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 推荐信 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 工作总结 华体会体育2串1 hth电竞官方下载 hth官网下载 hth官网下载app 演讲稿 hth官网产品
当前位置: 98158范文网 > 教育范文 > 教案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3-12-25 08:39:44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精华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教案(精华6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一天,壮壮小朋友问我:“蚯蚓是昆虫么?蝴蝶是不是益虫?”针对幼儿期孩子对昆虫浓厚的兴趣以及现在孩子受到太多人的关爱,却很少意识去关心和爱护别人,结合“昆虫”主题活动。因此,我设计“小蜜蜂请客”这个故事,教幼儿在知道昆虫特征的同时还教育幼儿朋友之间相互关心爱护,萌发互爱情感。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昆虫的特征,知道哪些昆虫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2、体验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爱护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知道了解昆虫的`特征

  难点:幼儿表演故事

活动准备

  各种昆虫胸针,课件,谜语,图片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a、猜谜语:黄老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小客人,小朋友都认识它,喜欢它。猜猜它是谁?”“有个小姑娘,身穿黄衣裳,你要欺辱它,它就戳一枪(小蜜蜂)。”

  b、黄老师:“小蜜蜂今天要请客,你想知道为什么嘛?小朋友请看自制的动画片《小蜜蜂请客》。”

  2、幼儿看图讲述

  a、黄老师:“大树爷爷见过的昆虫是什么样子的?”孩子:“头上有一对触角,身上有两对翅膀,六条腿。”。

  b、黄老师:“小蜜蜂为什么不请青蛙,蜘蛛和蚯蚓?”孩子:“青蛙和蚯蚓虽然专为人们做好事,可是它们都不算昆虫,所以不请它们参加晚会。”

  c、黄老师:“小蜜蜂忙了一天都请了哪些客人,都有哪些共同点?”孩子:“有萤火虫,花大姐,螳螂,蜻蜓。它们都是昆虫,是益虫。”

  d、幼儿交流

  请小朋友把你知道的益虫和害虫告诉身边的伙伴。

  3、情感教育

  a、请幼儿描述自己过生日请朋友的高兴心情。

  b、讨论:过生日为什么要请朋友呢?孩子:“朋友要相互关心,爱护,分享快乐。

  c、鼓励幼儿自由组合,合作表演(最后一段故事情节)。

  (附:小蜜蜂忙了一天,请来了许多客人。晚会开始了,萤火虫点亮了一盏盏灯笼,花大姐吹着喇叭,螳螂敲大鼓,蜻蜓和蜜蜂高兴地跳舞,大家唱起了欢乐的歌:“夏天到,夏天好,花儿开,草儿摇,昆虫一家多热闹,今天益虫都请到,保护庄稼酿花蜜,我们个个本领高。)

  4、延伸活动:鼓励幼儿表演故事给同伴欣赏。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兴趣鼓励幼儿大胆创造出各种不同玩沙包方法

  2、培养幼儿独创性、灵活性增强幼儿技能

  3、培养幼儿跳、躲、各种走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沙包若干平衡木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队列练习

  2、在《健康歌》伴奏下做健康操活动手脚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沙包幼儿分散玩沙包鼓励幼儿玩出多种花样:

  (1)幼儿自由玩沙包尝试多种玩法(踢沙包、投沙包等)

  (2)教师召集幼儿讨论:沙包还可以怎样玩?让幼儿讲述并为大家演示将新颖、有趣玩法推广

  ①夹沙包跳:让孩子将沙包夹在两小腿之间跳看谁最先跳到终点

  ②小蚂蚁运粮:将沙包放在背上弓背进行"运粮"比赛在指定时间内看谁运多

  ③托沙包:用球拍托沙包进行竞走比赛

  ④头顶沙包走平衡木

  ⑤抛沙包:向空中抛沙包锻炼幼儿抛接能力

  ⑥用沙包跳房子

  ⑦投掷沙包:将沙包向指定小篮子投掷看谁投掷多

  ⑧扔猴子:画两条线(线与线之间相距3-4米)在两条线外各站一个小朋友手拿沙包扔中间4-5个小朋友中间小朋友边跳边躲沙包被沙包扔中小朋友便去替扔沙包小朋友

  三、结束部分听音乐、做放松动作

华体会可以注销账号不 :

  本次活动的设计目的是可以通过沙包的多种玩法培养幼儿的跳、抛、踢、等多种能力,而且沙包对于农村幼儿来说也是非常熟悉的一种玩具,通过集体活动使幼儿之间分享不同的.玩法,并从中体会快乐。在活动过程中,我让幼儿自己寻找各种玩法,通过多角度开展运动,让幼儿运用不同方式去运动、去创造,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幼儿在活动中锻炼了体能,发展了抛、跳、接等能力。在个别幼儿遇到困难时,我们能及时组织几名幼儿协助解决,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总之,本次活动可以说是成功的,幼儿在活动中既培养了各种能力,又获得了不少的快乐。当然在活动中也有不足之处,导致个别幼儿容易违反游戏规则,在以后的游戏中一定要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如果让我再次上这节课,我将会把这个游戏的组织权交给幼儿,使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与能力。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学生下课10分钟适合做的事情。

  2、模拟小学生下课10分钟的活动,尝试合理安排课间10分钟。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已参观过小学下课的前期经验;幼儿自备书包,小学学习用品若干;书籍、棋类、玩具和时钟等。

活动过程:

  一、回忆交流,引出话题

  1、讨论:小学生怎么知道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下课?课与课之间可以休息几分钟?

  2、观看时间:知道时钟的长针走2大格,就是10分钟。

  二、下课 10分钟该做什么

  1、在下课10分钟里,可以做哪些事情?

  2、哪些事可做可不做?哪些事必须做好?(幼儿根据操作材料选择)

  3、教师按幼儿的讨论总结:

  (1)必须做,如喝水、上厕所准备下一节课的课本等。

  (2)可选择做,如看图书、下棋、聊天、到操场上去转一圈等。

  4、儿歌小结

  三、模拟小学生下课活动

  1、模拟下课,规定10分钟休息。

  2、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安排活动。

  3、按上课铃声准时回到座位上。

  四、交流

  1、教师检查幼儿是否准备好课本和文具。

  2、介绍自己在课间10分钟所做的事情,说说这样安排的理由。

  总结:课间10分钟是很有限的,必须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和必要的休息,这样的10分钟才会过得有意义。 活动反思:

  《认识钟表》这节课的目的旨在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了解钟面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半点。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整节课堂上幼儿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我用参观钟表店的方式引出课题,出示了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时钟,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

  接着,我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个数字,重点认识12、3、6、9这四个数字的位置。了解12个数字的排列规律,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然后让幼儿认识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根据指针的长短、粗细辨别时针与分针。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知道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两根指针朝着一个方向走,叫顺时针方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通过演示,幼儿看得清晰明确,兴趣浓厚。

  在认识整点这一环节中我在课件中出示了12个整点的钟面,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整点时时针在哪里,分针在哪里。接着我再出示几个整点的钟表让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然后我就请他们拿出学具“企鹅钟”听老师报时,他们来拨一拨整点,这一环节因为有了实际操作,幼儿大多掌握得较好。

  活动的难点是认识半点,如何让孩子轻松掌握难点呢?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幼儿观察整点、半点两个时钟,孩子们大多说出了整点的时间,亦有个别幼儿说出了半点的时间,我就请他来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最后我再来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半点时分钟总是指向6,时钟指在2个数字的中间。对于究竟是几点半这个难点中的难点,我借助实物大钟边拨钟边解释:看现在时针在4和5的中间,那么时针已经走过的数字4,有没有走到数字5上,所以现在应该是4点半而不是5点半。当再出示课件请他们看看、说说几点半时,发现孩子们大多掌握了半点。接着又让幼儿看数字时间,自己拨一拨学具,帮助他们对于半点的巩固。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认识人体骨头的活动,体验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

  2、观察骨骼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骨骼的构造。

  3、掌握人体骨骼的大致特征,提高探索身体奥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人体骨架模型或人体骨架图一份。

  2、请家长帮忙收集一些医院废弃的x光片。

  3、大白纸和双面胶若干。

  4、活动当天请幼儿穿红色运动服。

  活动过程:

  1、捏捏自己的骨头,感知骨头的存在。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用手捏一捏自己的手指和手臂。有没有摸到硬硬的东西?那是什么?

  师:你还能在身体的其他部位摸到硬硬的'东西吗?

  (膝盖、头部、胳膊肘、颈部等等)

  师:原来骨头支撑着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小朋友们想想如果没有了骨骼,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

  (变成软软的、像一团泥…)

  2、认识骨头,说说骨头有哪些。

  (1)教师出示人体骨架模型(或人体骨架图),对照图边讲述人体骨骼边触摸身体该部位的骨头:

  "人的身体有两百多块骨头,它们连接在一起。我的头上有头骨,张开嘴巴吃东西靠的是颌骨;

  还有手骨和腿部,走路、做事情都要靠它们;

  弯弯腰,那是一节一节的脊椎骨;再摸摸我们的胸口,那一排一排的是肋骨…"

  (2)引导幼儿再次捏一捏、摸一摸自己的骨头。

  3、动手做做我们的骨头。

  (1)师:我们自己动手来做一个骨架吧,瞧!老师把白纸剪成一条一条贴在了胸口,真像一排排肋骨。你们还能不能贴出我们其他什么骨头呢?

  (2)引导幼儿用剪贴纸条的方法,在自己身体上表现各种骨头。

  (如胸部、手臂上、腿上…)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玩角色游戏扮演放射科的医生和病人,尝试看x光片,说说是身体的哪个部位的骨头。

大班教案 篇5

一、教育活动目标:

  1、学习连续跨跳,掌握动作要领。

  2、能灵活协调得跳过障碍物,并遵守游戏规则。

  3、感受游戏成功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布置好场地

  2、纸棍若干、橡皮筋五条、平衡木

  3、小羊的头饰人手一个,村长头饰一个,灰太狼头饰一个

  4、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师幼扮演角色做准备动作

  教师以慢羊羊身份带领羊儿们(幼儿扮演)来到场地,听音乐做健身操。

  “羊儿们,春天天气多好啊,跟着村长一起来活动活动吧!”

  (二)练习连续跳、跨跳、平衡基本动作,掌握动作要领

  1、设置游戏情境,学习连续跳的动作技能。

  (1)教师:羊儿们,我新发明了一根魔术棒,它能帮助我们练本领,现在我们不要拥挤,每人拿一根,放在脚边,试一试。幼儿围成圆圈练习连续跳。

  (2)教师:刚才你是怎样跳的?教师讲解连续跳的动作要领。

  2、幼儿尝试跨跳。

  (1)教师:拿好你的魔术棒,我们学习下一种本领了。幼儿尝试跨跳。

  (2)教师:我发现有的小羊特别棒,我们请他来示范一下。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

  (3)教师:他是怎样跳的?你还有什么更省力更好的办法?教师讲解跨跳的动作要领。

  3、幼儿自由练习连续跳、跨跳。

  (三)集体游戏:种青草

  1、讲解游戏规则,了解游戏的玩法。

  教师:你们学了这么多的本领,可是,你们发现我新发明的小秘密了吗?看,把它分成两段,就可以变成两颗青草的'种子了。

  2、幼儿开始游戏,教师提醒幼儿注意连续跨跳的动作要领。

  (1)教师:羊儿们,跟我来,变成四路纵队。我们去种青草之前要跳过小山洞,走过平衡木,跨过小山沟,才能达到小山坡,后面的小羊一定要等前面的小羊回来后拍到你的手才能出发。教师示范游戏。

  (2)教师:准备好了吗?出发吧。幼儿进行游戏。

  (3)教师小结游戏。

  3、幼儿继续游戏(种完草,一起浇水),教师及时提醒幼儿保护自己。

  (1)教师:羊儿们的本领学的可真不错。我们种下的青草也慢慢长大了,我们去给草浇浇水,好吗?

  (2)幼儿继续进行第二遍游戏。

  (3)教师小结幼儿游戏情况。

  4、增加其中一根橡皮筋的高度,提高游戏难度。

  (1)教师:经过你们的精心照顾,不知道我们的小草长大了没有?村长先去看一看。教师示范游戏。

  (2)配班教师扮演灰太狼将橡皮筋拉高,增加游戏难度。

  (3)教师:原来灰太狼把障碍设高了,我们一定要抬高了腿跨过去,不要被灰太狼捉住。幼儿进行游戏。

  (4)教师小结幼儿游戏情况。

  5、幼儿进行游戏将草收回。

  教师:小羊们,出发将草收回来吧,每人将自己种的草收回。

  没跳过陷阱的“小羊”会被“灰太狼”捉回窝,草收回后,村长和小羊们一起去救出来。

  (四)听音乐,教师幼儿做放松动作

  教师:羊儿们,现在我们有这么多的青草吃了,可真好呀,我们一起来庆祝一下吧(吃青草、喝饮料)。

  附教材《山东省教育指导用书》P119教学活动:《种树忙》

  活动目标:

  1. 练习跳、平衡、连续跨跳等综合技能。

  2. 体验与同伴合作进行竞赛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纸棍、易拉罐、沙、皮筋、平衡木(也可以使用小椅子代替)、小树苗(如果没有也可制作树模型代替)。

大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学念诗歌,能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学习词语"一串串、一块块、一声声。"

  2、学习理解诗句结构,借助图卡仿编诗歌,能用完整的语句表述句式,感受自己的成长。

  3、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二、活动准备:

  1、背景图(画有四个区域:水里、天上、树上、草地上)和活动图片(吐泡泡的鱼、彩色的云、一串音符、一位小朋友);空白记录表两张(每张记录表上有四排圆圈,每排三个圆圈);画笔一支;各种物品的图片若干;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

  2、幼儿每人一张记录表。

三、活动重点:学念诗歌,能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四、活动难点:理解诗句结构,借助图卡仿编诗歌。

  五、活动过程:

  1、出示背景图及活动图片,演出诗歌。

  水里的鱼儿、天上的云朵、树上的小鸟、还有地上的我,都会写诗,他们怎么会写诗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诗歌《我会写诗》。

  2、新教诗歌《我会写诗》。

  (1)教师朗诵诗歌一遍,幼儿欣赏。

  (2)引导幼儿边看图,边朗诵诗歌第二遍(播放背景音乐)。

  (3)教师朗诵诗歌第三遍,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4)出示记录表一,分析诗歌的结构,

  (5)在这首诗歌里面,你有不懂的词句或不明白的地方吗?你喜欢诗歌中哪一句?

  (6)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帮助幼儿理解诗句内容,请部分幼儿念自己喜欢的诗句。

  3、教师出示各种物品图片引导幼儿创编。

  (1)水里除了鱼儿,还有什么?他会用什么写诗?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大胆表述。

  (2)根据幼儿的回答,创编新的诗句,如:海里的鲸鱼,用一个个音符,写诗。

  (3)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来编这样的诗句?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谁用什么写诗"?

  (4)幼儿根据物体各种图片,尝试创编诗句。

  (5)把幼儿创编的诗句用绘画的形式展现在记录表二中。

  4幼儿借助操作材料创编诗句。

  5、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交流,分享创作的诗句。

活动反思

  《青蛙写诗》选自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是一首轻快的'儿童诗。作为新教材的新篇目,突出想象这一主题,语言富有童趣,十分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今天,我进行了《青蛙写诗》第一课时的讲授。本课时以识字教学为重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首先,要把握学生特点,构建快乐课堂。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这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不谋而合,他们对图形、色彩、音乐的感知力比较敏锐。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课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讲授“四点底”这个偏旁时,利用文章中的小雨点儿创设情境,拖动课件中的小雨点儿图案,摆成四点底的形状,并配以儿歌“小雨点儿排好队,领头点左甩头,后面点右甩头,写在底部四点底”,学生自然认清偏旁形状、记住偏旁名称,进而认识一串带有四点底的字。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十分好奇小雨点儿是怎么排队变成偏旁的,注意力自然集中,情绪饱满,课堂也充满欢乐的氛围。

  此外,还要重视学生阅读,培养语文素养。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每一位老师都要重视起来。开展一年级阅读教学要关注“读准确”,要把朗读有意识地安排到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读字、读词、读句子、读段落、读文章,层层递进,建立充满琅琅读书声的课堂。在《青蛙写诗》一课中,小青蛙写诗时有很多小伙伴帮助它,小伙伴说了什么呢?我利用教师范读、齐读、男女生读、扮演角色读等多种方式开展朗读教学,有效巩固所学生字,让学生读正确,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阅读素养。但在本课第五小节的朗读指导中,我还有部分问题需要加强。第五小节主要由一个“呱”字组成,中间由逗号、句号、省略号间隔开,可见,标点符号在第五小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引导学生读准标点,体味不同标点的不同作用,从而鼓励学生进行思考,看到标点符号后怎样停顿、怎样读出不同语气。不仅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经典]08-15

大班教案【精选】08-23

大班教案(精选)08-11

大班教案[精选]08-13

(经典)大班教案08-09

大班教案07-20

【精选】大班教案07-26

【经典】大班教案07-23

大班的教案11-22

(精选)大班教案10-0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