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申请书推荐信华体会电子竞技 通知工作总结华体会体育2串1 hth电竞官方下载 hth官网下载 hth官网下载app 演讲稿hth官网产品
当前位置:98158范文网>教育范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04 11:49:4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华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精华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博、珍"等11个生字,会写"历、史"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博、珍"等11个生字,会写"历、史"等8个字。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研讨法,主动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介绍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的资料。

  2、生字卡片。

  3、师生一起搜集古生物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初步了解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惜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大家知道我国的国宝是什么?(播放课件大熊猫)

  老师讲述: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大家都知道它爱吃竹子,其实它还爱吃肉呢。像大熊猫这样的古生物,我们从它身上进行研究,能了解许多古代的知识,所以我们称它为活化石。

  2、板书:化石,你知道什么是化石吗?(化石: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和遗迹,叫化石。)见过化石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播放恐龙化石图片)

  在"化石"前面加上"活"字,这节课学习"活化石"这课,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解说和生动的画面的展示中受到感染,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课文是怎样介绍"活化石"的呢?一边读一边想,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相信学生,给他们充分的表现自己的机会,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2、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或句子。

  3、多种形式练读:指名读、领读(领读重点句子)正音;轮读(每人读一自然段);选读,喜欢哪段就读哪段;指读,组内指定读,互听互评。(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朗读训练,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发挥范读的作用,在朗读中要注意对朗读的评价。)

  4、识字。

  拿出生字卡片,自主识字:请小老师介绍识字经验;开火车读,连词读,齐读。(注意"珍、肉、史"翘舌音。)

  游戏:猜猜猜。小组合作,一人摆生字的口形,其它同学快速找到他说的生字。

  (用不同的方法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和生字见面的机会,给学生识字的空间。)

  三、写字

  1、出示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化代孙植",认读,交流识记方法。

  问: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应该怎么样写?学生先书空,再引导学生发现写字规律:左窄右宽。

  2、观察"化、代"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范写。

  (加强对单立人写法的认识和运用,写好单立人的关键是:撇不能太弯;竖一定要垂直。)

  3、学生描红,临写。

  4、组内推选出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四、作业

  将找到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做成卡片,写上说明,下节课向大家介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激发学生关注科学、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惜动物的意识,并能对课文中的.古生物进行一定的介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卡片。

  2、同桌互读检查,小组给生字找朋友。

  3、课件出示生词,举行擂台赛,选出识字小擂主。

  4、质疑:自由朗读,想想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先小组内讨论,再集体交流。

  二、熟读

  1、象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这样的古生物已经越来越少,许多人还不了解他们,大家想不想把这些古生物介绍给别人听,并让大家都来保护他们?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看谁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

  2、自由读课文。

  3、小组内互相检查。

  4、全班整体检查。

  5、假如你是"活化石",请你任选一种生物,向大家介绍一下吧。先组内练习,再戴头饰到台上表演。(随着学生的介绍出示银杏树图片123和介绍、大熊猫图片123和介绍、中华鲟图片123图片和介绍)

  (转换角色,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关注科学、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三、写字指导

  1、出示"历史灭克"四个字,认读,组词。

  小组内交流:怎样写好这几个字?

  2、指导书写。

  引导学生认识上下结构的"灭、克"横不能太长;"史"和"灭"竖撇要先坚后撇。

  3、边观察边练写,师巡视。

  4、选出自己写得最满意的字在组内展示。

  四、练习

  完成课后"读读写写"

  五、展示

  拿出上节课的作业向大家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活化石》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如何让学生有兴趣地熟读课文并内化呢?课前,让学生挑选一种活化石,以"活化石博物馆讲解员"的身份指着投影图片介绍,引起学生浓烈的兴趣。课后布置书面作业--把自己所说的写下来。)

  (内容不必限制,可以是本课介绍的三种古生物,也可以是其他的古生物,甚至可以是学生喜欢的其他动植物。)

  六、拓展

  1、向你的其它人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古生物知识。

  2、有条件的地方可带学生参观自然博物馆。

  3、以小组为单位继续搜集古生物资料,进行动植物手抄报比赛。

语文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并理解散文内容,学说太阳、风儿、雨露的话。

  2.能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现芽儿的心理感受和生长过程。

  活动准备:

  1.课件《芽》;音乐《春雨沙沙沙》。

  2.幼儿已观察过种子的发芽过程,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和水。

  活动过程:

  一、歌唱《春雨沙沙沙》,导入活动。

  小朋友表演《春雨沙沙沙》进活动室。

  二、欣赏散文《芽》。

  1.欣赏“芽儿出土”的课件,激发兴趣。

  春天到了,种子要发芽了,你们看。(芽儿顶、冒、钻)

  芽儿在干什么?(使劲顶,加油)

  2.完整观看课件,欣赏散文。

  呀!小嫩芽儿从泥土里钻出来了。多可爱的小嫩芽儿啊!今天孙老师带来了一篇好听的散文《芽儿》,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讨论、讲述嫩芽儿的感受。

  (1)探出头的嫩芽儿有什么感觉?

  听完了散文,小朋友说说小嫩芽儿从哪里探出头来的?探出头来是什么样儿的?我们做做芽儿探出头来的样子(偷偷地、好奇地看)

  探出头来的嫩芽儿感觉怎么样?(温暖……害怕)

  太阳照在身上让她感到了温暖。

  春风、雨露:亲切、舒畅。

  嫩芽儿感到了温暖、亲切、舒畅,还有些什么?(害怕)

  (2)嫩芽儿为什么会害怕呢?

  三、欣赏课件片段,重点理解和学说太阳、风儿、雨露的话,扮演角色,自由表演。

  是谁帮助了嫩芽儿?他们是怎么帮助他的,说了些什么?让我们来看一看。

  播放课件2

  1. 太阳怎么说的?(你记性真好)

  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太阳晒在身上是什么感觉?(暖暖的.、很暖和、暖融融的、多舒服啊!)

  太阳说:“别怕,我把你晒一晒,你就会更健康。”嫩芽儿会说什么呢?(太阳公公,谢谢你!)真是有礼貌的小嫩芽。还会怎么说呢?(不怕不怕……)勇敢的小嫩芽。

  老师做芽儿,小朋友做太阳。老师走到孩子身边说几遍(真暖和啊;谢谢你!太阳;不怕,不怕,我要长高、长大……)

  现在,老师做太阳,你们做嫩芽儿,太阳说:“别怕,……”老师逐个跑,嫩芽儿会怎么说、怎么做。(这个嫩芽儿好舒服呀;嫩芽儿在慢慢地长高;嫩芽儿不害怕啦……)

  2.风儿看着胆怯的嫩芽儿又是怎么说的?幼儿说两遍(你真聪明,这么快就记住了风儿说的话)

  嫩芽儿坚强的样子是怎样的,你们做做看,转过来给后面的老师看看。

  你什么时候会表现得坚强呢?(勇敢、不怕苦……)

  风儿轻轻地吹在小嫩芽儿身上,小嫩芽儿会怎么样呢?你们做做看。(摇摆;迎着风儿;跳舞呢!好凉快)风儿说:“别怕……”嫩芽儿说、做。

  请几个小朋友做风儿,几个小朋友和老师做嫩芽。(嫩芽到前面)

  3.“嘀嗒嘀嗒嘀嗒嘀嗒,沙沙沙沙沙沙,谁在说话?”雨露怎么说的?(记得真清楚)

  小雨点沙沙沙,落在嫩芽儿身上,嫩芽儿感到怎样?

  张开了小嘴在干什么?幼儿做喝水样。(我看到这个嫩芽儿喝得很开心)喝了水小芽儿就……。

  老师做嫩芽儿,小朋友做雨露,做动作和对话。(谢谢你,我很舒服;凉快;我长壮了!)

  两人一组表演雨露和嫩芽儿对话,互换角色。(长高了,长得更快了,衣服更绿了)

  4.如果你见到嫩芽儿,你会怎么关心她,对她说些什么呢?

  扶一扶,你会长得更直。(诗一样的语言)

  浇浇水,你会很滋润。(是的,嫩芽儿不渴了)

  施施肥,你会更高大。(会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说说话,你就不寂寞。(真是有爱心的好孩子)

  5.听了大家的话,嫩芽儿怎么样了?(勇敢、长高了、长壮了,变得更可爱了。)

  四、完整欣赏散文,进一步理解、感受散文内容和意境。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再完整地欣赏一遍,会说的小朋友跟着说。

  五、舞蹈:快乐的嫩芽儿,结束活动。

  好,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快乐的小嫩芽儿,跳起舞来吧!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腊、牺、牲、舰、桅、惶、措、顷”8个生字,理解“乘虚而入、惊惶失措、欣喜若狂、焦头烂额”等词语的意思。学习先理解关键词素再理解整个词语意思的解词方法。积累表示时间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从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中,体会人物的品质。展开想象,把第3节写具体。

  3.通过学习阿基米德指挥希腊人用镜子反射太阳光烧毁罗马战舰的故事,感受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初步懂得“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乘虚而入”、“惊惶失措”、“欣喜若狂”、“焦头烂额”等成语。

  2.学习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过程,认识到他是一个大智大勇、善于运用科学的`人。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面镜子),这是——镜子。你们听到运用镜子作武器击败强大的敌人舰队这种奇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48课《智烧敌舰》。出示课题。学习“舰”:大型的军用船只;军舰。

  2.读题质疑。谁想出办法烧了敌舰?用怎样的办法烧了敌舰?结果怎样?

  3.自由读课文,交流、总结。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词语: 乘虚而入 惊惶失措 焦头烂额 欣喜若狂

  二、整体感知,认识人物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你能用什么方法理解上述词语?(乘虚而入 惊惶失措 欣喜若狂 焦头烂额)

  (3)完成填空: 有一年,罗马帝国派军舰侵略希腊,希腊的老人、妇女和孩子惊惶失措,这时,阿基米德指挥大家一字儿排开,利用镜子反射阳光,集中对准军舰的布帆,使木制的军舰燃烧起来,最终打败了罗马军队。

  (4)用直线划出人们评价阿基米德的语句。

  2.学习生字: 腊 牺 牲 桅 腊:与“措”比较(媒体) 牺牲:指导写正确。(媒体) 桅:看课文插图认识舰上的“桅杆”。

  3.交流填空,读划线句子 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出了个很有名的科学家叫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是希腊最聪明的人。 阿基米德真有本事!真了不起!

  <<<12>>>

  三、学习故事,了解人物

  (一) 学习课文第2、3节

  1.读文,理解“乘虚而入”:查字典理解“虚”意思;根据关键词理解整个词语意思;读文理解课文中“虚”的意思。 指导读句:希腊这个国家很小,许多年轻力壮的男人牺牲了,留下的尽是些老人、妇女和孩子。

  2.罗马人乘虚而入,发动一场侵略战争,希腊人陷入险境,他们(惊惶失措)。

  3.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惊惶失措;明白希腊人惊惶失措的原因 (找出相关语句,朗读) 。

  4.联系上下文写话:

  大家急得惊惶失措:老人 (动作),喃喃祷告: “ ”;妇女 (神情)说:“ ”;孩子 。

  (二)学习课文第4——8节

  1.当人们惊惶失措,希腊危在旦夕之时,阿基米德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找出相关语句。

  2.相机出示第4、6、7节

  (1) 多角度引读第四节,体会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

  (2) 指导朗读第六节,抓住词语“一字儿排开、集中对准、布帆”感受阿基 米德的观察入微和指挥若定;抓住“焦头烂额”一词,通过它与“乘虚而入”一词的对比,感受罗马士兵落荒而逃的惨状,加深对阿基米德的智慧的认识。

  (3)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语言说说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过程。

  (4) 朗读第七节,整理板书,体会“欣喜若狂”的意思,再次深化对阿基米 德的智慧的认识。

  3.学习第8节

  (1) 默读课文,并说说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科学原理。

  (2) 读句子(阿基米德笑眯眯地说:“我有什么本事?是太阳帮了咱们的忙。”)

  讨论:你同意阿基米德的说法吗?说说你的观点。

  四、总结拓展,巩固练习

  1.学了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故事,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请把对他的评价用几句话写下来。

  2.积累表示时间短的词语:顷刻间 。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灰雀》这篇课文,我们先来复习,看同学们关于生字词掌握的怎么样?老师要考考大家,同学们有信心吗?

  1、认一认,读一读

  指生认读,小组读。

  2、比一比谁记得多?小组比赛。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生说然后总结。

  这篇课文讲了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一只灰雀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小男孩。经过交谈,男孩最终将灰雀送回来的故事。

  三、情景引入,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图片: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2.教师说: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惹人喜爱。你看它们可爱吗?

  3.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读出感受,把体会写在旁边,做批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朗读第一自然段。

  汇报交流:“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谁来读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感情?你读出了喜爱之情。谁还想再来读。

  这句话表现出灰雀非常惹人喜爱。

  三只灰雀欢蹦乱跳的唱歌,你们喜欢吗?除了你们以外还有人喜欢它们呢?是谁?

  (3)你是从哪看出列宁很喜欢这些灰雀?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你读出了什么?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从哪几个词语中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从每次、都要、经常这三个词可以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程度。

  出示图片:“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四、学习课文第三至十自然段。

  1.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你感动的句子。

  默读第 2 自然段,思考一下,从下面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谁来读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感情?从这句话,我们能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担心和着急。谁还想再来读。读出对灰雀的担心和着急。

  2、齐读第3-10自然段,体会列宁和小男孩的心里活动。画出列宁和小男孩的语言。

  列宁的话:

  A.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

  (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1)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2)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

  3.指导学生读一读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再说说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1)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吞吞吐吐一想说不敢说一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

  (2)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如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

  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

  创设情境,进行对话。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老师用责问的语气与学生对话。

  指导学生朗读。

  五、学习课文第十一自然段。

  默读第11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1. “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2. 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为什么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

  从这篇课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呢?

  一方面表明了列宁见到灰雀之后的惊奇,另一方面则表现了列宁对小男孩的爱护。

  2.分组读书、讨论思考题。

  3.小组代表发言。

  4.从这篇课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呢?

  六、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文章写了第1天、第2天、请同学们以“灰雀昨天去了哪里”为题,写一段话,进行写话练习。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

  七、课堂小结

  课文以灰雀为线索,记叙了它丢失又复回的经过。表现了伟大导师列宁喜爱灰雀,更爱诚实的孩子的崇高而伟大的爱。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达到熟读,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感受能力。

  2、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了解特殊的语法现象。

  3、结合时代背景,体味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法与学法]

  采用以诵读为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诵读课文,归纳重点字词句,以达到熟读全文、背诵部分段落的目的。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背景提示:(可让学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

  吴越是春秋后期兴起的两个大国。两国经常攻战不休。公元前496年,吴攻越,吴师败绩,吴王阖闾受伤死去。儿子夫差继位。公元前494年夫差为报父仇攻越,败越于春椒(今江苏苏州),又乘胜攻入越都。越王勾践即位三年后讨伐吴国,在五湖大败,率五千甲退守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并使人向吴求和。本文就从这里开始

  二、教师范读或听录音

  三、讲读文章第一段

  1.学生齐读

  2.学生质疑,教师答疑,扫清字词

  注意:实词------栖、退、进、资、行、成

  虚词------乃、则、夫、虽、之、然

  固定短语------无乃……乎?

  特殊句式------何后之有?

  古今异义------行成

  3.思考:

  ⑴.开篇写“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为何用一“栖”字,而不用“退”“守”“军”等字?

  探究学习:《史记》中称:“犹鸟栖于木以避害也。”这就形象地写出了勾践兵败退守会稽山的窘迫、凄惶。

  ⑵.勾践事急而求贤,越国大夫种对勾践“求谋臣”所持的观点是什么? 文种用了一段精彩的语言阐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道理,这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探究学习:凡事应该早做准备。比喻说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

  ⑶.本段大意:勾践求贤,文种定计,向吴求和。

  四、讲解文章第二部分

  1、学生齐读课文

  2、利用注解,学生自我疏通字词

  3、教师点拨:

  实词------说、暴露、更、致、誓、帅、蕃、取、免、饩、释、洁、礼

  虚词------于、以、而

  通假字------帅、取、免、政、摩厉、

  难句翻译------4.思考:

  ⑴、勾践对内对外“请更”,有哪些具体措施?

  对内: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对外: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⑵、勾践这一系列的“更”,其目的是什么?

  卧薪尝胆,准备复国

  ⑶.为复国勾践采取了那些一系列具体措施?

  鼓励生育,减免赋税,广招贤才,休养生息。

  ⑷.按说,富民强邦,重点应是发展生产,但文中勾践制订的一系列措施,主要是围绕繁衍人口这个中心,特别是生女孩给予更多的`奖赏,这是为什么?

  探究学习:此即《左传》所称的“十年生聚”。需知在生产力普遍低下的上古时期,一个国家要强盛,要发展生产,首先需要的是劳动力;同时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决定胜负的主要因素是兵员的多寡。勾践要复兴越国,首先重视发展人口,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而生女孩给予更多的奖赏,不过是为了赢得更多的生育者。同时勾践给予“达士”优厚待遇,礼贤下士,广揽人才,说明他在重视人口数量的同时,更注重人口质量。

  五、作业:背诵全文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培养独立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掌握一些写作说明文的方法。

  2、情感目标:掌握用典型事例,以生动形象的叙述说明事理的方法。

  3、技能目标:把握文章层层设疑,安排巧妙的结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激励学生树立科学的认识世界的观念,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的奥秘。

  2、用典型事例,以生动形象的叙述来说明事理的方法。

  3、运用典型事例说明事理的写法。

  4、沟通平行学科,对有关的声学、天文学等知识的了解。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伽利略吗?如果现在他就在我们的身边,给你一次提问的机会,说说你打算问他什么?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打算向伽利略请教哪方面的知识?你打算教伽利略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

  我们每个人,不管是伟人还是凡人,都在探求世界的奥秘中长大,但是穷其一生却未必能知晓世界的所有奥秘,也正因如此,我们才不断地延伸探求的脚步,走向更高的求知的境界;对于自己或他人的无知,就不必以为羞耻,而是要勇敢地去挑战未知的领域,这是因为,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二、预习汇报:

  ①查工具书,积累生字词。

  ②收集伽利略的资料,在班上交流。

  ③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达成目标:

  在达成目标过程中体现通读、研读、品读与评读四步学习法。

  (1)自我感悟的通读,整体感知:

  1)谈谈自己读书的收获和体会。

  2)理清课文脉络。

  3)课文说明的事理是什么?找一些关键语句证明。

  4)是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理的?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发言作出肯定性评价。并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段:写作者的一个重要发现:知识浅薄者夸夸其谈,而知识丰富者优柔寡断。

  第二段:以“从前有一人”对声音的认识为例,表明知识愈多愈感自己无知。

  第三段:以不知蝉发声原理作类比,表明自己不知彗星形成之因毫不足怪。

  (2)质疑探讨的研读——研读课文第二段,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这个人是怎样一步步感到自己无知的`?

  2)经验可靠吗?从文中举一例说明。你有过类似的经验吗?

  3)文中写到的发声种类有哪些?你还可以举出哪些事实证明这些现象?

  4)对蝉的认识探究最终以无知告终,这说明了什么道理?

  5)作者在第三段中指出“不能准确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那么我是应当受到宽宥的”,显示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分析“不能准确断定”的含义。

  6)讨论课文层层设疑的结构特点。

  (教学设想:对问题2、3、4、5可以略学,让学生明白即可。对于1、6可以花些时间研究)

  (3)语言学习的品读:

  1)从原文中划出喜欢的句子、语段,说出喜欢的原因。互相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2)揣摩描写笛子、小提琴的句子,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明确:为了突出这个人对新事物的认识过程,写出了他的新奇感,对事物的认识是从兴趣开始的)

  3)合作研究练习二、三。

  (4)情感体验的评读:

  1)谈谈学习本文之后的体会。

  2)提出学习疑问。

  四、拓展:

  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说说你的认识。

  (《中国青年报》20xx年3月:目前,很多国家使用的计算机芯片都是因特尔公司提供的,有人发现他们在向国外推出的奔腾3芯片中秘密设置了用以识别用户身分的序列码,这就使得用户使用这些设备时,一旦进入因特网,一举一动都可能受到外国情报机构的监视……这对国家安全极为不利……)

  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样的事实?

  五、作业:

  1、把以上的感想写成一文。

  2、练笔:从生活中选一事理加以说明,或片断,或全文。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2-14

语文回顾教案11-17

语文教案【精选】10-22

【经典】语文教案12-10

语文教案02-22

语文教案02-24

语文教案02-25

语文教案02-25

语文教案02-25

语文教案02-2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