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工作总结华体会体育2串1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23 07:33:27 教案 我要投稿

[经典]语文教案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经典]语文教案8篇

语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ai、ei、ui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准确拼读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3、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

  学情分析:

  ai、ei、ui这课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复韵母,而且对刚入学不久的孩子来说复韵母是个难点。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学生通过观察,积极开动脑筋,使抽象的复韵母直观形象地为学生掌握。

  教学准备:

  ai ei ui 的四声卡片、利用插图制作的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小朋友,今天小博士要和我们一块儿学习,高兴吗?还有见面礼呢?(课件出示六个单韵母)

  2、指名大声读六个单韵母

  3、小朋友仔细听读音,看看老师的嘴巴大小有什么变化?(顺序为a o e i u ü )根据这个特点,我们给这6个兄弟排了个队,嘴巴最大的a叫老大,o叫老二……ü叫老六。

  过渡:小博士今天还要介绍三位新朋友给我们认识。先来认识第一位朋友,好吗?

  二、主动探究,学习新知

  1、学习复韵母ai

  (1)出示课件,你发现了什么?(姐弟俩背挨着背在比高矮)“挨”和“矮”都含有ai(出示ai。这就是第一位朋友)。师边述:小朋友,单韵母的本领可真大,有的可以自成音节,有的还可以和别的.单韵母组成新的韵母,这新的韵母就叫复韵母就像ai。

  (2)师范读,教给发音方法。

  师读ai,你发现了什么?(a读得响又长,i读得轻又短)

  学生练习发音(个别----开火车----全班),教师及时正音。

  (3)复韵母ai也有四顶小花帽,那该戴在谁的头上呢?

  出示标调规则:有ɑ在,把帽戴;ɑ要不在o e戴;要是i u一起来,谁在后面谁就戴。

  (4)巩固拼读bái cài和dài shǔ。

  2、学习复韵母ei

  过渡:认识了第一位朋友,第二位朋友等不及了,赶紧来认识吧!

  (1)出示图:你发现了什么?(生自由说)

  师边述:这位小朋友很用力拉长声音发出了ei的声音。这个声音短点儿就是我们的第二位朋友-----复韵母ei。

  (2)生练习发音,师及时正音。

  (3)先讨论帽子戴谁的头上,再练读ei的四声。

  (4)巩固拼读měi 人 yú和chá bēi 。

  3、学习复韵母ui

  过渡:咱们认识了前面两位朋友,赶紧把第三位请出来吧!

  (1)出示图:你发现了什么?(生自由说)

  (2) 生练习发音,师及时正音。

  (3)先讨论帽子戴谁的头上,再练读ui的四声.

  (4)巩固拼读向rì kuí和shuì le 。

  三、巩固练习

  游戏:

  “我会拼”出示声母卡片、韵母卡片,学生自由上台组合声母和韵母,大声拼读。(n--ǎi--nǎi、l--ái--lái、p—éi—péi、f—ēi—fēi、zh—uī—zhuī、ch--uí--chuí )

  四、指导书写

  1、师范写kāi、gěi、huí,生跟写。

  2、书写kāi、gěi、huí要求:

  (1)音节的几个字母要写得紧凑、匀称;

  (2)按顺序写完一个音节的所有字母后再标调号;

  (3)要看一个音节写一个音节,不要看一个字母写一个字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抽读复韵母 ai、ei、ui及其四声。

  2、指生说标调规则。

  3、拼读音节nǎi 、lái 、péi、fēi 、zhuī、chuí 。

  二、激趣导入,学习句子

  1、演示课件:春天植树图

  师描述:春天来了,和风吹拂,空气湿润,万物生长。在这多彩的春天里,小朋友们带着工具,来到郊外植树……

  2、说一说:图上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小姑娘在说什么?师随即出示带拼音的句子。

  3、拼一拼:这些音节你认识吗?同桌互相读一读------师生交流

  4、想一想:图下方的句子中,“你”、“我”、“他”指谁?

  5、练一练:学着他们的样子,在四人小组里用“你、我、他”说一句话。

  三、读儿歌,认字词

  1、看图:

  师:春天来了,小朋友们忙植树,小白兔也不放过这大好时光,到草地上来活动活动。

  谁来说说小白兔可爱的样子?

  2、学儿歌:小白兔真实太可爱了,自己借助拼音宝宝读一读儿歌,并圈出学过的音节。

  3、谁能读读这首儿歌?(个人读,小组读,表演读,全班齐读)

  4、出示卡片,拼读生字(白、皮、子、在)

  5、说说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字?

  6、用生字组词,说句子

  7、熟读儿歌

  四、扩展活动

  1、戴帽子的游戏:学生看拼音和字,帮他们找到各自的帽子。

  2、猜谜语:(老师说,学生猜)

  (1)用手抓不起,用刀劈不开,煮饭洗衣服,都要请它来。

  (2)上去一阵烟,下来看不见,冷了又改变,变成玻璃片。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世界神秘的音乐创造,养成感受自然、聆听自然的好习惯。

  2、以自读为主,强调预习,对疑难语句重点突破。通过课堂讨论交流,把握主要观点,训练信息筛选和表达的能力。

  3、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妙,以平等的心态和自然相处,尊重自然,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理解和把握作者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森林狂想曲》

  二、介绍作者

  托马斯刘易斯(1913—1994)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1974年出版《细胞生命的礼赞》,获该年度美国图书奖。这本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深邃,信息庞杂新奇,文笔生动、幽默,是当代科学小品文中的大家手笔。

  三、字词正音

  四、整体感知

  ⑴本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C)

  A、音乐B、大自然的声音C、生物的非事务性声音(语言)D、生物的事务性声音(语言)

  ⑵明确“事务性声音”与“非事务性声音”之间的区别。

  (重点朗读我家后院的画眉“这段。由个别朗读,到集体朗读。)

  提示:

  1、“事务性通讯”和“八小时以外的事务性语言”具体指什么?

  明确:指鸟之间用于沟通、联系和交流的信号。如:警告、惊叫、求偶、宣布领地等,它们是事务性语言不是音乐。

  2、“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说‘画眉在这儿。’”意思是什么?

  明确:我不相信它只是在进行事务性通讯,而是在进行不带功利性质的音乐演唱。

  3、作者认为音乐的性质是什么?

  明确: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只是自得其乐,抒发情感。(鸟类事务性语言背后还有大量的重复出现的美妙声音(非事务性)

  4、从这段看来,作者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效果?)

  明确:比喻;拟人。使语言生动、形象,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这段文字文学色彩很浓,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文学性。作者的文章写得如此生动亲切,关键是作者对所有动物都怀有深厚的感情。

  5、同步填空:列举、分析:

  1、白蚁头部打击乐(非事务性声音)

  白蚁上颚信号(事务性声音)

  2、蝙蝠声纳捕捉昆虫(事务性声音)

  蝙蝠倒挂铃声(非事务性声音)

  3、蟋蟀、蚯蚓的合奏、座头鲸充满力度和肯定的歌曲。(非事务性)

  (这种有节奏、有规律、重复出现的表达情感的声音,可以称之为“音乐”)

  ⑶作者认为人类作为地球生物,创作音乐的'原因是什么?(关键句)

  ⑷本文结构思路总结

  ⑸作者在说明动物音乐时运用了那些主要的说明方法?

  (在书上标明。请同学举例说有哪几种。)

  明确: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

  总结:举例子能使文章有厚重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打比方使被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列数字使事实更确凿具体。

  作比较使被说明的事物更容易理解。

  五、难段点评

  1、为保持聚会进行而设计的那些无关紧要的社交谈话占了主导地位,大自然不喜欢长时间的沉寂。这句话怎么理解?明确:大自然声音很多,大部分声音声音是没有意义的。

  2、第5段:“有风险”什么意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理解:“有风险”是说难以办到。本段语言生动幽默,用类比法说明人类不理解动物的音乐就像外星人不理解高尔夫球声一样。

  3、第12段:

  ⒈上下文指什么?明确:指众多动物一齐鸣叫的声音环境。

  ⒉“使我们飘然欲飞”怎么理解?明确:动物们的音乐合奏是一种大自然的生命旋律,令我们感动,陶醉。

  六、拓展讨论:

  达尔文与刘易斯观点之比较。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体会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参与预习。

  1、导语: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

  2、放录音。配乐诗《小英雄啊,雨来!》

  思考: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你还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其它事迹吗?、

  出示图片:小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断。

  3、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朗诵以及观看图片,我们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的情境中,我们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把熊熊的民族反侵略战争之火。

  4、出示课题:

  (1)理解课题:

  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

  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

  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

  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2)引导到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

  5、学生预习课文

  (1)出示预习提纲

  思考题:

  A.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

  B.文章的其它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第一段: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美?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勇敢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

  第二段:从哪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书中用“_______”划下来。

  第五段: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示怎样的赞叹?

  第六段:雨来怎样机智脱险?

  (2)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注意养成边读、边想、边标画的方法。

  二、汇报预习,交流解疑。

  询问学生在预习中的不解之处。

  汇报预习的情况。

  分角色朗读,参与评价。

  (1)确定重点段:哪段最能表现小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段就是重点段。

  (第四段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决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2)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而雨来始终说:“没看见”)

  (3)试着读一读,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A.自愿读或者表演

  B.大家评议。

  三 、作业

  1、读书,体会小雨来的`品质。

  2、体会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的内容,练习给课文加上小标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回忆旧知。

  1、指名说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说说小英雄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指名朗读课文的第四段。

  二、回顾全文,深入探究。

  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间联系。

  (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

  (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

  (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4)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同学讨论。

  划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课文中第一次出现在第二段中。雨来在夜校学习时,女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仅学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思想教育。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在第四段中。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鼓舞鞭策着他,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在严峻的斗争面前,雨来重温这句话,倍感亲切。“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3、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提炼成为小标题。

  (1)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雨来家乡的景色优美,他游泳的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2)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呢?

  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望着妈妈笑(或游泳)

  第二部分:爱自己的祖国(或读书)

  第三部分:掩护李大叔(或掩护)

  第四部分:与鬼子斗争(或斗争)

  第五部分:有志不在年高(或枪声)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或脱险)

  4、讨论段间的联系。

  描写还乡河景色美,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脱险打下伏笔;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是雨来临危不惧,英勇斗争的思想基础;鬼子阴险狡诈,能反映出雨来坚强不屈;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点明雨来是一个好孩子;雨来脱险没有死,不仅与文章开头互相照应,也是小雨来优秀品质的体现。

  5.讨论景物描写的作用。

  文章开始写“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这一段描写,既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为我们勾勒出芦花村的美丽景色,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的脱险打下伏笔。雨来勇敢地与敌人斗争,除了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外,还由于雨来对美丽家乡的热爱,这样美丽的家乡,岂容敌人侵害!

  第五部分写“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这里写出不仅白天的芦花村景色优美,太阳落下去以后,这里依然是那么美。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着勤劳善良的村民们。人杰地灵,人们多么希望雨来这个好孩子仍活在大家中间啊!第六部分写“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这一段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们的心情。人们多么盼望雨来会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啊!连那河水都在静静地等待着,草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喊着雨来。

  文章中三次景物描写,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情感。由此看来,成功的景物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三、作业

  1、摘抄课文中景物描写的词句。

  2、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附:板书设计:

  望着妈妈笑(游泳)

  爱自己的祖国(读书)

  掩护李大叔(掩护)

  与鬼子斗争(斗争)

  有志不在年高(枪声)

  雨来没有死(脱险)

  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拿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

  蟋蟀。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蛐蛐)

  师: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其余学生书空)

  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

  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你们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不认识)

  师:(惊讶、不认识)王老师住的楼房100多平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可我的房子竟没这小家伙的有名,我心里真不服气。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学生做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来评一评谁的住宅有名。好不好?

  2.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小家伙的住宅什么样?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了解一下。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隐蔽、弃去、慎重、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耐烦、宽敞。

  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15个词语,摘抄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