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工作总结华体会体育2串1 策划书工作报告合同演讲稿职业规划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学设计>《咕咚》教学设计

《咕咚》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04 12:17:2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咕咚》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咕咚》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咕咚》教学设计

《咕咚》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理解“拔腿就跑”等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小动物们的惊慌失措和野牛的沉着冷静。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懂得遇事要冷静,不要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要弄清事情的真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你都知道哪些声音?能说说、学学吗?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种声音。认真听,说说这是什么声音?(多媒体播放多种声音,播一个学生说一个再现画面,再学一学)。(小溪流水声、打雷声、小鸟的叫声、汽车的.喇叭声等等)

  2、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也是一种声音,叫“咕咚”(板书课题),请大家举起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齐读课题。

  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形声字,象声词)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想知道《咕咚》的故事吗?请小朋友们打开书163页,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熟悉的字用笔圈一圈,请拼音朋友来帮忙,多读几遍认会它。

  2、同学们学得可真认真呀!圈的生字都认会了吗?还有不会吗?说说看,大家来帮助你。(学生有就说,教师相机处理,没有拉倒)没有?那老师可要考你们啦?有信心吗?

  3、(利用[多媒体:湖边长着几棵木瓜树,木瓜上有生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配“咕咚”声]课件检查,组词、说话、说说识字的办法等)

  4、小朋友们学得可真好!都是聪明的好孩子!生字都学会了,咱们再来读读课文好吗!下面我请几名同学分段来读课文,看看小朋友们能不能真正做到了读准确字音,读通句子。(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朗读品悟

  1、指导学习课文2----4节

  (1)请看:课件出示

  一个木瓜“咕咚”一声掉进湖里,听到了这个声音,小动物们有什么表现?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在书上做标记。

  兔子;

  小猴子;

  狐狸、山羊、小鹿。

  (2)抓住重点语句,借助课件,引导学生体会小动物们着急、害怕、惊慌失措的样子,并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把自己体会到的,用朗读来表达。

  2、学习课文5-7节

  (1)学习第五节要求:自己读读这一节,思考:野牛的表现和小动物们有什么不一样?老师扮演野牛,当场询问:“小鹿,你看到‘咕咚’了吗”?

  (2)展示第三幅插图,交流并板书:拦问

  (3)师生合作读课文6、7自然段,老师引读,学生做动作。

  四、拓展想象,感悟道理

  (1)发挥想象:这时小动物们会说些什么?小兔又会怎样?老师当记者采访一下。

  (2)明白道理:(告诉我们遇事要冷静,不要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要弄清事情的真相。)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生字,选“松”“拦”扩词。

  2、师范写

  3、生临写

  4、生练写,同桌互相评价(引导学生从字形,书写速度,书写姿势等方面评价)

《咕咚》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熟、拔、腿”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实真相”。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过程:

  一、吸引学生,揭示课题

  1、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并说说动画片讲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你想知道接下来的故事吗?读了课文呢你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建议: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用笔勾出自己不认识的或难读的字,标出自然段。

  2、课文里有些生字宝宝,我们先来认识他们吧!(指名读----领读----集体读----开火车)

  3、这些生字宝宝课调皮了,瞧它们都躲到课文里了,在他们的带领下你能把课文读得比刚才更好吗?(分段读)

  4、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三、学习课文

  1、咕咚吓到了那些小动物?

  2、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读一读第2段,找出相应句子。

  3、什么是“撒腿就跑”?你能用这个词说句话吗?

  4、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谁来喊一喊?

  5、你从小兔的喊声里能听出些什么?(紧张、害怕)

  6、听到小兔子的喊声,猴子、狐狸、小鹿、山羊、大象他们是怎么做的?读3、4自然段划出相关字词。

  7、这些小动物听到咕咚就撒腿就跑,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会用什么?为什么会慌慌张张?(慌慌张张盲目相信别人,不思考)

  8、最后野牛怎么做的',跟他们有什么不同?读自然段,数一数野牛几拦几问。

  9、你仿佛看到了一头怎样的野牛?(不慌不忙)

  10、这些小动物你喜欢谁,为什么?

  11、结果怎么样呢?齐读6、7段并加上动作。

  12、他们笑些什么?他们心里会说些什么?

  四、总结

  1、你想把这个故事讲给谁听?

  2、结合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板书:咕咚

  小兔吓一跳拔腿就跑

  小猴

  狐狸、山羊、松鼠

  大象

  野牛

《咕咚》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读“咕咚”两个字,复习带口字旁表示声音的词。正确认读并理解“拔腿就跑,拦住,热闹”等词语,读好儿化音“小猴儿”,“大伙儿”,并懂得“大伙儿”的意思,能读准带“哇,啊,呀”等语气词的句子。

  2、通过比较朗读小动物“叫”的句子,体会小动物盲目听信和跟从他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掌握“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一方法。

  3、通过朗读描写野牛的句子,发现正确对待事情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明白道理:不能光凭听到地就盲目地跟从,而应该做一个冷静思考的聪明人。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朗读小动物“叫”的句子,体会小动物盲目听信和跟从他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描写野牛的句子,发现正确对待事情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明白道理:不能光凭听到地就盲目地跟从,而应该做一个冷静思考的聪明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动物贴图,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游戏热身,课题导入。

  师:小朋友们,上课之前,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是这样的,老师说,你们一边模仿声音一边加上动作,看谁模仿得最像。明白了吗?那我们试试看。

  师:青蛙叫起来了?生:呱呱呱,呱呱呱。

  师:小猫叫起来了?生:喵喵喵,喵喵喵。

  师:大雨下起来了?生:哗哗哗,哗哗哗。

  师:小孩哭起来了?生:呜呜呜,呜呜呜。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一学就会。现在老师把这些声音词请出来,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课题质疑导入。

  ①、听声音,导入课题,写课题。

  ②、读课题。

  ③质疑。那这么奇怪的声音到底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呢?把书翻到103页,认认真真地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次。我们从故事中找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读词读句。

  ㈠、自由读课文。

  ㈡、整体回顾,读词读句。

  1、出示插图一。看,故事中,首先听到“咕咚”声的是—————兔子。他被吓了一跳后——指名认读词卡:拔腿就跑。(开火车1组)

  2、出示插图二:接着被吓坏的小动物有——指名说。 ⑴、小猴儿。⑵、还有——(出示: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这些小动物的后面都加了一个词,要读轻声,谁能再来读一读,指名2—3,(指导:“山羊啊”的“啊”的音变的朗读)咱们一起读。像这样的“啊、呀、哇”,还有“吧、吗、呢”等等叫做语气词,注意要读轻声哦。 ⑶、像这样带有语气词的句子,还有两个,咱们也来读一读。出示:大家快跑哇!快逃命啊!(知道读准“命啊”,以及语气词读轻声。)⑷、那么多小动物合在一起用一个词儿说就是——儿化音:大伙儿。这也是儿化音。大伙儿就是指———大家,包括——小猴儿,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⑸、这么多小动物都来了,这一下子可——————热闹。

  3、出示插图三就连大象也跟着跑,只有谁跟大家的表现不一样(野牛)幸亏他把大家——认读:拦住。

  4、出示插图四:最后才让小动物明白了事情的真象。 ①、齐读:最后两段。 ②、这个真相是什么呢?咕咚这奇怪的声音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呢?

  研读课文,明白事理。

  哦,原来是这样啊!那刚开始的时候,小动物们都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先看看兔子吧!小朋友们自己先来读一读。

  ㈠、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兔子光凭耳朵听到的声音判断事情的错误。

  1、学生自由读。

  2、交流反馈。你好像看见了一只怎样的兔子?你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⑴、拔腿就跑①、仔细看看图,知道"拔腿就跑"是怎样跑吗?谁来做一做动作表演一下?(贴图:兔子,板书:跑) ②、怎样读好这一句呢?指导朗读。③、兔子兔子,你为什么要拔腿就跑啊?⑵、可怕极了①、请你来当当这只兔子,读一读。②、谁再来当当这只害怕的兔子,叫一叫?③、兔子你为什么这害怕?(预设:妖怪、怪兽、水怪......)那兔子,现在有水怪在后面追你呢,你害怕地叫起来———————生读。

  ㈡、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其它小动物们光凭别人的话,盲目跟从的错误。

  1、 (出示插图二)师生合作读。师:瞧,兔子这一叫,吓着了一连串的小动物,老师跟大家一起来读读当时的场面吧。我读黑色部分,男生读蓝色部分,女生读红色部分。好吗?

  2、引导发现小动物们叫的句子和跑的句子。

  3、学习跑的句子。 咱们就先读读写他们"跑"的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出示:小猴儿一听,就跟着跑起来。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1)、齐读。 (2)、听到别人的`叫声,他们是怎么做的(贴图并板书:小猴儿跟;狐狸山羊小鹿跟;大象跟) 小结:像这样人家怎么做,自己也怎么做的行为,老师送它一个词叫“跟从”。

  4、学习叫的句子。小动物们都是跟着跑,那他们是怎么叫的呢?我们再去瞧瞧。

  出示:“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⑴、自由读。

  ⑵、我们先来看看小猴儿和兔子的话,老师发现他们的话有一个地方不一样,我请一个人读兔子的话,一个人读小猴儿的话,其他小朋友想一想,他们的话有什么不同。指名读。

  ⑶、交流反馈。"不好了!" "不好了,不好了!"用一个“不好了”和用两个“不好了”有什么不同吗?听老师读一读。(师范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⑷、指导朗读。

  ⑸、是啊,连用两个不好了,使事情变得更可怕,更危险了!男女分读。

  5、分角色朗读,戴上头饰。看来,这话传到后来是越来越严重啊!传到大伙儿呢?传到大伙儿那里就变成要———————(生接说)逃命了。⑴齐读。我们一起来读读小动物们的话,看看是不是有越来越可怕的感觉。 ⑵练读。 ⑶分角色读,戴上头饰。现在请一个人当兔子,一个人当小猴儿,全班小朋友当大伙儿。第一组你来当兔子,第二组你来当猴子。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有没有读出越来越恐怖的感觉。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体会野牛与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

  大家全被吓坏了,只有一个动物跟大家不一样,谁呀?请大家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也野牛和其他动物有什么不同。

  1、自由读,思考野牛的表现跟其它动物有什么不同。

  2、交流反馈:⑴拦住野牛为什么要拦住大伙儿呢?他拦住大伙儿干什么呢?

  (2)、情境采访。那现在老师来当野牛,采访一下这群害怕的小动物。

  师(戴上头饰):大象,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生:没看见,大伙儿都说咕咚来了。

  师:大伙儿,咕咚在哪里,你们看见了?

  生(全班):没看见。

  师:你们都没看见,(点红:看见)那为什么跟啊?小猴儿,你为什么跟啊?

  生:......

  师:原来你们都是没有亲眼看见(板画:眼睛),就跟着别人跑,跟着别人叫,这样的行为,送你们一个词叫:盲目。想都不想就跟着跑,就把它叫做————盲目跟从。

  师:小动物们,那你们都跟着谁跑啊?

  生:兔子。

  师:那我来问问兔子吧!兔子啊,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生: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师:原来兔子也是没看见,而是耳朵听见的啊。(板画:耳朵)

  (3)、导出寓意。师:好,采访结束了。现在我们再来想想,野牛与动物们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生交流。师总结:野牛跟大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光凭听到的叫喊声盲目地跟着跑,它还能用心思考(板画:心)。

  (四)、学习第六、七自然段,明白真相。

  1、揭示“咕咚”的真相。

  2、了解了“咕咚”的真相后,小动物们又是怎么做的?

  3、孩子们,他们为什么都笑了?

  四、回顾课文,总结课堂,领悟道理。

  1、通过课文填空回顾故事。

  2、学生交流本节课收获。

  3、总结送“聪”字。

  4、歌谣。

  5、结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小兔子了解了“咕咚”的真相,希望我们以后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时,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祝愿大家都能成为一个聪明的人。

《咕咚》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分角色表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咕咚”究竟是怎么回事。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分角色表演。

  教学过程:

  一、图画导入。

  1、设疑: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吗?

  2、教师导言:东西掉进水里会发出咕咚的响声,可就是这个响声却把兔子、狐狸、猴子、小鹿吓得撒腿就跑,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咕咚》。师板书课题并教读:咕咚

  3、认读生字“咕、咚”,师相机讲解:这两个字可以组成“咕咚”一词,像这样表示声音的词叫象声词。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引导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不会读的想办法解决。

  (2)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序号。

  2、组织同桌互读,互相帮助。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评价。

  4、组织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5、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引导齐读课文,启发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组织同桌互相说一说。

  3、组织全班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组织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2、指导读好这些词语或短语:咕咚、木瓜、逃命、野牛、大象、拦住、拔腿就跑、可怕极了。

  二、整体读文,理解内容。

  1、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2)课件出示木瓜图,认识木瓜。

  2、读2~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2~4自然段,想一想: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为什么跑?

  (2)引导想象:在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的眼中,咕咚是什么样的东西?

  (3)小结:是呀,在他们的心中咕咚一定是很可怕,所以它们才会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啦!咕咚来啦!”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

  4、教师:其实,这些动物见过咕咚吗?

  5、讨论:为什么兔子、狐狸、猴子、小鹿都吓得跑起来?

  6、全班齐读5~7自然段。

  (1)指名反馈:野牛为什么没跟着跑?

  (2)教师:对,野牛想弄清这咕咚到底是什么,结果真相大白了,那么这咕咚是什么呀?

  (3)理解“拦住”。

  7、分角色读课文。

  8、谈收获: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9、教师小结。你看,兔子没弄清什么是咕咚就乱跑,猴子、小鹿自己没看见,只是听见别人喊也跟着跑起来,结果呢?唉,虚惊一场。

  三、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学生分小组试讲故事。

  2、小组推选代表上台讲故事。

  3、以八个同学为一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种动物的头饰,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

《咕咚》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认识“咕、咚、突、传、腿、耍、慌、阴、吵、追、转”12个生字;会写“看、着、兔、伙、松、玩、跟”7个汉字。学习“羊字头”、“足字旁”2个新部首。

  2、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表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地跟着别人,就容易做错事。教育学生遇事要多思考,不要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具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动物贴画、头饰、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谈话法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大森林里每一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今天,森林里又发生了什么事?你听……

  1、播放声音(动物声,咕咚声),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板题)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齐读课题

  3、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形声字,拟声词)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声音的词语?小朋友们积累的词语真多。

  4、提问:“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这个有趣的故事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大家快去读读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对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学习生字

  a、预习了课文,词语你会读了吗?(小老师带读)

  b、看谁反应快,指名小组读。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c、(双层火车读)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

  3、刚才小朋友们读了课文,知道这“咕咚”声是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的声音。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乱哄哄地(撒腿就跑)。这是为什么呢?

  4、再快速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课文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看看它们发生了什么事?

  三、创设情境,合作学习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板书:白兔)

  (示图1)听到声音,小兔什么样儿?

  2、读第2自然段,哪句话写出图上的内容。自己读一读。

  3、什么叫“撒腿就跑”?(板书:跑)看出了什么?小兔为什么害怕?在小白兔心里,咕咚是怎样的东西?这样的经历你也有过吗?

  4、说一说:

  我吓得撒腿就跑。

  我急得撒腿就跑。

  我紧张得撒腿就跑。

  5、小兔不仅跑,还边跑边喊,(板书:喊)谁来喊一喊?

  6、指导朗读:他吓得撒腿就跑……咕咚来了!” (读出兔子当时十分恐惧的语气,拔腿就跑要读得快,小兔害怕得连想也来不及想。)

  7、谁能比他读得更好?指名读。

  8、男生读,女生读

  9、想看看兔子是怎样撒腿就跑的吗?请同学们给它配音:咕咚来了!想想在什么时候配?(在尖叫之后)

  (二)学习3—7自然段

  1、听到兔子的'喊声,其他小动物是怎么做的?(示图2、3)对比两幅图,小动物们和狮子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会用什么?(慌慌张张、不慌不忙)

  2、课文哪些段落描写了这两幅图的内容,自已大声读一读。

  3、汇报(找到了吗?)读3—7自然段

  狐狸跟着兔子跑,猴子、小鹿和松鼠跟着狐狸跑,大伙儿都害怕极了,惊慌极了。(在黑板上连箭头)

  4、狮子却不害怕,他是怎么做的?(追、问)

  5、说一说:

  动物们慌慌张张,是因为 。

  狮子不慌不忙,是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