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部编版六年级写字课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六年级写字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六年级写字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颓、疙、瘩”等13个生字,会写“豁、凛、磕”等16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疲倦、跺脚”等18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
3、能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4、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能概括故事情节。
2、难点:
(1)通过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和教别人玩“斗竹节人”游戏的内容,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自己童年玩具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童年》音频、微课《快乐的童年》、童年玩过的玩具图片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童年》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你的童年都玩过哪些玩具?(生自由回答)你们想不想知道范锡林的童年玩过什么玩具?范锡林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他非常聪明,就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竹节人的玩具。你瞧,(课件出示竹节人的图片)这就是竹节人,你们玩过吗?想不想知道怎么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看看,范锡林和小伙伴们是怎么玩的吧!生齐读课题:《竹节人》,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豁、凛、雕、磕、跺、颓”。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豁”是左右结构,注意“害”“谷”,相互要结合紧凑。
“凛”是左右结构,右边书写时要瘦一点写。
“雕”是左右结构,左右书写时要紧凑一些。
“磕”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左边要小一点。
“跺”是左右结构,右边是“朵”,注意正确写法。
“颓”是左右结构,左边下“几”最后一笔是提,右边的“页”要瘦一点最后一笔是点。
4、趣味识字词
(1)出示词语: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感情饱满的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长句子注意停顿。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同学们,全文围绕“我们都迷上了斗竹节人”展开了描写,仔细阅读全文,标注段落,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请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分享:
根据学生的交流分享,概括为:
①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小时候,“我”和小伙伴自己做玩具,“我们”全都迷上了玩竹节人。
②第二部分(3—19自然段):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及玩法,突出了斗竹节人给“我”打童年带来的快乐。
3、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交流:
竹节人和老师没收竹节人,我和同桌想从老师那里拿回竹节人,结果却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心满意足。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复习旧知:
生:回忆课文内容并复述。
3、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小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1)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关注课文内容。
(2)生交流完成表格内容。
师点拨:
①作者写“竹节人”制作指南时,可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关注如何制作“竹节人”的步骤内容。
②作者写教别人玩这种玩具“斗竹节人”游戏时,可采用仔细阅读和反复阅读的方法,关注“斗竹节人”游戏入迷的细节描写,体会传统玩具“斗竹节人”游戏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③作者在写老师没收“竹节人”玩具后的故事时,可采用浏览阅读的方法,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1—2自然段。
(1)思考:你都获得哪些信息?
师:引导学生从写作方法分析。
学生交流:开篇直接点题“我”小的时候自己制作玩具,有一段时间我们迷上“斗竹节人”的游戏。
(2)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交流:这样开篇直接点出主题来写,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3—19自然段。
学生找:第3自然段,用毛笔竿锯成寸把长一截……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课件出示:竹节人图片,及制作方法的字幕,让学生齐读。)
学生通过“像”“黄河长江”两个关键词说出: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考张的修辞。这样写的好处是:把桌子上的裂缝比喻成“黄河长江”生动形象的写出豁口很大,也表现出课桌的破旧,语言幽默诙谐,为文章增添了色彩。
学生找:“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生交流:作者运用五个感叹号。
师:引导学生谈出这样写的好处。(营造出一种紧张、热烈的氛围,仿佛一场激战即将开始,衬托出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表现出孩子们对斗竹节人的投入、痴迷和喜爱。)
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攒着”“跺脚拍手”“咋咋呼呼”来分析写作方法。
学生通过引导谈出方法: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和侧面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通过这些细节描写,烘托出我们“斗竹节人”的入迷,表现出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师:采用分组读、齐读、师生合作读,来反复朗读,读出“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用声音表现出我们的入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四)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思考:老师把“竹节人”没收后,怎么做的?你怎么看待老师的行为?
师:引导学生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正确看待老师的态度。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没收后自己玩竹节人了。我觉得竹节人得到老师的青睐,让我们感到自豪,同时也能感受到与老师志趣相近、心灵契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突出老师童心未泯,活泼亲切的形象。(意思对即可)
三、开展活动,升华主题。
1、播放微课《快乐的童年》拓宽学生的视野面。
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想,也能介绍出一种自己童年入迷玩的玩具。表达出真情实感即可。
2、引导学生介绍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你的老师是什么样的性格?和你发生过怎样的故事,令你难忘?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来讲。
学习上?生活中?话语里心理上
句式练习:学习上对我的细心引导……
生活中对我的亲切关怀……
话语里对我的鼓励支持……
心理上我对老师的感激……
四、巩固延伸,作业设计。
小练笔:写一篇有关老师的故事。
思考:竹节人是怎样制作的呢?
师:引导学生用原文来回答问题。
要求:
(1)题目自拟。
(2)能运用上本节课所学的修辞和描写等写作方法,给语言增添色彩。
(3)记叙一件具体的事情,表达出真情实感。
(4)书写认真,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五、板书设计
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
1、让学生搜集童年玩过的玩具和资料图片,回忆美好的童年。运用《童年》音频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3、运用微课导学,再次回忆每个学生的童年趣事,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谈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部编版六年级写字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生命存在的条件和人类探索宇宙生命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合作意识及运用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难点】
一、揭示课题
你了解地球之外离我们比较近的星体吗?你知道关于火星的情况吗?
板书课题:宇宙生命之谜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2、默读课文,看到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三、深入阅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找抓住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讲。)
2、讨论交流明确:
(1)宇宙是无限的。
(2)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
(3)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
(4)太阳系中唯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5)通过对火星的考察,发现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6)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至今还是个谜。
3、你对课文中讲到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为什么?
(1)朗读相关的课文并说明理由。
预设:
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理由:从分析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上说,肯定在茫茫的宇宙中有符合这四点的星球:一是保证一定的温度,二是有水分及生命物质,三是有适当的大气成分。四是有足够的光和热。因为这四点是人类和生命存在的必须条件,而宇宙之大,还有我们不可知的星球,所以一定会有保证这四个条件的星球。
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理由:根据四点生命存活的条件,科学家先用了排除法,把不符合条件的星球——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排除了出去。
作者运用列举法,把这几个星球不符合的原因给我们一一进行了列举,使我们清楚地知道这六个星球的特点。
作者根据四个条件证明,认为火星唯一符合这些条件,但却一直被科学家们所争论。
(2)总结
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知道了宇宙生命是否存在这是一个谜,这就需要我们现在努力学习,长大后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亲自去揭开这个谜,给人类提供更广阔的生命空间。
四、探究扩展
1、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宇宙生命、外星人、火星、载人航天技术等资料。
2、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录像资料。
【板书设计】
火星
部编版六年级写字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毯、陈”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绿毯、渲染、勾勒、拘束、羞涩、摔跤”等词语。
2、自读感悟,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4、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5、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正确读写9个生字,理解“绿毯、渲染、勾勒”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品味课文美景,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具准备
课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2】教师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请同学们欣赏。
2、播放完毕后谈话导入:这首歌唱出了什么地方的美丽景色?对,是草原。你们一定知道咱们今天要上哪一课了。(板书课题:草原)学生齐读课题“草原”。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了解到的关于草原的资料,谈谈自己对草原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走进那辽阔的大草原。
3、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3】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4、5】
(1)翠色欲流:欲流,快要流出来。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2)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染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比喻夸大地形容。
(3)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无拘无束。
(4)迂回:回旋,环绕。
(5)一碧千里:千里,形容宽广。形容十分广阔的一片绿色。
(6)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7)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省。
(8)羞涩:有点难为情的样子。
(9)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
(10)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3、教师总结。
(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四、细读课文,品味美景
1、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一自然段,想想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有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师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比喻的生动形象。)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话写的是草原的美丽风光给作者留下的深深感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草原的感叹和赞美。)(板书:风光美)
五、图片展示,欣赏美景
【出示课件6】多媒体出示“草原风景图片”,用草原歌曲《请到草原来》或《我和草原有个约定》《辽阔的草原》等配乐,学生用感官来感受草原的美景。
六、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老舍先生一道欣赏了草原上的美丽风景,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大草原去看一看,去呼吸清新的空气,去仰望蔚蓝的天空。让我们把这一切记在脑海中吧。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1、探究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增强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领略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蒙古族人民的蒙古包,去感受一下蒙古族人民的热情与友好。
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洒脱”这个词结合上下文来看可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3)教师描述,学生感受:“洒脱”就是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指导朗读,表现“洒脱”:看谁能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大家来比一比,赛一赛。
三、深读感悟,体会热情
1、导入: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让我们跟老舍先生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族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学生回答,教师指导纠正。
4、请同学们试试看,在这些词语的前面加上一些用“情”字组成的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板书:人情美)
(1)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2)交流小结: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板书:热情迎接盛情款待深情话别)
5、我们按照老舍先生访问草原的顺序,来一步一步地感受草原人的深情?
(1)热情迎接:
①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得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的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不仅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更重要的还是比喻一种热情。
②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民的热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激情相见: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3)盛情款待:
①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②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③有感情地朗读。
(4)尽情联欢:
①联欢的项目有什么呢?
②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5)深情话别:
①出示课件:【出示课件10】“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②教师导引:夕阳西下,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就要分别了。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历历在目。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③这正是──【出示课件1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这句话表达了怎么的感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迎客待客的人情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族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同学们,让我们为中华民族团结大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2、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部编版六年级写字课教案】相关文章: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写字课教案08-01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05-16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写字课教案15篇【精】08-04
小学写字课教案09-21
部编版去年的树说课稿12-26
部编版雷雨的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02-19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盼》语文教案10-31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05-22
六年级上册写字课教案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