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工作总结华体会体育2串1 hth电竞官方下载 hth官网下载 hth官网下载app 演讲稿hth官网产品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杜牧《山行》教学设计

杜牧《山行》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08 07:01:4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杜牧《山行》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牧《山行》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杜牧《山行》教学设计

杜牧《山行》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山行》一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理解诗句中“远上”、“斜”、“生处”、“坐”、“爱”、“于”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设计理念: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语言精练、意境优美、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牢记一个“实”字,遵循诗教规律,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引领学生一步一趋地进入诗的意境,走进诗人的生活。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学习,整体读、理解读、想象读、延伸读、布置选择性作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为学生营造一个美读、读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激情导入 有人说“秋”是美的,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有人说“秋”是萧瑟的,秋风吹起,落叶飘零。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对相同的景物有不同的感受。在你眼中秋天是怎样的呢。

  2、今天,让我们走进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诗中,感受杜牧眼中的秋天。

  3、师配乐读

  4、揭题解题 板书:行,谁能用“行”字组一个词语。 板书:山行,读题,说说知道了什么。

  5、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6、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

  ——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自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结合季节特征,选择悦耳的音乐,配乐朗读,意境更唯美。让学生介绍作者是考察学生课前搜集信息的能力,课外鼓励学生大量搜集资料,阅读资料,使学生对离我们生活较远的古诗和诗人有更多的了解,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有效利用语文资源的意识。再次配乐地朗读,关注学困生,要求人人熟读,为理解打下基础。

  二、理解读——领略美

  (一)“扶”学第一句。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斜”:用“简笔画演示”法。

  “寒山”:用学生“介绍”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

  注意调整说话顺序。

  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设计意图】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环节中“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在总结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小结出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半扶半放”学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

  并结合讲解“生处”的写法。

  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设计意图】“生处”这个词最容易写错。在教学中通过想象重现诗中画面,对“生”与“深”的区分在赏画品诗中明晰。

  (三)“放手”合作学习三、四句。 在学习小组中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做上记录,请教老师和同学。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先引导学生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首诗的—、二两句中生僻词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估计在“尝试”中学懂的人不多,所以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这样就是送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门户的钥匙。

  (四)、请一个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串起来讲一遍。

  【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对诗的理解感悟,不同读者,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都存在着差异,不同的学生,课堂上允许学生存在这种差异,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体验,不求统一,鼓励学生做学习的探究者。 三、反复读——品味美

  (一)想象意境

  1、师: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深秋的美景,但是全诗没有一个“秋”字,请同学们反复朗读品味诗中的语言,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特别好。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3、是啊,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山行》是一幅色彩鲜艳,意境深远的画,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4、各种形式朗读古诗。

  【设计意图】意境优美是古诗的特点,想象是古诗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想象的漫游中引导学生走进古诗,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也为有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二)体会情感

  1、我们常说,诗以言志。诗中的色彩,描写的景物都和诗人当时的心境有关系,心情好的时候,笔下的景物都诗那么有生气,那么明丽;悲伤忧愁不得志的时候,笔下就显得萧瑟灰暗。

  所以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就能更深的体会诗人的情感,更好地读懂一首诗。

  2、多媒体出示《山行》的写作背景。

  学生自由朗读

  3、读了这些资料,你能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吗。用心读读好。

  4、再次多种形式朗读,配乐读。

  【设计意图】情感是古诗的生命,通过了解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进而使古诗的学习进入了更深的境界。

  理解一次比一次更深,学生也一次次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情感达到了高潮。

  (三)朗读比赛。

  1、播放一组组枫树林图片:此时,你也随杜牧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帘。

  2、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的美呢。

  比一比,赛一赛,谁最有杜牧的气质。

  【设计意图】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古诗,有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范读,配乐朗读等,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四、延伸读——升华美

  1、总结学法:刚才我们先了解作者,又理解诗的意思,然后展开想象感受了诗的意境,还通过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了诗人的情感,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下面的两首诗,《秋词》和《临平泊舟》,可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2、汇报学习成果。

  3、总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山行》,拓展学习了两首诗,我想同学们一定掌握了古诗学习的方法吧。 学生总结,并板书:理解诗意想象诗境体会情感

  【设计意图】学生趣味正浓时,教学不应戛然而止,教师应趁着这股东风,帮助学生学习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扩大课堂知识的容量,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对于这两首诗的理解感悟也不求人人深入,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五、选择作业——表现美 让我们走进作业超市,学了这首诗,你想选择什么作业呢。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杜牧的其它诗作或搜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句段和诗词,与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把寻美、赏美有课内延伸到课外,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而选择性作业,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

杜牧《山行》教学设计2

  【教学设想】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语言精练、意境优美、节奏明快、读起来郎朗上口。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牢记一个“实”字,遵循诗教规律,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引领学生一步一趋地进入诗的意境,走进诗人的生活。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学习,整体读、理解读、想象读、延伸读、布置选择性作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为学生营造一个美读、读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激发兴趣。

  1.你喜欢读古诗,背古诗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诗一般的境界。四季皆入诗,四季皆入画,你能从你了解的古诗中找出描写四季的诗来背一背吗?(师根据学生背诵情况及时鼓励,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

  2.(多媒体出示:连绵的群山,满山火红的枫叶)同学们,说说你看到的景象。

  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千古名句。

  3.(屏幕画面出示一首正楷的《山行》,把学生带入了如梦如诗的境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山行》,从诗中去领略一番秋天山林的美景。

  4.释题:在山上行走。

  5.简介作者: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二、初读诗歌,落实读通。

  1.教师范读。

  2.指名读,结合读指导读准节奏,读准字音。

  3.说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并板书到黑板上。

  (1)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2)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3)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4)斜: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5)“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

  深:浓厚,浓郁。

  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6)坐:因为。爱:真爱,留恋。

  (7)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8)红于:比……更红。——与“红如”区别。

  4.结合画面,讨论交流疑难字词。

  三、尝试学习,读诗明意。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由朗读,读到郎朗上口为止。

  2.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3.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二)师生合作,学第一句。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斜”:用“简笔画演示”法。“寒山”:用学生“介绍”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注意调整说话顺序。(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三)小组交流,学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并结合讲解“生处”的写法。

  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四)独立学习,理解三、四句。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五)感情朗读,学会背诵。

  1.想象着诗歌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指名朗读。

  3.听录音朗诵后再次练习美读古诗,体会情感。

  4.现在你就是诗人,请你来到画面前高声吟诵。

  四、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让学生通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引导想象: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3.播放课件,感受枫林的绚丽。指导读好后两行。

  五、诵读诗句,体验美感。

  1.了解了整首诗的意思,你知道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吗?那用心读读好吗?(设计意图: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可以强化对诗的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2.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让学生再来读读看,获取体验。

  3.学生汇报,归纳方法:(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去读。(2)划分节奏、读出节奏感。

  4.多种形式,反复诵读。

  六、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1.出示古诗:(让学生读读这两首和秋天有关的古诗,简单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望春潮。

  睛空一鹤排云去,便引诗情到碧宵。

  临平泊舟

  (元)黄庚

  客舟系缆柳阴旁,湖影侵篷夜色凉。

  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

  2.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

【杜牧《山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山行》教学设计10-26

【必备】《山行》教学设计15篇04-28

山行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12-21

山行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荐)07-10

山行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15篇11-19

山行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15篇)11-19

山市教学教案设计04-11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06-27

二年级山行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10-2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