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工作总结华体会体育2串1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11 09:01:1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锦(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集锦(7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授课时间:

  二、教学目标:

  1、会认“滑”等9个生字,会写“报”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3、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三、教学重点: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四、教学难点: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五、教学类型:新授课

  六、教学准备:1、实物投影仪。2、句子投影仪。

  七、课时安排:两课时

  八、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读课题,质疑,课题中的“我”是谁,“你”又是谁。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要求:

  a、轻声读课文,画了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b、再读全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交流:

  1、请学生指出自学过程中最容易读错的生字,全班正音。

  2、解决课题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老奶奶 “我”

  送报的'孩子 “你”

  默读课文,学习词句

  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带生字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自己喜欢的句子。

  2、同桌互读互听自己画出的词语和句子。

  3、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师生共同评价。

  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指导书写

  1、请学生观察要写的字,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2、细看生字,说说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练习书写四个字,四个词。

  4、点评反馈。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的资料。

  教学进程:

  (一)利用图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蒲公英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对,它就是蒲公英。

  板书:蒲公英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含白色乳汁,叶莲座状平铺,匙形或狭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齿裂。开黄色舌状花。果实成熟时形似白色绒球。

  3、板书课题:金黄的.草地

  (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

  (2)联系对蒲公英的介绍,请你把蒲公英和金色的草地连起来,说一句话。

  (二)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呵欠傍晚一本正经

  记住字形:弟:中间的长竖不出头。

  返:“反”字的最后一笔注意变化。

  3、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我们常揪掉蒲公英来寻开心。

  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我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

  板书设计:

  蒲公英

  (早晨)(中午)(傍晚)

  绿金色的草地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2、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他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板书:金色的草地

  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

  (2)指名读,评读。

  (3)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

  (4)你想感受一下吹蒲公英的感觉吗?

  出示实物,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

  (5)练习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

  2、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过度: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

  (4)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5)为什么“我们”不再揪它了?

  (6)从“我”的变化看,你有什么感受?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4、对一般说明方法的初步掌握,特别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对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初步了解和掌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两亿年前,地球广茂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群巨大的爬行类动物,他们主宰着当时的地球,那就是恐龙,(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同领略恐龙的世界。

  二、读通全文,解决字词

  1、读通全文,读准字音。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将课文通读一遍,遇到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用查字典的方法自己解决,如果还是无法解决,一会儿我们边讲边提(—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出示生字

  yì màn diào jiàn xíng wèi měng chǐ bǐ mí

  亿 漫 吊 剑 型 畏 猛 齿 匕 谜

  指导:

  “亿”字第二笔为“横折弯钩”,是整体认读音节

  “漫”的部首为“三点水”,与水有关,字形辨析:慢(缓慢)漫(弥漫)

  “三车并行”其声“隆隆”是为“轰”

  “剑”为刀,同为立刀旁的字有“利”、“刻”、“划”、“削”与锋利的刀具有关

  “畏”,错误可能多一撇

  “型”,后鼻音

  “猛”为“反犬旁”,与动物有关,后鼻音

  “齿”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

  “匕”,第三声

  “谜”言字旁,谜语用口述

  那么,你们对哪些词语不理解呢?或者说你已经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解决了,也可以和大家交流一下。(教师在学生不理解的情况下进行指导)

  漫游:随意游玩,本课指恐龙到处随意走动。

  轻型:(机器、武器)在重量、体积,功效或威力上比较小,本课形容翼龙飞行起来比较轻巧。

  神秘:高深莫测。使琢磨不透的。本课是指恐龙的突然消失,使人弄不明白其中的奥秘是一个不解之迷。

  锋利:本课形容霸王龙的牙齿非常尖锐,很容易刺入别的动物。

  消失:逐渐地减少以至没有。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本课形容雷龙的形体很大。

  望而生畏:畏,害怕。看到了就害怕。

  展翅高飞:张开翅膀高高地飞翔。

  齐读生字,并完成课后第2题

  三、再读课文,理顺句意

  1、指名读各个自然段,相机指导。

  2、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四、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1自然段

  1、我们知道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已经灭绝了,你们想知道恐龙出现在什么时候吗?当时它们生活的环境又是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百闻不如一见,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讲读第2、3自然段

  1、过渡:在两亿年以前这么多恐龙就在地球上自由自在地生活,你想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读读课文第2、3自然段,看看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在这几种恐龙的名称下画一条横线。

  2、学生交流

  3、这些恐龙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找出来放声读,再说说这种恐龙的特点。

  4、学生交流

  雷龙:大象在我们同学的眼中是很大的动物,雷龙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真是个庞然大物,把雷龙和我们熟悉的大象相比较的说明方法就叫——作比较。说雷龙走路发出的声音就象雷鸣的说明方法叫——打比方。指名读,让大家感受到雷龙又重又大。

  梁龙:二十多米,两个教室连起来那么长,二十多米能不能换成很长,这种用数字来说明的方法就叫—列数据。齐读,让同学们都能感受到梁龙很长很大。

  剑龙:指名上台介绍,你对他的介绍满意吗?

  三角龙:想象它的样子,三角龙的脸我们看了都感到非常害怕,这就是——望而生畏。

  鱼龙:和海豚相比较。

  翼龙:刚才我们看到翼龙飞得很轻巧,就象一架轻型飞机,这里就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再让我们走近翼龙。

  5、课文中用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这些说明方法,使我们对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鱼龙和翼龙的形态特点有了很清楚的了解。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你还知道哪些恐龙?

  小结:同学们了解的可真多,难怪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就说: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课文的2、3自然段就是围绕这一句来写的。

  三、那么这些恐龙它们吃些什么呢?在课文中找一找,哪一节能告诉你答案。

  1、读读第四小节,看看哪些恐龙吃植物?哪些恐龙吃肉食?

  2、学生交流

  3、霸王龙真有这么凶猛吗?

  指导读(男生读)让我们感受一下它的凶猛。

  四、课文除了介绍恐龙的种类和吃食,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1、女生读这一小节。

  2、看来这些老恐龙都是称职的爸爸妈妈,它们都能细心照料自己的小宝宝。

  五、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可是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这些恐龙突然神秘在消失了。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你们所讲的原因都只是猜测,恐龙灭绝到底是什么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但是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说不定解开这个谜的,就是我们班的哪个小朋友。

  五、还有许多同学要交流,那下次班会课我们就开展“恐龙知识知多少”的活动,到时候看哪个小朋友知道得最多。

  六、作业

  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语文教案 篇4

  老师:这是什么?

  (出示课件)

  学生:竹排。

  老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欣赏美丽的风景好吗?

  (出示课件)

  老师:你们看到什么风景。

  学生1:小鱼。

  学生2:禾苗。

  老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学一首好听的儿歌。

  (课件出示课题“小小竹排画中游”)

  学生齐读课题。

  老师:请学生自由读,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学生:自由读。

  老师:小朋友读好了吗?那请学生读给林老师听好吗?

  学生齐读课文。

  老师:谁能站起来为大家展示一下?

  (指一生读)

  老师:他读得怎样?

  学生:他读得感情不好。

  老师:那请你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该生读课文)

  老师:他读得怎样?

  学生:非常棒!

  老师:这些生字宝宝,你们认识吗?

  (小黑板出示,指一生上台领读)

  老师:谁来说说这个小朋友读得怎样?

  学生:他读得很正确。

  老师:给他掌声,说说为何会认识这么多字。

  老师:打开课本,请小朋友自由拼读生字。

  (学生自读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老师:谁来找找三点水的字。

  学生:江流游。

  老师:从三个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江里有水,所以是三点水。

  学生2:鱼在水里游,所以游是三点水。

  老师:你们真能干,掌声鼓励。

  老师:说说唱为何是口字旁?

  学生:唱歌是用嘴巴的。

  老师:排为何是提手旁?

  学生:竹排用手来划。

  老师:生字宝宝摘下了帽子,再请小朋友来认一认。

  (小黑板出示,学生集体认读)

  老师:生字宝宝跳到我们的歌里,你们认识吗?

  (学生自由读诗歌)

  老师:你最喜欢哪一句,把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大家听。

  学生:鸟儿唱,鱼儿游。

  老师:为何喜欢这句?

  学生1:鱼儿在水里愉快地游来游去。

  学生2:小鸟在天上飞快地飞来飞去。

  老师:请学生来做做鱼儿游,鸟儿唱的动作。

  (学生表演)

  老师:怎么读,才能读出这种感情来。

  学生:高兴。

  老师:那请小朋友带着这种心情一起来读。

  (学生齐读,边做动作)

  老师:还喜欢那一句?

  学生:禾苗绿油油。

  老师:欣赏绿油油的`禾苗,(课件出示),你们认为美不美?

  学生:真美呀!

  老师:除了绿油油的禾苗,还有绿油油的什么?

  学生1:绿油油的树。

  学生2:绿油油的草。

  老师:你还喜欢什么?

  学生:小小竹排画中游。

  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1:我看到鸟儿飞来飞去,在唱着歌。

  学生2:我看到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

  学生3:我看到燕子、竹排。

  老师:请小朋友说说小小竹排画中游是怎样的呢?

  学生:小朋友撑着竹排在水中玩。

  老师:你认为这些是在那里看到的?

  学生:课文中。

  老师:给你们看。

  (出示课件,中国地图。老师指着地图向学生介绍长江、江南的位置)

  老师:你们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写江南的句子。

  (课件出示南北湖)

  学生:江南鱼米乡。

  老师:为什么江南是鱼米乡?

  学生:江南的米是香的。

  老师:米是乡的,为何说到鱼呢?

  学生1:河里有鱼。

  学生2:田里有鱼。

  老师:我们江南的鱼多,米多,还有什么多?

  学生1:橘子多。

  学生2:树多。

  老师:树多,那我们大家一起来做做树多的动作。

  (学生站起来,手拉着手举起来,动作感悟树木多、树木密)

  老师:树木真密呀!

  老师:请学生再从课文中找描写树木密的句子。

  学生:两岸树木密。

  老师:那我们现在来说说为什么小小竹排画中游?

  学生1:小竹排只能在水中,两岸的风景很美。

  学生2:在这样美的风景中,就像在画里游一样。

  老师:在这么迷人的风景中,我们一起来游玩一下。

  (出示课件)

  (学生随音乐一边做动作,一边轻声念诗歌)

  老师;小朋友美吗?

  学生:真美呀!

  老师:你们还想再游一次吗?

  学生:想,再次随音乐表演感悟。

  老师:现在请小朋友捧着书本美美地读一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

  老师:你们念得真棒呀!我们来比赛读好吗?

  (男生读、女生读、指生读)

  老师:你们读得真好,掌声鼓励。

  老师小结。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3.认识课文中的14个生字,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

  学习重难点

  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A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

  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勇武过人的武松……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今天开始,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板书课题:人物描写一组。)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人物描一组》中的“第一个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板书),去认识两位很有特点的新的朋友。(读题,注意“嘎”读ɡā)

  二、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1.导语: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查。(学生自读)

  2.指名读。结合正音。

  精神抖擞(sāu)裆(dānɡ)挠(náo)拽(zhuài)

  3.说说课文中的小嘎子和胖墩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读懂课文,再现形象

  1.导语:尽管我们只是初步读了课文,但从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中,还是可以看出,小嘎子和胖墩儿给大家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再次认真地读课文,这一次,要把每个词、每句话都读懂、读明白。然后同桌或者上下桌两位同学,可以试着把小嘎子和胖墩儿的摔跤表演出来。(学生读书、表演)

  2.导语:现在我们请一对同学当演员,上台来扮演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把他们摔跤的动作过程演出来。其他的同学就当导演,在底下仔细观看,对照课文的词句,看看他们是不是准确地把两个人物的每一个动作和摔跤的经过都表演出来。

  3.演员演戏,导演说戏。“演员”表演结束,及时组织“导演”评价指导。指出表演准确和不准确的地方。如果有指导和评价不到位的地方,教师要提醒“导演”。教师要特别注意下面这些地方,“演员”是否表演出来,是否遗漏,“导演”指导评价是否到位:

  (1)“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着腰说,“来吧,是一*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注意爽快、无所谓惧的语气、跳”“退”“闪”(快速转身)的作和“*腰”的站立姿势的表演和评价。

  (2)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打架似的对起阵来。

  ──注意“虎势一站”(还有气势,以谁也不服谁、水也不怕谁的姿势站立)的表演和评价。

  (3)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注意:①小嘎子的“精神抖擞”“蹦来蹦去”“下冷绊子”(突然伸脚绊)的神情动作的表演和评价。②小胖墩儿“塌着腰(凹着腰),合了裆(合并两腿),鼓着眼珠子”的动作表演和评价。

  (4)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勾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注意“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抓)”“推拉拽(拉)顶”“刚想用脚腕子去勾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趁势往旁侧里一推”的动作表演和评价。

  如果“演员”表演存在较多缺漏或不到位的地方,应要求他们再根据“导演”的评价指导再次比较准确地表演一次。

  四、深读课文,感悟形象

  1.导语:通过刚才两位同学的表演,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现在,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感受这两个人物,在大脑中活现出他们的形象来。

  2.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3.导语:通过起先精彩的表演和现在会心的朗读,我想,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形象一定活在同学们的心中。那么,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小嘎子和小小胖墩儿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同学们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你认为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嘎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胖墩儿

  (关于小嘎子,可以填上聪明、活泼、调皮、顽皮、灵活等等;关于小胖墩儿,可以填上沉稳、憨厚、诚实、老实等等。)

  4.你喜欢小嘎子,还是喜欢小胖墩儿?

  5.导语:作者用他那生花的妙笔,塑造了两个人特点鲜明、天真可爱的人物。小嘎子活泼,调皮,小胖墩儿沉稳,憨厚,只要读过这段文字,相信对这两个人物就会过目不忘。那么,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呢?用了这样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讨论,反馈:作者主要采用动作描写的方法,准确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也兼用语言描写的方法,生动地刻画了两个人物不同的特点。运用这样的方法,就使读者好像看到了人物的动作,听到人物说的话,整个人物形象仿佛就站在我们的眼前,栩栩如生。

  五、齐读课文,结束全课

  1.导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新的朋友。让我们齐声朗读课文,再次走进并亲近这两位朋友。

  2.齐读。

  六、布置拓展性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节选自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家徐光耀先生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这部小说在上个世纪60年代曾经改编成同名电影,影响了几代人。1980年小说和电影分别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最近又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课外阅读《小兵张嘎》。

  第二课时(临死前的严监生)

  教学准备

  教师:小黑板、挂图等

  学生:阅读《儒林外史》,收集关于作家吴敬梓的有关资料。

  一、课前交流,阅读铺垫

  1.交流《儒林外史》的读后体会。

  2.教师小结:作者吴敬梓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去世不久,他的家就遭遇变故。他对人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追求功名,这在当时是很难被社会所容的,这使他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下层知识分子与普通民众,为熟悉他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这样就从个人恩怨的小圈子里转向对社会不满与批批判上来。也正是在1736年前后,他开始了《儒林外史》的创作。这部小说描绘了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封建社会的极端腐朽和将要崩溃的趋势,也描绘了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市民心态以及在名利驱使下各种各样的人。尤其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对一个有钱人严监生临死前的描写与心灵刻画,成为“千古绝唱”,被人们津津乐道。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这篇课文的生字并不多,相信同学们经过认真练习,同学们一定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书。

  3.检查读书效果。有针对性地检查平时读书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随时正音。严监(jiàn)诸亲六眷(juàn)两茎(jīng)

  4.自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谁?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学生自读思考。

  6.交流对人物的初步感受。

  三、纵向联系,感悟“吝啬”

  出示语段:“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摇了两三摇。”

  1.读了这段文字,你能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息……)

  2.听老师把这句话读一遍,大家评评老师读得怎么样?(老师故意读漏“总”字)

  3.学生评读,由“总”字让学生体会严监生垂死挣扎的时间之长,从而引发讨论:病情恶化到这种程度,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他在想什么?(让学生揣摩人物内心,进行心理活动描写的训练。)

  4.这句话中,有几个关于严监生的动作的描写,你能找出来吗?

  5.从几个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两根灯芯草,竟然让临死前的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两根灯芯草在他的心中是这么的重要,可见他是多么吝啬。)

  6.在听了大侄子的话后,他又有怎样的举动?“摇了两三摇”,如果把它换成“摇了摇”可以吗?说说你的见解。(让学生体会严监生此时的焦急。)

  7.此时的严监生又会怎样想呢?

  8.练习朗读,学生评读。

  9.在本文中,像刚才提到的动作的描写还有几处,你能找出来吗?

  10.根据学生回答梳理:

  与大侄子的交流

  伸出两个指头

  把头摇了两三摇

  与二侄子的交流

  越发指得紧了

  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

  与奶妈的交流

  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把眼闭着摇头

  与赵氏的交流

  点一点头

  把手垂下

  11.从这些动作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焦急的加剧与吝啬)

  12.体会人物的心理,练习朗读后面话,要读出心理的变化。

  四、课后作业

  有条件的同学阅读《守财奴》中葛朗台临死前的片段。

  (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小学臧向飞)

  第三课时(“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红楼梦》的信息,注意搜集有关贾母、王熙凤的资料。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生词。

  一、激趣导入

  1.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男女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塑造几百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贾家荣宁两府的兴衰败落,表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喻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文章,就是节选自这本古典文学名著。

  2.交流课前搜集的信息。

  3.教师补充:《红楼梦》写的是一个大家族。这个家族的祖先曾随皇帝出过兵,兄弟二人都受封国公爵位。哥哥贾演封宁国公,弟弟贾源封荣国公,两家府第相连,就叫了宁国府和荣国府。到《红楼梦》开篇时,第一代人贾演、贾源,第二代人贾代化、贾代善都已过世,只有贾代善的妻子贾母还在。如今虽年事已高,把家政交给二儿媳王夫人和孙媳妇王熙凤主持,自己只带着孙儿辈寻开心,享清福,但在宁荣二府中仍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想到黛玉年纪小没有人照顾,就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本文介绍的就是林黛玉初进贾府,王熙凤与其见面的情景。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的生字,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准字音。

  ①读书要细心,读不通的地方要多读几遍,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②遇到不理解的生词可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实在不理解的.画下来留作讨论。

  ③不动笔墨不读书,将感受深刻的句子或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指名接力读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读顺。师生随机纠错,并适当解答同学们的有关疑问。

  3.再读课文,思考: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三、深入读文,探究性格

  导语:王熙凤,是贾母的大儿子贾赦的儿子贾琏的妻子,贾母二儿子贾政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那么,王熙凤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画出描写语言、外貌、动作的句子,仔细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以下教学分三块,分别从语言、外貌、动作三方面去分析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变序进行。在每一块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引出同类描写,进行分析比较,体会描写方法的作用,以便掌握描写方法。

  (一)外貌描写──美丽

  (1)同学们先读读外貌描写的文字,再看图,找出谁是王熙凤。

  (2)为什么要描写王熙凤的外貌?(因为这个人打扮与姑娘们不同,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牲进行描写。指导学生在描写人物外貌时要抓住特征写。)

  (3)指导学生朗读。

  (二)语言描写──放纵,逢迎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有“语言学家”之称,下面我们就来领略一下她的说话艺术。

  1.“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

  (1)这儿“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王熙凤又给林黛玉留下了什么印象?(放诞无礼)

  (3)出示“这些人个个……放诞无礼?”“敛声屏气”什么意思?“个个敛声屏气”说明当时的气氛怎样。

  (4)这样的气氛下,王熙凤竟说说笑笑地进场,足见其性格放纵,不拘小节。难怪贾母称他为“凤辣子”。出示: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2.“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儿……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

  (1)“真”去掉有什么不同?(说明之前曾怀疑过,流露出对黛玉美貌的惊叹。)

  (2)从“才”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有相见恨晚之意。)

  (3)你能明白“凤辣子”说“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嘴里心里放不下。”这句话的意思吗?(她讲话时,周围人物除了林黛玉,还有和林黛玉同辈的迎春、探春、惜春众姐妹,还有众姐妹的母亲邢、王二夫人。如果她竭力赞美林黛玉,把黛玉捧上了天,那岂不冷落了贾府众人?而她这样表达,既高度赞美了林黛玉,又把三春摆在恰当的位置上,而不至于扬此失彼。看来她还是个心理学家,人际关系专家!她深谙如何掌握住人际关系的平衡。她的良苦心机,她的八面玲珑,由此可见一斑。)

  (4)最后“凤辣子”为什么又要转喜为悲?说“只可怜我这妹妹这么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呢!”(因为这个“心理学家”知道,姑妈去世不久,贾母痛失爱女,心里必定悲痛万分。她估计几句高兴的见面话之后,贾母该开始悲伤了,自己可不能只顾高兴,于是就抢在前头,转喜为悲。)

  3.“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该打,该打!”

  (1)过渡:“凤辣子”因为“来迟了“,并不知道在此之前贾母已一次“大哭”,一次“呜咽”,此时“方略略止住”。因而贾母听了此话,不是“哭道”,而是“笑道”:“我才好了,倒来招我。”还要她“快再休提前话”。这可要让这位“心理学家”难堪了。可她并不慌张,并没有露出马脚,而是“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真是一个天才的表演家!

  (2)“凤辣子”是真的忘了老祖宗了吗?引导学生联系贾母的地位想想。(当然不是,恰恰相反,她一心都在老祖宗身上,唯老祖宗是从呢。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

  4.“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也只管告诉我。”

  (1)如果你是林黛玉,听了这话,你觉得王熙凤是个怎样的人物?(一是热情,在贾母面前向林黛玉大献殷勤;二是炫耀身份,与林黛玉虽属同辈,口气却极像一个主人在对一个怯生生的孩子说话。)

  (2)练习朗读王熙凤的所有语言,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动作描写──圆滑

  (1)让学生找出有关王熙凤的动作描写。

  (2)从“携、送、拭泪、拉”这些动作的描写中,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把这些动作加进刚才的对话中再读一读。

  (4)小组练习后再表演。

  四、布置作业

  有条件的同学,课外阅读《红楼梦》有关章节。

  B案

  课前准备

  了解《小兵张嘎》、《儒林外史》、《红楼梦》的故事梗概。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通读课文

  1.出示课题《人物描写一组》,说说以前学过的课文或读过的课外读物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一说是怎样描写的。

  2.朗读课文,认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二、默读课文,畅谈感受

  1.默读课文,寻找印象深刻的段落,多读几遍。

  2.说说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1)可以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评价,比如:小嘎子很机灵;凤辣子很泼辣;严监生很吝啬……

  (2)可以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言行的感受,比如:严监生临时前“伸着两个指头”这个动作,课文中反复出现,充分说明严监生的吝啬……

  (3)可以说说课文的语言在表现人物性格特点上的作用,比如:“凤辣子”这个名字很能反映她的性格……

  三、深入研读,感受人物

  1.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深入阅读短文,在阅读中尝试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1)在短文中找出特别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词句,画下来,反复朗读。

  (2)你所阅读的短文中的人物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标注在课本上。

  (3)想象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头脑中形成图像,尝试有感情地朗读。

  2.研究同一篇短文的同学自由组成小组,相互讨论切磋研读成果。

  第二课时

  一、课堂交流,分享成果

  (1)交流《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学习情况。

  ①小嘎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她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上风。”──可以看出小嘎子的机灵和“狡猾”。

  ……

  ②读读这些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写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

  (2)交流《临时前的严监生》的学习情况。

  ①严监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总部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越发指得紧了。”

  “……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没了气。”

  ──从这个简单的动作中,可以看出严监生人都将死,仍恐费了灯油,是多么吝啬。

  ……

  ②读读这些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写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

  (3)交流《“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的学习情况。

  ①“凤辣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说说你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认未到而声先至,其他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唯有她“放诞无礼”,活脱脱的泼辣相。

  ……

  ②读读这些句子,想象句子所描写的形象,有感情地朗读。

  二、反思形象,感悟写法

  1.快速阅读三篇短文,你认为哪个人物形象在你头脑中留下了最鲜明的印象?为什么?在文中找出理由,做好标注。

  2.交流讨论,学生只有发言,讲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教师可随机点拨。

  点拨的要点:

  (1)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如:小嘎子的动作就是一个小孩子才会做的,他的想法也是小孩子简单的“狡猾”。

  (2)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特定的情境相结合,突出了人物形象。如: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指头,“凤辣子”在众人面前风风火火的语言,都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3)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很典型。如:“凤辣子”一下子转悲为喜时,一前一后说的话,就是典型的人物语言;严监生那伸着的两个指头,就是典型的动作描写。

  三、创设情境,尝试描写

  (1)小结描写人物的方法:要有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要典型。

  (2)回忆生活中影响深刻的人物,设想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描写一个人物活动的片断。

  (3)讲评学生描写的片断,也可以让学生相互评点。

  四、作业

  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性格的句子。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白鹅的特点。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先总写后分述的写法。

  教学重点:

  1、 读写生字新词。

  2、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白鹅的特点。

  教 具:

  生字、词语卡片

  教 法:

  引—读—议—悟

  学 法:

  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背诵古诗《咏鹅》,激发学生兴趣。

  2、 导入,揭题? 板书:白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要求:①大声朗读读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②标画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边画边读新词,并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

  ③读文,整体感知:课文中的'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学生自主学习。

  3、 检查自学情况,并相机纠错、点拨。

  ① 认读生字词语.指导书写“餐”“脾”“蹲”.

  ② 学生汇报: 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讨论: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鹅的高傲?( 姿态、叫声、步态、吃相)

  2、快速读文,标出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白鹅的姿态、叫声、步态、吃相。

  白鹅的姿态(第1自然段) 白鹅的叫声(第3自然段)

  白鹅的步态(第4自然段) 白鹅的吃相(第5—7自然段)

  3、认识过渡段(第2自然段),并了解其作用。

  承上启下,统领全文。

  4、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先总写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四、积累:

  抄写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品味形象生动、准确凝练的语言(学习重点)。

  3.了解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4.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学习难点)。

  教学方法:

  读议展点练

  一.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要求:记住作者。

  (2)掌握下列字词。要求:读准、会写、会用。

  争妍斗艳奇崛枯瘠陆离犀利玛瑙

  忍俊不禁丰腴唾津潜溢罍盎然匀称

  (3)搜集与石榴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对石榴的认识

  二.赏析王安石《梅花》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工作。

  诗歌《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描写对象)凌寒独自开。(特定环境)

  遥知不是雪,(精神品质)为有暗香来。(精神品质)

  注:凌寒:冒着严寒。遥:远远的。为:因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三.自学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思考:文中说“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你认为石榴树可爱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2.思考:作者是怎样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来的?

  四.精读:品味语言体会思想

  1.思考:文章第二部分怎样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课文描写石榴特征,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凝练,你最喜欢哪些语句?说一下自己的理由。

  2.思考:写物是为了言志,作者托什么物言什么志?(选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一句话,读一读,议一议。)

  五.质疑

  (1.小组交流:质疑解疑2.全班交流:解决组内存在的问题)

  思考:作者说石榴花是“夏天的心脏”为什么?(解决本文的难点问题)。

  六.仿写: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语文教案09-23

语文教案(精选)09-28

语文教案【精选】10-22

语文教案[精选]07-26

语文教案02-14

语文教案02-14

语文教案02-14

语文教案02-14

语文教案02-15

语文教案02-1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