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 推荐信 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 工作总结 华体会体育2串1 hth电竞官方下载 hth官网下载 hth官网下载app 演讲稿 hth官网产品
当前位置: 98158范文网 > 教育范文 > 教案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3-08-20 11:34:05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集合(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集合(9篇)

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国庆期间,台风“龙王”侵袭了我们福州,经过长时间的暴雨侵袭,福州经历了多年未见的涝害,许多街道被大水淹没。这是一个发生在幼儿身边的重大新闻,如何让孩子从发生在身边的新闻中了解事件的原因、发展情况,并运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情以及从事件中学习安全知识,懂得保护自己,这是设计此活动的出发点。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听新闻和编播新闻的活动,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2、学会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情,懂得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3、学习较完整地叙述或描述一件事。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自制的`电视机;演示用的新闻图片;幼儿创编新闻用的大张纸和画笔。

活动过程:

  1、新闻播报时间:组织幼儿一起收看电视里小记者的“新闻报道”――福州发大水了。

  2、讲讲议议“新闻报道”的内容:电视新闻里告诉了我们什么事?事情的原因是什么呢?

  3、小组讨论:台风来了,怎样做人们才不会受到伤害,东西不会损失?(幼儿分组讨论,教师倾听,帮助梳理)

  4、分享结果:每组派代表介绍讨论内容。

  5、小组活动:制作“追踪报道”。将事件的发展情况以图画形式表现。教师指导幼儿分组,并给予支持、指导。

  6、教师帮助幼儿梳理小组活动要求:

  (1)小组成员用绘画的形式将事件的发展情况表现出来;

  (2)每一小组共同合作画一幅画;

  (3)将自己知道的和猜想的画出来。

  7、新闻“追踪报道”时间:教师以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引导幼儿扮小记者,分组在“电视机”里播报“追踪报道”的内容。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一部分幼儿在描述中语言组织能力较差,不能主动讲述内容回答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培养幼儿大胆讲述能力,多跟他们交谈、交流,多给幼儿一些肯定和鼓励。

大班教案 篇2

目标:

  1、练习跑,知道红灯停,绿灯行。

  2、学会听指令行动。

材料:

  绳(跳绳、纸绳、布绳两米左右)

玩法:

  1、成人双手拿着绳子的两头,让孩子在绳子里边,并双手握住绳子,成人带着孩子往前跑。成人适时地说:“红灯亮了,停下!”“绿灯亮了,开起来!”

  2、当幼儿熟悉游戏后,孩子在前,成人在后。

注意:

  1、选择路面较平的地方活动。

  2、成人要随孩子跑的情况来决定跑的时间和速度。在开、停中注意动静结合。

  3、鼓励孩子在游戏中用语言表达但不必强求。

  二、名称:捞鱼

  目标:练习钻的技能

  材料:绳子(两米左右)

玩法:

  两个成人分别拿着绳,成一个长方形状。成人说儿歌,孩子在长方形中间钻过来钻过去。当说到:“三网捞个小尾巴,尾巴,尾巴---鱼!”时把孩子用绳子套住。

  附儿歌:一网不捞鱼,二网不老鱼,三网捞个小尾巴,尾巴,尾巴---鱼!

注意:

  1、绳子的高度要随孩子的.身高来定,要为孩子创造钻的机会,

  2、儿歌的最后一句可延长,做故意捉不到,又好不容易捉到的样子,使孩子处于爱玩的状态。

  3、在玩时,鼓励孩子自己说儿歌。

  4、捞到鱼后用“亲一口”表示把鱼吃了。

  三、名称:高抬腿

  目标:练习高抬腿。

  材料:绳子(两米左右)

玩法:

  两个成人每人手拿绳子的一头,请孩子在绳子上迈来迈去,练习高抬腿。成人可随着孩子的兴趣调整绳子的高度。当孩子迈过绳子时,成人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四、名称:走平衡

  目标:练习在绳子上走平衡

  材料:绳子(两米左右)

玩法:

  两个成人每人拿绳子的一头,并把绳子放在地上,孩子踩在绳子上从一个成人的位置走到另一个成人的位置。

注意:

  1、当孩子走到头时,成人要表扬、鼓励或亲吻、搂抱。

  2、当孩子能力较强时,绳子可以离地面有一点距离,加大走平衡的难度。

  3、走的距离不要太长,难度越大,距离就要越短,尽量要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和小朋友合作,大胆地越过障碍,体验合作的快乐

  2、手臂控制力和协调性得到发展

  3、知道造房子的技巧和合作的好处

  4、锻炼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

  5、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活动准备

  4个山洞,4个平衡木、2跟长直线

活动过程

  1、基本部分:热身操

  (1)老师带领小朋友做热身操

  (2)老师带领小朋友边唱边做热身操

  2、基本过程:老师介绍材料,小朋友"合作"比赛

  (1)老师拿着一个桶和一根棒,介绍他的.使用方法师:请你们把桶和棒像这样抬起来,一起合作走。

  (3)怎样抬着桶,走得快?

  师:你们用什么方式走可以合作走的又快又稳呢?

  幼:两个人都横着走、一前一后走……

  (4)教师让幼儿尝试过障碍,比比哪组快?

  师:这个游戏需要两个小朋友合作完成,请你们把桶和棒像这样抬起来,一起两两合作,从起跑线出发,抬着桶钻过山洞,走过平衡木,在通过终点线,直接跑回起点,交给下一组小朋友。

  幼:开始游戏

  (5)教师纠正走法师:横着走,前后走,哪个快哪个慢啊?过山洞时,哪个方法更简单?

  幼:前后走师:对,因为山洞比较小,横着走就过不去了,对不对?前后走就可以轻松的过去了。

  (6)再次尝试过障碍

  (7)造房子游戏师:请你们把砖头运到终点,先去的小朋友就留在终点开始造房子,看谁的房子造的又快又高,又稳。

  先请小朋友来示范一下

  (8)正式比赛

  (9)教师点评每组房子,谁搭的高,稳。

  3、结束部分:把砖头运回起点,整理好回教室。

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掌握歌曲旋律。

  2、通过欣赏歌曲,感受乐曲旋律及其欢乐活泼的性质,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意境。

  3、努力保持自己声部的节奏。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欣赏歌曲"小牧民"。

  2、打击乐器:铃鼓、串铃等。

活动过程:

  1、重复欣赏歌曲:"小牧民"

  2、学习掌握×× ××/×× ××/节奏型

  (1)听老师用铃鼓拍出×× ××/×× ××/节奏型,说出是谁来了,怎么来的。(一位小牧民骑着马由远而近地跑来了。)

  (2)将自己听到的马蹄声拍出来。

  (3)随音乐拍"马蹄声节奏"

  (4)用嘴模仿马蹄声哒 哒/哒 哒/

  3、教师在哟额拍×× ××/ ×× ××/节奏中唱"小牧民"歌曲。

  4、探索个小节月其他旋律节奏的不同。

  (1)体会小牧民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原,心理是怎么想的',怎样表示。(如高声喊"啊"等)

  (2)用欢呼声表示小牧民激动的心情。

  (3)用动作表示小牧民激动的心情,教师斑竹幼儿归纳出节奏型。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曲子,讲述的是小牧民在大草原上骑马飞奔、高声欢呼的情景。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动脑,气氛活跃。对于音乐情绪的把握,音乐节奏的把握,孩子们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不仅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还给予了孩子一个创造的机会,教育中提倡的不正是要多给孩子一些创造的机会吗?

大班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利用折叠的方法大胆表现想象中的角色动态。

  2.愿意与同伴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合作做画的乐趣。

  3.复习用牙刷喷色的基本技能,能大胆使用不同的颜色丰富画面。

二、教学准备:

  1.幼儿操作的'若干“木头人”,每组白纸人手一张,幼儿操作背景四幅,胶水人手一支。

  2.教师范画一张,绿色、红色、兰色、黄色水粉,旧牙刷,吸管喷色工具若干。

三、教学过程:

  (一)倒如情景。

  1.游戏“木头人”,游戏2遍,教师表现幼儿有代表性的动作。

  (二)请幼儿与教师一起讨论折叠“木头人”。

  1.幼儿独立折叠欣赏“木头人”。

  A幼儿折叠“木头人”。

  B教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折纸。(把幼儿的“木头人”有一定意图的摆放在黑板上)

  C引导幼儿欣赏。

  2.幼儿合作折叠欣赏“木头人”。

  A教师启发幼儿观察组合图象。

  B幼儿小组合作做画。

  C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合作、想象,请先完成的组在组里交流)

  D幼儿欣赏合作作品。

  (三)操作活动:

  1.教师出示范画。

  2.启发幼儿按自己兴趣折叠3—4个“木头人”造型,喷色,制成动态人影。

  3.巡回指导幼儿喷色。

  请小朋友回到桌子旁边,帮助木头人摆各种动作,然后放在纸上用牙刷喷色

  (四)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介绍自己创造的动态形象。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范例,知道加法应用题讲一件事,说两个数字,问一个问题。

  2.能看图片,初步学会仿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拍手游戏:

  老师说:“小朋友,我问你,3可以分成1和?”

  生答:“3可以分成1和2”

  老师接着问:“1+2=?”

  生答:“1+2=3”

  老师问:“4可以分成2和?”

  生答:“4可以分成2和2”

  老师问:“2+2=?”

  生答:“2+2=4”

  二、谈话引入:

  1.老师碰到一个中班的小朋友,他有一道难题解决不了,想请咱们班的`小朋友帮帮他,你们愿意吗?

  出示例题:草地上有2只小猫,又来了1只小猫,一共有几只小猫?

  小朋友帮中班的小同学解决了难题,他一定会很高兴的。

  2.师问:刚才这道题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我们几个数字?还问了什么问题?

  生答:讲了小鸡这件事,告诉我们2和1两个数字,问题是:一共有几只鸡?

  师问:那怎样用算式来表示呢?(2+1=3)那么2代表什么?1代表什么?3又代表什么?

  (出示课件)

  3.师:刚才的活动中,有一件事情,两个数字,一个问题,这个活动叫编应用题。也就是说,应用题的结构包括:说一件事情,有2个数字,还要提一个问题。(出示纸卡)

  三、看图编应用题:

  1.师:再来看一组图片,请你们观察图上的内容,并把它编成一道应用题。

  树上有1只小鸟,又飞来2只小鸟,请小朋友们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几只小鸟?)

  幼儿说出后,把应用题再读一遍,加深印象。

  2.再出示一组图片,老师和幼儿一起编应用题。

  河里有2条小鱼,又游来2条小鱼,一共有几条小鱼?

  幼儿重复读应用题,加深对其结构的认识。

  四、分组练习:

  每组发一张图片,请各组讨论后,派一名代表编题念给大家听,老师给予指导,然后请全体幼儿读应用题。

  五、游戏:击鼓传花。

  六、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片,下课后我们把它们都编出来,好吗?(结束)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感受古诗意境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活动准备

  字卡、幻灯片、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春天来了,你知道大自然有哪些变化么?(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小草发芽了,花都开了,小蝴蝶小蜜蜂都到花园里做游戏。)请小朋友看黑板上老师画的这幅春景画,你看到了什么,能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么?看谁说得又完整又全面而且声音洪亮。(我看到了火红的太阳,有云朵,还有很多草,还有五颜六色的`小花,真漂亮,还有小蜜蜂落在花上面。)你猜一猜小蜜蜂在干什么,它在玩么?(不是,小蜜蜂落在花上面是在采蜜呢。它整天在花从中飞来飞去,到处采蜜,酿出的蜜很甜,吃了对身体有好处的,还能治病呢。)对了,小蜜蜂每天都很辛苦,为了酿更多的蜂蜜它不怕累不怕苦,为人们的健康作出了很多的贡献。小朋友,我们应该向小蜜蜂说些什么呢?(谢谢你小蜜蜂,你酿的蜜真甜。你真辛苦。你在花从中飞来飞去真可爱。)

  小朋友说的真好,小蜜蜂的辛勤劳动被一位大诗人看到了,他非常喜爱小蜜蜂,为了赞美小蜜蜂,于是写了一首古诗,你们想听听么?

二、学习古诗

  1、听录音范读。

  2、向小朋友介绍诗的作者、所在朝代、生平及写作背景。

  3、一句一句教小朋友朗读。

  认识生字“蜂”。指导读古诗的语气,要抑扬顿挫,有诗的韵味。

  4、小朋友齐读古诗。

  5、指名读古诗,读的好的给与鼓励。

  6、指导小朋友看黑板的图画背诵古诗。

三、活动延伸

  小朋友,你学会这首诗了么,把它教给你的小弟弟小妹妹好么?背给爸爸妈妈听好么?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的:

  1、享受听故事的乐趣。

  2、知道水的`三种形态:水、冰、水蒸气。

  3、认识水在不同温度下会有不同的变化。

  4、增强身体表达能力。

  5、认读:“水”、“冰”、“水蒸气”。

活动准备:

  1、盘子、冰块、录音机、音乐磁带。

  2、《神奇的水》活动大书(第10—15页)。

  3、词句卡“水”、“冰”、“水蒸气”。

活动过程:

  1、和幼儿玩传冰块游戏。播放音乐,用盘子盛一块冰,把盘子往右传,当音乐停止时,拿着盘子的幼儿就要说出一件与冰有关的事情,例如吃刨冰、喝冰饮料等与冰有关的故事。

  2、当冰块变很小时,停止游戏,请幼儿说说冰块越来越小的原因。

  3、出示《神奇的水》活动大书,讲诉故事《百变魔术师》。

  4、讲故事时,在相关处出示词句卡“水”、“冰”、“水蒸气”。,与幼儿一起认读。

  5、讲完故事后,与幼儿讨论故事情节。

  例如:l 小水珠聚在一起,变成了什么?l 小水滴怎么变成了冰?l 最后小水滴调进窝里后,为什么?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追逐游戏,训练孩子的判断力,快速反应能力和奔跑能力。

  2、初步了解事物之间的制衡关系。

  3、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游戏,增强团队意识及规则意识。

  4、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追逐游戏,训练孩子的判断力,快速反应能力和奔跑能力。

  活动难点: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游戏,增强团队意识及规则意识。

活动准备:

  1、图片:人、枪、虎

  2、较开阔的场地,场地两侧划线,线内为两队大本营

  3、大鼓游戏配乐

活动过程:

  一、跟随音乐进场,做热身动作

  二、理解游戏“人、枪、虎”的涵义和动作表现

  1、出示人、枪、虎三幅图画,引导幼儿讨论游戏规则

  师:这三幅图里有什么?他们当中谁最厉害?

  2、引导幼儿设计人、枪、虎的动作

  师:请你用一个动作来代表他们,你会怎么做?

  (动作由幼儿自行设计,但要经过大家认可,达成一致)

  三、第一次游戏,初步了解游戏规则

  1、配班教师与幼儿分两队进行游戏,游戏开始前在场地两侧的.线外商量好本队扮演的角色。

  2、听鼓声,两队开始游戏口令为:人枪虎、人枪虎,到底是谁最厉害。

  3、口令念完两队同时做出扮演的角色。

  4、输的人逃回大本营。

  四、第二次游戏,进一步完善游戏规则

  五、第三次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六、放松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游戏的趣味性很浓,孩子们特别感兴趣。李老师没有一昧地讲解幼儿规则,而是让孩子在玩中发现规则、理解规则、掌握规则。本次游戏的环节也始终围绕着目标来展开,是一节很值得回味的体育游戏活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