兴xīng)读词
2、选择正确的义项(撒①当①折①兴②)
二、按要求写词语。
1、自己试试,把四个词语填写完整。
2、交流(兔死狐悲鹤立鸡群虎背熊腰指鹿为马)读词
3、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4、你还知道哪些带有动物名的成语?(不一定要有两种动物名。)
狼狈为奸鸡飞狗跳龙飞凤舞鼠目寸光
三、按要求改写句子。
1、归纳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的方法(1、标点符号2、反问词的增删3、句子意思不变)
2、完成练习,交流
3、补充练习: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
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自由读短文,思考: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主要写了李斯特为了推荐肖邦,用“换人计”让肖邦替他演奏,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3、再读短文,思考:文中2次写到观众的掌声,分别是什么原因?
(第一次是因为肖邦精彩的演奏深深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位听众。第二次是因为李斯特为了使肖邦成名,巧设“换人计”,观众们被他的所感动。)
4、交流,完成填空。
5、选择题(答案都是②)
五、语言实践活动。
1、智慧既可化险为夷,智慧又可反败为胜。本单元,我们认识了一些有智慧的人:华佗、富兰克林、哥伦布……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2、交流
3、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些聪明人,相信你们一定能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课前老师请大家搜集了他们的故事,现在我们就开一个小小故事会。
4、请3~4名学生上台讲述。
六、熟记名言。
1、自由读句子。
2、指名读评议齐读。
3、指名说说句子的意思(勤学好问,做事有目标有毅力。)
4、师介绍作者:
夏衍——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社会活动家。
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
七、写字
1、生照样子抄写,师巡视。
2、优秀作业展示。
教学效果反馈:
对“折断”的“折”的理解有分歧。
少数学生对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方法还是没有掌握。
学生对交流聪明人的故事十分感兴趣,但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都较差。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杏、红”6个字,1个笔画“竖钩”和1个偏旁“提土旁”。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能正确使用量词、
教学难点
学会比较
教学仪器与媒体
多媒体课件实物卡片生词卡片。
教学基本思路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采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学习,积极主动地自主合作探究在浓厚的兴趣中完成任务。
板书设计
1比一比:黄猫杏桃苹红边多少群颗堆
教学过程
一、启发导入
二、看图识词
三、认识生字
四、看图
五、自学韵文
六、扩展练习
七、小结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能猜出是什么地方吗?
2、看看图,农家小院有那些植物?那些动物?
1、实物与卡片对应,学生认读词语。
2、学生认读。
1、教师板书词语中的生字:黄、猫、杏、桃、苹、红、边、多、少、群、颗、堆。
2、学生观察分析认记。
(1)小组合作
(2)全班交流
(3)再读生词
1、比大小
(1)认识量词“颗”。
(2)让学生再举出用颗做量词的几个例子。
2、比多少
(1)看图,比较一下鸭子和鸟的多少。这么多的鸭子我们怎么称呼它们呢?
板书:一群一只多少
(2)上述方法比较杏和桃子的.多少,理解“堆”的意思。
(3)让学生举出用“堆”“群”做量词的几个例子
借助拼音自读韵文。
教师出示一组数量不同、大小不一的实物图,让学生说说。
一(个)西瓜
一(群)大雁
小朋友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会比较大、小、多少,也会说很多表示数量的词,回家跟爸爸妈妈说一说。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说明】
本组教材的整体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并运用课文中不同的表达方法。
作者冯骥才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诚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读中学写,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及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难点是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具准备】
准备珍珠鸟的图片资料和一首节奏舒缓配有鸟叫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激趣导入:
老师想先问问大家,你们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老师想知道你和什么动物交过朋友?
2、探求新知: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熟悉一种鸟,它就是珍珠鸟。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
珍珠鸟
3、略读课文我们该怎么学习?
(评:让学生看老师板书,虽然简单,但不是形式,它对学生书写习惯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另外,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略读课文应突出的更充分。而且应在略读课文中体现学生运用前面已有的方法来学习,所以怎么学的方法,也应该逐步建构。)
4、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遍读课文,请学生大家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内容。
第二遍读课文,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珍珠鸟长什么样儿?珍珠鸟的习性。)
板书:
怕人──亲近
(评:学生并不是一个知识积淀为零的容器,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能力水平,促其主动求知。所以学生初读课文后会有自己的理解,而且有的还会很深刻。另外,我们常常提倡学生自由读书,弘扬主体精神,但学生读一遍书应有一遍的收获,不能盲目而漫无目的.,教师应适当引导、点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质疑问难,探究学习
1、对文章的某个句子的理解、文章内容等等,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2、疏理学生质疑,布置学习活动:
请你探究:
⑴ 动笔读书:
找出文中写珍珠鸟的活动变化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说说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
⑵ 真情播音员:
文中有许多吸引人的描写,请你找出你觉得好的地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再有感情的朗读一下。
⑶ 小小思想家:
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
⑷ 作家的知心人:
作者是怎样把珍珠鸟写得这么可爱的?说说看。
3、学生自己独立学习课文。
(评: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既要有学习的内容,内容最好是从学生中来,还要有学习的方式和学习的情感动机。因此,这里对学生的质疑疏理后,设计以上学习活动,既抓住了学习重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实在可行。)
三、合作交流,强化表达
1、全班交流学习活动:
请你交流自己对上述问题的学习体会,你可以只就其中的某一方面来作交流。
(学生发言。)
板书:
鸟笼四周、书桌、肩上
2、作者说的仅仅是人和鸟之间的信赖吗?
板书:
信赖
3、是啊,一只本是怕人的珍珠鸟,因为信赖,变得与人亲密、友好。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对这句话也有了自己的理解,老师也想用自己笔像作者一样写下自己对信赖一词内涵的赞美和认识。你们想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动笔吧!
信赖是一座桥,让我们彼此心灵相通,真情相融;信赖是一盏明灯,照亮你勇敢前行;信赖是一缕缕阳光,让生活五彩缤纷,让自然生机勃勃,和谐共存。
(评:让学生在交流中合作、探讨,在交流中提升,在交流中学习表达,在交流中感悟人与动物的真情,领悟信赖美。阅读本身是一种对话,这种对话可以是读者与作者,可以是读者与文中的人物、故事,也可以是读者与读者。可以是心灵的,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
4、交流书面感受。
四、归纳积累,从读学写,课外延伸
1、通过学习课文,现在你又了解了什么?
(评:这里学生通过学习一定会对文章有许多新的收获,这也是对学习过程的一个小结。)
2、现在,你们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
3、其实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留下了许多感兴趣的情境;请你任选一个发挥你的想象力,写一个片断,要写得让人读了就喜爱这些珍珠鸟。怎么想就怎么写?
⑴ 舒适、安全的巢。
⑵ 可爱鸟雏儿。
⑶ 小鸟喝茶。
⑷ 幸福的三口之家。
⑸ 雏鸟儿的梦。
(评:教学中两次安排这样的小练笔,一次课内完成,一次课外完成,但必须都在引起学生感情共鸣的前提下,打开学生心扉,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会有更精彩的表现。强化了读中表达、读写结合的训练。)
语文教案 篇6
《18太阳》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主要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和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课文共有八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段。
第一段(1--3)讲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很大,很热。第一段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是,运用了数字、假设、比较、比喻等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段(4--8)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密切。
这两段在内容上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我们送来光明和温暖,也才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2)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3、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多读课文,激励学生读中想、读中悟、读中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2)有表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说明方法。
三、学情分析:
聋哑学生因听力丧失,接收的信息很少,知识贫乏,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特别是本班B类学生较多,智力更差,学生在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因而学习本文,要注重联系学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学过的常识知识,并补充一定的科学知识,利用好这些感性经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科学兴趣。
四、设计理念:
把学习主动权充分放给学生,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读中想、读中悟、读中交流,切实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扎实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五、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六、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
解决策略:利用课件,让学生多读,帮助学生理解。
七、手语准备:
太阳、传说、寸草不生、抵得上、摄氏、估计、密切、生存、繁殖、远古时代、杀菌、预防、治疗、疾病
八、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大字课文、挂图
查阅资料:有关太阳及其他星体的知识
九、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多媒体出示人类登上月球的照片)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飞船登上了月球,人类迈出了认识宇宙的重要一步。20xx年10月24日我国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那么,人类可以登上太阳吗?为什么?(学生发言)(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顺势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太阳的说明文,读完以后,你们会对太阳有更多了解。
板书:18太阳(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
现在同学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了什么?
(让学生畅所欲言,师适时表扬学生,进行归纳: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太阳的特点及其与我们的关系来写的。板书:特点关系)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1、太阳到底有多远?
2、太阳到底有多大?
3、太阳到底有多热?
(三)细读课文,学习说明太阳的特点的方法
师:要想知道的更多,就要再细细读课文,看作者是怎样向我们具体介绍的。(小组合作学习太阳的三个特点。)小组分别汇报学习情况(现在你能细细读懂了,就介绍给大家听听)。
远: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要走三千五百年;坐飞机要二十几年。
①学生看课件填空: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的走,要走(三千五百年);坐飞机要飞(二十几年)。
②同学们在括号里填的是什么?(数字)(提通过具体数字,太阳离我们多远,我们就清楚了。这就是说明事物的一种方法:列数字。但数字必须是科学的,精确的.。)
③为了介绍更清楚,作者还用了什么方法?(打比方:如果?步行?坐飞机??这样我们了解的更清楚了。)(看课件)
大:我们看太阳,觉得它不大,实际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等于一个太阳。
这用了什么方法来说明太阳?(列数字、比较)(看课件)
(师是要总结加深学生的印象,脑子里要想象。注意表情。)
热:太阳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摄氏六千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强调“估计”)太阳太热了,无法具体测量,只是推算一个大概的数字。
再细心读读,看还用了什么方法?(比喻:太阳像个大火球。举例: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
读第一至三自然段,数字说明、比喻说明的地方重读,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四)抓住关键词,了解太阳和地球的关系
1、师:今天太阳公公生气了,(课件出现太阳公公委屈的脸)因为煤炭夸自己本领大,与太阳没关系,你能帮他评评理吗?要求用上关联词“有了??才有??”“因为??所以??”
生自由说。(要让学生充分发言)
2、师:(出示太阳公公高兴的脸)同学们知道的真多,太阳公公都笑了!老师现在再考考同学们。
课件展示:太阳与风、云、雨、雪的关系,展示太阳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让学生讲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太阳和人类生活有关系、太阳和动植物生长有关系、太阳和自然气候有关系、太阳和人类健康有关系、)
(五)课堂总结
1、学完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你想对太阳说什么?
(六)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太阳如果和地球距离如果再远点,或者再近点会怎么样呢?(让学生阅读课文后面阅读材料《妙不可言的位置》。)
2、有兴趣的还可以看《星球世界》
板书设计:
18太阳
远人类生活
太阳特点大和人类关系密切动植物生长
热自然气候
人类健康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2-24
语文教案02-25
语文教案02-25
语文教案02-26
语文教案02-26
语文教案02-27
语文教案02-27
语文教案02-29
语文教案02-29
语文教案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