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班语言活动教案范文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语言活动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理解图片内容,有关心老人、帮助老人的情感。
2、 能有顺序地描述人物、有层次的讲述图片。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幼儿用书《帮助老奶奶》。
活动过程:
1、 谈话导入:
教师引出话题,幼儿讨论:
-----“你会关心爷爷奶奶吗?为什么要关心他们?”
教师倾听幼儿回答,及时小结。
2、 观察理解:
出示图片一,幼儿观察讲述:
-------“这张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教师启发幼儿逐个讲述人物:
倾听同伴讲述,鼓励其他幼儿补充讲述。
出示图片二,提问:
---------“为什么老奶奶不能蹲着捡豆?”
“小朋友看捡了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3、 师生质疑解释:
启发提问:
------“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需要大家帮忙吗?”
4、 内化迁移:
-------“在哪些地方我们还可以帮助爷爷奶奶?”、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秋天的天气是晴朗明净的,秋天的田野是金黄色的,秋天的大地洒满了落叶片片。平时教室门前的操场上总会出现许多色彩斑斓的落叶,阿姨每天早上来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清扫落叶。小朋友们对落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课间常常捡落叶来观察和玩耍,孩子有许多关于落叶的问题需要解答。于是我想结合实际,设计这样一个语言活动——小老鼠和落叶,本次活动的内容主要是以小老鼠和落叶展开话题,活动旨在通过故事感受小老鼠扫落叶时的热闹场面,学习用正确的动词去表述。同时了解落叶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老鼠扫落叶的热闹场面。
2、 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讲述,学习用正确的动词“扫”、“拾”、“抬”、“顶”。
3、知道秋天有些树叶会自然地从树上落下来。
活动准备:
1、 大书图片
2、 落叶若干,篮筐、扫把簸箕各两个,老鼠头像6个
活动重难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老鼠扫落叶的热闹场面,学习动词“扫”、“拾”、“抬”、“顶”。
一、谈话引出活动:
1、你看到了什么?
2、在大树下有一间小房子,里面住着谁,他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故事《小老鼠和落叶》。
二、教师有表情讲述故事一遍,提问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第一段:在大树下有一栋小房子……小老鼠说:“瞧,这下地上可干净啦!”
(1)小老鼠们一家住在什么地方?
(2)鼠妈妈为什么说小老鼠们长大了?
(3)鼠妈妈叫小老鼠们去干什么了呀?
2、第二段:这时,一只小老鼠……吵成一片。
(1)他们为什么吵起来了。
(2)这多出来的树叶是从哪里来的?(引导幼儿根据日常的观察发表自己的见解)
3、第三段:正在他们争吵时……又可以做游戏了
——老鼠妈妈是怎么说的?
三、结合图片,欣赏重点片段,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1、出示大书第五页:
(1)它们是怎样帮妈妈打扫落叶的?(定格观察,鼓励幼儿联系自己的经验进行讲述。请幼儿学习动词“扫”、“拾”、“运”、“顶”并进行集体模仿)
①扫:用扫把把地上的`落叶清除掉。(请两名幼儿上台模仿老鼠扫落叶。)
②拾:用手捡起来。(请幼儿集体模仿“拾”的动作。)
③抬:两人或两人以上合作把篮筐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请两对幼儿上来模仿老鼠合作运落叶的动作。)
④顶:把树叶放在头顶上。(请幼儿集体模仿。)
(2)打扫干净后,小老鼠的的心情怎么样?它们说了一句什么话?
2、出示第6页。
(1)小老鼠发现了什么?
(2)他们是怎么吵的?
3、播放ppt 课件第8页
(2)等树叶全都掉光了以后,什么季节就要来了?
四、完整欣赏故事。
五、延伸:
1、带领幼儿到活动室门口以各种方式打扫落叶。
2、鼓励幼儿了解幼儿园内外的落叶树与常青树。播放多媒体画面:秋天的树林,直接导出课题。 秋天的森林和落叶直接吸引幼儿的注意,并让幼儿带着疑问轻松地进入故事的情境中。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夏天的季节特征。
2、萌发对儿歌的喜爱。
3、尝试仿编儿歌。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幼儿对夏天有了初步感受。教学挂图《夏天来了》
活动过程:
1、谈论
(1)引导幼儿谈论:现在是什么季节?从哪些地方看出夏天来了?
(2)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同伴交流对夏天的感受。
2、欣赏图片
(1)出示挂图《夏天来了》,引导幼儿过程、欣赏。
(2)引发幼儿讨论:夏天到了谁在树上叫?池塘里的什么花开了?人们的头上都戴上了什么?
3、学习儿歌。
(1)教师朗诵儿歌《《夏天在哪里?》,引导幼儿边欣赏挂图边倾听。
(2)引导幼儿学说儿歌,提醒幼儿注意语气和停顿。
(3)启发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夏天还在哪里/
(4)鼓励幼儿模仿《夏天在哪里?》的儿歌。
活动反思:
教育活动《夏天在哪里》课后,我感觉本次教育活动贴近幼儿生活实际,教学效果很好,课堂气氛非常融洽,孩子们参与意识强,多数的幼儿能主动举手,踊跃回答老师的提问,幼儿能积极动脑进行创编儿歌,可以说本次教学行为充分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整个教育效果良好。一开始儿歌活动教师站在自己的角度,使幼儿感到一片茫然,教师及时调整,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使幼儿理解儿歌,并深层的'挖掘教学内容的价值,使语言活动的价值更大。在教师不断指导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是在不断的自我成长。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差,教师要创设适合幼儿的方式抓住时机,从幼儿实际出发,以幼儿发展为本,正真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体会绘本中从打瞌睡到醒来画面,感受动与静的变化。
2、感受画面中叠加式的睡觉方式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打瞌睡的房子PPT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做打瞌睡的动作(引起幼儿兴趣)师:你们知道我刚才在做什么吗?(要睡觉了,很困)总结:像这样昏昏欲睡的样子叫做打瞌。
你们想不想试一试?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来做一做打瞌睡的动作。
一、感受“静”
师:你们见过打瞌睡的房子吗?出示PPT图片师:看了这张图片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想睡觉。感受下着雨灰蒙蒙的色调,有一幢打瞌睡的房子,在雨中沉沉地睡着,让人想睡觉)教师缓缓讲述:有一幢房子,打瞌睡的房子,房子里每个人都在睡觉。
下一个画面师:房子里都有谁在睡觉?睡在哪里?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讲述。打鼾的老奶奶睡在温暖的床上、做梦的小孩睡在椅子上、昏昏欲睡的狗和打盹儿的猫睡在地板,在一个镜框上还有一个小家伙在呼呼大睡呢,它是谁呀?(老鼠)师:谁能用一个长长的句子把每个人睡在哪里说完PPT下一个画面师:这个时候小孩起来了,他要去干什么?幼儿猜测PPT下一个画面师:小孩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小孩睡在老奶奶身上。)师:小孩睡在老奶奶身上,你觉得这样的睡法怎么样?(好玩)师:我来当老奶奶,谁来当小孩,试一试这样舒服吗?
PPT下一个画面师:又发生了什么事情?(狗睡在了小孩身上,猫在伸懒腰)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幼儿猜测:猫睡在狗身上。)猫睡在狗身上,狗睡在小孩身上,小孩睡在老奶奶身上,那谁会睡在猫身上呢?(引出老鼠)(老鼠睡在猫身上,可能吗?)老鼠果然睡在了猫的身上。
老鼠的身上会有谁?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原来是一只不睡觉的跳蚤!
师:这样的睡觉方法好玩吗?你们想来试一试吗?邀请6名幼儿担任角色,进行表演二、感受“动”
PPT下一个画面讲述:不睡觉的跳蚤,咬了老鼠一口!制造紧张气氛师:跳蚤咬了老鼠一口,猜一猜老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跳起来)幼儿观察老鼠跳了起来 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幼儿猜测PPT图片出示师:你发现了什么?(猫跳了起来,很惊恐)猫是被谁吵醒的?(老鼠吓了猫一跳!)师:猫的表情是什么样子的?(胡子伸直、瞪眼睛)师:请一位小朋友模仿猫醒过来的表情动作(瞪着眼睛、胡子伸直)由个别幼儿1名模仿到集体模仿猫跳起来惊恐的样子。
PPT下一个画面师:我们看看接下来发生什么事。(猫抓了狗一把!)师:狗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张大嘴巴,耳朵竖起来)集体模仿师:猜猜接下来谁也醒了?(小孩)讲述:狗踢了小孩一脚!小孩醒过来是什么样的?(四脚朝天)幼儿模仿PPT下一个画面讲述:小孩撞了老奶奶一下老奶奶把床都压垮了!
师:他们玩得可真开心!你从哪里看出来他们玩得很开心?(跳起来、每个人都笑眯眯)PPT下一个画面师:打瞌睡的房子还在打瞌睡吗?你从哪里看出来?(有彩虹,光线变亮了、窗户打开了、大家在院子里玩耍)引导幼儿观察教师总结:彩虹出来了,照得整个房子很明亮;门和窗户也打开了,好像打瞌睡的房子睁开了眼睛)提问:
师:打瞌睡的房子与不打瞌睡的房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故事,一边欣赏一边思考这个问题。
二、教师与幼儿一起讲述故事(鼓励全体幼儿一起讲述尤其是中间部分)PPT呈现两幢不一样的房子,提问:这是一幢打瞌睡的房子,你能给另外一幢房子起个名字吗?(醒来的房子)再次提问:打瞌睡的房子与醒来的房子有什么不一样?让幼儿作比较(观察窗户、门、画面颜色的变化)师:小跳蚤到哪里去了?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5
一、设计思路:
《鼹鼠的皮鞋车》是选自幼儿园课程指导中班下册《汽车》主题中的一个语言活动。这是一个展现废物利用的故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许多废旧的物品,如何把这些废旧物品再进行加工创作,是一丰富的物质资源,也体现了纲要中语言与艺术领域的整合。
新《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的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在本次活动设计中,我注重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的、宽松的'语言环境。活动中,通过“大书”让幼儿边听边看猜测接下来的故事情节。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幼儿留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发展其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用适当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掌握和运用动词:提、冲、修、刷、推,并能用肢体语言来表示。
3、懂得只要开动脑筋,废旧物品也可以做成有用的东西,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三、活动准备:
1、大书一本。
2“破皮鞋”添画作业单、笔人手一份。
四、活动重点:
讲述小鼹鼠是如何打扮皮鞋车的过程。
五、活动过程:
(一)以书导入。
1、p1
师:今天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大书,书里有三只可爱的小动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吧。(p1小兔、小松鼠、小鼹鼠和小朋友问好)
2、p2
师:一天,小兔、小松鼠、小鼹鼠在草地上看到了一只破皮鞋,你们来猜猜它们会怎么说?(小兔会怎么说?小松鼠会怎么说?小鼹鼠会怎么说?)
(二)结合大书分段讲述故事
1、开头至“我来给它打扮一下”(p3、p4、p5)
过度语:好,我们来听听它们是怎么说的,是不是和我们小朋友猜的一样呢。
师讲故事后提问:
(1)小兔看到这只破皮鞋怎么说?(学说小兔的话:“嘿,多脏的破皮鞋!”)
(2)小松鼠看到这只破皮鞋怎么说?(学说小松鼠的话:“哎呀,真臭,多臭的破皮鞋!”)
(3)小鼹鼠看到这只破皮鞋怎么说?(学说小鼹鼠的话:“多好的一只皮鞋呀,我来给它打扮打扮)
(4)你们猜猜,鼹鼠会怎么打扮这只破皮鞋呢?
2、欣赏故事至“我有一辆皮鞋车了”(p6、p7)
过度语:我们小朋友到底猜对了吗?我们再来听听。
(1)师讲故事后提问:现在,告诉我鼹鼠它是怎么打扮破皮鞋的?
(2)师幼一起来学学鼹鼠是怎么打扮破皮鞋的。(用肢体语言表现提、冲、修、刷、推)
(3)讨论:小兔、小松鼠如果看到小鼹鼠这么漂亮的皮鞋车,它们会怎么说?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小朋友之间互相讨论后请个别回答)
3、欣赏故事至最后。(p8、p9)
过度语:那我们继续往下看,来听听小兔、小松鼠看到小鼹鼠的皮鞋车,它们是怎么说的。
提问:小兔、小松鼠看到这么漂亮的皮鞋车它们怎么说?(一起学学小动物的话)
(三)完整欣赏
师: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个好听的故事再讲一遍把,会讲的小朋友一定要帮我一起讲。听完故事请你们告诉我,这是一只怎么样的鼹鼠。
1、这是一只怎么样的鼹鼠?
2、我们小朋友应该向鼹鼠学习什么呢?
3、教师小结:鼹鼠是一只爱动脑筋聪明能干的小动物,我们平常生活中,有些破旧的东西还可以再利用,不要随意丢掉,我们小朋友也要像鼹鼠那样,做个爱动脑筋聪明能干的好孩子。
(四)给书取名
师:好,谁能给我这本书想个书名?(给这个好听的故事想个题目呢)
师:小朋友很聪明,想了好多好听的题目,陈老师也想了一个题目,你们听听,觉得合适吗。叫《鼹鼠的皮鞋车》。
(五)幼儿创作
1、小鼹鼠很聪明,把破皮鞋打扮成皮鞋车,如果你也有这样一只破皮鞋,你会怎么打扮它,你会把它打扮成什么呢?(幼儿互相讨论)
2、今天,我们小朋友也来当当小小设计师,来打扮打扮破皮鞋。(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每个孩子的创作想法)
3、先画好的请和小伙伴说说,你把破皮鞋打扮成了什么?
(六)展示幼儿作品
幼儿之间互相欣赏,互相说说自己的作品。
(七)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摆放一些废旧物品供幼儿创作,摆放一些废旧物品制成品供幼儿欣赏学习。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桃花的外形特点来想象它对于一些动物的不同用处。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小动物图片(毛毛虫、小猫、兔子、鸭子、蜜蜂、蚂蚁)。
2、各种用途的'桃花(桃花妹妹、桃花床、书签、发夹、太阳帽、雨伞、小船)。
活动过程
一、美丽的桃花
1、出示桃花妹妹,请幼儿观察后说出桃花长得什么样?
2、请幼儿说一说为什么喜欢桃花?
二、桃花找朋友
1、逐一出示小动物(毛毛虫、小猫、兔子、鸭子、蜜蜂、蚂蚁)让幼儿分别说出它们的名字。
2、请幼儿猜一猜为什么小动物都愿意和桃花做朋友?
3、引导幼儿想象一下每个小动物分别会用桃花当成什么来使用?为什么?
毛毛虫——床;小猫——书签;兔子——发夹;鸭子——太阳帽;蚂蚁——小船。
4、桃花还能当什么用?
三、小朋友是桃花的好朋友
1、幼儿说说在日常活动中用制作好的桃花做了哪些事。
2、幼儿讨论准备用“纸桃花”再做些怎样既漂亮又有用的物品在游戏活动中使用。
活动延伸
1、开展“桃花用品”设计图的绘画活动,将幼儿作品在专栏中进行布置。
2、在来园游戏“礼品屋”中提供各种制作小材料鼓励、帮助幼儿将所设计的关于桃花的物品制作出来,并且在游戏中进行使用。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训练幼儿思维的发散性和连动性。
2.通过幼儿欣赏《圆圆的春天》,让幼儿感知儿童散文作品,学会欣赏性情听,激发幼儿仿编散文的兴趣。
3.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4.引导幼儿在散文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感知、认识圆的物体。知道唱片能发出好听的声音。
2.材料准备:生活中各种圆形物品及图片(供幼儿活动用)。
3.教师准备:录音机、背景图、操作卡、字卡(圆圆的.、春天、蜻蜓、青蛙、鱼娃娃、唱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圆)
1.老师:"今天,有许多的朋友来我们班做客,我们去请它们出来吧?
2. 幼儿听音乐找朋友
〈二〉幼儿介绍找到的朋友并认识字"圆圆的"〈要求幼儿大胆介绍:如圆圆的皮球……〉
〈三〉幼儿了解散文诗〈〈圆圆的春天〉〉
1.教师出示背景图,幼儿认识字"春天"
2.教师出示操作卡介绍春天的朋友;蜻蜓、青蛙、鱼娃娃。并教幼儿认识字(蜻蜓、青蛙、鱼娃娃)
3.幼儿欣赏散文诗〈〈圆圆的春天〉〉
4.提问:使幼儿了解散文诗的特点。
"你们喜欢散文诗吗?"
"喜欢它什么呢?"
〈四〉幼儿仿编散文
幼儿通过介绍自己找到的朋友来仿编散文诗
幼儿在音乐中郎诵自己仿编的散文诗(老师做记录)
〈五〉延伸活动
幼儿听音乐用身体姿势做圆的动作(如:抱腿滚圆、拉手成圆圈等)
各领域渗透
音乐:圆圈舞
美术:幼儿用圆进行美术创作画
科学:幼儿了解VCD放音原理
生活中的渗透:幼儿练习形容词组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兴趣被激发了,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孩子们愿意说、大胆说、连贯说,说出了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内容及角色的对话。活动组织的各个环节较紧凑、动静搭配合理,整合了健康领域、社会领域,幼儿得到综合性的学习。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会观察绘本,了解爸爸的各种爱好及他勇敢的性格特征。
2、通过观察夸张、变形的图画,能用比喻句型“我爸爸像……一样……”说说爸爸的本领。
3、让孩子体验父子亲情,爱自己的爸爸。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事先了解爸爸的外貌,兴趣爱好,爸爸的本领等等,并且制程小卡片书。
2、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绘本,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课件)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绘本,这是书的封面,看看封面上有什么?爸爸穿了一件怎样的睡衣?你们猜猜这会是一个怎样的爸爸?
二、结合课件,理解绘画内容。
(一)观看课件前半部分,感受爸爸本领大。
1、教师:到底是怎样的'一位爸爸,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课件前半部分,讲故事)
2、教师:爸爸棒在哪里?(出示平铺图)那谁来用1个好听的词说说。(教师总结:是个。。。的爸爸)注:幼儿之间的互动
(二)观看课件后半部分,感受爸爸的变化。
1、教师:(出示马的图片)看,吃早饭的时间到了,爸爸吃得像?(马)你怎么看出来这是爸爸?一样?(多)注:比划动作多
2、教师:(出示鱼的图片)爸爸又像谁了?我爸爸像鱼一样。。。(做动作)
3、教师:那还会画些爸爸的什么呢,谁来猜一猜爸爸还会像什么?到底会画爸爸像什么?现在请你到桌子旁边轻轻地拿起书一页一页地阅读书的后半部分。
4、幼儿自主阅读书的后半部分。教师巡回指导。(看完后)现在请你坐在椅子上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像什么?能不能用我们的句式“我爸爸像。。。一样。。。”说一说。
5、幼儿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6、教师:我爸爸真的很棒,他还很多才多艺(继续播放课件)
7、教师:你们喜欢这位爸爸吗?如果他是你爸爸你想对他说什么?
三、烘托主题,抒发情感
教师:我们的爸爸的确很普通很平凡,可在我的眼中他就是我心中的太阳。我很爱他,并且他也一定很爱我。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整地欣赏一下这个绘本。
四、发挥想象,给爸爸“画像”
教师:这本书的作者给位爸爸画了很多的画像,(出示“爸爸”画像)老师也给自己的爸爸画了张画像,并且我觉得啊我的爸爸像牛一样的勤劳,那如果请您给自己的爸爸画张像,你会画他像什么?(引导“像…...一样…….”)句式。
活动反思:
由于在本次活动前已经对于爸爸的外貌特征,兴趣爱好,爸爸的本领等等情况有了充分的准备,可以根据制成的小卡片上的内容对于爸爸进行相对准确的描述,小朋友们对于爸爸也就更有话可说,更加愿意说。用固定句型表达爸爸的特征与第一次相比有了进步,能够表达出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也能够根据自己爸爸的特点创编内容,而不是单纯的重复绘本中的句子,这点事值得肯定的。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会口齿清楚、流利地说绕口令。
2、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活动准备:
挂图、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是不是去过很多地方?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图,看一看这是什么地方?出示图片,幼儿观察指认。
二、依次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引出绕口令内容。
师:这里有许多的小动物,你们来看看都有谁?如:出示老虎图片,让幼儿观察动物的动态,教师强调动词,先说出地点再说动词最后说动物。
三、教师示范朗诵绕口令。
1、慢说一遍,强调幼儿说清字音(动物字音)
师:这幅图可以编成一首好听的绕口令,先听老师说一遍(带动作)。这首绕口令好听吗?小朋友们在说绕口令的时候要把每个字的字音说的清清楚楚,老师再说一遍,你听一听这边和刚才那遍有什么不同。
2、快说一遍。
四、幼儿学说绕口令。
1、看图说
2、带动作说
3、跟节奏说(节奏先慢后快)
五、结束部分。
教师说前半句,小朋友说后半句。
活动反思:
首先该后动适合本年龄段的.孩子,并且此活动方式适合我班孩子特点。孩子们在说儿歌时都喜欢带上动作,在一个用拍节奏的方式说绕口令,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能很好的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老师身上来。 其次这个活动虽然时间有一点长了,但没有一个孩子 不参加到我的活动中来。最后活动目标也很好的完成了。美中不足的是活动时间有一点过长。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讲讲各种钱币中,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2、在了解钱用处的基础上,让幼儿懂得从小节约用钱,并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
3、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0元以内各种纸币、硬币、外国钱、古代的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师:最近,我们小朋友一起带来各种各样的钱,现在请你来告诉大家,你认识了哪些钱?
(幼儿大胆发表)
师:今天我们班里开了三个娃娃银行,请大家到银行里看看有哪些钱?钱是怎样的? 幼儿自由观察
1、你看到哪些钱?
(幼儿积极讲讲看到的钱,老师随机引导)
幼儿再次观察钱的秘密。
2、你发现钱有什么秘密?
3、还有什么看不懂,请大家看来帮忙。
(幼儿大胆提问,老师与同伴一起帮忙。)
二、钱的用处
1 钱有什么用?
2 你们猜猜老师今天带来这些钱派什么用?
(老师出示报纸直接告诉幼儿,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
幼儿排队捐钱。
三、延伸活动
那这个箱子怎么寄出去?
(下次我们一起来想办法)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7-19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6-05
中班语言故事活动教案11-14
家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4-02
中班语言活动《树叶》教案12-30
《江南》中班语言活动教案01-07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动物的雨伞》12-12
活动中班语言我会变教案12-13
中班语言活动梦说课稿教案11-05
中班语言活动《未来的汽车》教案12-30