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实用的中班教案9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 篇1
幼儿园中班体育游戏教案快乐的木头人活动目标:
1.能在游戏中控制自己的身体,在规定时间内努力做到一动也不动。
2.能根据指令变换模仿动作,体验体育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自制“摩棍”一根,口哨一只。
2.地面上画好写有数1-10的方格。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幼儿学各种小动物走路,进行活动。
1、玩民间游戏“我们都是木头人”。
幼儿集体念儿歌,扮演木头人,“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木头人,不准说话不准动”。要求幼儿念完儿歌后做一个造型动作,在规定时间内不准动。
2、师幼共同玩游戏“魔法师”。
(1)教师手持“魔棍”,口念“变变变,变变变,变成长鼻子大象”,幼儿扮的“木头人”马上“变成大象”,模仿大象行走。“魔法师”巡视,变得不像的`用“魔棍”一指,这个幼儿便停止动作,还原
成“木头人”。游戏中“魔法师”不断发出“变成小马”“变成小兔”等指令,“木头人”按指令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听到“魔法师”吹口哨,“木头人”就要停止动作。
(2)“魔法师”组织“木头人”玩跳数字游戏。引导“木头人”按照1-10的顺序跳。如跳错,“魔法师”就把他“定”在原地不动。
(3)“木头人”跳舞。播放节奏明快的音乐,“木头人”随音乐起舞,“魔法师挥
动魔棍”,音乐停止,木头人摆好造型不动。
(4)随着音乐,魔法师送“木头人”回家。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照片介绍自己的妈妈的情况。
2、倾听故事,感受妈妈怀孕的辛苦。
3、通过讲讲说说,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胎儿的发育过程
2、幼儿和妈妈一起拍的照片若干,妈妈怀孕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介绍自己的妈妈
1、幼儿拿着照片向同伴和老师介绍自己的妈妈。
“我的妈妈叫什么,在哪里工作,这张照片在哪里拍的。”
2、教师予以指导,介绍好的给予表扬。
二、出示图片
1、教师:小朋友都介绍了自己的妈妈,介绍的很好,我发现照片上的妈妈都是抱着你们拍的',
你们的妈妈关心你们吗?那你们爱不爱你们的妈妈呀?
2、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得吗?
3、请幼儿观看妈妈怀孕的图片,仔细观察,图片上的妈妈有什么不一样。
4、教师: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在妈妈肚子里干什么呀?
三、倾听故事《肚子里的家》
1、教师以宝宝的语气讲述故事
2、讲到重要地方时,教师减慢语速,让他们对故事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四、提出问题,了解故事大概内容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2、小白,小沙和小红在讨论什么呀?
3、为什么老师的肚子在一天天长大呢?老师是怎么对小朋友说的啊?
4.后来老师为什么离开幼儿园了,她去干什么呀?
5、老师走了后,小白、小沙和小红又在讨论什么呀?
6、教师再次讲故事,加深印象。
7、课件演示
我们小朋友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么样的?
8、幼儿小组讨论,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情况,请他们互相轻轻的告诉。
五、扩展延伸
1、请小朋友上前来表演,一位小朋友扮演妈妈怀孕的场景,另一位幼儿轻轻来抚摸妈妈的肚子,让幼儿的情感得到抒发。
2、在愉快的交流中结束活动。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小鼓和小锣敲出的不同音色和节奏,初步学习分角色欢快地对唱。
2.在认识各种打击乐器的基础上,创编歌词,并用乐器演奏。
3.体会两种乐器互相对话的情趣。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活动准备:
图谱、鼓、锣、圆舞板、小铃
活动过程:
一、熟悉鼓和锣的节奏
1. 出示鼓T: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小鼓)知道小鼓有什么本领吗?
2.敲一敲鼓的节奏T:小鼓是怎样唱歌的。
T:你们的小耳朵真灵!原来小鼓是这样唱的(出示节奏谱)
T:把你们的小鼓敲起来!(加动作敲)
3.出示锣T:这么热闹的鼓声把谁给引来啦。(小锣)小锣是怎么唱歌的呢?
4. 敲一敲锣的节奏T:原来小锣是这样唱的(出示节奏谱),小锣和小鼓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小锣的节奏还要比小鼓的`节奏慢。
T:把你们小锣也敲起来吧!
5. 示范鼓和锣合奏T:小鼓和小锣是一对好朋友,你听他们你一句我一句对话呢。
6.鼓和锣合奏T:小鼓和小锣说得真开心,现在请一半小朋友做小鼓,请一半小朋友做小锣,我们来对话。
二、学唱歌曲
T:大家说得真热闹,听,小鼓和小锣一起唱起歌来啦。
1.教师范唱T:你听到他们唱了什么?
2.有节奏念歌词T:真厉害,你们都听出来了,我们一起看着图谱说一说。
T:小鼓、小锣我们也来对话吧。注意在"我们两个一起敲"的地方我们大家一起说。
3.演唱歌曲T:你一句,我一句说的真好听,我们把它唱出来吧。
T:小鼓和小锣有要对话了,哪里是小鼓唱呢?哪里是小锣唱呢?
4.交换演唱T:交换试一试。
三、创编歌词
1.创编歌词T:还有什么乐器也能唱出好听的声音呢?
T:把小铃和响板放进歌曲里面,应该怎么唱呢?
2.演唱创编的歌曲
四、边唱边演奏乐器
1.分组边唱边演奏小铃、圆舞板T:请小朋友请出你们椅子下面的乐器,让我们一边唱一边敲起来吧。
2.交换
五、总结
T:小朋友,刚才我们敲了锣,打了鼓,你们开心吗?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要敲锣打鼓的?(喜庆的节日里)是呀,在这些时候,不仅敲锣打鼓,还会唱歌跳舞呢呢。让我们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
活动反思:
发现,前面鼓和锣单敲的时候,幼儿能够很好的敲出来,但是当鼓和锣合奏的时候,幼儿之间的衔接并不是很好,出现“断裂及慢”的现象。之间的共同合作不是很完美。但是庆幸的是孩子们都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什么?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各种刷子,简单了解它的特征和用途。
2.愿意随着歌曲的音乐节奏,用动作表现使用刷子时的动态。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粉刷匠PPT、图谱(节奏卡)、粉刷匠音乐
2.各种刷子的图片与使用功能。
经验准备:基本认识各种刷子。
活动过程:
一、没有粉刷的房子(PPT出示一张没有颜色的小猪的'新房图片)
1、“你们觉得小猪的新房漂亮吗?”
2、“帮小猪想想办法怎么办呢?可以和小伙伴一起想想,一起猜猜准备好了就举手。”
小结:小猪的房子没有颜色不好看,它听了你们的好办法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刷子商店。
二、刷子商店(出示各种刷子的图片)
1、“第一把刷子叫什么名字呢,它能干些什么呢?小猪能用它刷房子吗?”
2、“第二把刷子叫什么名字,怎么用?小猪会选它吗?”
3、“第三把刷子和第四把刷子是干什么的呢?能用它们来刷墙吗?” 小结:小猪找到了适合的墙刷高兴回到了家。
三、小猪高兴的唱起歌
第一遍:倾听歌曲
1、“小猪一回到家里,就开始准备刷墙了。它会怎么刷呢?”
2、“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我是一个粉刷匠,每天工作忙。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更漂亮。刷了屋顶又刷墙,刷门又刷窗,你看我那新房子,全都变了样。”
第二遍:有节奏说歌词
1、“小猪唱了些什么呀?”
2、幼儿复述歌词。“你们听得真仔细,那小猪是怎么刷的呢?有谁愿意刷给我们看一看”
小结:这个小猪做的真好,我们一起跟着小猪边哼歌词边按顺序来刷一刷吧。(按幼儿的动作来刷墙。)刷的真好,还有小猪有不同的刷法吗?让我们换个方向来试一试吧要跟上音乐节奏哦。(引导幼儿有节奏的刷墙。)
第三遍:加上旋律
小猪们,有没有信心唱起来。我们一起边刷边唱一唱吧。
四、手偶表演:粉刷匠
1、你们唱得真好,许多房子的主人听到你们的歌声都把没刷好的房子带来了,请你们帮帮它们,愿意吗?
2、请你们左手套上房子,右手准备好刷子跟好音乐的节奏,边唱边为房子刷一刷。可以用你们刚刚刷墙的方法,音乐开始咯!
小结:真好,粉刷匠们。你们的房子刷的很漂亮,房子的主人让我好好谢谢你们。下次欢迎你们去小舞台为别的房子也粉刷一下,可以吗?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富有节奏的韵律美,会用普通话有节奏、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2、丰富词汇:名胜、骊山晚照、名家书法等,理解词的含义并学习在生活中运用。
3、萌发幼儿当一名西安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1、中国地图一张;响板一个。
2、幼儿用书人手一本,里面有儿歌的相关图片。
3、活动室里布置主题展板"夸西安"(分西安的名胜、西安的风俗小吃、现代的西安三个板块)。
活动过程:
一、在中国地图上找找我们的`家乡-西安,谈话导入。
教师:你知道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吗?你感觉西安美不美?和小朋友一起夸一夸吧!
二、请幼儿打开用书。
自由聊聊西安的名胜、小吃等内容(按照画面分组讨论)。
三、教师交代名称,并有感情地示范朗诵儿歌。
交流:儿歌听上去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儿歌里都夸西安的什么了?是怎么说的?
四、对照主题展板,教师再次朗诵儿歌,引导幼儿整体跟学儿歌。
五、幼儿朗诵儿歌。
1、教师提示请幼儿完整朗诵儿歌。
2、教师用响板配节奏,幼儿朗诵儿歌。
3、师生共同朗诵。
活动延伸:
1、 美劳区和建构区与教学主题结合,通过绘画、建构等形式,表现对家乡的热爱。
2、 角色游戏区增设"小吃一条街",投放相关材料、标识、用品,供幼儿自选活动。
3、 语言区在教室引导下可进行仿编儿歌并记录,集体分享。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与同伴协商探讨用不同的乐器进行演奏,练习不同的节奏型。
2.鼓励幼儿大胆的创编节奏型,并把自己编的节奏型配合适宜的音乐进行表演。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紫竹调》音乐磁带;铃鼓;碰铃;三角铁等乐器;节奏卡。
活动过程:
1.教幼儿认识节奏卡上的各种节奏型。
今天要在小朋友中选一个小音乐家,看今天谁打的'拍子好就选谁。我们先认识一下今天的节奏型·····我们先来用手来打一下这个节奏型,一会谁打得好老师就发给他一个小乐器让他成为小音乐家(带幼儿用手打拍子),逐渐发给认真的幼儿,直到每个人都拿到乐器,然后带幼儿用乐器再演奏几遍进行加强》
2.鼓励幼儿大胆的创编节奏型,并把自己编的节奏型配合适宜的音乐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今天孩子们学得很开心,我让每个幼儿都当上的小音乐家,都掌握的很好。
中班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看看、猜猜、说说自己爷爷奶奶的本领,引发孩子对祖辈的敬意,感受家庭的温暖。
2、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图画、PPT、礼物、音乐。
【教学过程】
一、回忆约瑟的爷爷。
1、(出示图片)你还记得他们吗?
2、你们喜欢他的爷爷吗?为什么?
3、小结:原来约瑟有一个爱他的、能干的、了不起的爷爷。那你们的爷爷奶奶呢?我知道你们也想办法知道了许多他们的本领,对不对?那请你们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爷爷奶奶。
二、交流、分享爷爷奶奶的本领。
1、今天介绍时有要求的,说说爷爷奶奶的本领是什么,用一句好听的话来夸夸爷爷奶奶,让我们要听的又清楚又明白。
2、幼儿交流。
出示图片一、爷爷在烧饭
出示图片二、奶奶织衣服,爷爷种菜
听声音、爷爷做木匠
看动作、奶奶踢毽子
出示图片五、爷爷奶奶在捕鱼
出示图画六、爷爷奶奶种水稻
小结:你们的爷爷奶奶的本领真的很大,他们都很能干、很了不起、非常非常爱你们。我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自豪!
三、为爷爷奶奶过节日。
1、拆礼物。
2、这是我送的礼物,你们会送什么呢?
有的孩子送吃的,有的.孩子送用的,真是一群有孝心的孩子,也是爱爷爷奶奶的好孩子。
3、今天我们一起来送一份特别的礼物,而且随时随地都可以送给爷爷奶奶的。那就是把我们的好听的歌声送给他们!
(放音乐)
师:你们平时也可以像歌里唱到的一样给爷爷奶奶捶捶腿、敲敲背。今天我们的宝宝也有点累了,先去喝喝水,我会把这首歌放在我们的小舞台,你们学会了可以去表演,好吗?
中班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小朋友很喜欢玩磁铁,但是对于磁铁的特性还不是很了解,有一次,我们班的小朋友买来了一件玩具,是用磁铁做的,我们班的小朋友个个都很好奇,有几个小朋友还跑来问我,老师,为什么那个小鱼可以钓起来啊?于是我决定设计这样一节课让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和感知活动中认识磁铁的特性。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
2、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
3、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
活动过程:
一、引题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很好玩的地方,但是去那个地方玩我们小朋友都要带上一样东西才能进去,我们看看我们要带什么东西进去?(教师出示磁铁)幼:磁铁师:现在小朋友们可以拿着磁铁进去玩了?你们看看会发生什么事?
幼:好师:小朋友看看为什么磁铁吸不住这个东西啊?
幼:因为它是木头的师:小朋友聪明,那你们看看磁铁为什么又不能吸住这个东西呢?
幼:因为它是塑料的师:小朋友,你们玩好了吗?现在时间到了,你们去找个位子坐下来,老师请小朋友说一说刚才磁铁都吸了什么东西啊?
幼:有钉子,有夹子,有瓶盖,有别针师:哇!磁铁的本领可真大啊!磁铁吸了这么多东西?那你们看看磁铁吸得东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啊?
幼:他们都是铁做的教师小结:原来磁铁可以吸住铁的东西做它的朋友
二、幼儿动手操作,发现磁铁隔物吸铁的特性师:现在老师再请你们来玩一个游戏,现在每个小朋友一个人拿一个纸板,把磁铁上面的东西拿下来放在纸板里,你们再玩玩看会发生什么事?
幼:好师:小朋友,你们说说看为什么这些东西在纸板上动起来啊?
幼:因为纸板下面有磁铁师:真聪明!老师告诉你们磁铁还有一个秘密就是它还可以隔着物体吸铁,但是这些物体不能太厚
三、创设情境,让幼儿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用途师:刚才老师不小心把很多的别针掉进了这些沙子里,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想想办法捡起来啊?
幼:把他们捡起来师:但是这样太麻烦了,你们有没有更好地办法啊?
师:刚才我们刚刚学过了一个磁铁的特点,你们可以不可以利用磁铁来把老师的'别针捡起来啊!
幼:可以师:啊!原来真的可以啊!
师:小朋友,原来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方便啊!那我们再来看看磁铁还有什么用处?
教师出示铅笔盒,背包,磁性玩具
四、活动结束师:小朋友,刚才我们知道了磁铁幼这么多的本领,现在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去教室找一找磁铁还有什么本领好不好?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并不是把现成的科学结论告诉幼儿,而是使幼儿成为渴求了解世界的探索者和发现者。我们的科学教育,就是要提供丰富的材料,营造宽舒的心理环境,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让幼儿在探究中惊异科学,在持久、深入地探究过程中建构科学经验。《纲要》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所有的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为了让幼儿认识磁铁,我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可供操作的实验材料,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不进行直接的指导,而是强调幼儿在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去发现、思考、解决各种问题。
当然在这次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不足就是准备的磁铁数量不够充分。是极个别幼儿玩得不够尽兴,在今后教学中将会做得更完善。
中班教案 篇9
内容与要求:
1、能大胆运用图形组合的方法表现种子开花的情景,体验炫彩棒炫染的色彩变化。
2、通过有趣的故事情景了解种子生长的过程,知道种子生长需要动物的帮助。
活动准备:
炫彩棒,白色铅画纸、清水、小毛笔。
活动过程:
一、 导入主题
师:春天到了,草儿变绿了,花儿绽放了。在一个小花园里,住着一颗小小的花种子,它很想快快长大。
二、 欣赏讨论
1、(老师演示一:一颗小小的种子)
师:小小的花种子,它好想长大啊,蚯蚓看到了,它来到了小种子的旁边说:“别急别急我来帮助你吧,蚯蚓姐姐是怎么帮助小种子长大的呢?
师:泥土变松了,小种子“啵”的一声钻了出来,变成了什么?
2、(老师演示二:小种子长成了小苗苗)
师:小苗苗是什么图形变出来的?小苗苗真开心,对蚯蚓姐姐说什么?
师:小苗苗长啊长,长的`好累啊,这时候又来了有一个朋友,是谁啊?(小蚂蚁)它有什么办法帮助小苗苗长大呢?(小蚂蚁的家在哪里?小蚂蚁在泥土里爬呀爬,泥土松了,小苗苗的根越长越大,小苗苗就会长的很快)
师:泥土变松了,小苗苗伸了个懒腰,又向上长。小苗苗怎么感谢小蚂蚁呢?
3、小苗苗还想长得更高更大,还会有谁来帮助小种子呢?(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4、有了好多朋友的帮助小种子开花了,它会开出什么花呢?(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5、(演示三:已经开出了花朵)
师:小种子长大了,到底开出了什么花呢?有几片花瓣?是什么形状的呢?
师:蝴蝶来了,美丽的小花又长大了一圈(教师过程性示范)
师:这时候来了一位小朋友(毛笔),她拿起小水壶(蘸点清水),为小花浇浇水,小花瓣碰到水后变的怎么样了?
三、引导创作
1、美丽的春天来到了,小花园里的花种子都想长大开花了,请我们的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它们,让我们的小花园变得更加漂亮,好吗?
2、幼儿创作,教师引导
(1)运用各种图形组合的方法来表现春天的花种子长大的情景。
(2)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变换花朵造型。
(2)画好后运用清水在小花上进行炫染。
四、展示交流
介绍自己的作品:“你的种子长大了吗?开出了怎样的花呢?”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经典】07-20
中班教案(经典)08-05
【经典】中班教案08-05
[经典]中班教案08-05
中班教案03-12
中班教案03-12
中班教案03-14
中班教案03-16
中班教案03-16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