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 推荐信 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 工作总结 华体会体育2串1 hth电竞官方下载 hth官网下载 hth官网下载app 演讲稿 hth官网产品
当前位置: 98158范文网 > 教育范文 > 教案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3-12-14 08:39:32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中班教案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中班教案6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分析]中班幼儿都已经有了各自的好朋友,对这一话题比较感兴趣,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谈话能力,本活动将是幼儿乐于谈、能够谈的。

[活动目的]1、引导幼儿围绕"我的好朋友"这一话题谈话,学会用完整的语句谈论好朋友的服装、特征,及愿意找他做好朋友的原因。学习说普通话。

  2、要求幼儿学会在倾听同伴谈话中了解别人谈话的主要内容,培养幼儿理解性倾听能力。

  3、帮助幼儿轮流进行谈话,懂得让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帮助幼儿掌握谈话的规则。

[活动准备]1、平时与幼儿个别交谈,了解个人的好朋友是谁。

  2、学会唱歌"拉拉勾"。

[活动过程]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教师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引出话题:我们每个人都有好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他长的什么样子?穿什么衣服?请小朋友说给别人听听。

  2、引导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要求幼儿主动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好朋友,清楚的表达好朋友的模样和穿着。会用普通话与同伴交谈。

  教师巡回参与幼儿的谈话,有兴趣的'倾听、了解幼儿说话的内容。对个别不知如何谈论好朋友模样的幼儿,教师可提些小问题加以引导。如:你的好朋友是高个子还是矮个子?长的胖还是瘦?等等。帮助幼儿打开思路,知道应该从那些方面来描述人的模样。幼儿交谈时,教师用插话的方式,将谈话内容紧紧围绕在"好朋友"上。对个别会抢着讲话的幼儿要提出要求,让幼儿先耐心听别人说话,等别人说完自己再说。

  3、引导幼儿拓展谈话范围。

  (1)集体谈"好朋友"。请几名在自由交谈中能大方的谈论"好朋友"的幼儿向全班作介绍。要求幼儿清楚的说出好朋友的特点。对个别说不清楚的幼儿,教师给予提示、补充,再让其重复说一遍,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教师用提问的方式拓展谈话范围。建议提这样的问题:你的好朋友有哪些优点?你为什么要找他做好朋友?此时教师用自己的谈话引导幼儿的思路。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谈话经验,围绕话题谈论,说出自己好朋友的优点。

  教师小结谈话活动情况,使幼儿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大家要互相学习。

[活动延伸]绘画:我的好朋友。

  音乐:舞蹈--"找朋友"。

中班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我是中国娃》

  我是中国娃,生着黑眼睛,长着黑头发。

  写的是中国字,说的是中国话。

  不管在哪里,中国都是我的家。

教学目标:

  1.感知中国人的典型外貌特征,了解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区别。

  2.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萌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3.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4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活动重点:

  感知中国人的典型外貌特征,了解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区别。

活动难点:

  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萌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过镜子里自己的皮肤、头发、眼睛的`颜色;

  2.PPT:中国人的图片、外国人的图片、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几种国家的字体;3.音频:一段汉语和一段英语。

  活动环节:

  一、出示PPT,比较中国小朋友和外国小朋友的不同,引导幼儿知道我们中国人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运用了观察法,比较中国小朋友和外国小朋友的不同,让幼儿知道中国人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

  "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些人的外貌有什么不同呢?""世界上有几种肤质的人呢?""世界上有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棕种人""那你们知道这些人都分布在哪些地方呢?"二、图片展示情境,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

  1.出示世界地图。

  "这是什么地图呢?地图上有哪些国家呢?中国在哪呢?你是怎么找到中国的呢?"

  2."观察下中国地图的轮廓,你有什么发现呢?(看看它像什么呢?)""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人口很多,有谁知道中国共有多少人口呢?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谁知道中国有多少民族呢?"

  三、运用生活情境,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字

  1.放两段录音,一段汉语、一段英语。

  "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我们说的是汉语普通话。"

  2.出示中国汉字和英语。

  "哪是我们国家的文字?你们认识上面的字码?观察一下上面的字,你们有什么发现吗?我们写的字是汉字,也叫方块字。"四、欣赏儿歌《我是中国娃》

  1.教师朗诵,幼儿欣赏。

  2.师幼朗诵儿歌,萌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五、放"国歌",增强幼儿的爱国心。

  "国歌想起时,我们要起立,行注目礼,保持安静。"活动后建议:

  幼儿感知到了中国人的典型外貌特征,了解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区别。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萌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通过对中国人与外国人的区别观察,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活动中主要运用了观察法,观察各国小朋友的照片进行对比,一目了然,充分感受到中国娃娃和其他国家娃娃在外貌上有哪些的不同之处,从而揭示课题--我是中国娃。这样能把握儿童的心理,创设情境激趣,为幼儿兴趣昂然的思考、理解奠定基础。基本达到目的。

活动反思

  运用了各国小朋友的照片进行对比,一目了然,充分感受到中国娃娃和其他国家娃娃在外貌上有哪些的不同之处,从而揭示课题--我是中国娃。这样能把握儿童的心理,创设情境激趣,为幼儿兴趣昂然的思考、理解奠定基础。

  尽管活动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可是只要我能清楚地看到这些问题,并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不断的努力加以提升和改进,就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中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药品是幼儿日常经常接触的物品。花花绿绿的药品会让幼儿误认为是糖豆而吃进肚里。近阶段又是春季感冒多发期,幼儿园吃药的小朋友人数进入了一个高峰期,有些幼儿看见别人吃药也会觉得很好玩也有的幼儿感觉到老师喂药是和老师一次亲近的机会,因此出现有的小朋友在不感冒时也拿一些药来吃。针对这些事件,我觉得有必要让幼儿了解一些药品的常识和吃药的安全,以此来提高幼儿判断事物的能力。从而提高幼儿对事情的预见性,预防悲剧的发生。

  幼儿生活在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环境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变消极躲避为积极预防,就能够把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因此我设计了这个《吃药安全》的安全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随便吃药的危险性,懂得生病时要根据医生的诊断服药,不可多服或误服,了解多服或误服的危害性。

  2、分享制作小药箱的快乐。

  活动准备:幼儿园中班安全优秀教案

  1、收集社会上因吃错药而导致不良后果的实例。

  2、制作小药箱的材料:纸,固体胶,剪刀,彩色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教师:“春天来了,天气一会热,一会冷,我们很多小朋友都感冒生病了,看看我们的小药箱里都放着各种各样的药品。这些药呢,都是我们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拿来给老师的,然后老师帮小朋友们做好服药记录,饭后给小朋友按量服用,这样小朋友就不会吃错药了,可是有一个名叫牛牛的小朋友,他却乱吃药,下面就让老师给小朋友们牛牛乱吃药的故事。

二、教师讲述实例,引导幼儿分析实例1、教师讲述实例:牛牛一个人在家,突然肚子不舒服,他打开家里的小药箱,看到了一种妈妈曾经给他吃过的药,牛牛想:上次感冒时妈妈就是给我吃这样的药,病就好了,现在,我把这个药吃下去,肚子就会舒服的,牛牛拿起药想吃。

  2、幼儿讨论:牛牛能吃这种药吗?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1)吃药必须在大人的看护下吃药(2)因为病情不一样,上次是感冒,这次是肚子不舒服(3)吃下去会中毒的。

  小结:药物种类很多,每一种药都有不同的用法来治疗一个病。但不能乱吃药、乱用药,用错了药、吃错了药,不但治不好病,反而会引起更大的麻烦,甚至还有生命危险。

  3、如果你是牛牛,你会怎么办?

  (1)打电话给爸爸妈妈。

  (2)叫邻居的叔叔阿姨带你去医院。

  (3)打 1204. 教师总结三、教师讲述乱吃药而导致不良后果的实例1、讨论:生病吃药时要注意些什么?(要听医生的画,吃药时要有大人帮助,小朋友不能自己拿药、自己吃药)2、请幼儿当医生,说说怎样吃药才安全?

四、制作小药箱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 初步了解蔬菜的不同特征。

  2、观察发现图片上的线索, 乐意按的线索积极思考。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ppt。

  2、操作板人手一份,红、黑水彩笔各一支。

活动过程:

  一、出示南瓜房子,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这是谁的家?

  二、数一数、认一认南瓜爷爷家来的客人。

  1、教师:南瓜爷爷家来了很多客人,数数一共有几个?你是怎么数出来的?

  2、:数一圈的东西要找一个有明显特征的,还要记住数过的东西不能再数。

  三、猜影子。

  1、提问:你们能不能从它们的影子猜一猜它们都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出示正影一一认识。

  四、找邻居。

  1、了解“邻居”的概念。

  教师:是什么事情让这么多朋友一起来到南瓜爷爷家?(出示字卡“邻居”)什么叫邻居?南瓜爷爷会找谁做邻居呢?

  2、了解什么是“蔬菜”?

  (1)幼儿第一次操作。

  教师:什么是蔬菜呢?刚才看到的8位客人里边有蔬菜吗?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张记录表(出示记录表),请你们找一支黑色的`笔,把你觉得是蔬菜的东西打上钩,记住画在第一行。

  (2)幼儿交流操作结果,教师根据幼儿表述记录。

  (3)教师巩固蔬菜概念:陈老师看了厚厚的一本书,书上说,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用来炒成菜的植物。

  (4)幼儿第二次操作。

  教师:现在,再想一想到底哪些是蔬菜,然后找一只红色的笔,把是蔬菜的东西打上钩,画在第二行。

  (5)幼儿再次交流并巩固蔬菜经验。

  五、给邻居分配房子

  1、教师:小朋友帮南瓜爷爷找到了5个蔬菜邻居?它们要住进去了,我们看看有几座房子?4座房子5位客人怎么住呢?请你们再动脑筋帮南瓜爷爷想个好办法?那谁和谁挤一起比较好呢?

  2、:蔬菜的搭配方法有很多,不管是颜色一样、形状一样、还是高矮、胖瘦搭配,只要是有理由的,是相亲相爱的,就可以把它们搭在一起。

  3、设疑:陈老师也来给它们搭一搭,我让土豆和胡萝卜住一起,你们能猜到我是怎么想的吗?小朋友可以回去想一想,或者问问爸爸妈妈,和爸爸妈妈一起找答案。

  小百科:南瓜是喜温的短日照植物,耐旱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肥沃、中性或微酸性沙壤土为好。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意图:

  低龄儿童的美术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美的教育,是情的渗透,是爱的流露。社会生活丰富多彩,让孩子置身其中,萌动情感,引起心灵的共鸣与震动,在情感的驱动下启动想像,激起灵感,调动潜能,点燃智慧的火花。体验成长的快乐。

活动目标:

  1、体会我们都是小巨人,为自己的`成长而高兴。

  2、关注自己各部分的特征,并乐意大胆表达。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在相同大小的纸张印有艺术家作品:“诗人”(米罗),同一图像分别为不同的大、中、小三份。

  2、铅画纸(事先对折,一半再对折)、勾线笔、蜡笔。

  3、示范画。

活动过程:

  一、观察三张画面,比较大小进行排列。(诗人“米罗”)

  会给小人排队吗?

  小结:纸上的小人就像小朋友一样,正渐渐长大呢。

  二、观察人物特征,分辨头、身体和四肢。(教师示范画)

  1、学一学长大的那个孩子,把自己变成一个小巨人。

  2、怎样把自己画成小巨人?

  小结:头顶天,长长的腿站着地,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小巨人。

  3、头部、身体、脚和手臂分别在哪个地方比较合适?(教师边示范要画的大小和位置边问是否合适?为什么?)

  小结:画画时,要把每个部位的位置、大小都想好,头占纸的一半,身体和脚占一半,手臂、四肢千万不能长错位置。

  三、操作表现

  画一个大大的自己。

  操作要求:

  1、在纸上画个大大的自己,画出各部分的特征。

  2、在每一部分上再添画某些细节,比如衣服上的纽扣、口袋等。

  3、添上漂亮的背景。

  四、观察交流

  谁画出了小巨人?为什么?

  小结:头、身体、四肢都要有,头顶天、脚站地的,才是真正的小巨人。

活动延伸:

  利用平时游戏时间,画画小巨人。

活动反思:

  美术活动中,让幼儿大胆的创造表现并不代表放任孩子表现,其必定是需要一些美术技能支持的,两者看似矛盾但又互为依托,相辅相成。通过此次活动让我深刻意识到:当今社会幼儿接受的新鲜事物多、想象力丰富,凡事都有自己的想法与主张。这样的活动进行起来师生都感到轻松、愉悦,幼儿接受得快、掌握好。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幼儿其实不是需要一个教师而是需要一个合作伙伴。

中班教案 篇6

  一、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中孩子们经常会遇到:从旋转滑梯滑下时被“电”到、午睡脱衣服时听到了"劈劈啪啪"的声音并感到有点刺痛、给女孩们梳小辫时头发会竖起来??诸如此类的“静电现象”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的现象,但他们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新《纲要》告诉我们,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依据《指南》中提出的“老师要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为了解决这个来源于生活的问题,于是设计了“头发飞起来”这次科学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体摩擦后产生的静电现象,并发现带静电的物体能吸附轻物的特性。(重点)

  2、体验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难点)

  3、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魔术材料(塑料尺子、人形纸片);摩擦实验(毛线、竹筷、铅笔、塑料梳子、绸布、毛巾、海棉、泡沫、铁钉、记录卡);吸附实验(米粒、 沙子、羽毛、纸屑、泡沫、记录卡);相关图片和PPT。

  2、经验准备:幼儿接触过静电现象

  四、活动过程:

  ◆活动延伸:在科学区里为幼儿准备大量有关玩静电游戏的材料,除教学活动中所用过的以外,还添置如毛皮、丝绒、铁梳、木梳等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供幼儿继续探索,并鼓励幼儿尝试利用静电进行小发明和去除静电的小妙招,为下一次活动做好铺垫。

  附:PPT《静电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静电,大自然里到处都有我的存在。从一粒灰尘在空中飘荡,到震天动地的电闪雷鸣,都有我静电的作用,平时我很安静,人们不容易注意到我,可是当两个物体摩擦的时候,人们就会发现我了,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除了塑料小棒摩擦绸布可以吸起纸屑、手套摩擦有机玻璃板可以让蝴蝶飞舞,平时小朋友梳头的时候有时会感到头发跟着梳子飘了起来,那也是我在和小朋友开玩笑,另外,我最喜欢干燥的环境。在空气干燥的冬天,有时小朋友的手和别人猛的一碰,会感到被电了一下,还有小朋友晚上脱毛衣的时候会听到"滋拉滋拉"的声音,关了灯还能看到亮光,那也是我。现在你们认识我了吧。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经典)10-27

(精选)中班教案11-02

中班教案[经典]07-24

(经典)中班教案07-24

中班教案【精选】07-24

中班教案(精选)07-31

(经典)中班教案09-19

中班教案(精选)09-12

[精选]中班教案08-30

(精选)中班教案07-2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